【精品】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編4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順利進行,我們需要事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會注重受眾的參與性及互動性。寫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教材背景:
這是一則寓言。寓言,是把一個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精練、生動的故事里的文學體裁。它大多采用擬人化的手法,把事物“人格化”。這寓言寫的是印度的一個挑水工,用兩只水罐挑水。一只水罐完好無損,另一只有條裂縫。后來當有裂縫的水罐感到慚愧的時候,挑水工與其對話,揭示出一個深刻的道理:世界上每個人、每樣東西都有其自身存在的價值,既不要驕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充分發揮作用,同樣能給人類以美的享受。
從課題“一路花香”著手,可以引起學生無限聯想,從而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急于了解一路花香是怎樣的一幅美景、為什么會一路花香、從這個故事里我們能得到什么啟示。
二、教學設計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中蘊含的人生哲理,接受教育。
2、能自主學習課文,并通過合作拓展思路發展交流能力,抒發自己感受。
3、通過這則寓言故事或深或淺地感悟其中的道理,四年級的學生可能有些困難,應對的策略是精心設計,形成讀書系列活動,并通過合作、交流能有所領悟。
三、教學準備:
1、掛圖
2、關于“鮮花”的動畫
四、教學設計、設計意圖闡述:
教學步驟每個教學環節的`教與學的設計(中間可以分成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兩部分)
每個教學法環節
設計意圖的闡述
五、教學步驟:
第一教時
一、抓住題眼,激發閱讀興趣。
1、師:板書“花香”,讀讀想想感覺怎樣?再完整板書“一路花香”,再讀讀題目,說說有什么不同的感覺?
2、生說題:
(1)說到花,我們腦海里會自然浮現怎樣的一幅圖畫?會用什么詞來贊美來描繪?
(2)老師也送給大家一組有關花的詞語。
(3)說到“花香”,我們又會想到哪些詞呢。
(4)老師也送給大家一組關于“花香”的詞語。
從題入手,想象課文可能描繪的景觀,從易入手,從詞入手。讀題時要富有詩意的語氣來朗讀。
3、請學生扣住“路”字設置疑問:這一路的花香是怎么來的?是誰澆灌了這么的鮮花呢?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學習新課時,一般可以抓住題眼,創設一定的情景,從而激發學生繼續閱讀課文的情趣。
二、初讀課文,養成習慣。
1、討論:我們初讀課文應該做些什么?
2、小組交流后,歸納學習的方法。
3、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4、請全班學生推薦三名同學分節朗讀,并討論其他聽的同學該做些什么?
5、學生讀文,老師采訪:取得這么好的讀書成績,有何感想?
6、精讀課文對話部分,自行尋找伙伴分角色練讀。
7、推選一組讀,相機采訪讀得不太出色的同學有何感想?
8、再讀角色對話,想想說說讀懂的意思。
在初讀課文時做到:讀準子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遇到不理解詞句可以聯系上下文或生活積累想一想,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逐步養成認真傾聽,積極思索,勤動筆墨的良好習慣。
三、看畫面,展想象。
1、欣賞動畫,閉眼想象,一路鮮花的景象。
2、結合剛才的提供的詞語描繪一下。
3、觀察課文插圖,說說破水罐給路旁鮮花的作用。
在閱讀過程中,適時恰當地利用媒體播放動畫,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適當展開聯想,可以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和想象空間能力。
四、感悟課文,合作探究
這美麗的鮮花與破水罐有什么關系呢?.你從中感悟到什么?自主→合作(先考慮,后小組討論。)
通過這一環節,學生的自主能力得到提高。
五、讀中理解,抒發感受
1、在班中你可能是個成績不太突出的學生,學了這課文你會想……
2、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可能是個不太出色的人,想想小學時讀的這篇課文你會想……
在探究中緊密聯系實際,貼近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事例,以讓學生進一步領會寓言的哲理,從而受到深刻的教育。
六、課內延伸,設疑拓展
1、師談感受。
2、設疑:你從挑水工這個角色又體會到什么呢?
3、課外再要求學生讀文。
讀通課文是學習課文的基本要求,同時讀課文的過程也是一個感悟課文不斷深入的過程,從通順到流暢到感情朗讀,在這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困難,讓學生不斷地嘗試不斷地練習。通過采訪,間接地讓學生感悟課文主題。先抑后揚,通過觀賞動畫想象情境,讓學生感受鮮花的美麗,然后與破水罐聯系起來,一美一丑,一揚一抑,前后對照形成鮮明對比,領悟其間涵著的道理。設置話題,創造平臺,讓學生抒發感受,既內化了課文又拓展了文本。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學習斧、蓋、造等16個生字。
2、能夠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子的意思,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明白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聯系上下文理解全文。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
課前準備:
老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收集身邊有關環保的圖片和小故事。
課時安排:
二課時
一、師生談話,復習檢查:課文講了一個小村莊的什么故事?
