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教學設計方案

時間:2021-04-19 12:38:45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教學設計方案匯編五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后所制定的書面計劃。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設計方案匯編五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學文,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2.學習按一定的順序、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觀察圖畫,并展開想象;運用圖文結合的學習方法,抓重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借助神態、動作描寫人物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辨析一些近義詞,會用“欣賞”“津津有味”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運用圖文結合的學習方法,抓重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和提高觀察、理解能力。

  2.了解小守門員和觀眾的外貌、動作、神態,學習借助神態、動作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通過查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詞。借助課文明確觀察圖畫的順序和重點,借助圖畫理清課文的層次結構。

  二、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借助課文明確觀察的順序和重點,借助圖畫理清課文的層次結構。

  三、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介紹教材中出現的油畫,明確看圖學文的目的。初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詞。

  1.教師介紹油畫作品:

  教材中出現的這幅油畫,是前蘇聯一位著名畫家的作品。它生動地表現了一群孩子在緊張的學習生活結束之后的一場小足球賽。

  2.明確看圖學文的目的:

  學習“看圖學文”這類課文,要求同學們把看圖和學習課文相結合。通過看圖,進一步培養我們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的能力;通過學文,培養同學們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借助短文明確觀察的順序和重點,借助圖畫幫助同學們在頭腦中浮現文字所描寫的畫面。

  3.初讀課文,糾正生字讀音,解釋課文中出現的生詞。

  ①注意多音字讀音:

  課文中出現了四個曾學習過的多音字,教師可以借初讀課文提醒學生加以注意。如:“空地”的“空”,應讀“k^ng”,不要讀成“k#ng”的音;“要數那位大個子叔叔”的“數”,應讀“sh(”,不要讀成“sh)”的音;“蝴蝶結”的“結”應讀“ji6”,不要讀成“ji5”的音;“不相干”的“干”應讀“g1n”不要讀成“g4n”的音。

  ②課文中多次出現帶兒化的詞語,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正確。如:“這兒”“兩撥兒”“小男孩兒”“小女孩兒”“快點兒”“那兒”“一塊兒”。

  ③提醒學生注意課文中應該讀輕聲的字音。如:“地方”“陣勢”“小弟弟”“小妹妹”“大個子”“叔叔”“那個”“身子”“眼睛”。

  ④下面這些字的讀音容易讀錯,教師要注意糾正。如:“膝蓋”的“膝”應讀“x9”,不要讀成“q9”;“前傾”的“傾”應讀“q!ng”,不要讀成“q9ng”;“往外”的“往”應讀“w3ng”,不要讀成“w4ng”;“津津有味”的“津津”應讀“j9n”,不要讀成“j9ng”。

  ⑤注意辨析以下字形:

  “踢”與“惕”;“億”與“憶”;“磕”與“嗑”;“津”和“律”。

  ⑥理解詞語:

  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語(包括生詞)質疑,引導學生通過查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理解。

  如:“他們分成兩撥兒,把書包和帽子堆起來做球門,就拉開陣勢賽起來”一句中的“陣勢”一詞,學生可能不太理解。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字典里查一查“陣”字,它的意思是軍隊作戰時布置的局勢,“陣勢”的“勢”的意思是表現出來的樣子。現在,再把“陣勢”一詞放回到課文中,學生就不難理解了。這個詞,原是指軍隊作戰時布置的局勢,用在課文中,就是雙方相互對峙的緊張的場面的意思。

  出示課文中的重點詞語,結合圖畫和聯系上下文來理解:

  警惕(t@):對可能發生的突然情況時刻注意著。

  候補:等著替補缺額。

  閉目養神:閉著眼睛,修養精神。課文中把白狗人格化了。

  回憶(y@):回想。

  精彩:(表演、展覽、言論、文章等)優美;出色。課文中指小足球賽踢得緊張、好看。

  欣賞:認為好;喜歡。課文里指看足球賽的大個子叔叔坐在場邊很有興致地觀看比賽。

  (二)初步看圖,借助圖畫,再認真讀課文,理清課文的層次結構,正確給課文劃分結構段。

  1.初步看圖,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一邊看圖,一邊思考:

  從畫面上看,這是一幅以景物為主,還是以人物為主的圖畫?

