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度比較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課本一年級第二學期第50-51頁。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長度,經歷觀察、思考,自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能將物體的一端對齊,比較物體的長短。
2.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采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長度。
3.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質疑、表達等能力。
教學重點:
物體長短的直接比較(將物體的一端對齊,比較其長短)
教學重點
靈活采用多種方法來比較出物體的長短。
教學準備
課件、實物展臺、彩色小棒、長方形紙片等。
教學過程
一、發現問題,自主觀察、思考,初步探究比較的方法。
1.板書課題:長度比較
今天我們學習長度比較,你有什么數學問題嗎?
(學生可能會提問:什么是長度比較?比較什么的長度?怎么比較長度?……)
你覺得"長度比較的方法是怎樣的?",請你想一想。
2.教師手握"兩根小棒"
。ɡ蠋熓治諆筛煌伾男“簦﹩枺耗母“糸L?
3.學生自由發表見解。(引導生生之間質疑追問)
能確定哪根小棒長嗎?為什么?
怎么樣才可以確定究竟哪根小棒長?
4.動手操作驗證猜想。
你有什么辦法讓人一看就能比出兩根小棒的長短?
學生說自己的辦法,再上前演示操作。
為什么這么放就能一下子比出來了呢?
【讓學生根據課題來提問,發現本節課的核心問題"用怎樣的方法比較長度?".接著創設情境,學生基于生活經驗,經歷觀察、思考,自主發現一端看不清時,只看一端是比不出長短的,感受到答案的不確定性,并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辦法,思考得出將物體的一端對齊,再看另一端比較物體的長短,初步感受長度比較的基本方法。】
二、進一步觀察比較,完善認知。
1.信封下面有兩根繩子,一根是紅繩子,另一根是藍繩子。
你能確定哪根繩子長嗎?
2.學生自由發表見解,說說是怎么想的。
3.課件演示去除信封的左端部分,出現繩子的另一端的情況。
現在能不能確定哪根繩子長?
不同意見交流,產生沖突。
4.課件出示繩子完整的情況(一根繩子中間有彎曲)。
怎么比較這兩根繩子的長度?(拉直,一端對齊看另一端)
5.從這兩根繩子的'比較,你有什么體會?
【學生感受到比較時要完整地觀察才能比出結果,并在解決問題過程對之前初步得出的比較方法進行修正,對怎樣比較兩個物體的長短有了進一步的體驗。】
三、實踐領悟長度比較的多種方法。
1.出示紙片
你能提什么問題要考考大家?(哪條邊長?)
2.給你這樣一張長方形紙片,你有辦法能比出紅邊與藍邊的長短嗎?
要求:先獨立思考,想想準備用什么辦法比;再把課桌內信封中的紙片拿出來動手試一試;有困難可以和同桌一起討論。
3.交流不同比較方法。
4.梳理歸納共性:這些辦法有相同的地方嗎?
【讓學生運用知識在實際情境中解決具體問題,并且想出了各種辦法,但其本質都是把兩個物體一端對齊后再看另一端進行比較的,學生對此方法有了更深刻的體驗,同時提高了靈活運用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發現新問題,自主解決。
1.出示學習用品圖
這么多物品比長度,你能提什么問題來考住大家?
學生提問。
解決問題:哪個最短?
不同意見交流,出現爭議。
有什么辦法能讓大家很容易就看明白到底誰最短?
課件出示方格紙。
現在能很快比出來嗎?你怎么比?
【你能提什么問題考住大家?學生可能會提出"哪個最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新問題,前面的辦法已經不適用了,迫使學生繼續思考,該如何解決,產生需求要借助工具幫忙,當方格紙一出現,瞬時有豁然貫通的感覺,運用數單位長度的辦法比出了結果。這也是由定性比較向定量比較過渡的一個環節,從直接比較過渡到間接比較,為后續的測量長度學習打下基礎。】
五、全課小結。
1.結合課一開始的學生提問回顧梳理解決過程。
2.對于長度比較,你還有哪些問題想要繼續研究的?
【長度比較數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長度單位教學設計7篇03-22
數學教學設計12-27
初中數學優秀教學設計04-21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找規律》04-06
數學課堂教學設計08-24
乘法分配律數學教學設計03-24
小數乘小數小學數學教學設計03-20
數學《解簡易方程》優秀教學設計范文07-02
數學優秀的教學設計模板(通用11篇)04-21
小學數學《認識鐘表》教學設計(通用7篇)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