二、再讀課文,邊讀邊想:你對課文哪個地方印象最深,想和大家說一說嗎?
學生交流。
三、把握重點,理解課文:
1、根據學生交流的感受,篩選出重點句子。(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2、讀句子,聯系全文,自由質疑。師生梳理出主要問題。
3、聯系上下文解疑。
(1)什么都沒有了指的是哪些東西沒有了?
(有美麗的村莊,有房子、家具、工具以及所有靠斧頭得到的東西)
師:你能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這個小村莊是怎樣美麗嗎?
①學生交流。
②課件演示。
③指導朗讀第一段。
(2)是什么原因使什么都沒有了?
①學生結合上下文討論,探究,談出自己的觀點。
②練習,思考:誰家想做(),就拎起斧頭到山坡上,()。
③指導讀課文相關部分。
四、前后聯系,探理激情:
(1)師創設情景,生前后聯系,總結升華。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
五、結合實際,拓展延伸:
(1)結合實際議一議身邊破壞環境的行為。
(2)為呼吁大家都來關心環境問題,我們可以怎么做?師生交流。
(3)課后作業:收集有關環保圖片、資料,辦一期墻報。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4—7段,學生懂得學習、做事要開闊眼界,不能自以為是。
2、能分角色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猜字謎:水邊幾張口……(沿)
二只小耳朵……(際)
2、貼一貼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坐井觀天》。我們知道了青蛙、小鳥分別在什么地方?學生回答,請學生上去板貼。
3、青蛙坐在井里,小鳥飛來,落在井沿上,它們爭論不休。它們在爭論些什么呢?請小朋友仔細聽。
二、聽錄音,了解大意,啟發讀課文
1、學生看動畫。
2、指名回答:它們在爭論什么?(對天有多大這個問題爭論不休。)
3、理清兩者觀點:從它們的爭論中,你聽懂了什么?
(1)指名回答并投影。
(2)初讀兩個觀點。聽了它們的對話,我們知道了青蛙認為——小鳥認為—
(3)請小朋友們認真地把課文讀一讀。找一找課文中,你從哪兒知道了青蛙和小鳥各自的看法,用筆劃一劃。
三、匯報成果并講解
1、找到與兩者觀點相關的句子。
<1>指名回答并投影第四段:(青蛙)“朋友,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
(1)你從哪句話中可以看出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請小朋友們讀一讀這句話,想一想,你讀懂了什么?
①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②青蛙認為小鳥在說大話。
(3)理解“大話”。
①“說大話”是什么意思?(吹牛)
②青蛙認為小鳥的哪句話是大話?(“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
指名回答后齊讀小鳥的話。
③它為什么認為小鳥在說大話?(它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對呀,青蛙想:天只有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
④你能把這個問句換一種說法嗎?(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用飛那么遠。)
(4)理解“那么遠”。
①“那么遠”是多遠啊?(一百多里)
②理解“一百多里”:“一百多里”是多遠啊?(很遠很遠。)
是啊,從我們學校到火車東站只有半里路,“一百多里”有兩百個這么遠呢!
(5)井口有多大?
學生用手比一比,學生感受“井口”與“一百多里”的差距,體會青蛙不相信小鳥的感情。)
(6)你能讀出青蛙不相信小鳥的語氣嗎?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2>投影:(小鳥)“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1)你是從哪里知道小鳥認為天無邊無際的?
(2)請你讀一讀小鳥的這句話,你讀懂了什么?
①小鳥認為天是“無邊無際”的。
a、“無邊無際”有多大?(大得沒有邊。)
b、什么也可以說是“無邊無際”的?
c、小鳥為什么會這么說呢?請我們大家一起來做做小鳥,你看到了什么?(播放各種畫面:小鳥漫游過高山、大海……)
d、說話訓練:小鳥飛過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
e、指導朗讀:小鳥飛了那么多地方都沒有飛到天的——邊,天可真大啊!你能把天的大讀出來嗎?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f、你覺得小鳥怎樣:小鳥見多識廣。
在板貼上板書:見多識廣。
2、引讀第三次對話,抓住兩個“笑”
<1>學習第六段:青蛙笑了,說:“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
(1)聽了小鳥的話,你們有什么話想對小鳥說嗎?
(2)可是青蛙卻笑了。青蛙笑笑小鳥什么?
因為它認為自己——不會弄錯的。
(3)投影:我不會弄錯的。
①小黑板:我()不會弄錯的。()里能填什么詞?
②你覺得青蛙怎么樣?(肯定自己是對的。)把自以為是的語氣讀出來。
③朗讀“我不會弄錯的。”
(4)它為什么這么肯定自己不會弄錯的?
