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平均分》教學設計
《認識平均分》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書P42~4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活動,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義,知道平均分的具體操作過程。
2.讓學生學習平均分的第一種常見情況:把一些物體每幾個一份的分。
3.使學生學習在分一分的過程中,知道動手操作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會操作、會表達,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讓學生在分一分的過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每份分得同樣多,叫作平均分。”
教學準備:課件,12根小棒,6個圓片,小磁鐵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實際操作,感知、學習平均分。
1.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字,“分”(板書)學生讀“分”。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分東西的情況,比如:“分圓片,分座位等等”。我們數學課上也有 “分”字,里面藏著數學秘密呢,想知道嗎?就讓我們一起去研究研究吧!
2.教學例1
熊大知道要研究“分”,也來到我們的課堂,看它帶來了什么?(展示課件)
把這6個桃分成2堆,你想怎樣分?
請小朋友們用圓片代替桃,一邊分一邊說。
把你的分法說給同桌聽聽,比比誰的分法多。(教師巡視)
誰愿意上黑板展示一下?(邊說邊分)
⑴ ○ ○○○○○
⑵ ○○○○ ○○
⑶ ○○○ ○○○
這三種分法中,你們為什么都喜歡這種?
揭題: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我們把它叫作“平均分”。板書課題: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樣多。追問。
3.每份同樣多,還可以怎樣把6個桃平均分?可以分一分,說一說,師在黑板上分。
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不論分成幾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樣多,就叫平均分。
4.想想做做1
下面哪種分法是平均分?
草莓圖:是平均分,因為每份分得同樣多,都是3個。
為什么蘿卜圖不是平均分?怎樣做,它就是平均分了?
二、應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學習例2。
熊大:有8個桃,每個小朋友分2個,可以分給幾個小朋友?
讀題,你讀懂了嗎?每只小猴分2個,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引發思考:這題可以怎么做呢?
小朋友們到書上的圖中分一分,跟你的同桌說一說。
匯報,一生上黑板操作,邊說邊圈。一生上臺演示。
小結:8個桃,每2個作為一份分給1個小朋友,一共分了4份,就是分給4個小朋友。像這樣:把一些物體每幾個一份地分,每份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
2.教學“試一試”
12根小棒,每( )根一份,可以分成( )份?
學生分,匯報。
比較上面幾種分法,有什么發現?學生交流。
小結體會:都是12根小棒,幾個幾個地分,每份分的數越少,分得的份數越多;每份分的數越多,分得的份數就越少。
3.回顧反思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平均分”,誰來說說什么叫平均分?
回顧這節課我們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你有什么體會?
三、體驗成功,回味平均分。
談話:小朋友么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下面我們就用學到的知識,解決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好嗎?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題。(課件展示)
生獨立完成,匯報。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動手操作,可以在圖中圈一圈,也可以用小棒分一分。(課件展示)匯報
3. 誰能在我們教室里找到“平均分”的事例,講給同學們聽。(機動)
四、全課小結,拓展平均分。
今天這節課大家學得開心嗎?你們學會了什么本領?什么是平均分呢?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平均分的事例,只要你們用心觀察,就會發現的。請小朋友們用我們今天學到的知識找找生活中關于“平均分”的事例,講給爸爸媽媽和好朋友聽,好嗎?
板書設計: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樣多
○○○ ○○○
○○ ○○ ○○
○ ○ ○ ○ ○ ○
○ ○ ○ ○ ○ ○ ○ ○
《認識平均分》教學設計2
目標確定依據
1.課程標準相關要求:
能運用數及數的運算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以生活中常見的“每份同樣多”的'實例合活動情境,讓學生建立“平均分”概念,并結合具體的實例嘗試平均分。
3.學情分析:
“平均分”的概念學生不是很了解,但學生對“每份同樣多”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學習起來不是很困難,教學中,教師要多引導學生進行分一分,加深對平均分的理解。
學習目標
1.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結果同樣多。
2.通過分一分活動,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評價設計
1、學生嘗試分糖活動,完成對目標1的評價。
2、學生分一分,并獨立完成課堂練習題,完成對目標2的評價。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準備春游食品的情境圖。以小精靈聰聰的身份說二(1)班明天要去參觀科技園。小朋友正忙著準備春游食品呢!我們來看一看,他們都準備了哪些食品。
2.讓學生觀察畫面,并請學生說一說了解到的情況。
二、學習新知
1.教學例1,引入“平均分”。
我們來幫助二(1)班小朋友準備春游食品好嗎?我們先來分糖。
(1)學生用6個小○表示,嘗試分一分。
(2)說說你是怎樣分的?
(3)匯總分的結果后告訴學生: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4)讓學生再次分一分,這次要求把6個糖平均分。
2.鞏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書第8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看清題意。特別請學生說一說“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2)出示教科書第8頁“做一做”第2題。
一共有()片楓葉,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讓學生用12張正方形卡片代替楓葉,擺一擺。擺好后,按要求填空。
3.教學例2,嘗試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書第9頁例2提出:把18個橘子平均分成6份。
(2)請各組用實物圖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請學生說一說,怎樣分的,分的結果。
(4)教師歸納平均分的方法: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個或幾個。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樣多。
4.獨立進行平均分。
(1)出示教科書第9頁“做一做”.讓學生用小棒代替酸奶,獨立完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的任務。
(2)交流。請學生說一說,怎樣分的。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二的第1題。
(1)回憶:什么中平均分?
(2)判斷:哪是平均分,并說出自己的想法。
2.練習二的第2題。
動手在線上畫圓,然后填空。
3.練習二的第3題。
(1)讓學生根據題意準備學具卡片。請學生說一說,準備了幾個“風車”。
(2)讓學生獨立完成把風車平均分成3份的任務。
(3)交流。請學生說一說分的過程和結果。
四、歸納總結。
1.請學生回憶:這節課學習了什么知識?
2.教師總結:這節課我們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還學會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要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個,也可以每次每份放兩個……最后,每份分得同樣多。
板書設計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樣多
【《認識平均分》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認識自己教學設計12-01
認識鐘表教學設計09-06
《認識時間》教學設計07-27
認識時間教學設計04-09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03-04
《倍的認識》教學設計03-30
倍的認識教學設計02-23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09-06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04-07
《8的認識》教學設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