  (從畫面上看,這是一幅以人物為主的圖畫。)

  畫面上畫了一些什么樣的人物?

  (圖畫中畫了一群孩子,還有一位叔叔。)

  他們在干什么?你從畫面上哪些地方觀察到的?

  (圖畫上的人物在看一場足球比賽。從畫面上用書包和帽子堆起來做的球門和站在球門當中的小守門員,以及坐在一邊的觀眾一致的目光里可以判斷出畫面上的人物在看一場足球比賽。)

  2.初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敘述這場小足球賽的。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層次結構,正確給課文分段。

  老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

  這篇課文敘述的是圖畫中的場景。是放學以后的一場小足球賽。讀一遍課文,想想課文一共幾個自然段,哪個自然段是講守門員的,哪些自然段是講觀眾的。

  (這篇課文一共5個自然段。第2自然段是講守門員的,第3~5自然段是講觀眾的。)

  那么,課文第1自然段講什么?

  (第1自然段介紹了環境——場地、時間——放學以后、人物——“孩子們”和“小弟弟小妹妹”以及“大個子叔叔”、干什么——賽足球)

  接著,教師可以這樣引導:

  這篇課文首先講放學以后,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賽足球,吸引了不少觀眾,這是文章的第1自然段。接著,介紹了守門員,這是文章的第2自然段。后面的3、4、5自然段介紹了觀眾的表現。你想一想,這篇文章應該如何劃分結構段呢?

  (這篇文章應該分三大段:第一段是課文的第1自然段,講放學以后,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賽足球,吸引了不少觀眾;第2段是第2自然段,介紹了小守門員;第三段是第3~5自然段,介紹了觀眾。)

  (三)小結。

  這一課是看圖學文。我們在初步觀察圖畫的基礎上,又初讀了課文。從畫面中觀察到了時間、地點、人物和一件什么事。在初讀課文以后,我們給課文劃分了三大段。這三段,先講放學以后,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賽足球,吸引了不少觀眾;接著介紹小守門員,之后重點介紹了觀眾的表現。這個寫作順序就是作者的觀察順序。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仔細看圖,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學習按一定的順序、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觀察圖畫,并展開想象;運用圖文結合的學習方法,抓住重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借助神態、動作描寫人物的方法。

  (三)做辨析近義詞和造句的練習。

  二、教學重點、難點

  借助課文明確觀察的順序和重點;借助圖畫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浮現文字所描寫的畫面。

  三、教學過程

  (一)從課文內容入手,引導學生借助課文明確作者觀察的順序和重點,進一步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的能力。

  1.《小足球賽》這篇課文分了三大段來寫的,回憶一下上節課我們是怎樣劃分的。看看作者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小足球賽》這篇課文分了三大段來寫。作者先介紹孩子們放學以后在空地上賽足球,吸引了不少的觀眾。接著,作者又寫了小守門員。最后,分3個自然段寫了觀眾的表現。)

  2.作者為什么先向我們介紹“孩子們放學以后在空地上賽足球,吸引了不少的觀眾”這個內容,接著介紹“守門員”,最后才介紹“觀眾”的表現?

  (因為這是作者觀察圖畫的順序。作者是按照觀察圖畫的順序來安排他的寫作順序的。)

  3.按照作者的觀察順序,仔細看圖畫,然后自由讀課文,結合課文,想一想作者觀察的重點落在了哪兒?大家一起議一議。

  (課文是按照作者的觀察順序來安排層次結構的,我們又知道作者的寫作順序(層次結構)就是作者的觀察順序。課文詳細地向我們介紹、描述了小守門員的表現,以及不同的觀眾的不同表現,因此,作者觀察的重點應該落在“小守門員”和“觀眾”的表現上。)

  4.強調觀察的順序和重點:

  我們常常提到寫文章要講順序,要抓住重點寫具體。其實,觀察圖畫也要講順序,要能從畫面中觀察到作者所要表現的重要內容。這樣,才能理解圖意,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小足球賽》這篇課文,就是作者在有順序地觀察圖畫的基礎上,抓住了畫家所要表現的重點,用語言文字生動具體地給我們進行了描述。

  (二)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借助圖畫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浮現課文所描寫的畫面。從而,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1.指名讀課文第一段,然后仔細觀察圖畫,圖文結合,邊讀邊想:課文中哪一句話介紹了足球賽的環境,也就是地點?