①指名答,再投影:“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頭就看見天。”
②青蛙有沒有說錯?我們來做個實驗。
a、請學生用圓紙筒看天花板。
b、你看到了什么?
c、青蛙坐在井里,它會看到什么?
d、青蛙跟你們一樣,坐在井底看天,只看見了井口對上去的這塊天,其余廣闊的天空都沒看到,所以它就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這就是——坐井觀天。
③它從來都沒有看到過井口以外的天,所以,它肯定自己是——不會弄錯的。
(5)朗讀青蛙的話,讀出自以為是的語氣。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2>投影小鳥的話:小鳥也笑了,說:“朋友,你是弄錯了。不信,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①青蛙笑了,我們發現小鳥也——笑了。它笑什么?
②所以小鳥說——你是弄錯了。(在“你是弄錯了”下劃線。)
a、這是小鳥第幾次說青蛙弄錯了?
b、比較兩個“弄錯”有什么不同?(第二個“弄錯”多了一個“是”。)
c、小黑板出示:你()是弄錯了。()里可以填什么詞?
d、請你讀一讀兩句“弄錯”,比較一下,這兩句話在情感上有什么不一樣?你能讀出不同的語氣嗎?指名讀——齊讀
③這時,小鳥的心情怎樣啊?(著急)為什么著急?你能讀出小鳥的心情嗎?
指名讀——齊讀
3、分角色朗讀課文。
指名兩個學生分角色朗讀;愿意扮演小鳥的學生起立讀,其余學生坐著讀青蛙的話;請一學生上臺表演,其余學生當小鳥,分角色朗讀。
四、請你勸勸青蛙,學生表演。
青蛙坐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井口那么大,問題出在哪?你能勸勸它嗎?
座位上的`“小鳥”勸剛才上臺表演青蛙的學生跳出井口,青蛙和小鳥進行對話,續演《坐井觀天》的下篇。
五、青蛙聽了你們的話,終于忍不住跳了出來。
(1)上臺表演青蛙的學生從井里跳出來。
(2)你想它會說些什么?想些什么?先請在坐的小鳥猜一猜,再請上臺的青蛙說一說。
(3)請你寫下來。寫完后,指名讀。
六、聽音樂下課。
另外,還有一只井底的小青蛙,它說啊它的家比天還大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它怎么說的吧。(播放歌曲。)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重力是如何產生的,能列舉生活中的重力現象,感知重力; (2)通過實驗探究,知道重力大小與物體質量的關系;
(3)了解并描述重力的方向,會用重力方向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4)了解重力的重心。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的過程,領悟科學探究方法,主動建構知識;
(2)通過體驗和觀察,感知重力方向,培養學生善于觀察、樂于思考的能力;
(3)通過創設物理情境,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觀察、實驗、設問釋疑,營造師生情感交流、相互啟迪、輕松和諧氛圍;
(2)通過體會“物理就在身邊”的過程,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設計思路
1、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和核心任務
“重力”這節課,知識點本身難度不高,但比較瑣碎。我通過一系列問題情境和實驗情境的設置,以知識為載體,創設對話平臺,營造師生情感交流、相互啟迪、輕松和諧氛圍;促使學生主動交流、勇于表現,激發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利用大量的、具體的、感性的素材,主動建構與重力有關的知識,使學生體驗多種學習方式,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是物理課堂必須承擔的責任
這節課,通過設置與學生認知不同或認知匹配的情境,培養學生發問意識和思維能力;通過探究“重力大小與物體質量的關系”,讓學生充分經歷猜想及實驗數據分析的過程,從而通過質疑、對比分析等環節,得出結論,提高探究能力;通過“重力方向”的感知、探究及應用,使學生對“重力方向”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目的。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學生經歷自主建構重力與質量成正比的過程,認識重力;
(2)通過觀察、討論及實驗,讓學生了解重力方向、重力的作
用點。
教學難點:(1)通過創設主動學習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師對課堂動態生成的有效引導和駕馭 (3)學生描述“重力方向”過程的教學
四、教學準備
學生:彈簧測力計、質量已知的鉤碼、重垂線、鐵架臺、細線、金屬組 教師: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自制“重力方向”演示器、
一端裝有鐵塊的粗細均勻的管子、不規則形狀的紙板、細線
五、教材及學情分析
本節是在學習了“力” 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力是一種最常見的力,學生有著豐富的體驗和感性認識。 這節課,知識點本身難度不高,可通過一系列問題情境和實驗情境的設置,創設對話平臺,促使學生主動交流、互動,激發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利用大量的、具體的、感性的素材,從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三個方面,感知重力、認識重力、描述重力。“重力方向”的認識對學生來說是難點,通過學生觀察、實驗、實踐活動等環節的設置,使學生認識“豎直向下”的含義,為后續知識壓強、功、機械效率的學習打下基礎。
【教學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教學項目設計方案11-15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教學設計方案參考模板04-04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 撰寫教學設計方案范文03-10
教學設計方案06-17
教學設計方案06-19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范文教學設計方案參考11-17
《下雪了》教學設計方案08-17
教學設計方案集合09-26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08-01
美術教學設計方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