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組圖形》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拼組圖形》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拼組圖形》教學設計1
教學時間:
教學內容:100頁練習二十一第6題
教學目標:
知識:讓學生通過剪一剪、拼一拼、擺一擺的實際操作加深對圖形的。
能力:初步認識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系,初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學重難點:認識和分辨圖形。
突破方法:講解法、練習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機、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聽算20道20以內加減法題
2、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的形狀名稱和邊的特點。
二、操作活動
1、讓學生將學具卡片上的圖形都剪下來
2、讓學生拿出兩個三角形,教師出示掛圖讓學生按圖拼一拼。
3、讓學生拿出學具按虛線剪開。
4、教師出示第3題的掛圖,拼出四個圖形來。
5、教師指著第3題中的每一個圖,讓學生說出組合圖形中的各種圖形的名稱。
6、做思考題。
三、作業
四、板書設計
教后經驗與失誤分析:
七、表內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認識
第一節:乘法的初步認識
教學時間:
教學內容:102頁例1,完成103頁的做一做的第1題和練習二十的1題
教學目標:
知識:使學生知道的乘法的含義,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讀寫法
能力:能口述乘法算式的表示意義。
教學重難點:知道的乘法的含義,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讀寫法
突破方法:講解法、練習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機、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口算
30+5070-3040+678-8
20+454+3+22+2+23+3+3+3
2、2+2+24+3+23+3+3
有幾個加數?加數相同?
二、新授
1、教學例1
(1)師生動手操作
2個2個地擺花,擺3次:2+2+22×3=6
(2)學生用小正方形擺4個3
每次擺幾個正方形?擺了幾個?求4個3是多少?用加法怎樣列式?
(3)讓學生用小圓形擺5個4,擺完以后,先讓學生寫出加法算式
(4)小結:求3個2相加得多少?4個3、5個4分別相加是多少都可以用連加法計算,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新方法--乘法。
(5)教學乘法算式的讀法及所表達的意思。
提問:3*4怎樣讀?表示什么意思?4*5呢?
2、引導學生把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加以比較。
三、達標測評
1、103頁的做一做
2、練習二十二中的第1題
四、板書設計
教后經驗與失誤分析:
《拼組圖形》教學設計2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P27例1、例2和“做一做”,練習六第1、2、5、6題。
教學目標:1、通過操作活動,使同學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和平面圖形的關系,并能用自身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
2、讓同學在具體的情境中去考慮、想像再發明,培養同學的創新意識。
公開課教案: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還認識它們嗎?(出示)
它們的身上還有很多的秘密,這節課老師看看哪位同學發現的秘密最多。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1)拿出一張長方形紙和正方形紙,讓同學沿所標虛線折一折,體會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從而了解到: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2)帶著同學做風車,在做的過程中,讓同學說一說紙的每一步變化,從面體會到平面圖形的特征又看到它們之間的關系。
如把長方形紙折成正方形紙利用了正方形四邊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紙剪成四個三角形時,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關系,轉動風車時,又看到了風車所轉動的路徑是一個圓。
2、教學例2
師:用幾個相同的圖形能拼出什么圖形呢,請同學們拼拼看。
(讓同學分組拼,拼完后組內交流,后教師引導全班交流。)
說一說用了幾個什么圖形拼成了一個什么圖形。
三、鞏固練習
(1)按P28上的“做一做”減正方形。
(2)考慮并做一做練習六的第2、5、6題。
四、全課總結
《拼組圖形》教學設計3
一、教學內容:
圖形的拼組(教科書27~30頁)。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
2、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3、能根據要求自己操作學具。
4、注意所學知識的前后練習。
三、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關系。
四、教學建議:
本單元教學的關鍵是把握好教學要求,在上學期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擺、拼、剪等活動,體會平面圖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圖形間和立體圖形間以及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間的關系。
1、平面圖形的特征
例1是一個做風車的手工活動,通過讓學生按要求折一折來體會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在做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說一說,以突出平面圖形的特征和關系。
2、立體圖形的特征
例2是一個拼組活動,通過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圖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他的圖形,或用幾個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六邊形等,使學生初步體會平面圖形的關系,從而學習用聯系變化的觀點看待事物。
五、課時安排:
1、平面圖形的拼組1課時
2、平面圖形的轉換1課時
3、立體圖形的拼組1課時
課題一平面圖形的拼組
課型:實踐活動課授課時間:第周第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27頁例1、例2,28頁做一做,練習六1、2題,30頁折紙飛機。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3、能根據要求自己操作學具。
4、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學具準備:教師:各種平面圖形的圖片;學生:學具袋中的平面圖形。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小朋友們,老師知道大家平時特別喜歡折紙,今天我們一起來折一折好嗎?
二、學生自主探索有關平面圖形相互轉換的知識:
1、做小風車:
(1)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風車。
(2)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和一張正方形的紙根據例1要求:沿虛線折一折。
(3)匯報交流自己折后的發現,教師小結: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4)做小風車,使學生既體會平面圖形的特征又看到它們之間的關系。如把長方形紙折成正方形利用了正方形四邊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紙剪成四個三角形時,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關系,轉動風車時,又看到了風車所轉動的路徑是一個圓。
2、平面圖形的關系:
(1)學生準備好學具(各種平面圖形的卡片)。
(2)教師提出要求:能不能用幾個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能不能用幾個相同的長方形拼成一個正方形?學生獨立操作。
(3)用你手中的圖形拼組,可以拼學過的圖形,也可以拼沒學過的圖形。學生獨立操作。
(4)小組互相交流:用了幾個什么圖形拼成了一個什么圖形。
(5)全班共同交流,學生到黑板上演示。
(6)說一說你通過這些平面圖形的拼組有什么收獲?