  (“這塊空地真是賽足球的好地方”)

  “好地方”,“好”在哪里?看圖畫,想一想。

  (“空”字說明來往行人不多,沒有車輛通過,從畫面上看,附近沒有大的建筑物妨礙踢球,這樣的地方正是比較理想的簡易足球場,所以,說它是“賽足球的好地方”。)

  2.“他們分成兩撥兒,把書包和帽子堆起來做球門,就拉開陣勢賽起來。”你在畫面上看到的是哪一撥兒?

  (畫面上只反映了其中一撥兒的一個守門員、一個候補守門員。)

  “拉開陣勢賽起來”中的“拉開陣勢”是什么意思?看看圖畫,從畫面中的哪一個人物的動作和神態可以看出來?

  (“陣勢”,原是指軍隊作戰時布置的局勢,課文中,是雙方相互對峙的緊張的場面的意思。“拉開陣勢”就是緊張的小足球賽已經開始。從畫面中小守門員叉開的兩腿,手扶膝蓋和專注的一雙眼睛,可以看出足球賽已經“拉開陣勢”,比賽將非常緊張。)

  3.看圖,再讀課文,從畫面上看,都有哪些人來觀看比賽?

  (有“小弟弟小妹妹”,還有“大個子叔叔”。)

  從文章中的哪幾個詞可以看出這場足球比賽很精彩?

  (“小弟弟小妹妹”是被“吸引”來了,“大個子叔叔也坐到場邊”“欣賞”。)

  4.看圖,學習課文第二段。

  課文第二段(第2自然段)是作者重點觀察“守門員”的一段。課文中,作者具體介紹了小守門員和后補守門員;圖畫里,“守門員”也是畫家重點表現的畫面中心人物。作者在重點觀察的基礎上,用語言文字是怎樣表現的。讀讀這一段,看看作者抓住“守門員”和“候補守門員”的什么特點來突出這兩個人物,表現球賽激烈的程度的?

  (作者抓住“守門員”外貌、神態、動作和姿態等特點來突出這個人物的`。)

  默讀這一段,在文章里畫出表現“守門員”外貌、神態、動作和姿態的詞句。從這些詞句中,我們能看出什么?

  (課文先講他的外貌和神態。“留平頭”顯得格外精神。“警惕地注視”,表現他對對手嚴加防備,十分專注的神態。“分腿彎腰,上身前傾”,表現他隨時準備撲救險球的姿勢。)

  課文介紹了“守門員”外貌、神態、動作和姿態以后,為什么說“真正的守門員都是這樣的”?這是作者對畫面中“守門員”的一種肯定嗎?還是贊揚?怎么理解?

  (“真正的守門員都是這樣的”說明小守門員很稱職,是作者對他的肯定和稱贊。)

  課文接著介紹“候補守門員”。看看圖畫,作者怎么知道他是“候補守門員”?他“一心想著快點兒讓他上場,好顯一顯身手”,是作者根據畫面上“候補守門員”的什么想象出來的?

  (作者從他的衣著、神態和站在守門員背后可以看出他是個“候補守門員”。作者根據他“腆著”肚子的動作,那急不可待、躍躍欲試的神情想象出來的。)

  5.小結這一段:

  作者用精練的筆墨,把全場唯一的兩個隊員的天真可愛、忠于職守的形象,通過人物的外貌、神情、動作和姿態展現在我們面前。

  6.看圖,學習第三段,根據老師所列出的表格,邊思考問題,邊討論,然后把答案填寫在表格里。

  第三段(第3~5自然段)講觀眾觀看足球賽的情形。看看圖畫,再讀讀這一段課文,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對觀眾作了具體描寫的?具體描述了幾位觀眾的表現?他們分別是誰?每一位觀眾的表情和形象一樣嗎?作者又抓住他們各自的什么特點來寫的?這些觀眾的表現從側面說明了什么?

