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自然界水》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九年級化學《自然界水》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材分析:
本單元從社會實際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在展現水與人類的關系、世界和我國水資源概況,誰的污染與防治等問難題的同時,以水為載體,將單質、化合物、物質的組成、原子、分子等化學基本概念以及沉淀、過濾、、蒸餾等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的學習貫穿其中,力圖為學生提供認識和探索周圍事物的素材和線索,以及從身邊事物中學習化學知識的經驗。同時本單元的特點是將化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穿插于緊密聯系社會、練習生活的內容之中。
本單元的主要知識:
1、從社會學角度認識水,包括水在自然界的作用、水資源狀況及其保護等;
2、化學基本概念
3、幾項化學實驗操作
教學重點:1、人與水的關系,以及人在其中的能動能夠作用;
2、原子、分子的概念;
3、過濾、蒸餾等基本操作技能
教學難點:純凈物、混合物的主要區別;
單質、化合物的主要區別;
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主要區別;分子、原子的主要區別;
用分子和原子的'觀點解釋日常生活中某些物質的變化。
教學思路:
教材在介紹每一課題的內容時使體內各國對實驗現象或學生熟悉的日常現象的討論、歸納、聯想、分析獲得,并在此基礎上探究、小結各課題內容的雅典,因此學習本單元時,要突出實驗和探究、聯系現實、挖掘本質、把握幾組概念的主要區別與聯系,掌握要點,也是學好本單元內容的主要方法之一。
本單元設計了7個演示實驗、2個家庭小實驗、3個活動與探究即一個調查與研究,它們對培養實驗能力、形成實驗技能、培養科學方法及初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引導學生在實驗、活動與探究、調查與研究中親身體驗、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師,要指導學生一起參與實驗、親自動手做實驗,積極參與活動與探究、調查研究、實習實驗原理、方法步驟、掌握實驗技能,觀察實驗想象及生活想象探究現象本質,歸納總結規律,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中考分析:
分子與原子的基本性質、分子與原子的恩準區別以及水的組成、水災自然界的分布、誰的污染與防治等內容是本單元考察的重點;凈化水的常用方法即吸附、沉淀、過濾、蒸餾也是本單元考察的內容。有關本單元的內容多以聯系現代科技成果、生活、生產實際的選擇、填空等題型出現,有關水資源的利用、保護、開發及分子的基本性質是開放性簡答題及探究性學習命題的熱點,是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及科學探究能力的腳好題材。
【九年級化學《自然界水》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關于初中化學教學設計(精選5篇)04-21
關于化學式的教學設計范文(精選3篇)04-27
化學教師教學心得04-30
描寫自然界現象的成語09-07
《關雎》教學設計03-24
初冬教學設計04-03
《海燕》教學設計04-03
《zcs》教學設計03-26
草原教學設計03-11
《景陽岡》教學設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