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八年級下冊歷史《土地改革》的教學設計
課程目標:
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理解廢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義。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了解土地改革的開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義。指導學生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培養其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進行課外調查,如采訪老人、查閱地方志、閱讀鄉土教材等,使其感受土地改革給農民生產、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向學生推薦有關土地改革的小說和影視作品,如:《暴風驟雨》等。引導學生從教師提供的圖片、史料、數據中,用對比、歸納的方法掌握歷史知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土地改革的勝利進一步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為即將進行的社會主義建設準備了條件。認識中國農民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終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了,激發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
教學過程:
導入:
復習前課,指出在抗美援朝的同時,黨中央在新解放區(部分少數民族地區除外)領導農民完成了土地制度改革。 調查訪問成果匯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教師簡要補充此前解放區進行的土地改革的情況。
小組討論:為什么要進行土地改革?不改革行嗎?
學生課前搜索、適當展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部分條款。
放映一段有關土地改革的紀錄片。
簡單閱讀了解小字內容。
土地改革的意義
探究分析:土地改革有什么意義?
遼寧農民土改后給毛主席的一封信(摘錄):
敬愛的毛主席:
我們是遼東省(今遼寧省)寬甸縣最偏僻的一個村。全村152戶,2511畝地,11戶地主、富農就占了1000多畝。我們祖祖輩輩做夢也在想著有一天自己能有三畝、五畝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種,那有多高興啊!現在經過土改,這個夢想實現了。過去在別人地里出力,現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勞動;過去是一個肩給地主扛著飯碗,現在勞動成果完全自己所得,這樣我們生產的勁頭怎能不大呢?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門要彎腰,進門要低頭,現在搬進土改時分到的新房子。村民王明連說:“土改前我家四條腿是小板凳,帶毛的是耗子,現在呢,牲口棚里拴著一頭牛,一頭驢,全是有毛的四條腿。”
自由空間:朗讀反映土改的《暴風驟雨》、《太陽照在桑干河上》等小說作品中的片段,分享交流感受,加深對土改的認識。
【八年級下冊歷史《土地改革》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八年級下冊教學設計05-22
歷史教學設計集錦01-02
歷史教學設計通用05-12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學設計及反思07-05
歷史教學設計:隋朝的滅亡04-07
八年級歷史下冊的教學工作計劃01-09
八年級歷史下冊教學工作計劃01-06
高一歷史教學設計范文12-21
歷史教學設計課件怎么寫12-05
歷史教學設計(通用21篇)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