  (頭一句先總說觀眾的眼神:“都望著遠處的場地”。接著,按照由中間到兩邊、從小孩到大人的順序對觀眾作了具體描寫。課文一共描述了七個孩子和一個大人(大個子叔叔),還附帶講了一條白狗的樣子。所描寫的人物表情和形象都不一樣,分別抓住這些人物的特點寫得既簡明又具體。)

  “摟著小弟弟的紅領巾可能來遲了,他坐在最邊上,也全神貫注地注視著局勢的發展。”“局勢的發展”指的是什么?“全神貫注”是什么意思?其他觀眾全神貫注地看比賽,你是怎么知道的?

  (“局勢的發展”指的是足球場上,比賽變化的情況。“全神貫注”是全部精神集中的意思。從作者對其他觀眾的動作和表情的描寫中看出其他觀眾也在全神貫注的觀看比賽。)

  在所有描寫的觀眾里,哪一個觀眾最引人注目?

  (大個子叔叔)

  “他面帶笑容,看得津津有味”。“津津有味”是什么意思?從“孩子們踢得太精彩了,也許引起了他小時候的回憶”結尾的這一句話,“精彩”是什么意思?可以知道“大個子叔叔”曾經是個足球行家,能把足球行家吸引,說明什么?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場小足球賽十分精彩?

  (“津津有味”是有興致、極感興趣的意思。“精彩”是(表演、展覽、言論、文章、等)優美、出色的意思。課文里形容小足球賽緊張、激烈、吸引人,能把“大個子叔叔”吸引,說明小足球賽水平很高,踢得精彩。

  全篇文章沒有一詞一句是對比賽場面的描寫,貫穿全文的內容除了對“守門員”的動作和神態的描寫,就是描寫觀眾觀看比賽時的動作和表情。可是,全篇文章卻使讀者經歷了一場緊張激烈、精彩的小足球賽。)

  (三)總結課文:

  這篇看圖學文“小足球賽”,反映的是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賽足球,小守門員警惕地注視著對方的場地,一些小觀眾和一位大個子叔叔正在出神地觀看這場比賽。配合本課的圖畫是一幅著名的油畫作品。畫面角度新穎,人物形象逼真。作者按照觀察順序來安排寫作順序,把看到畫面上的內容生動形象地用語言文字描述出來。使我們借助課文,明確了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觀察重點;又憑借圖畫幫助我們在頭腦中浮現出文字所描寫的畫面,從而產生聯想,加深對圖畫和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做辨析近義詞和造句的練習。

  1.辨析“注視”“望著”“盯著”三個詞語。

  這三個詞語都有“看”的意思,但詞義有一些差別:“望”,有向遠處看的意思;“注視”強調十分注意地看;“盯”,則指視線集中于一點地看。

  他警惕地(注視)著前方。

  守門員和觀眾都(望著)遠處的場地。

  戴紅帽子的小女孩,眼睛(盯著)遠處。

  他面帶笑容,(看得)津津有味。

  這樣用詞,既準確傳神,又避免了單調重復。

  2.引導學生先理解“欣賞”和“津津有味”兩個詞語的意思,再造句。

  ①解釋:“欣賞”一詞有兩種解釋:享受美好的事物,領略其中的趣味;認為好,喜歡。“津津有味”是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②找出課文中帶有“欣賞”和“津津有味”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它們在句子中應該是什么意思。

  “小弟弟小妹妹被吸引來了,路過的大個子叔叔也坐到場邊,欣賞他們這場球賽。”這里的“欣賞”是認為好,喜歡的意思。

  “他面帶微笑,看得津津有味”。意思應該是看得有滋味,有趣味。

  ③在生活中,什么事物是值得我們欣賞的?學生討論之后用“欣賞”造句。

  (生活中,音樂、詩歌、戲劇、舞蹈、繪畫、攝影、體育比賽等事物都值得我們欣賞。例句:周末的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音樂廳欣賞音樂。)

