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剪枝的學問》教學設計
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匆匆拜讀了你們是教學設計,總體感覺老師們的設計不僅符合《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還能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從實際出發,現談一些粗淺的感想:
一、扣準字眼,引導學生感悟
俗話說:“一石激起千層浪”。這話用在以上教學設計也很恰當。所謂“石”,就是課文中一些關鍵的詞語,該設計善于引導學生對這些詞語進行理解、咀嚼和回味,從而讀好句子,并從中讀懂其涵義。課文中有這樣一段話:看我一臉疑惑的樣子,王大伯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條,笑了笑,對我說:“你別看這根枝條長得粗壯,其實它只吸收營養,不結果實。這種枝條不剪掉,到了春天就會瘋長起來,把許多養分奪走。”接著,王大伯撫摸著那些留下的枝條,充滿信心地說:“來年就靠它們結桃子羅!”
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轉換角色,與小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引領學生扣住“著急”“疑惑”“將信將疑”等心情的詞語以及抓住王大伯“拿起”“笑了笑”、“撫摸著”“充滿信心”等詞想象、體會。在學生充分體悟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進行對話練習。
這里很好地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二、語文植根于現實
一開始由家鄉生活導入:我們東山被譽為“天堂中的天堂,花園中的花園”,我們周圍有許多花果,農民伯伯視它們為珍寶,但小明有一天卻看到了這樣一幕。
通過抓住關鍵詞句,學習明白剪枝的學問,最后點到了:“原來生活中處處有學問呀!……(讓學生說說生活中的例子)”
三、能正確把握解讀文本
課文是“我”在桃園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啟示我們“減少”是為了“增加”;生活處處有學問,我們要做有心人。”由現象提煉出一個道理,老師在設計時順著這一思路,引領學生層層領悟,可謂水到渠成。
四、利用課程資源
由于學生對剪枝并沒有親身的體驗,所以老師利用視頻資料,帶給學生鮮活的影象。為了能領略到桃花盛開的美景,教師利用圖、音再現,豐富了學生的視野。
【人教版《剪枝的學問》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人教版灰雀教學設計04-02
描述很有學問的成語02-26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荷葉圓圓》的教學設計05-31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教學設計09-18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散步》教學設計04-24
探討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問題12-16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04-26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