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錦8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后所制定的書面計劃。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把握其讀音、詞義。
2、整體把握故事內容,理解作品戰爭的主題。
3、把握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動描寫,深層次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4、揣摩語言,著重品味關鍵性語句的豐富意蘊及表達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5、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國用血肉凝結的深厚情誼。
【教學重點】
把握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國用血肉凝結的深厚情誼。
【教學過程】
一、導語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在炮火燒灼了的戰場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一位南斯拉夫母親將珍藏了45年的兩支結婚花燭,點在一位蘇聯紅軍士兵的墳頭。讓我們穿越時空,去目睹那悲壯而崇高的一幕,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結成的情誼。
二、作者及文體簡介
西蒙諾夫,蘇聯俄羅斯作家。生于軍官家庭,1934年開始寫作。1938年畢業于高爾基文學院。1942年加入共產黨。創作以戰爭題材為主。作品有劇本《我城一少年》《俄羅斯人》,長篇小說《日日夜夜》,詩集《友與敵》。這些作品均獲斯大林獎金。1949年10月訪問中國。1950年出版《戰斗的中國》一書,描寫中國人民進行的解放戰爭。1959至1971年發表的三部曲(《生者與死者》《軍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描寫從戰爭初期蘇聯紅軍在西部邊境的潰敗,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到1944年夏天解放白俄羅斯戰役的勝利,具有廣闊的歷史畫面和生動的戰時生活的細節描寫,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動和性格變化比較少。三部曲獲1974年度列寧獎金。
通訊是記敘文文體的又一實用文體,也是報紙常用的文章樣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訊、事件通訊等。它和新聞一樣,要求及時準確地報道現實生活中有意義的人和事,但報道的人和事比新聞更具體更系統。通訊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善于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根據表現主題的需要,對材料進行精心的選擇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寫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質意義。通訊運用的表現手法是敘事,也常用描寫、抒情、議論,以使人物更加鮮明,事件更加生動。
三、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選兩位同學復述課文。其余同學補充、評價。
教師提示學生復述時應抓住記敘的六要素。
明確:1944年9月19日,蘇聯紅軍在南斯拉夫保衛戰中,與德國鬼子展開了激烈的爭戰,在紅軍偷襲薩伐河上的一座橋時,一位紅軍戰士英勇犧牲了。一位南斯拉夫母親不忍紅軍烈士暴尸戰場,冒著德國人的炮火安葬紅軍戰士。她用雙手舀干彈坑里的積水,把烈士的遺體拖進彈坑,擺正遺體,并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額,雙手捧土,一捧一捧堆成墳堆,埋葬了烈士。為悼念烈士,她拿出珍藏45年的結婚蠟燭點在墳頭上,并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
四、分析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深層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1、朗讀課文,從文中找出有關老婦人的片斷。
學生齊讀相關片斷。
2、文中的老婦人始終未說一句話,作者通過行動描寫來表現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要求學生展開想像,推想文中老婦人的心理活動。
教師提示:選擇典型畫面推想,如老瑪利·育乞西看著那戰死的兵,看了很久,她很想把這件事告訴什么人?墒歉浇粠В挥谜f人,連一個活東西都沒有老婦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東西來,揣在懷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她想告訴人們什么?她想了半天,心里是怎么想的?
再如她穿過方場,到了那戰死的蘇聯士兵身邊,她用力把那尸身翻過來。她輕輕理好了他的頭發,又費了很大的勁把他那一雙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彎過來,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然后她在他旁邊坐了下來她坐在那里,靜靜地,一小時,也許兩小時。老婦人為什么要這樣做?她做這一切時心里是怎么想的?她坐在那里,靜靜地。她想了些什么?
又如,拂曉前,紅軍戰士來尋找契柯拉耶夫的尸體,老婦人又拿出一支蠟燭點燃在烈士的墳頭。老婦人也沒有說話,她不過抬起眼睛來,朝這些脫了帽的肅立著的人們看了一眼,十分莊嚴地對他們深深一鞠躬老婦人為什么不說話?為什么鞠躬?
