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數學《分米和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和實際測量的活動中,經歷毫米產生的過程,認識長度單位分米、毫米,明確長度單位之間的聯系。
2.結合實際測量和具體的生活情境,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在具體情境中學會選用適當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能估計物體的長度,進一步發展估測意識。
3.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體會長度單位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產生對身邊事物長度的關注與好奇心以及積極參與測量的愿望,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毫米和分米長度概念的建立。
教學難點:
估測物體的長度。
教具準備:
課件、厘米尺、學生尺、1分硬幣、身份證、2張長度不同的'金箍棒紙條(5厘米7毫米、1分米)、米尺、高度約為1分米的紙杯。
學具準備:
厘米尺、學生尺、1分硬幣、身份證、2張長度不同的金箍棒紙條(10厘米、5厘米7毫米、1分米)、高度約為10厘米的物體2個。
教學過程:
聊天:你知道今年是什么年嗎?(猴年)
說道猴年,你想到了哪個神話人物呢?(孫悟空)
孫悟空有個寶貝金箍棒。
一、情境導入
看,陳老師今天跟大圣借了這個寶貝,(看表演),這根金箍棒大約多長?(1米)板書(米)
米是我們的一個老朋友了,這是一把長度為1米的米尺,通常我們用它來測量長一點的物體長度,
當金箍棒縮小后,我們測量時就要用厘米來作為單位。 板書(厘米)
二、你說我講
1.認識分米
。1)認識1分米
師:看,現在金箍棒變到小朋友的桌上了。根據你們的經驗能測量出它有多長嗎?快從紅包里拿出1號金箍棒紙條和這把尺子(厘米尺)量量吧。
學生測量出這根金箍棒紙條的長度正好是10厘米。
課件出示圖1,呈現出學生測量的結果。
師:這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也就是10厘米。分米是一個新的長度單位,用dm表示。
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分米,(板書)現在,老師在黑板上畫出1分米,這1分米也就是多長?(10厘米) 板書:1分米=10厘米。 一起來讀一讀。
【北京版數學《分米和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04-07
8和9的認識教學設計08-22
6和7的認識教學設計8篇04-12
《倍的認識》教學設計03-30
倍的認識教學設計02-23
《8的認識》教學設計03-03
小學數學《認識鐘表》教學設計(通用7篇)05-22
認識自己教學設計12-01
認識鐘表教學設計09-06
《認識時間》教學設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