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則》的三年級課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葡、萄、仰、折”。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寓言《酸葡萄》。
3. 理解寓言《酸葡萄》,感悟寓言中蘊涵的道理。教學重點、難點:理解寓言《酸葡萄》,感悟寓言中蘊涵的道理。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通過學習《狐貍和烏鴉》這一課,使我們知道了愛聽別人的奉承話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這一次,狐貍肚子餓了,發現了一個葡萄架,它又是怎樣做的呢?學完《酸葡萄》,你就會明白。
2.板書課題,學習生字。葡萄(pú táo):都是上下結構,下面略有不同,一個里面是“甫”,一個里面是“”。
3.成熟的葡萄是不是酸的呢?(不是)為什么狐貍說它一定是些酸葡萄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己輕聲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遇到不懂的地方畫上記號。
三、理解詞語,掃清障礙
1.出示本課生字詞,指名學生讀。
2.學生自學生字詞。
3.做“開火車”游戲,檢查自學情況,師生交流。引導:“折”字在“折騰”一詞中讀“zhē”,除此外,還有“zhé”和“shé”另外兩種讀音。
4.積累新詞。垂頭喪氣:形容失望的神情。折騰:指反復做某事。稀罕:認為稀奇而喜愛。
5.小結過渡:詞語是組成文章的單位。讀課文時,只有讀懂詞語,才能更好地幫助我們讀懂整篇課文。
四、學習課文,感悟內容
1.自讀自悟。
(1)學生自由讀文,說說知道了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學生交流。教師順學而導,著重引導理解狐貍說那些熟葡萄酸的原因。
2.釋疑解惑。(著重引導學生理解下列問題)
(1)狐貍在樹林里轉來轉去干什么? (肚子餓得咕咕叫,找東西吃)
(2)狐貍發現了一個葡萄架后,又有何反應? (樂得三步并做兩步奔了過去,饞得直流口水,使勁地又蹦又跳) 動作表演,理解“又蹦又跳”的'含義。
(3)狐貍吃到了葡萄沒有? (沒有吃到一顆葡萄)
(4)狐貍為什么沒有吃到一顆葡萄? (因為葡萄高高地掛在葡萄架上,無論狐貍怎樣跳,都夠不著)
(5)狐貍說那些葡萄是酸葡萄,真的是酸葡萄嗎? (不是,從又圓又大、晶瑩、紫得發亮這些詞可以看出葡萄已經成熟了,而成熟的葡萄不是酸的)
(6)狐貍為什么說熟葡萄是酸葡萄? (狐貍因為吃不到葡萄,就故意說是些酸葡萄,這是自欺欺人的表現,也是一種精神安慰法,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就認為這種東西不好,是壞東西)
五、課堂小結學了這則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鞏固所學的內容,正確完成練習。
2、背誦古詩兩首。重點、難點:正確完成練習。
教學過程:
1、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分組背,指名背,比賽背。
2、完成下列練習。
【《寓言二則》的三年級課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有關求職的寓言故事01-13
狐貍求職的寓言故事12-23
有關智慧的寓言小故事02-16
智慧的來源寓言小故事10-01
退讓的智慧寓言小故事09-30
退讓的智慧的寓言小故事10-01
制作個人簡歷教學設計范文11-17
關于狐貍求職的寓言故事12-27
臨床醫學專業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改革論文07-19
課程顧問簡歷范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