選三位同學交流,其余同學評價。
3、要求學生談談對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的理解,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 學生自由討論。
、 選兩位同學發言。
明確:老婦人飽受德國法西斯強盜侵略之苦,她對侵略者滿懷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對蘇聯紅軍滿懷敬意。年輕的紅軍戰士犧牲在南斯拉夫的國土上,她無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獻自己的愛戴和敬意。她為紅軍戰士的英雄氣概所激勵,變得無所畏懼,她不怕艱難,安葬烈士。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寶貴的生命,她為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心愛的寶物,把結婚的喜燭點在了烈士的墳頭,并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表現出深沉而強烈的母愛。
老婦人思想感情概括起來就是敬愛和哀痛。
4、探究思考:
提問:這篇戰地通訊非常感人,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這樣的藝術效果是如何產生的?請談談你的看法。
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感受來談。有人認為:文章突出小小的燭光,意蘊深遠。有人認為:事件本身很感人。有人認為:文章一再寫德國人的炮火,在如此險惡的環境中,更突出老婦人行為的感人。有人認為老婦人把一生中最珍愛的結婚喜燭獻給紅軍戰士,這一點很感人。
歸納總結:首先作者著力描寫了感人的因素。感人的因素有四點。一是環境危險,炮火連天,老婦人不顧個人生死;二是老婦人年老體弱,掩埋烈士異常吃力,烈士犧牲的精神是老婦人力量的源泉;三是對待烈士如親人,表現出母子親情;四是老婦人獻出一生中的最愛,悼念紅軍戰士。
其次,突出蠟燭,突出燭光,更是作品成功的關鍵。結尾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著,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像抒情詩,贊美燭光,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五、揣摩語句,體味文章豐富的意蘊
多媒體顯示(顯示一題回答一題):
1、路并不遠,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來休息了三次。最后,她總算把死者拖到了彈坑里。她已經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許有一小時。
(把這句話改成她非常吃力地把死者拖到了彈坑里好不好?為什么?)
2、做好了墳堆后,老婦人就從那黑色的大圍巾底下,摸出她離開地窖時揣在懷里的東西,這是一支大蠟燭,是 45年前她結婚的喜燭,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為什么要對這支蠟燭的來歷做補充說明?)
3、老婦人對著這燭光,坐在墳邊,一動也不動,兩臂交叉抱在胸前,披著那黑色的大圍巾。
(這里又提到圍巾的顏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4、在炮火燒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那位南斯拉夫母親的惟一珍愛的東西──她的結婚的花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一個蘇聯青年的墳頭。
(這段文字如果寫成在方場上,老婦人的蠟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契柯拉耶夫的墳頭好不好,為什么?)
學生默讀、品味,同桌之間交流。
明確:
1、改后效果不太好。原句的描述,情景歷歷在目,仿佛老婦人的喘息聲都能聽得見,十分感人。改后過于籠統,不夠細致。
2、補充說明這支蠟燭的來歷,表現了老婦人奉獻給紅軍烈士的是一份最珍貴的'感情。
3、黑色,表沉痛哀悼的莊重情感,寫黑色圍巾,渲染了肅穆氣氛,表達了老婦人的哀悼之情。
4、不好。原句勾畫了經戰爭破壞后的環境,勾畫了燭光的背景,炮火燒焦了的土地炸彎了的鐵器燒死了的樹木,控訴著法西斯強盜對人類文明的踐踏。原句再次點出這支蠟燭的非常來歷,足以表現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至高無上的感情。原句不寫老婦人和烈士的名字,而說南斯拉夫母親和一個蘇聯青年,揭示這種感情的意義,是兩國軍民感情的集中表現,這種感情達到了母子情深的境界。
師生共同品味結尾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著,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的含義。
明確:這兩句話謳歌南斯拉夫母親對蘇聯紅軍烈士最崇高最熱烈最誠摯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分國界,情同母子。這種感情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
六、課堂小結
蠟燭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獻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蠟燭將穿透戰爭的陰霾,燃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蠟燭》是一首贊美詩,一曲頌歌,這首頌歌將永遠回蕩在熱愛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頭。讓我們為紅軍烈士致哀,讓我們用行動表達對南斯拉夫母親的崇敬之情吧!我們熱愛和平,我們期盼著世界遠離戰爭,人類遠離罪惡的那一天!
七、布置作業
用拂曉、瓦礫、地窖、鞠躬、顫巍巍等五個詞寫一段話,要求自然合理。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2、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你喜歡的語句。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引入
你聽說過張家界,知道張家界在哪兒嗎?知道張家界的武陵源為什么能被聯合國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嗎?打開書。
二、自學。
出示自學要求:
1、初讀課文,理解下列詞語:
迥然不同、斑駁、安謐、舉世無雙、比比皆是、名副其實
2、說說作者從哪幾方面描寫了張家界迷人的景色。
3、第三、四、五自然段開頭第一句話有什么作用?
