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五年級數學《在線段上植樹》教學設計

時間:2021-04-22 10:23:36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五年級數學《在一條線段上植樹》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五年級數學《在一條線段上植樹》教學設計

  1.建立并理解在線段上植樹(兩端都栽)的情況中“棵數=間隔數+1”的數學模型。

  2.利用線段圖理解“點數=間隔數+1”“總長=間隔數×間距”等間隔數與點數、總長、間距之間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建立并理解“點數=間隔數+1”的數學模型。

  教學難點:培養用畫線段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并能熟練掌握這種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出示,設疑激趣

  教師:哪位同學知道我們國家設立的植樹節是在哪一天?(3月12日)在這一天的植樹活動中,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課件出示問題)

  例1:同學們在全長100 m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 m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樹?

  教師:你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嗎?

  預設1:20棵。(教師追問:你是怎么想的?)每隔5 m栽一棵,共栽100÷5=20(棵)。

  預設2:我認為是21棵,因為題目中寫著“兩端要栽”,所以要再加1棵。

  教師:你認為哪一個結果是正確的?(指名回答)

  【設計意圖】直接出示例題的情境,通過學生的嘗試解答,既是對教學起點的了解,又利用兩種不同的結果設置疑問,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熱情。

  二、經歷過程,感受方法

  教師:可以用怎樣的方法進行檢驗呢?(畫線段圖)那我們可以在草稿本上試一試。遇到了什么困難?

  預設:100 m太長了,不太好畫。(追問:那我們可以怎么辦?)

  學生:可以先用簡單的數試一試。(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使學生經歷分析思考的整個過程,感受“猜測──驗證”的學習方法。在實際操作中發現問題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思考,從而深刻地體會“從簡單事例中發現規律,并利用此規律解決較復雜問題”的數學思想。

  三、探索實踐,建立模型

  教師:先看看20 m的距離,在兩端都栽的情況下可以栽幾棵樹,在草稿本上畫一畫。

  實物投影或課件出示:

  教師: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預設:20÷5=4,20 m被平均分成4段,因為兩端要栽,所以要栽5棵樹。

  教師:再畫一畫,25 m可以栽幾棵樹?(學生操作)誰來說說你的想法?

  預設:25÷5=5,就是把25 m平均分成了5段,因為兩端都要栽,所以要栽6棵樹。

  還可以這樣畫:這里的藍色線段表示什么?(間隔數)紅色線段呢?(植樹棵數)

  教師:不畫圖,你能把下面的表格填寫完整嗎?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在課件上輸入數據)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預設:棵數要比間隔數多1。(追問:可以用怎樣的一個式子表示?)棵數=間隔數+1。

  教師:誰能說說為什么要“+1”?(因為兩端都要栽,所以栽樹的棵樹比間隔數多1。)你能用發現的規律解決開頭的問題嗎?(指名回答,分析講解)

  教師:回顧這個問題的解答過程,說說你的想法。

  歸納小結:在解決較復雜或數據較大的問題時,可以先從簡單數據出發得出規律,然后將規律運用于復雜問題進行解決。

  【設計意圖】“畫示意圖──抽象出線段圖──不畫圖”的教學過程,體現了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設計理念,也正是在這一進程中,通過積極有效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建立起“一條線段兩端都栽”這類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

  四、利用新知,解決問題

  教師:根據剛才學到的知識,還可以解決許多生活中的問題。(課件出示問題)

  1.在一條全長2 km的街道兩旁安裝路燈(兩端也要安裝),每隔50 m安一盞。一共要安裝多少盞路燈?

  教師:讀完這個題目,你覺得有哪些地方需要特別引起注意?

  預設1:單位不統一,要先進行轉化再計算。

  預設2:兩旁。(追問:表示什么?)就是兩邊。你能通過畫圖的方法表示出“兩旁”嗎?在計算時該怎樣體現?(先算出一邊的路燈的數量,再乘以2。)

  學生練習,指名回答。

  2 km=2000 m (2000÷50+1)×2=82(盞)

  答:一共要安裝82盞路燈。

  教師:2000÷50算的是什么?(間隔數)“+1”說明了什么?(兩端都要安裝)

  2.馬路一邊栽了25棵梧桐樹。如果每兩棵梧桐樹中間栽一棵銀杏樹,一共要栽多少棵?

  教師:仔細讀題,認真思考,說說你對這個題目的理解。

  引導得出:要求一共栽多少棵銀杏樹,實際就是求梧桐樹的間隔數。由“棵數=間隔數+1”可得“間隔數=棵數-1”。

  25-1=24(棵)

  答:一共要栽24棵銀杏樹。

  教師:可以用怎樣的方法驗證結果是否正確?(可以先用比較簡單的例子,通過畫線段圖的方法進行驗證)和這題有關的簡單的例子,我們只要張開一只手。五個手指相當于題目中的?(梧桐樹)每兩個手指之間栽一棵(銀杏樹),可以栽幾棵?你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設計意圖】練習中的實際問題,相比例題有一些變化,對于學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1題用畫圖的方法直觀地表示出“兩旁”,解決了算式中為什么要“×2”的問題;第2題先讓學生思考,說說自己的理解,驗證的'環節既是對方法的回顧,又體現了數學的趣味性。

  五、逆向思考,拓展新知

  園林工人沿一條筆直的公路一側植樹,每隔6 m種一棵,一共種了36棵。從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離有多遠?

  教師:讀題并思考,要求“從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離”就是求什么?(路長)跟例題相比,有什么不同?

  預設:例題是知道了路長求栽樹的棵數,這題是知道了栽樹的棵數,求路線長度。

  教師追問:該怎樣解答呢?試一試,并說說你的思路。

  (36-1)×6=210(m)

  答:從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離是210 m。

  教師:“36-1”算的是什么?(間隔數)再根據“間隔數×間隔距離=路長”計算。

  【設計意圖】通過變式練習,加深學生對例題中發現的規律的理解。該題是植樹問題數學模型的逆向應用,有了前一題“間隔數=棵數-1”的知識為基礎,學生應該能比較容易地解決這一問題。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同學,也可引導他們用畫線段圖的方法解答。

  六、回顧思考,全課總結

  教師:通過這一節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跟大家交流一下。

  根據學生回答,強調:

  1.解決兩端都要栽的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棵數=間隔數+1。

  2.當遇到較為復雜的數學問題時,可以先從簡單的事例中發現規律,然后應用找到的規律來解決原來的問題。

【五年級數學《在一條線段上植樹》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03-04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15篇03-30

數學教學設計12-27

《清明上河圖》教學設計范文03-11

初中數學優秀教學設計04-21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教學設計10篇03-19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找規律》04-06

數學課堂教學設計08-24

五年級數學《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03-03

乘法分配律數學教學設計03-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木县| 思茅市| 上杭县| 沙田区| 苍南县| 岳阳县| 潢川县| 任丘市| 容城县| 荔波县| 中山市| 东光县| 花垣县| 朝阳区| 尉氏县| 吐鲁番市| 汽车| 临邑县| 金塔县| 扬州市| 五华县| 乌恰县| 兴化市| 芦溪县| 北碚区| 松溪县| 巴南区| 金堂县| 屏东市| 环江| 鹿泉市| 郧西县| 山丹县| 巴里| 西华县| 民县| 宜州市| 潞西市| 皋兰县| 西吉县| 沧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