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鄉五月教學設計范文
教材簡解: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作者通過對五月槐鄉特有景致、風情的描繪,表達了愛花更愛人的情感。讀此文的感覺如品茶,越讀越有味,那濃濃的花與飯的香味,那融融的人與花的趣味,還有那暖暖的主與客的情味都滲透于字里行間,讓讀者回味無窮。讀罷,不禁感嘆槐鄉五月真是槐香五月,更是令人懷想的五月。
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能力訓練點:學生通過教師引導以及自主探究,能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方法引導點:能通過聯系上下文、品詞析句的方法,深入體悟課文的內容,感受槐鄉五月的香味、趣味和情味。(第一課時重點感受香味)
3、情感態度滲透點:通過教學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剖析:
第一課時重、難點:繼續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在此基礎上與文本對話,感受槐鄉飄香的五月。
第二課時重、難點;繼續深入與文本的對話,品味文字,品味其中的趣味和人情味,品味這屬于孩子的季節。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是《語文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離不開能力的培養,離不開豐厚的積累,更離不開語言的實踐。本課時的設計正是基于這樣的理論基礎,讓學生在課堂上發現文字規律,發展語文能力,在品鑒文字的同時感受中華文字的魅力,在暢游文章的同時豐富自己內心的感受,用濃濃的“語文味”浸潤童心。
設計思路:
1、兒歌導入,奠定詩情。
這篇課文的語言極富特色,不僅遣詞造句優美,而且句式多樣,有些語句充滿了詩意。開頭用兒歌導入,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奠定了整篇課文教學的基調。
2、品鑒文字,課堂飄香。
因為是第一課時,必要的語文知識和能力培養不可或缺。在讓學生與生字新詞、與文本對話的同時,讓他們的語言和情感協調發展,讓課堂飄出文字的“墨香”。
3、內化語言,再現詩意。
情感的積淀需要宣泄的渠道,在教學的最后,教師給出了一些句式,為學生搭建平臺,讓學生再次感受詩意的文章、詩意的課堂。
教學過程:
一、吟唱兒歌,走近槐鄉。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了一首拍手歌,想和老師一起唱一唱嗎?出示拍手歌(見下),讓學生與老師合作吟唱。
五月到,五月到,
槐鄉的槐花飄清香。
五月到,五月到,
槐鄉的蜜蜂把蜜釀。
五月到,五月到,
槐鄉的人們把歌唱。
五月到,五月到,
槐鄉的孩子用嘴嘗。
五月到,五月到,
槐鄉的清香傳四方、傳四方!
2、今天學習的課題就藏于其中,你能找到嗎?
3、結合學生匯報板書課題,學生與老師共書寫生字“槐”,讀課題。
4、給“槐”擴詞(相機出示槐花、槐樹、洋槐等圖片),像圖上所表現的那樣,到處都是槐花,才可以稱為──槐鄉,引導學生結合現在的感受再讀課題。
二、初品課文,識字積累。
1、槐鄉的景致究竟如何,一起隨作者去走一遭吧。(學生自己練讀課文)
2、出示生字,自主識寫。
(1)按讀音規律排列并出示生字。
A、學生發現規律,自主認讀。
B、帶字入詞,再次認讀。
(2)按書寫規律重新排列并出示生字。
A、啟發學生尋找規律并交流。
B、相機引出四個寫字結構“左窄右寬”的動詞,用動作區分“挎、擺、拌、炒”,書寫這四個字。
3、出示二類字及難讀的字詞,檢查學生認讀情況(以游戲“比比誰的反應快”形式進行)。最后,引出“山山洼洼,嗡嗡嗡”這兩個結構特殊的詞。
4、指名讀課文,并要求學生再找找文中出現的其余結構特殊的詞語。
5、組織學生交流初品文章后積累的結構特殊的詞語,相機指導:
(1)山山洼洼、坡坡崗崗
A、老師板畫“山、洼、坡、崗”,讓學生接著板畫“山山洼洼、坡坡崗崗”。
B、請學生結合眼前繪出的景象和腦海中出現的景象讀好這兩個詞。
C、帶詞入句,讀出自己的體悟(引導學生從范圍之廣感受槐花之多)。
(2)文中幾個ABB式的詞語。
A、學生匯報,出示這些詞。
B、讀著這些詞,你都有什么感受?是用什么感受的?