學生自學,可以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三、交流討論:
1、理解下列詞語:
迥然不同:形容差別很大。
斑駁:指一種顏色中夾雜著別種顏色。
安謐:指地方安寧。
舉世無雙:全世界沒有第二個。
比比皆是:形容很多,到處都是。
名副其實:名聲和實際相符合。
2、說說作者從哪幾方面描寫了張家界迷人的景色。
課文從山、水、森林、野生動物這幾方面介紹了張家界迷人的景色。
3、第三、四、五自然段開頭第一句話有什么作用?
(有總領下文的作用,是該段的中心句。)
四、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把你最喜歡的部分找出來,練習有感情朗讀。
2、學生自由練。
3、指名讀給大家聽。簡單評議。
4、有感情齊讀課文。
五、作業 :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背誦你喜歡的語句。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節日。
2、初步了解一些有關端午節的來歷、故事及相關活動,初步感受民風民俗和民族傳統文化,激發愛國情感。
3、學習制作小紙粽子,練習正確運用剪刀等簡單工具。
4、在參與過程中,引導學生嘗試進行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成果。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1)提前了解學生對端午節的來歷、故事及相關活動認知狀況。
。2)收集有關端午節的來歷、故事、活動等相關資料和情境圖片。
(3)認真閱讀、了解有關屈原的故事,思考和研究如何幫助學生理解屈原的故事,敬佩屈原的愛國精神。
(4)準備制作工藝小粽子的工具和原材料。
2、學生準備
(1)把自己了解到的有關端午節的來歷或特色活動的情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
(2)有條件的話,可以參加一項端午節的特色活動或者品嘗一下粽子。
(3)準備制作工藝小粽子的原材料和簡單工具。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初步了解民族文化,感受民俗民風,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端午節的故事
1、夏天天氣炎熱,但植物茂盛、瓜果飄香、蛙唱蟬鳴。在這美麗的季節里,還有一個傳統節日呢。你知道是什么節日嗎?
。ㄞr歷的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
的傳統節日之一!岸恕钡囊馑己汀俺酢毕嗤,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2、你知道哪些關于端午節的故事嗎?請你和同學們說一說吧。
3、在教師的引導下,師生共同講故事。
A出示屈原圖像 介紹屈原
屈原(約前340~約前278年),戰國時楚國政治家,我國的大詩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出身楚國貴族。初輔佐懷王,做過左徒、三閭大夫。他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著名的文學家,他一生寫下了許多詩,遺留下來的只有二十多篇,其中《離騷》、《天問》、《九章》、《九歌》最為著名……
B出示有關屈原故事的連環畫。
C講故事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同時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尸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二、端午節的活動
1你還了解端午節里的特色活動嗎?趕快介紹給大家吧。
A播放賽龍舟的情景,若有學生了解有關內容可讓學生自己介紹。
西湖的龍舟分為兩種 .其一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有小孩裝扮各種歷史、神仙人物,下層載有鼓吹手,敲鑼打鼓,兩傍坐著劃船的水手,這種龍舟較具表演色彩 .競賽用的龍舟則繞著大龍舟周圍打轉,待大龍舟上拋下物件,小龍舟上的水手便
下水爭搶 .其中以錢、鴨兩物最難搶得,因為錢幣入水即沈,鴨子則會四處游竄躲避 .
B掛蒲草和艾葉。
民間古來有門前懸艾、菖蒲之俗 .艾,即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 .菖蒲,多年水生草本植物 .兩者皆可入中藥 .艾葉可制灸條,是傳統中醫針灸療法中必不可缺的用品 .燃點艾條可灸治多種病癥 .艾與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殺蟲防治病蟲害的農藥 .端午期間,時近夏至,天氣轉熱,空氣潮濕,蚊蟲滋生 ,疫病增多 .古時,人們缺乏科學觀念,誤以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故而節日一早便將艾蒿、菖蒲扎成人形,懸掛在門前,用以祛鬼禳邪、保持健康 .其實, 真正起到凈化環境、驅蟲祛瘟作用的,還是兩草的香氣 .中國江南地區,有的習俗是在端午節飲菖蒲酒,則其藥用效能就更為直接 .通常是在節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黃,浸入酒中,節日便可飲用 .