  ④在生活中,當我們想表達看得有趣味,聽得有趣味,吃得有滋味的時候,都可以用“津津有味”這個詞。

  例句:這本書,我一氣呵成地把它讀完了,真是看得津津有味。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比、尾、巴”等12個生字,會寫“云、公、車”3個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2、了解動物尾巴的特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信息資源:

  1、猴子、兔子、公雞等各種動物圖片及相關動物尾巴圖。

  2、學生收集查找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文字、圖片、玩具或模型等資料,注意留心它們尾巴的特點。

  3、認讀生字的相關課件。(生字卡片也可以)

  重點難點:練習朗讀和認字是教學重點;讀好書中問句是教學難點。

  課時安排:兩課時(根據教學實際自行安排)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以“動物王國要舉行比賽”為題談話導入,教師相機板書課題。

  2、引導學生認識“比、尾、巴”三個生字,注意“尾巴”的輕音讀法。

  (從學生已有的識字經驗出發,先讓學生試讀、領讀,然后教師再重點指導輕聲的讀法。)

  3、釋題: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借助拼音自己讀課文,邊讀邊圈劃出生字。要求:讀正確。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2、同座互相練讀,會讀的讀給小伙伴聽,不會讀的互相幫助,然后請4個小伙伴合作讀, 嘗試互相評價,注意把課文讀通順。

  3、指名匯報讀,請學生說說你都知道了什么?(學生知道什么說什么,了解多少說多少,教師不設定統一的感知目標。)

  三、隨文識字,感情朗讀。

  1、認讀理解帶動物名稱的生字。

  (1)逐一出示生字“猴”、“松鼠”、“公”、“鴨”,看拼音讀準字音。

  (2)不帶拼音,學生自由練讀,然后開火車讀。

  (3)把生字卡片貼在對應的動物圖上,指名領讀。

  (4)找出帶有這些生字的句子,讀一讀。

  2、認讀理解“短”、“扁”、“最”。

  (1)出示生字“短”、“扁”、“最”,找出文中的句子讀一讀。

  (2)重點指導問句的讀法:

  誰的尾巴短?兔子尾巴短。(教師重點范讀指導好問句末尾詞語的升調。學生做游戲,兩個小朋友,我問你讀,你問我讀,看誰的語氣讀的最像。)

  (3)其他幾句問句學生可結合生活實際,體驗、嘗試讀。

  在問句的指導中,教師幫助學生比較各種動物尾巴,順勢理解“最”的意思。

  (4)聯系生活實際,拓展運用詞語。日常生活中什么東西長?什么東西短?“扁”用在什么地方?和“彎”相反的詞是什么?

  3、利用字族“巴”認識“把”,教師重點指導長句“松鼠的尾巴好象一把傘”的停頓和斷句。學生感悟體驗著模仿讀。

  四、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1、師生、生生引讀、對讀。

  2、同座拍手讀。

  3、加上動作表演讀。

  4、男女生比賽讀

  5、小組內評讀、推薦讀

  6、開展“比尾巴”表演賽(背誦)

  (多給學生展示、評價的機會,如“你喜歡背哪部分?”“你哪里比他讀的還好?比試著讀讀。”“誰還想讀,站起來一起讀。”“對于他的朗讀,你談談自己的看法。”)

  五、挖掘課外資源,拓展運用。

  1、貼畫,說尾巴。結合書后“讀讀畫畫”讓學生貼(指名貼)、畫(全班學生在書上畫)。然后教師再鼓勵學生說說它們尾巴的特點。

  2、開展“動物尾巴介紹會”。讓學生以小解說員的形式介紹自己收集的有關動物尾巴的資料,表達形式不限,能用上今天學習的詞語更好。

  (充分展示學生課外的學習資源,如圖片、玩具、模型等。)

  3、有能力的學生還可模仿書上的句子也編幾句小兒歌。

  六、指導書寫“云、公、車”。

  1、學生仔細觀察它們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引導學生發現寫好這三個字的關鍵,教師范寫。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認讀9個生字,學會本課14個生字,以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結合課文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會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寫一段話。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

