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身邊的朋友》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鄂教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身邊的“朋友”》。本課是在學生全面了解社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關注社區中的公用設施與人們生活得密切關系,學會愛護社區環境,養成文明生活的習慣。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社會生活環境看:一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區建設也越來越趨向成熟,社區的配套公共設施,和睦的人際關系,精彩的社區生活為社區居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帶來了豐富的精神食糧。另一方面,社區的取名來自各行各業,人們受教育水平各不相同,對待公共設施的態度也有所差別。
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上分析:幫助孩子們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溫暖,學習并開始嘗試以熱情寬容的態度對待他人,樂于為社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很有現實意義的德行引導。
因此,本課針對上述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在學生全面了解社區的基礎上,引導其進一步關注社區中的公用設施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通過調查比較分析,體驗社區里的功用設施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了解社區公共設施的使用情況,學會借助相關的社區公共設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學難點是:通過本課的學習,提高文明意識,自覺愛護社區公共設施,自主地去養成一些文明生活的習慣,并試著幫助、影響他人更文明地生活。
在突破重難點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孩子感受,社區就像一個大家庭,我們的家往往是一個社區中的一戶,社區需要大家共同建設和維護。打破狹義的“小家”的認識范疇,建立社區是我們所有居民的“大家”這一概念,克服自私心理,學習在社區大家庭里找到“自我”和“他人”的契合點。引導孩子學會與人溝通,并通過正當的渠道維護社區公共設施。
設計思路
在日常生活中,公共設施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愛護公共設施是每個人的基本行為準則。但是,現實生活中也不時出現一些破壞公共設施的現象。因此,培養學生從小愛護公共設施的意識和行為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中,以游戲導入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自然的走入學習狀態。將教學生活化的理念貫穿于整堂課,課前收集大量學生生活場景的圖片、場景,力求教學內容從生活中來,應用到生活中去,也使教材內容更具有說服力。整堂課在師生共同探究中完成教學任務。逐步引導學生懂得愛護公共設施。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公共設施給人們帶來的幫助,對公共設施產生感激之情。
2.能力:知道如何愛護公共設施,培養愛護公共設施的好品德。
3.知識:知道在我們生活的社區有哪些公共設施,明白公共設施給人們帶來方便,帶來舒適。
教學重點
讓學生知道公共設施的重要性,懂得如何愛護公用設施。
教學難點
不損壞公共設施,能自覺,并能影響他人也自覺去愛護公用設施。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教材P12-P13頁內容,話題為“他們幫助了我們”。
第二課時完成教材P14-P15頁內容,話題為“公用電話的訴說”。
第一課時它們幫助了我們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比較分析, 了解社區的各種設施所在的位置和使用情形。
2..明白社區成員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公共設施,感受社區公共設施和人們生活關系密切,初步樹立自覺愛護社區公共設施的意識。
課前準備
1.拍攝有關社區里公用設施的錄象,制作“社區公用設施”的課件。
2.社區小小設計師的模型和相關公共設施的圖片。
3.學生用的感謝卡。
教學過程
活動一猜一猜,認一認我們的“朋友”
1.猜謎語,認朋友: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對自己生活的社區已經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今天,就讓我們再次走進社區,去發現我們身邊一些不會說話的“朋友”。老師現在給大家帶來一個謎語,這個謎語就打一種社區公用設施。看誰猜得快!“默默無聞站路旁,每到夜晚放光芒。每天生活都需要,五彩繽紛顯時尚。”