C做香包
D掛彩線
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 .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 .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 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里. 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蝎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里,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
E吃粽子
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棕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簡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后漸用棕葉包米代替竹筒。
F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G寫符念咒
中國古代將五月視為“惡月”,所以端午驅“鬼”在民間非常盛行。驅“鬼”的方法有許多,常見的一種,是在節前五月初一晚上插桃樹枝。當時,人們認為桃木能辟邪,所以日落之前折些桃樹枝,插在門前、窗上,以達驅邪的作用。另一種
重要的方法,是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
H掛鐘馗像
在陜西南部與四川交界的一些地方,端午這天,流傳掛鐘馗像的習俗。掛鐘馗像,主要是為了消災避難。
I迎鬼船
江西南部的部分地方,流傳著迎鬼船的習俗。因為這一帶水淺,不能進行龍舟賽,故在五月初五這天,用紙扎成旱船,帶著去登高、游街,謂之“迎鬼船”。 J滾雞蛋
在東北,端午節這天清晨,長者要將熟透了的雞蛋,在小孩肚皮上來回不斷滾動,爾后去殼讓小孩吃下,據說這樣可以免肚子痛。 冠軍,雅琪隊和沙岡美林隊分別獲得男女標準龍舟賽冠軍。
2如今社會進步了,我們可以怎樣繼承這些傳統文化呢?
A還向江河里投食物嗎?為什么?
B你愿意參加龍舟賽嗎?
三、作業
回家學包粽子,下節課將自己的作品帶來。
板書設計:
2 過傳統節日?——端午節
紀念屈原---愛國
包粽子 賽龍舟掛香包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積累“萌發、次第、翩然、銷聲匿跡、風雪載途”等詞語,掌握意思并學會運用。
2、了解物候的相關知識。
3、掌握說明文的幾種說明順序和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4、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趣。
5、品味本文簡潔,準確,生動,科學的語言。
【設計理念】
讀說明文,重在準確地獲取文中的知識信息,以及作者解說這些信息時所使用的主要方法。在學習中可運用摘要評析法來閱讀,先進行整體式閱讀獲取說明對象的各項知識,再由篇到段、由段到句地評析文章的寫作特點。
【教學課時】
兩課時。
【課前準備】
搜集一些農諺。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篩選主要信息,整體把握文意;劃分段落層次,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局部說明順序,學習作者說明的技巧。
〖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在生活中,我們人類用語言來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語言嗎?
展示收集的諺語,學生朗讀。問:這些諺語在告訴人們什么?
同學們,以上說的都是大自然特有的語言。這語言到處都有,睜開眼都能發現。請同學們談談自己了解的大自然的語言(學生朗讀自己收集的諺語)。像這些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的現象,古代的勞動人們稱為“物候現象”。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大自然,去聆聽她們的語言。
〖新課講授
一、察言觀色:學生介紹竺可楨,教師補充
竺可楨(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紀卓有成就的科學家、教育家,氣象學家,地理學家,被譽為“品格和學問的偉人”。1910年赴美國留學,1918年獲哈佛大學地學系博士學位;貒笙热挝洳叩葞煼秾W校教員、東南大學地學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成為我國近代氣象學和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1936 年起,出任浙江大學校長,在抗日戰爭的烽火硝煙中,在貴州的窮鄉僻壤,他將浙大從一所地方性大學辦成了全國著名的綜合性大學,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寫下了耀眼的篇章。1949年10月,他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時代與地點》、《我國五千年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物候學》等。
二、狼吞虎咽
1、范讀課文,學生聽讀,標好段序,標出難讀、難記的字詞,初步感知文意。
2、師提示需要積累的詞語(出示小黑板)
辨別字形,讀準字音:
衰草連天 shuāi 連翹 qiào 緯度 wěi 銷聲匿跡 xiāo 蓑衣 suō 阻撓 náo 忌諱 huì 悄然無聲 qiāo
掌握下列詞語,并用詞語造句:
次第 銷聲匿跡 風雪載途 周而復始
三、暢所欲言
你從課文中獲得哪些信息?在文中找出,并概括。自由交流:(補充)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學?
2、物候觀測對農業有什么重要意義?
3、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學有什么意義?
