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生命-形形色色的動物》的教學設計
【設計思路】
怎樣對動物進行分類,是本節課學生的主要探究內容,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盡管放手讓學生動手去分類,學生區分的不正確性,正好是開展討論的最好素材。“一石激起千層浪”,故教師在出示一些動物圖片的時候,應放幾種較難分類的動物,整理歸納信息,是本節課的又一重點。尤其是根據六類動物的特征,歸納共同點,并初步形成什么類動物的這一抽象概念時,教師不能直接給出概念,而由學生通過討論、學習、識別的方法,激發學生去識別。同時,對照科學的研究成果,去改進、完善自己的.研究,從而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
此外,小組合作學習是這一節課的主要學習方式,教師在組織上應考慮周全,以防浪費時間,同時還要考慮到班級中的弱勢群體,做到讓每一個學生去參與到探索活動中,享受科學探索帶來的樂趣。
【教學目標】
1、經歷對動物特征進行探索的過程,獲得對動物多樣性的認識。
2、按照一定特征對動物分類,知道動物的相同之處。
3、經歷對觀察研究結果進行簡單整理、概括和交流的過程。
4、培養探索、熱愛動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學生對動物進行分類的過程。
2、難點:學生對動物特征進行歸類并抽象成概念。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1、動物分類表(學生填寫,每人一份,或小組一份)。
2、各種動物的圖片或標本等。
【教學活動過程】
1、引入。
(1)回憶上一節課的研究內容。
(2)這么多的動物我們怎樣去了解它們,辨認它們呢?
2、找出相似的動物。
(1)出示貓、鴿、龜、青蛙、魚、蜻蜓等動物的圖片或標本。
(2)出示一些其他與這六種動物同類的動物圖片或標本,數量不能太多。
(3)讓學生作比較,找到相似的動物與貓、鴿子等動物的特點聯系。
(4)把自己找出的相似的動物填寫在學生活動手冊里。
3、交流和討論。
(1)交流,在黑板上列表記錄全班學生找出的與6種動物相似的所有動物。
(2)討論:對于表中的內容,大家的看法一致嗎?
① 看法不一致,由學生分別陳述理由。
② 不能取得一致意見的問題可以先存疑。
(教師不能作出“權威”性的結論。)
(3)討論對看法一致的這些動物,有什么共同特點。
① 小組討論,記錄在活動手冊上。
② 匯報其主要特點,并寫于黑板上。
(4)用同學們找出的動物的共同特征去識別原來大家看法不一致的動物。
4、比較“我們的分類方法”與科學家的分類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1)分發“常見的6類動物分類”資料,學生閱讀。
(2)對照資料看自己找出的動物的共同特點是否全面準確。
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和補充?
5、找出動物的共同特點。
(1)學生討論:形形色色的動物有許多種,許多類,它們有哪些共同的特點呢?
(2)匯報討論的結果,并簡要記錄在黑板上。
(3)學生整理所概括的動物的共同特點,整理成幾個方面,填寫在學生活動手冊里。
【四年級科學《生命-形形色色的動物》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生命生命教學設計(15篇)11-12
動物過冬教學設計03-13
熱愛生命教學設計10-21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15篇)04-08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15篇04-07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6篇11-12
《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教學設計3篇05-11
《我喜歡的一種動物》教學設計03-03
《動物兒歌》教學設計10篇01-07
《動物兒歌》優秀教學設計范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