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根據編者的意圖,教學文本主要是讓學生把握訪談的內容,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讓閱讀成為終身的學習的載體之一。在教學中繼續開展關于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為下要考慮到本文的定位是略讀課文,也要突出本單元的關于閱讀習慣的培養的意識,明確閱讀對小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幫助作用,依托文章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活動。
教學目標:
認識3個生字,借助拓展的學習資料和工具書,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訪談內容。
分角色朗讀課文,分析人物身份和年齡特點來練習人物對話。
能夠從文章中體會到怎樣讀書和讀什么書的閱讀內涵,進一步開展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簡單了解“訪談錄”文體。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我的童年》節選材料。
學生準備:搜集關于季羨林的資料;回顧自己的閱讀習慣和閱讀內容;人手一冊字典。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聯系生活,體會閱讀。
同學們,上節課《竊讀記》為我們刻畫了一位癡迷于閱讀的少年形象。閱讀真的是為學習生活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自由交流一下關于你在閱讀方面的小故事。
發放《我的童年》節選材料。迅速瀏覽,看看季羨林老先生童年時期的閱讀趣事。
季羨林老先生童年的閱讀趣事不少,經過長時間的求學終成大事。讓我們看看季老先生晚年對閱讀又有哪些認識。
設計意圖:
聯系小學學過的文章導入新課,在一個主題下展開新的學習內容是基本的目的。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回顧自己的閱讀生活并互相交流,有利于尋找生活與學習的切入點。學習季羨林所寫的《我的童年》節選材料,既是一個拓展,也是承上啟下,為學習本文奠定一個基礎。
學生讀文,借助工具書,學習3個生字,掃清其他閱讀障礙。
季羨林對于讀書有哪些認識?(提出了哪些見解?)
①.讀書可以提高寫作水平。
②.要學習多反面的知識。
③.要背誦古詩文,進行閱讀理解。
討論:結合實際,你覺得閱讀還有哪些好處?
適時點撥:①.閱讀是學習知識的'有效途徑;②.閱讀可以充實生活,使生活變得更加快樂。
二.個性閱讀,發表個性見解
既然閱讀可以幫助學習知識,請大家質疑并答疑。
學生可提出:
課題所包含的寓意。為什么把苗苗喻成小苗,把季羨林喻成大樹?可以結合課余搜索到的季羨林的資料理解。
何為“閑書“?結合文章內容和《我的童年》節選材料幫助理解。
可以提供的辯論話題:
什么時候可以看閑書?
為什么學生會偏科?可以允許學生偏科嗎?
小學生應該背誦的200首古詩和50多篇故事多嗎?
設計意圖:
此教學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落實閱讀綜合性學習活動。質疑與答疑是學生喜闡于樂觀的教學活動,可以豐富地展示學生的個性見解,又可以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文章內容,學生的質疑絕不限于提供的兩條,學生的辯論話題,也絕不限于三個問題。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內容,推而廣之,適時生成課堂的教學內容。
三.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特點:
1.誰能說出這篇課文與其他文章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2.訪談錄在形式上有什么特點?
3.分角色朗讀,注意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設計意圖:
本課作為訪談錄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的文體,應該讓他們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在分角色朗讀時,也可以進行模擬采訪,要讀的像說話一樣自然、毫不做作才好。在朗讀中要把握住人物對話的基調:苗苗是個熱愛讀書的小學生,謙虛好問,對季老先生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而季老先生毫無名人的架子,親切隨和,在幽默的談吐中,善于誘導,滿含著對下一代的關愛之情。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插圖,更好地體會人物的年齡,身份與情感。文中有許許多多音節,要注意讀準確。
【五年級語文《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通用7篇)03-16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讀書筆記04-08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讀書筆記5篇04-08
兩代人的對話教學設計12-08
五年級語文《松鼠》教學設計04-10
五年級語文《彩色的非洲》教學設計12-18
五年級語文《鳥的天堂》教學設計09-01
語文《莫高窟》教學設計10-09
語文《荷花》教學設計08-06
語文《長城》教學設計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