四、摩拳檫掌
通讀全文,就“物候學”寫出200字左右的解釋性、簡介性的文字。
學生課堂交流,師簡評并指出:物候學知識散布在全篇課文之中。學習中應該仔細搜尋并且要將它們有條理地加以整理。在此方面養成習慣,將十分有利于做讀書摘要和積累專題資料。你們看,如果我們按物候學的定義~研究的范圍~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的順序來介紹,不就一目了然了嗎?
五、各抒己見
(出示小黑板)對這篇課文的層次劃分,有四種不同的意見。選出你所贊成的一種分法并說明理由。
A、1~5 || 6~10 || 11~12
B、1~3 || 4~5 || 6~10 || 11~12 C 1 || 2~5 || 6~10 ||11~12 D 1~2 ||3~5 ||6~10 ||11~12
學生發表意見。師明確,A、B兩種分法都是可以的。但同學們發現沒有,不論哪一種分法當中,6至10段始終是一個整體,我們是否可以探究一下這幾段之間的關系呢?
六、細嚼慢咽
學生齊讀6至10段,提問:
1、物候現象的決定性因素有哪些?(緯度,經度,高下,古今)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物候現象的決定因素的?(抓住關鍵詞:首先,第二個因素,第三個因素,此外。)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能否調整(或互換)?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學生思考,同桌之間交流。
明確:不能調整。這四個因素是按照影響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
緯度影響最大,經度次之,高下差異又次之,古今差異最次。另外,緯度和經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個因素是同一個地點的高下差異,這三者都是空間因素,最后一個則是時間因素,從空間方面到時間方面又是一種排列順序。對四個因素的解說由一個設問句引出,接下來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連接詞,使這一部分層次井然,條理清晰,易于接受。
2、作者主要用什么說明方法來分別說明這些因素的影響?
明確:舉例子。(找出并分析)例如:早春三四月間,南京桃花比北京要早開20天。說明了緯度對物候的影響。但有時為了使說明對象更透徹,可以舉更多的例子。
七、拋磚引玉:《大林寺桃花》
學生齊讀詩歌,理解詩意。明確: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頂。詩人在初夏時節游覽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但詩人卻意外地發現在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詩人曾為春天的逝去而傷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來春天是轉到這里來了。
這首詩正好說明了課文中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高度的差異:“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
八、課堂小結
本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作者把一門科學──物候學介紹得淺顯易懂,饒有趣味。全文采用邏輯順序說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現象──作出科學解釋──追究因果關系──闡述研究意義。這種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們學習。文章同時告訴我們:科學就在身邊,科學距離我們并不遙遠。讓我們零距離接觸科學,從而熱愛科學。
布置作業:本文語言嚴謹而生動,兼具說明的科學性和生動性,是一篇極有價值的科普文。熟讀課文,把文中的雅詞美句摘錄下來。
板書設計:
大自然的語言
邏輯順序
現象~~~~本質
描述物候現象──做出科學解釋──追究因果關系──闡述研究意義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要求】
1、了解鯨的形體、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培養熱愛科學的興趣。
2、理解課文是怎樣把鯨的特點寫清楚的。學習抓住事物特點來介紹動物的一般方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教學重點】
學習抓住事物特點按照一定順序來寫的方法。
【教具準備】
1、自制CAI課件。
2、鯨形紙片5張。
3、CAI教學系統。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按順序說說課文介紹了鯨的哪些方面的知識。(板書。)
二、導入新課
三、讀課文,理解課文是“怎樣寫”的
1、聽讀第一段,思考:
作者抓住什么特點來寫鯨的形體大小的?
2、交流:
追問:哪幾句是寫“大”的?(五句全是。)
3、小結:
圍繞一個意思寫清楚。
4、討論:
作者用了哪些方法來寫鯨的“大”的特點的?
討論后小結:(板書)比較、數字、舉例、打比方……
5、總結第一段的學習方法。
6、學生運用上面方法自學第四段,分組討論。
7、學后交流;檢查指導:
重點指導:
⑴ 寫水柱的樣子時用“噴泉”比喻,好在哪里?
、 鯨是怎樣睡覺的?指名在展示臺上用鯨形紙片擺一擺鯨睡覺的樣子。
四、品析課文,了解課文“寫得怎樣”
1、比較,討論:
如果將課文最后兩句中的數字換成“很長”、“很重”等詞,和原句比一比,哪個好?