  二、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盧溝橋的建筑特點和歷史意義;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的寫法,介紹你家鄉中造型美觀的建筑物。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生字詞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揭示課題,板書:26盧溝橋

  2、教師進行簡介。

  3、過渡:猜猜課文會從哪幾方面寫盧溝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做到:

  (1)畫出生字新詞,讀準字音,建立字音與字形的聯系;

  (2)把帶有生字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讀順;

  2、檢查自讀情況:

  (1)師生共同檢查認字、識字情況,出示本課生字,交流記住字形的好辦法。

  (2)指名讀課文,留意指導學生讀好長句子,把課文讀正確、通順、流利;

  (3)交流: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盧溝橋的,找出相應的自然段。

  3、學習第一自然段,了解盧溝橋歷史的悠久。

  三、讀詞寫字

  1、讀生字(詞)卡片;

  2、交流學習生字的方法;

  3、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書寫好“寬”“檢”“皇”“館”等字。

  四、課堂練習

  郊( )坦( )攻( )設( )檢( )記( )

  效( )擔( )功( )沒( )儉( )紀( )

  五、作業:

  1、完成書寫練習;

  2、填寫“詞語花籃,積累詞句”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內容;總結全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盧溝橋

  郊區

  反抗

  平坦

  紀念館

  完好無損

  姿態各異

  2、指名說說: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盧溝橋的?

  二、合作學習,讀懂課文

  1、自讀思考: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盧溝橋設計科學、造型美觀?每年7月7日,人們為什么都要在盧溝橋開展紀念活動?

  2、小組交流討論,形成最佳答案。

  三、細讀課文,品味語言

  1、細讀思考:

  (1)課文是怎樣寫盧溝橋設計科學的?畫出課文中的具體數字,想想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2)說說你是怎樣讀懂盧溝橋“橋柱上的獅子是‘美的奇觀’”這句話的?你從中想到了怎樣的畫面?

  (3)這一段(第二自然段)段首的一句“盧溝橋設計科學,造型美觀”與后面講的內容有什么聯系?

  2、交流、品讀

  (1)寫盧溝橋設計科學,主要運用了數字表達的方法和舉例說明的方法,體現了盧溝橋氣魄的雄偉,設計的合理科學;

  (2)課文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這一排比句寫出了獅子形態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號,又說明了獅子的姿態遠遠不止這些,還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態,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觀”。

  (3)“盧溝橋設計科學,造型美觀”概括了后面的內容,后面的內容是這句話的具體說明,它們是總分關系。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學生思考:找出評價盧溝橋的詞句來。

  (2)師生共同評價朗讀情況:是否正確、流利。是否讀出盧溝橋的特點來。

  (3)解釋詞語:獨一無二、奇觀

  你知道這是誰的評價嗎§、全班一起來朗讀本段,讀出盧溝橋的聞名世界的豪邁來。

  4、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其余思考:盧溝橋有什么歷史象征意義?

  (2)為什么稱它為中國抗日戰爭的里程碑呢?

  (3)解釋詞語:緬懷、悼念

  5、總結全文。

  (1)學到這兒,誰能說一說盧溝橋聞名于世的主要原因有哪兩點?

  (2)學習了這篇課文,第二的寫法你有什么感受?(總分)

  今后在寫作上的寫法運用。

  四、作業:

  1、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根據課后“指南針”中的提示,收集有關“七七事變”的資料。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運用喜歡的識字方法,會認莫、汪、乘、踏、深5個生字,會認、會寫董、雁、君、贈、倫、潭6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感受古詩語言的凝練、音韻的和諧、情感的豐富。背誦課文。

  3培養學生對詩的感悟、想象及交流意境的能力,激發學生對古詩的喜愛,增加積累。

  教學重點

  誦讀古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教師:音樂、掛圖學生:收集高適、李白的有關資料,收集描寫離別的詩詞。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欣賞古詩,整體感悟