2.今天路燈也來到我們中間了,它有好多話要對我們說,下面我們就來聽一聽路燈的自述,看看它都說了些什么。(放課件——路燈的自述)
3.誰知道路燈還有什么作用?(能美化城市、美化生活、給我們帶來繽紛的色彩、使我們的生活更加時尚……)
4.同學們說得真好!路燈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帶來了歡樂!它就是公用設施。凡是修建在公共場所為大家提供方便、供人們使用的設施,都是公用設施。公用設施是大家的公共財產。
5.你還知道哪些是社區公用設施?他們都在哪里?(公用電話、車站牌、公共廁所、垃圾桶、郵筒、變壓器、休息椅、健身器械……)
6.小結:它們是一群不會說話,但默默地幫助著我們的朋友,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些朋友。板書課題:(它們幫助了我們)
【設計意圖:課的一開始就從學生日常生活入手,讓他們說自己所認識的“朋友 ” ,回顧自己熟悉的或曾經使用公用設施,引導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自己去認識去歸納什么是公用設施,引發學生的生活經驗。這樣,用源于兒童生活的真實鏡頭,學生感受更真切,更自然地進入角色。】
活動二寫一寫,畫一畫我們的“朋友”
1.老師把我們社區里的幾位“朋友”請來了,同學們想看嗎?(打開“社區公用設施的網頁”。走在社區干凈平整的道路上,可以看到道路兩旁整齊矗立著一排整齊的的路燈,小區的閱報欄里掛著當天的報紙,小區的長椅上,三三兩兩坐著一些老人和小朋友,小區的汽車站旁有秩序地長著等車、看站牌的乘客……)
2.看完我們社區里的“朋友”,老師也想認識一下,同學們社區里的“朋友”,請同學們把書打開12頁,挑選一兩個自己社區里的“朋友”動手畫一畫,看看自己社區里都有哪些“朋友”。(學生在優美的音樂中思索,畫圖。)
【設計意圖:依據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原則,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寫一寫,畫一畫我們的“朋友”,使生活經驗與課本知識進行有機結合,使學生獲得最直接的情感體驗。】
活動三說一說,講一講我和“朋友”的故事
1.大家都畫得特別認真,你身邊的這些“朋友”與你朝夕相處,他們一定給你和大家提供了不少幫助,你一定有不少這方面的故事要和大家分享,快把印象最深的故事說給大家聽聽吧!
2.鼓勵學生說出和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公用設施給自己和他人生活帶來方便的故事,教師相機點評。(引導學生用故事的形式講出來,體現生活的真實。)
事例:在路燈下,學習了一天的小朋友一塊兒玩捉迷藏的游戲。
工作了一天的人們,在明亮的健身場打球、健身……
社區發生火災,多虧消防栓及時打開,發揮了作用,才沒有兩成大火。
社區郵筒方便我們和遠在外地的爺爺、奶奶寄信、寄賀卡……
社區環保自行車很方便我媽媽外出買菜,去超市,既節約時間,又節約能源。
社區的分裝垃圾桶,不僅讓我們生活得而環境更加干凈,還讓大家學會環保。
社區的公用電話,方便路上遇到及時的人們及時打電話與家人、朋友聯系。
……
3.小結:生活中的這些“朋友”雖然不說話,但確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真的很難想象加入離開了談們我們的而生活將會是怎樣的。
【設計意圖:教師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動范例,借助各種資源,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初步了解公共設施及其功能;初步了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依存關系,幫助學生在課堂中找到生活的影子,在學習中提高對生活的認識,在活動中體驗生活的道德性。使學生樂于探究,善于、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深切感受公用設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活動四贊一贊,謝一謝我們的“朋友”
1.生活中我們得到這些不說話的朋友的幫助太多,雖然談們不說話,但是它們一定聽得懂我們的感激。來,讓我們拿出感謝卡,寫出我們心中的感激!(音樂聲中讓學生寫感謝卡)
“朋友”,感謝你
“朋友”的名稱
對“朋友” 說的話
路 燈
“謝謝你照亮我回家的路,要是沒有你我會非常害怕的。”
讀報欄
“你給我們帶來了知識,讓我們更快了解好多信息,謝謝!”
長 椅
“謝謝你為累了的爺爺、奶奶提供歇腳的方便。”
公用電話
“謝謝你上次放學幫我聯系上了媽媽,不然我好久都回不了家。”
……
…… ……
2.鼓勵學生將心中的.感謝一一說出來。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從社會生活中汲取鮮活的素材,讓學生將自己心中的感激流瀉于筆尖,把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結合起來,把教學與生活結合起來,把培養情感與提高能力結合起來,使課堂教學實現多贏。】
活動五想一想,建一建,我為小區請“朋友”
1.瞧!這是一個正在建設中的小區,如果讓我們來當一回小設計師,為小區請進一些不說話的“朋友”,你都會請誰呢?
