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下冊《火燒云》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的。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晚霞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想象力。
2、學習作者抓住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進行觀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爭“藍精靈章”下的子章:“悅耳章”、“神筆章”。
二、教學重點。
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和朗讀的訓練,使學生了解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的變化。學習作者的觀察、寫作方法和特色。
三、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的觀察、寫作方法,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四、教學準備。
制作教學課件,搜集云的圖片和有關文字材料。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火燒云給你一種什么感受?
(二)學習。
1、這節課我們深入體會火燒云的美妙奇異。自由讀課文,選出你認為寫得最美妙、最喜歡的.自然段。(結合爭章要求“悅耳章”。)
2、學生匯報:
(1)第二自然段:
①覺得這句話寫得怎么樣?好在哪里?(“燒”、“著了火”)
②把句中的“燒”字換成“紅”通不通?既然也通順,為什么用“燒”,不用“紅”?課件出示火燒云的圖片,目的:欣賞、加深理解。練習朗讀。(評“悅耳章”)
(2)霞光一段:
先指名讀,再同桌合作輪讀。(評“悅耳章”)
(3)顏色一段:
①寫得好在寫出了火燒云顏色變化的快和變化得多。畫出作者寫顏色的詞語。作者寫的這些顏色的詞語已經夠精彩的了,可是她卻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那么,我們來試試說這些顏色。(課件出示圖片)
②讀的層次:
指名體會讀/學生互評議讀(語氣輕快,節奏跳躍)/齊讀。(如學生體會不到位,教師可以插入范讀。)(評“悅耳章”)
(4)形狀一段:
①馬:
好在寫出了云的動態,想象力豐富。以此段為例,學學作者的寫作方法。作者先寫(出現了什么),再寫這種事物(怎么樣),然后描寫它(有什么變化/怎么變化的),最后寫它漸漸(消失/不見)。
學法出示,指導朗讀:
a、出現──敘述的語氣,較平穩。
b、什么樣──一下子發現的喜悅。
c、變化──神秘感,時而輕,時而上揚。
d、不見──惋惜之情,似在尋找。(評“悅耳章”)
②狗:
a、感覺在不斷變化。
b、指名讀。
c、你為什么這么讀?(評“悅耳章”)
③獅子:
連氣勢都寫出來了。
①指名讀。
②你為什么這么讀?(評“悅耳章”)
(5)火燒云的形狀就這些嗎?(又像這個又像那個)
①你能想象一下火燒云還可以有那些形狀?(出示課件云的圖片)
②你可以仿照作者的寫作方法(課件出示學法),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動筆寫一寫。
③學生匯報。(評“神筆章”)
(6)小結過渡:
真像作者說的那樣“又像這個又像那個”。可是作者又說“其實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楚。”這不是前后盾嗎?小組討論解疑。
(三)作業。
你覺得學完這課你想寫什么作業呢?創造性地仿寫云(雪、霧、雨的片斷)。
【四年級語文下冊《火燒云》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火燒云》第二課時教學設計4篇05-24
《火燒云》第二課時教學設計6篇05-20
火燒云教學設計07-05
馬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3-03
《雪兒》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4-03
《秋天》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9-03
《火燒云》教學設計范文03-11
《廬山云霧》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3-05
詹天佑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1-16
《比尾巴》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