  1配樂配畫朗讀兩首詩,整體感悟,激發學習興趣。

  2出示課文題目(根據學生自愿,選擇先學哪一首詩),交流對作者的了解情況,教師適時補充。

  二、初讀古詩,感知大意

  1自由練讀古詩《別董大》,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借助拼音,與老師、同學交流記住生字的方法及你不認識的字、詞的讀音,記住要求掌握的生字的字形。(注音字雁讀yàn 不讀àn。君字的部首是口。)

  3抽生讀、小組讀、男女生讀,比一比,誰讀得最正確、流利。

  三、細讀古詩,感悟詩情畫意

  1結合注解或工具書,聯系上下文,試著自己感受詩意,提出疑問。

  2小組交流,解決部分疑問。

  3全班交流,通過自己讀詩,你讀懂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讀懂的?(給學生充分交流的時間,教師適時補充。)交流預設:

  (1) 我聯系下文明白了題目告訴我們作者與董大分手時的情景。(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值得學習。)

  (2) 我從詩句中讀懂了前兩句是寫分別時的景,后兩句是分別時作者對朋友董大的真誠相勸。(你能用一邊讀一邊想的方法理解嗎?)教師適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讀古詩。

  (3) 讀了1、2句詩,我仿佛看到了此時正值日落黃昏,天色昏暗,北風吹刮著大雁,大雪紛飛。我是先理解這兩句話中的重點詞黃云、曛,然后用從詞到句的方法理解。指導朗讀這兩句,評議,說說你為什么這樣讀。通過交流體會詩的背景。

  (4) 重點指導最后兩句:齊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討論莫愁、知己、君、識的意思。再抽生讀,并在評議讀中感受詩意,感悟詩情。(朋友間那份真誠,那份深情和那依依惜別之情。)

  (5) 齊讀,男女生讀,師讀,全班讀,朗讀中反復揣摩,體味詩情。

  4用心朗讀,理解背誦。

  (1) 對詩意方面的疑難可讓學生相互交流解答。

  (2) 對詩的表現手法方面的問題教師可以略作指導,引導學生去思考,去領悟。例:生若提到為什么要寫他們在這么壞的環境中分手,教師可適時介紹作者高適,介紹他的朋友董大,幫助體會詩境。指導朗讀。(更慢、更緩。)

  (3) 師讀整首詩,3、4句詩讀出慷慨大度的氣勢,并故意夸張一點。生學著讀。

  (4) 生再讀,抓別字展開,談談你的體會。在反復揣摩中有感情地朗讀,在反復朗讀中不斷感悟,感悟詩的韻味美,體會詩的節奏美,讀出音調起伏與情感升降。感悟詩中蘊含的朋友間的真誠和詩人慷慨大度的氣勢。

  5指導背誦。(結合圖畫,結合體會,結合想象或是提示的方法均可。)

  6抽生表演。

  四、學習第二首詩,更放手讓生自讀自悟

  1欣賞古詩,整體感知。

  2交流作者資料,交流題目。(因作者對學生來說較為熟悉,題目也簡單。)

  3初讀古詩,感知大意。

  (1) 小組合作學習生字、注音。深讀shen不讀shēnɡ;乘讀chénɡ,不讀shénɡ;踏讀tà,不讀tā;潭字的書寫右邊上短下長。

  (2) 抽生讀,小組讀。(檢查是否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4細讀古詩,感悟詩情畫意。

  (1) 用學習第一首詩的方法小組討論交流。

  (2) 全班交流,抓1、2句體會形式特別的分別場面。重點理解3、4句。抓送、深,談談體會。

  (3)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中韻味、節奏及其間蘊含的情感。)

  5指導背誦。

  6課堂小結。他們根據你的朗讀理解,想象當時李白送汪倫的場景,他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寫成一篇小短文。

  五、課后選作題

  你還讀過哪些表達離別之情的詩歌?課后收集,下節課進行交流。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四書 的常識。

  2、了解格物致知的含義及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對于學習科學知識的重要性。

  3、理解本文運用擺事實和講道理相結合的論證方法。

  4、本文作者針對中國學生這一特定對象,引用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名詞、術語、典型事例,論說道理。我們從文中可感受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令人贊美。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本文運用擺事實、講道理的論證方法論證中心論點。