三、練習:
1、完成28頁做一做:你會用一個剪出一個嗎?
(1)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想各種辦法。
(2)教給學生最簡單的方法。
(3)讓學生說一說通過用圓形紙剪成一張正方形的紙,你發現了什么?使學生看到有時圓和正方形是可以轉化的,從而學習用變化的觀點來看問題。
2、完成練習六第1題:用拼一拼。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增加學習的興趣。
3、完成第2題。
4、自己想想還能用什么拼成什么?
5、30頁教你折紙飛機。
四、小結:
1、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內容?
2、談一談你的收獲。
課題二平面圖形的轉換
課型:新授課授課時間:第周第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7頁
教學目標:
1、創設探究式的教學氛圍,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將它描述出來。
2、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引導學生探究各種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3、在活動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樂趣,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具準備:教師準備自制課件,做好的風車等;學生準備各種平面圖形,毛線(繩子),吸管,鉛筆等。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今天,咱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讓我們用掌聲將它請出來!
演示:小雞豆豆自我介紹:我叫豆豆,是圖形王國的向導。如果你想到圖形王國去游玩,就得先說一說圖形王國里面有哪些圖形是你學過的?(演示:引出四種平面圖形。)
這些圖形,已經是我們熟悉的朋友了,今天呀,我們就來學習如何將它們進行轉換。(板書課題:圖形的轉換)
二、動手操作,感知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
演示:豆豆送來長方形和正方形。
瞧!豆豆給我們送來了什么圖形?(長方形、正方形。)
1、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邊。
你們說,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幾條邊呀?(四條。)
演示:四條邊分別閃爍,變色。
請大家先拿出長方形的紙,我們一道來摸摸長方形的'四條邊。(師生同步操作)再拿出正方形的紙,摸摸它的四條邊。(師生同步操作。)引導學生認識長方形的兩組對邊。
好!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豆豆!你還有什么問題要問?
豆豆:長方形四條邊的長度有什么特點?
正方形四條邊的長度又有什么特點呢?你們誰知道?(指幾名學生口答。)
他們說得對不對呢?下面,我們分組來動手找一找,比一比,說一說。
2、合作交流。探究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
大家看一看,紅盆中都有哪些東西?(毛線、直尺、筆。)待會兒,你們在找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點的時候就可以用它。當然了,如果你有別的方法,不用這些東西也可以。學生操作、探究、交流,教師指導。
誰愿意把你找的結果告訴大家?
三、探究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剛才,大家用很多方法知道了長方形的長邊和長邊一樣長,短邊和短邊一樣長。也就是說長方形對邊相等。(板書:對邊相等)
還知道了正方形的四條邊都一樣長。(板書:四邊相等)
現在,豆豆要來考靠大家。
1、長方形轉換成正方形。(出示一張長方形的紙。)
你能將這個長方形變成正方形嗎?拿出長方形紙試試看。把你的方法說給同組的小朋友聽。誰愿意說給大家聽?(學生邊做邊講。)
2、正方形轉換成三角形。(出示一張正方形紙。)
怎么樣才能將這個正方形變成兩個三角形呢?你來試試看!(學生邊做邊講。)
3、圓轉換成正方形。(出示圓和正方形。)
圓和正方形是一對好朋友,你想知道怎么樣才能把圓變成正方形嗎?好,我們先來看看書上的方法。看明白了,就可以動手來折一折、剪一剪(學生操作。)
4、不規則圖形轉換成規則圖形。
藍色學具盆里,還有很多不規則圖形,拿出來看一看,能不能將它們變成我們學過的圖形?
四、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圖形王國中還有很多奧秘等著我們去探索,下節課,我們接著來學習。
課題三:立體圖形的拼組
課型:實踐活動課授課時間:第周第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28頁例3,28頁做一做,練習六37
教學目標:
1、感知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
2、能根據要求自己操作學具。
3、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立體圖形之間、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關系。
學具準備:長方體、正方體積木塊。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拼面圖形的拼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立體圖形的拼組,看看立體圖形之間有什么關系?
二、學生活動
1、教師提出要求:每個小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積木塊,請你選擇一些自己拼組看看發現了什么?拼完后在小組內互相交流一下。
2、學生進行拼組活動。
3、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體會。
4、全班共同交流。總結出立體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
三、練習
1、28頁做一做:這是一個由平面圖形向立體圖形的轉換的活動。
用一張長方形或正方形的紙做一個圓柱,學生獨立操作即可。做完后談談自己的體會。使學生看到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關系。
2、第3題:這是一道數小正方體個數的題。
數正方體的個數。
3、第4題:這是一道連線題,考查學生的空間感。
給出了一個長方體,另外給出了它的三個面,讓學生判斷這三個面哪個是它下面的面,哪個是左邊的面,哪個是后邊的面。
4、第6題:這是一個拼圖的活動。
在里填入適當的序號,拼出熊貓頭。
5、第7題:
6、用1423做成一個,數字4的對面是數字()。
四、小結:
1、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內容?
2、談一談你的收獲。
.
【《拼組圖形》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09-06
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04-26
《圖形的運動》教學設計04-02
《對稱圖形》教學設計(精選5篇)03-20
《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合集3篇)03-01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通用20篇)05-12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03-30
《關雎》教學設計03-24
初冬教學設計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