2、小結:
運用數字說明,具體、清楚,便于理解。
3、討論:
課文第二段為什么不用數字法講鯨的進化,而是用了“很遠”、“很長很長”等詞呢?
4、小結:
運用數字法(或其它方法)要注意準確、恰當。
5、談一談:
課文還有哪些地方寫得好?為什么好?
五、總結
1、結合板書,說說課文是怎樣寫鯨的。
2、師:我們可以學習課文的說明方法寫其他的動物。
六、練習
1、教師說句子,學生聽后說出句子中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⑴ 這個蘋果跟我的拳頭差不多大。
、 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
2、口頭練說:
用課文中學到的某一種說明方法說說某種動物的某一個特點。
七、布置作業
觀察一個小動物,寫一篇短文。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收集不同風格、不同功能的居室裝飾資料,認識居室裝飾的特色
2、通過分析和評述,認識和感受不同表現形式和人文特色的美術作品對居室裝飾的影響,八年級下美術第二單元活動一教案。
3、結合實際,通過分析和評述提高審美實踐能力。
重點與難點學習重點:
能夠認識和體會美術作品對居室裝飾的影響。
學習難點:
能夠提高審美實踐能力。教學方法講解、欣賞、討論
教學用具教具準備:課本。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引導階段
1、介紹居室裝飾的基本特點,展示多種居室裝飾設計作品。應盡可能選擇居室類型(如書房或學生房)相同,但表現方法不同的居室設計作品。以便進行類比和分析。2、重點介紹居室裝飾設計的特點空間對裝飾設計的影響。以引導學生在認識居室裝飾的基本特點的同時,進行有目的的欣賞和分析活動。
3、重點介紹居室裝飾設計的人文特色對裝飾設計的影響。以引導學生在認識居室裝飾的基本特點的同時,能結合自己的認識和理解進行有目的的分析和評述活動。
。ǘ┌l展階段
1、結合欣賞,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如何根據居室的特定空間選擇合適的裝飾風格。教師可有意的提供幾種不同的居室空間,或由同學們畫出自己的居室空間草圖供同學們分析、比較并提出各自的建議。
2、結合欣賞,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如何根據居室的人文特點選擇合適的裝飾風格。教師可有意的提供不同身份人物的居室圖片,或由同學們給出自己的居室圖片供同學們分析、比較并提出各自的建議。教師指導,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分析。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學生對秋天的景物有一定的感性的認識,也了解一些描寫秋天的詞語。本課的詞語對于學生來說有些陌生,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結合三組不同的詞語,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合作學習,聯系生活實際,促進學生識字、積累,增強學生的感悟力和審美情趣。
【教學目標】
。、會認12個生字,會寫10個字。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有收集詞語的興趣。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正確地朗讀詞語。
【信息資料】
。、多媒體課件、鋼琴曲、自制字詞卡片。
2、學生收集關于秋天的詞語。
。、自制的金色星星圖片。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一、談話
孩子們,過了炎熱的夏天,我們走進了涼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圖畫。今天就讓我們更多的了解秋天吧!
(教師富有感情地渲染,將學生帶入美妙的秋天世界,激發學生了解秋天的熱情,樂于參與。)
二、演示
播放課件:
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呈現三組與課文內容相對應的畫面。引導學生觀察,談感受。
。ㄕn件展示,生動形象。符合學生好奇的年齡特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初步感受秋天美麗的同時,激發了求知欲。)
對話平臺
一、自讀
。、憑借插圖和拼音引導學生自由試讀詞語。
2、找學習伙伴互助讀詞語,互相正音。
。、利用生字卡片,小組內自主認讀。
。☉{借輔助手段,營造輕松氛圍,加強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激發識字熱情,突出主體作用。)
二、指讀
。、教師范讀。邊演示課件邊范讀,學生邊聽邊欣賞。
2、分組練讀,引導學生正確讀詞:
讓學生注意讀準前后鼻音和平翹舌音的字:
層、盡、染、淡、登、翠、爽、壯。
3、多種形式匯報讀。
。础⒔涣髯R字方法。引導學生說說自己是如何記憶生字的?