  2、難點:正確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義。

  【課時安排】

  1課時。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學生自讀課文,在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思考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完成學習重點,懂得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意義。

  2、教師設計啟發性問題,在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后,激發學生努力養成注重實踐、注重探索精神的熱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列舉現實生活中或摘引報刊的統計報道,有關中國學生往往念功課成績很好,考試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臨著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時,就常常不知所措的高分低能現象,并由引導學生初步分析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進人本課的學習。

  二、整體感知

  本文作者從關注祖國科學事業的發展,關心祖國青年一代尤其是從事科學研究的青年一代的成長的高度,選擇典型事例,特別是選取自己的生活經歷,極有說服力地闡述了不光在研究學術而且在應付今天的世界環境上都需要有格物致知精神的道理。

  三、教學過程

  1、學生自讀課文一至兩遍,初步了解各節大意及寫作思路和結構。

  關于寫作思路提示:

  本文的題目即是中心論點。課文開頭先剖題,由格物致知的出處,帶出對其含義的理解以及我國古代對格物致知并不真正重視的原因分析,澄清了人們的錯誤認識,接著著重分析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及怎樣把這種精神應用到科研實際中去,最后誠摯地提出希望,發出號召。

  段落層次提綱:

  ⑴ 話題:怎樣了解自然科學(第1自然段)

  ⑵ 反面論證儒家格物的觀點不能適應當今世界(第2~5自然段)

  ⑶ 論證真正的格物致知是科學的實驗(第6~12自然段)

  2、投影下列思考題,討論理解本文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⑴ 什么是格物致知?

  明確:格物致知即從探索物體而得致知識。

  ⑵ 傳統的中國教育為什么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明確:因為傳統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

  ⑶ 為什么應該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明確:因為科學進展的歷史告訴我們,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驗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檢討或哲理的清談就可求到的。

  ⑷ 格物致知精神適用于哪些范圍?

  明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學術中不可缺少,而且在應付今天的世界環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⑸ 本文的論點是什么?文中列舉了哪些事例?這些事例與本文論點有什么關系?

  明確:論點:應有格物致知精神。

  所舉事例,一是第四節,明朝大理論家王x明格物失敗告終。一是第十二節,我初到美國學物理不知所措的生活經歷。

  這兩個事例,在文章都是作者為了闡明觀點所借以的事實論據。王x明的例證,很好地證明了,在我國古代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被埋沒了的觀點,王x明失敗的結局,是由于他的格物并不是真正的實驗,而是把探究外界誤認為探討自己,是不理解格物致知真正意義的必然結果。我的親身經歷,雄辯地證明了中國學生大都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在面臨著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時,就常常不知所措了的觀點。告訴人們格物即實驗精神在科學研究上的重要性。兩個事例,都為應有格物致知精神這一中心論點提供事實論據。

  四、總結、擴展

  本文思路清晰,例證確鑿,極雄辯地闡明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不光增長了人們知識,而且大大開啟了人們的思想,學完本文后,最重要的應在于積極培養這種精神。為此,可放手讓學生結合書后練習二展開討論,重點討論怎樣才能真正成為有開拓、創新精神的人?

  五、布置作業

  以怎樣才能避免高分低能為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讀后感。

【教學設計方案匯編五篇】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匯編10篇06-05

教學設計方案匯編四篇06-03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匯編10篇01-25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匯編八篇01-18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匯編六篇12-12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編四篇08-09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匯編六篇08-07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編9篇08-06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匯編8篇07-02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匯編4篇06-2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汇区| 定兴县| 安多县| 都兰县| 琼海市| 新蔡县| 易门县| 周至县| 绥化市| 深圳市| 彩票| 博乐市| 讷河市| 无极县| 定安县| 安泽县| 婺源县| 大渡口区| 客服| 肇源县| 封丘县| 个旧市| 巴南区| 民权县| 开阳县| 谷城县| 龙口市| 松滋市| 荔波县| 合阳县| 离岛区| 新闻| 宝兴县| 龙川县| 新田县| 通城县| 临邑县| 安福县| 双牌县| 涿鹿县| 应用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