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一年級數學《學看鐘表》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節課要求學生對整時、大約幾時的認識,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為以后進一步學習時間的有關知識奠定基礎。
【設計思路】
這節課我是從豆豆放學后一人在家想看5點鐘的動畫片,但由于他不認識鐘表而耽誤了,從而激起學生參與認識鐘表這一活動的興趣。然后讓學生親身經歷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的全過程,從中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玩自帶的鐘表,讓他們在玩中發現數學問題,尋找數學知識,體會數學樂趣,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認識到學習鐘表的必要性。學會認識鐘表(整時、大約幾時)的方法。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將數學知識與生活融合,同時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鐘表,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學會看鐘表;會認讀整時、半時,初步建立時間觀念。
2、經歷操作,討論、交流等實踐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動口、動腦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合作意識。
3、充分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并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念。
4、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安排時間并珍惜時間。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有一天豆豆的媽媽不在家,放學后豆豆準備看5點鐘的動畫片,由于不認識鐘表,當他打開電視機的時候,節目已經完了。豆豆好傷心,怎么辦?
生:教他認鐘表
小結:豆豆連鐘表都不認識,這節課我們就來教豆豆認鐘表。(揭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認識鐘面
師:我們先告訴豆豆鐘面上有什么?
。1)觀察自帶的.鐘,認識鐘面,組內互相討論,交流意見,教師參與其中。。
(2)反饋信息。分組匯報,從鐘面上看到了什么?課件顯示鐘面:鐘面上有1-12個數(點擊閃爍),還有一長一短兩根針,短針是時針,長針是分針(點擊閃爍并配音)。
2 、初步認識整時、大約幾時
。1)課件出示豆豆一天的學習和活動的畫面,不出現鐘表和數字讓學生觀察畫面想:這一天該同學做了哪些事?猜一猜做事的時間?(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觀察、交流)
(2)分組匯報
組1:豆豆6點起床,7點不到一點去上學,10點上課,12點吃飯,下午放學后踢球,晚上10時睡覺。
組2:豆豆6點起床,7點上學,8點做操,12點吃飯,下午4點放學,傍晚6點吃晚飯,晚上10點睡覺。
組3:豆豆6點起床,大概6點多一點刷牙,7點多一點去到校,中午大約12點吃飯,下午6點吃晚飯,晚上7點看新聞聯播。
。3)學生互相評論,互相鼓勵
(4)討論鐘面上整時、大約幾時的特點。
a、觀察以上鐘面的時針和分針你有什么發現?
B、學生合作交流后得出
發現1:分針指著12(點擊閃爍)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點擊閃爍)。
發現2:像這樣7時不到一點或7時剛過一點(點擊閃爍),他們的分針都靠近12,時針都靠近7,我們都可以說成“大約7時”。
(5)反饋練習。
a、 說一說,撥一撥。撥出一個自己喜歡的整時,并說說一般你在這個時間干什么?(在小組內邊撥邊說,互相檢查)
b、屏幕逐一顯示5時的鐘面
生:觀察并回答。
提問:這些鐘表面上的時刻是幾時呢?為什么?
。ㄖ攸c講述:電子表上直接用數字表示的時間,5:00就是5時。并說說你還在哪里見過這種表示時間的形式)
c、大約幾時的鐘面。(在屏幕上顯示大約幾時的鐘面,學生自主選擇,認識大約幾時)
三、聯系實際
1、游戲:猜猜時刻(電腦顯示)
2、游戲:我做小小裝表工,給鐘面裝上缺的時針、分針。
要求:(1)同桌議議,鐘面上缺少的是什么針?
。2)根據要表示的時刻,裝上合適的時針和分針。
(3)展示裝好的鐘面,師生評議。
3、感受豆豆一天的作息時間安排以及滲透一天有24小時的知識。(電腦顯示豆豆一天的活動,學生隨音樂模仿做動作)
豆豆幾時起床?(6時)。吃早餐時間是幾時?(7時)。早操是幾時?(大約8時),用午餐(12時),下午上第一節課是(1時),放學大約(4時),看動畫片是5時,吃晚飯是6時,睡覺是9時。
提問:為什么有兩個6時?
小結:一天中時針在鐘面上要走2圈。(電腦顯示)
四、總結評價,延伸拓展
豆豆一天的作息時間安排的多好!小朋友,你們也要和豆豆一樣,有一套合理的作息時間;丶液,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制作一張作息時間表,爭取做一個珍惜時間的好孩子,好嗎?
【北京版一年級數學《學看鐘表》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認識鐘表教學設計09-06
小學數學《認識鐘表》教學設計(通用7篇)05-22
《為學》教學設計03-04
數學教學設計12-27
看云識天氣教學設計09-03
《學弈》教學設計模板07-23
《看一看一》教學設計03-02
《北京天安門》教學設計03-04
《學弈》教學設計(15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