2.分小組合作設計,你可以用老師提供的圖片在小區規劃圖上貼一貼,有些朋友的圖片老師沒提供,可以寫一寫、畫一畫。)
3.分小組反饋,請出我們需要的朋友。
預設小組1:生1:我請了路燈,晚上,他照亮了回家的路。生2:我請了消防栓,為人們的安全提供了保障。生3:我們還請了長椅,共人們休息。生4:我們還請了垃圾箱、噴泉、健身器材……
小結過渡:你們的小區還真夠現代化的,還有哪個小組要補充的嗎?
預設小組2:生1:我們小組里每家每戶都安了牛奶箱,這樣住戶們拿牛奶就方便多了。生2:我們小組在小區里安了閱報欄,這樣人們就可以讀到當天的報紙了。生3:我們小組在小區設計了一個恒溫游泳池,這樣我們一年四季都可以游泳了……
4.同學們,你們真行,為小區請進了這么多的好朋友,相信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你們的這些愿望一定會一一實現。假如你就生活在這種公用設施齊全的現代化小區里(電腦出示現代化小區圖),你感覺如何?(方便、舒適、心情好。)
5.小結:看來,這些“朋友”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方便,它們帶給我們的是一種現代的、舒適的生活,我們真的是要好好感謝他們!相信大家的感謝不僅僅落實在我們的口頭上,今后一定會落實到我們的點滴行動中。
【設計意圖:讓學生活動中充分利用自己使用公用設施的已有經驗,和小組成員一起說說、貼貼、寫寫、畫畫,在動手又動腦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公用設施給人們帶來的方便,他們就是我們不說話的朋友,我們的生活離不開他們,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公用設施的喜愛、感激之情。】
板書設計
2.身邊的“朋友”
它們幫助了我們
(電燈、公用電話、電纜、變壓器……)
讓我們的生活更方便、更舒適
第二課時公用電話的訴說
教學目標
1.通過多媒體大量對現實生活實例的展現,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公用設施的作用,知道公用設施被破壞,給人們帶來的很多不便。
2.通過對公共設施的了解和調查,使學生關注它們,提高保護公共設施的意識。同時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讓他們學會關心社會,熱愛周圍生活。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1.教學課件:(1)社區內的公用設施視頻。(2)擬人的公用電話、車站牌、路燈的作用課件和卡通圖片。(3)公用設施被破壞的情景視頻,和用擬人的方式表現公用設施被破壞無法供人們使用的錄音和圖片。2.教學用具:富有童趣的代表公用設施的卡通圖片。
學生準備: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觀察,自主探究發現生活中有哪些公用設施,初步了解它們的作用。并能簡單介紹自己發現的公用設施及它的使用情況。
教學過程
活動一真情回訪,靜心傾聽“朋友”的心聲
1.回顧“朋友”
(1)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認識了許多新“朋友”,大家還記得它們嗎?
(2)誰能介紹介紹上一節課你都認識了哪些新“朋友”。(路燈、郵筒、消防栓、休閑長椅、公用電話、公共自行車等。)
2. 回眸“朋友”
(1)課件展示畫面:嶄新的公共設施光潔亮麗,給人們帶來了方便。(展示的公共設施有:公共涼亭、路燈、垃圾箱、公用電話亭、公園內的雕像等,展現人們生活便捷而開心,這些公共設施也展露笑臉。)
(2)時光飛逝,幾個月過去了,前幾天,我們班“攝影小隊”的成員去社區拜訪了它們,還給它們拍了照片,我們一起去瞧瞧吧!(課件展示學生的拍照)
①路燈壞了,郵箱貼上了廣告,垃圾箱上寫著電話號碼等
②畫面定格為公用電話亭,電話機身上貼滿“牛皮癬”,電話筒沒有掛好,公用電話亭露出了痛苦的面目表情……
(放映公用電話遭破壞的動畫)公用電話高興地說:“我是公用電話,很高興為大家服務。”這時,一小男孩走過來撥打電話,撥號后占線,小男孩生氣地說:“怎么撥不通呀?”于是重重地猛砸電話。公用電話傷心地說:“小朋友,這種行為對嗎?”
