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下冊《整理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兩位數乘以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經歷估算與交流的過程。
2、掌握計算兩位數乘以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并感悟與體驗算法多樣性的過程。
3、能運用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經歷用豎式計算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過程,并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具準備:
口算題卡、投影儀、投影片、教學掛圖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喚知激情
1、口答:開火車口算:(出示題卡,要求學生回答完整)
20×20=10×30=50×30=600×20=
12×40=130×20=160×40=200×50=
2、生生互考互評:由學生出題考同學。(給出一定要求,考題自定)
(進一步提高學生注意力,計算能力,在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同時,激發學生興趣)
3、多位數乘以一位數的筆算乘法。(投影出示)
2358165
×3×4×6
學生獨立計算,匯報計算結果,并說明計算過程和注意事項。
二、小組合作,解疑探知。
每層14本
導入談話:二年級小圖書員王紅同學在圖書室幫老師整理書時心里產生一些問題,請同學們猜想一下什么問題呢?
1、學習例題:
請看掛圖:
(1)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可能提出很多問題,鼓勵
學生去發現問題。可把問題寫在黑板一邊)
(2)出示王紅的問題(貼出)
(3)探索估算。
1)談話:王紅同學自己沒有得出答案,同學們能不能幫她解答呢?有沒有信心?
2)理解題意,弄清已知條件和問題。
3)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師巡視并個別幫助。
4)學生匯報列出算式,師板書:
14×12或者12×14(估計學生沒有困難)
肯定兩種算法都可以。
5)探討算法并交流:
a觀察算式特征(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一步揭示課題內容,突出本節教學重點。
b引導學生探索估算的方法。
c分組討論。
要求:
不用筆算,用估算的方法找出大約是多少?
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匯報如下:
把12看成10,把14看成15,10×15=150大約是150本。
或把12看成10,14×10=140,結果應不大于140。(也可有其他方法)
d進一步提出問題:“那150本書放得下嗎?”
[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估算的局限性,必須進行精確的計算,進一步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一般算法的必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探索筆算
1)獨立探索;2)小組交流(也可同桌,也可是小組4人,也可自由組成最好的合作伙伴進行);3)匯報結果。可能出現:
生1:14×12=168
14×10=140……………………10層放幾本
14×2=28………………………2層放幾本
140+28=168……………………12層放幾本
生2:12×14
=12×2×7
=24×7
=168(本)
生3:14×12=168(本)
14
×12
28
140
168
4)學生邊展示邊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及自己的想法。
5)三種方法都展示之后,提出:哪些地方和你想法相同?哪些地方你沒有想到,你能理解嗎?進而指出新的方法(生3),讓同學介紹自己的`學習過程并鼓勵。
6)同學們都能理解嗎?根據學生的回答完成板書:、
14
×12
28………………14×2
140………………14×10(可點明:0可省略不寫,但要強調數位對齊)
168………………28+140
7)回顧概括新方法。
課堂小結,回顧升華。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基本練習。“試一試”中的題目。
以摘“”形式完成,指名板演。
2、提高練習。“爭奪冠軍”,教科書第30頁“練一練”第2題。
把全班學生分2組,老師每次出一題,哪邊回答正確的學生勝出1分,累計得分最多組奪冠(也可以給一個基礎分)。
3、應用練習。
(1)課本30頁“練一練”第5題。小組合作探討。
要求:先獨立計算,然后再探究、交流。感受數字模式的規律性。(2)解決前面同學們自己提出的問題(小組內交流,師巡視輔導)。
4、課堂小結,回顧升華。
(1)師生自評。談談自己做得比較滿意和不滿意的地方,評價自己這堂課的表現。
(2)學生互評。談談老師同學們的優點和不足,提出誠摯的意見和建議以及今后學習的方向。
(3)教師點評。對同學的表現做簡要點評,力求準確、公平。
【三年級數學下冊《整理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分類與整理教學設計04-08
數學教學設計12-27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2-31
初中數學優秀教學設計04-21
三年級語文下冊古詩兩首教學設計04-02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找規律》04-06
數學課堂教學設計08-24
乘法分配律數學教學設計03-24
小數乘小數小學數學教學設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