(學生暢所欲言,老師結合學生發言板書──香味)
三、再品課文,文字飄香。
1、其實這香味不僅可以用鼻子聞出來,還可以用心看出來,不信,自己到課文的字字句句中找一找香味吧。(學生讀文勾畫)
2、組織學生交流匯報(預設三種情況,教學時根據學生匯報隨機進行相應教學)。
情況──聞花香
(1)結合發言,出示“‘嗡嗡嗡……’小蜜蜂飛來了”一句
(2)學生自己說說此句中的香味在哪兒,并指其根據自己的感受朗讀。板書──花香
(3)蜜蜂告訴我們花兒香,還有誰的舉動也告訴我們花兒香呢?引出“‘啪啪啪……’孩子們跑來了”一句。
(4)同屏出示“‘嗡嗡嗡……’小蜜蜂飛來了”一句和“‘啪啪啪……’孩子們跑來了”一句,啟發學生發現對稱的句式,指導學生讀出均齊的節奏感。
(5)讓學生說說還從哪些語句看出了花香。
情況二──嘗飯香
(1)結合發言,出示“中午……香海中了。”板書──飯香
(2)讓學生說說在這段話中哪兒可以看到“香味”,結合學生的發言,點紅“香噴噴、清香、醇香、濃香、香氣撲鼻、香海”這幾個詞。
(3)讀讀這些詞,說說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都有“香”,不同:字數各不相同。)
(4)是啊,我們的漢語多么奇妙,都是說“香”,但說法卻各不相同。如果關注一下這些詞排列的順序,你還能看出什么不同呢?(香味越來越濃)
(5)讓學生結合現在的感受有感情朗讀這一語句。
(6)這些含有“香”的詞語,讓我們看到了“香味”,在讀書時,一個詞,甚至一個標點,都會豐富我們的感受,你還能從哪兒看到“香味”?(省略號)結合學生回答,板書──“……”
(7)省略了什么?不要你說,請你讀出自己的想法。指名再讀這個語句。
(8)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也想來讀一讀。老師范讀,然后讓學生說說聽后感受。(被香氣包圍了)
(9)這種感覺,作者也有,所以他用了一個字──浸(點紅這個字),讓我們也一起浸潤在文字中,沉浸在香海中吧。(學生齊讀這一語句)
(10)讓學生說說還從哪兒看出了飯香。
情況三──尋香源
(1)結合發言,出示“槐鄉的山山洼洼……小辮兒。”一段話。
(2)讓學生說說從哪兒看到了“香味”,指其結合自己的感受讀一讀。(引導學生體會花多)
(3)除了多,還有什么感受?(引導學生體會并讀出“美”)
(4)想看看這樣的景致嗎?出示槐花的圖片,引讀每句話中的比喻部分,同時點紅句中的“似、像、如”,讓學生再讀讀,談談發現。(都是比喻句)
(5)雖然都是比喻句,但用詞沒有重復,這段話表現的景色美,作者的語言同樣美,自己讀讀,體會體會。
(6)看著你們讀書時的表情,老師知道你們已經找到了這香味的來源。
四、釋放體驗,內化槐香。
1、談了這么多,槐鄉的五月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學生暢所欲言)
2、結合學生發言,出示──
五月,是槐鄉飄香的季節,你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月,是槐鄉飄香的季節,你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月,是槐鄉飄香的季節,你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月,是槐鄉飄香的季節,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讓學生選取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方面,運用所給句式說一說。(可以用書中的語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話)
4、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一首優美的小詩就從你們的嘴里流淌了出來,這詩中回蕩的是濃濃的香味。
5、五月的槐鄉只有香味嗎?用心品味,相信下節課你能從課文里品出更多的滋味來。
第一課時板書設計:
21、槐鄉五月
香味(花香、飯香……)
味
【槐鄉五月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跳繩教學設計范文09-10
《趙州橋》教學設計范文04-09
《西湖》教學設計范文04-07
《太陽》教學設計范文04-09
《荷葉圓圓》教學設計范文07-18
《咬文嚼字》優秀教學設計范文07-02
《電功》教學設計范文06-27
《刷子李》教學設計范文05-24
《畫楊桃》教學設計范文05-20
《駱駝祥子》教學設計范文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