。ń處煼蹲x讓學生學會欣賞。多形式的練讀,在復現過程中加深記憶。識字方法的交流有助于學生互助識字,加強學生對字詞的記憶。)
三、朗讀
。、學生自由練讀。要讀得正確、讀出美感。
2、多媒體演示秋天的畫面,配上《秋日的私語》的鋼琴曲,引導學生體會意境,談感受。
3、小組練讀,點評。
4、匯報讀,看誰讀得最美、最有感情,評為“金色童音獎”。
(感情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有助于加深理解,形成個性化的感悟,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
四、寫字
。薄⒊鍪尽耙、實、色、華、谷”生字,引導學生認讀。
。础W生臨寫,同伴互相點評。
。▽懽钟柧毷潜菊n的重點,重視范寫,給學生提示,加強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一、導入
復習讀課本的詞語,引入新課。
二、誦讀
。、出示圖片,選出與圖上景色相對應的本課詞語,讀一讀。
。、開火車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3、比讀。看誰讀得有感情、有韻律。
。、互相賞讀。自由讀給喜歡的小伙伴聽。
。、全班齊讀。
。ㄓ懈星榈刈x,促進學生的感悟與想象。賞讀給學生提供展示機會,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相互學習。)
三、練習
出示“我會讀”中的詞語:
1、分小組輪讀。
2、找朋友游戲:
出示“我會讀”中的生字。小朋友,生字在這里很孤單,咱們給它找找好朋友吧!
。、再讀。采用多種方式讀。
。ú捎没顫姷姆绞竭M行朗讀與組詞,激發學習興趣,促進了鞏固與積累。)
四、寫字
。薄⒊鍪尽敖、盡、層、豐、壯”生字,引導學生認讀。
。病⒂^察“我會寫”中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根據規律分析字形,記住字形。
。场⒄f說難寫的字和容易寫錯的字。
。础⒔處煼秾,學生評說。
5、學生練習;锇榛ピu。
。ㄅ囵B學生觀察與分析字形的能力,提高寫字技能,扎實進行訓練。)
五、拓展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學習伙伴說好收集了一些關于秋天的詞語,你們也來展示一下吧!
。、組內交流,加以整理。
2、全班展示,小組選出代表,把組內收集到的有關秋天的詞語展示出來。
3、評出“豐收小組”,獎給組員一顆金色的星星。
。ㄕ故窘涣鳎粌H促進學生積累詞語,還能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伴教錦囊】
關于秋天的詞語:
一葉知秋一叢金黃一叢火紅秋意深濃秋色宜人秋蘭飄香
春蘭秋菊春花秋月春種秋收丹楓迎秋楓林如火秋風習習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一、 教學知識點
1、 經歷探索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關系的過程,體會方程與函數之間的聯系.
2、 理解二次函數與 x 軸交點的個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關系,理解何時方程有兩個不等的實根、兩個相等的實根和沒有實根.
3、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數與y =h 交點的橫坐標.
二、 能力訓練要求
1、經歷探索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關系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探 索能力和創新精神
2、通過觀察二次函數與x 軸交 點的個數,討論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思想.
3、通過學生共同觀察和討論,培養合作交流意識.
三、 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1、 經歷探索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關系的過程,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2、 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1.體會方程與函數之間的聯系.
2.理解何 時方程有兩個不等的實根、兩個相等的實根和沒有實根.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數與y =h 交點的橫坐標.
教學難點
1、探索方程與函數之間的聯系的過程.
2、理解二次函數與x 軸交點的個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個數之間的關系.
教學方法
討論探索法
教學過程:
1、 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我們已學過一元一次方程kx+b=0 (k0)和一次函數y =kx+b (k0)的關系,你還記得嗎?
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當一次函數中的函數值y =0時,一次函數y =kx+b就轉化成了一元一次方 程kx+b=0,且一次函數的圖像與x 軸交點的橫坐標即為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解.
現在我們學習了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數,它們之間是否也存在一定的關系呢?本節課我們將探索有關問題.
2、 新課講解
例題講解
我們已經知道,豎直上拋物體的高度h (m )與運動時間t (s )的關系可以用公式 h =-5t 2+v 0t +h 0表示,其中h 0(m)是拋出時的高度,v 0(m/s )是拋出時的速度.一個小球從地面被以40m/s 速度豎直向上拋起,小球的高度h(m)與運動時間t(s)的關系如下圖所示,那么
(1)h 與t 的關系式是什么?
(2)小球經過多少秒后落地?你有幾種求解方法?
小組交流,然后發表自己的看法.
學生交流:(1)h 與t 的關系式是h =-5 t 2+v 0t +h 0,其中的v 0
為40m/s,小球從地面拋起,所以h 0=0.把v 0,h 0帶入上式即可
求出h 與t 的關系式h =-5t 2+40t
(2)小球落地時h為0 ,所以只要令 h =-5t 2+v 0t +h 0中的h=0求出t即可.也就是
-5t 2+40t=0
t 2-8t=0
t(t- 8)=0
t=0或t=8
t=0時是小球沒拋時的時間,t=8是小球落地時的時間.
也可以觀察圖像,從圖像上可看到t =8時小球落地.
議一議
二次函數①y=x2+2x ②y=x2-2x+1③y=x2-2x +2 的圖像如下圖所示
(1)每個圖像與x 軸有幾個交點?
(2)一元二次方程x2+2x=0 , x2-2x+1=0有幾個根?解方程驗證一下, 一元二次方程x2-2x +2=0有根嗎?
(3)二次函數的圖像y=ax2+bx+c 與x 軸交點的坐標與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的根有什么關系?
學生討論后,解答如 下:
(1)二次函數①y=x2+2x ②y=x2-2x+1③y=x2-2x +2 的圖像與x 軸分別有兩個交點、一個交點,沒有交點.
(2)一元二次方程x 2+2x=0有兩個根0,-2 ;x2-2x+1=0有兩個相等的實數根1或一個根1 ;方程x2-2x +2=0沒有實數根
(3)從圖像和討論知,二次函數y=x2+2x與x 軸有兩個交點(0,0),(-2,0) ,方程x2+2x=0有兩個根0,-2;
二次函數y=x2-2x+1的圖像與x 軸有一個交點(1,0),方程 x2-2x+1=0 有兩個相等的實數根1或一個根1
二次函數y=x2-2x +2 的圖像與x 軸沒有交點, 方程x2-2x +2=0沒有實數根
由此可知 ,二次函數y=ax2+bx+c 的圖像與x 軸交點的橫坐標即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
小結:
二次函數y=ax2+bx+c 的圖像與x 軸交點有三種情況:有兩個交點、一個交點、沒有焦點.當二次函數y=ax2+bx+c 的圖像與x 軸有交點時 ,交點的橫坐標就是當y =0時自變量x 的值,即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
基礎練習
1、判斷下列各拋物線是否與x軸相交,如果相交,求出交點的坐標.
(1)y=6x2-2x+1 (2)y=-15x2+14x+8 (3)y=x2-4x+4
2、已知拋物線y=x2-6x+a的頂點在x軸上,則a= ;若拋物線與x軸有兩個交點,則a的范圍是
3、已知拋物線y=x2-3x+a+1與x軸最多只有一個交點,則a的范圍是 .
4、已知拋物線y=x2+px+q與x 軸的兩個交點為(-2,0),(3,0),則p= ,q= .
5. 已知拋物線 y=-2(x+1)2+8 ①求拋物線與y軸的交點坐標;②求拋物線與x軸的兩個交點間的距離.
6、拋物線y=a x2+bx+c(a0)的圖象全部在軸下方的條件是( )
(A) a0 b2-4ac0(B)a0 b2-4ac0
(B) (C)a0 b2- 4ac0 (D)a0 b2-4ac0
想一想
在本節一開始的小球上拋問題中,何時小球離地面的高度是60 m?你是怎樣知道的?
學生交流:在式子h =-5t 2+v 0t +h 0中v 0為40m/s, h 0=0,h=60 m,代入上式得
-5t 2+40t=60
t 28t+12=0
t=2或t=6
因此當小球離開地面2秒和6秒時,高度是6 0 m.
課堂練習 72頁
小結 :本節課學習了如下內容:
1、若一元二 次方程ax2+bx+c=0的兩個根是x1、x2, 則拋物線y=ax2+bx+c與x軸的兩個交點坐標分別是A(x1,0 ), B( x2,0 )
2、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與二次三項式ax2+bx+c及二次函數y=ax2+bx+c這三個二次之間互相轉化的關系.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思想3、二次函數y=ax2+bx+c何時為一元二次方程?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錦8篇】相關文章: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錦10篇07-15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集錦10篇07-29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集錦7篇07-12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9篇02-27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6篇02-11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六篇01-24
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錦5篇02-09
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錦10篇07-13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10篇01-04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5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