(呈現電話亭的哭訴)電話亭痛苦地呻吟:暑假期間,某城市中小學生利用我撥打110報假警的
情況幾乎成災,公安機關最多時一天竟接到200多個報假警電話。僅8月5日晚上8點至9點,1個小時的時間,就接到40多個報假警電話,所報的出事地點幾乎遍及城市的東南西北,使值班的警察叔叔累得筋疲力盡。而真正的一起火災,因報假警導致線路忙,未能及時接警救援,造成嚴重損失,真令我痛心!
(3)聽到好朋友的哭訴,讓我們既心疼又氣憤!那些小朋友撥打110報假警
對嗎?(亂撥110報假警,如真發生火災,有人要報警,卻撥不進,后果不堪設想;隨意撥打110電話,屬違法行為。)
(4)小結:就是呀﹗這樣的玩笑可千萬不能開呀!不僅會耽誤民警叔叔的正常工作,而且還是違法行為呢!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的情境和集體的交流,引發學生的內心體驗,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借孩子的口,說出公共設施遭受破壞,被人占用,不能發揮作用,體現價值的痛苦與煩惱,并希望大家愛護保養,正確使用,為人們更好服務的心聲。】
活動二實地調查,慧心捕捉“朋友”的現狀
1.聽了公用電話的訴說,我們心里都很難過,不知社區里的其他“朋友”現在生活得怎么樣,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2.師:課前,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完成了“社區公共設施使用情況調查表”,那我們現在在小組里將調查結果交流一下:看看我們的“朋友”現在生活得怎么樣?(小組內自由交流)
社區公共設施使用情況調查表
“朋友”名稱
“朋友”現狀
“朋友”受損的原因
“朋友”損壞帶來的危害
公共自行車
使用不到一個月鈴鐺破了,鏈條松了,……
人們不像愛護自己的自行車一樣愛護公共自行車。
對后面的借車的市民帶來極大地不便。
窨井蓋
經常是才裝上不久便丟失了。
小偷偷去后賣錢。
頻頻被偷造成了大量的傷亡事故。
……
……
……
……
3.全班交流:誰愿意把自己的調查結果和大家交流,告訴大家,你都發現了哪
些問題?(街邊路燈被中學生用石子砸壞;路旁的垃圾桶被人為地踢壞;公園里供人觀賞的雕塑被人在上面刻字等)
4.小結:公共設施給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帶來許多方便,它們使我們的城市變得更靚麗,可是卻有許多人隨便破壞了它,真令人氣惱和心痛!
【設計意圖:本活動將采用情境教學法,把課文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相結合。并借助多媒體,出示公共設施被人為破壞的圖片。使教學內容成為具體可感的、形象的畫面。既而將學生的視角引向公共設施的損壞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不便,讓學生回去找找身邊有哪些公共設施被破壞了,引導學生在親近大自然的同時,愛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公共設施及自然環境。將學生的視點由課內所學的知識延伸至課外,從而付諸實踐,回歸生活,促進成長。】
活動三入境表演,傾心體驗“朋友”的疾苦
1.“朋友”在聲訴
這些忠實的朋友全心全意為我們服務,卻被我們人類傷害,痛苦至極的“朋友們”終于決定要罷工了!(課件出示公共設施給人們的信)
親愛的人類:
你們每天都在享受我們為你們提供方便,但是你們不但不感謝我們,而且還肆意地損壞我們,所以我們決定罷工!
一群被你們任意破壞的朋友
2.“朋友”在哭泣
(1)誰來扮演集貿市場上被貨攤擋住的消火栓,傷心的公共自行車,痛苦的郵筒?向不懂得珍惜你們的人們傾吐心聲!
(四人小組討論,請同學上臺戴頭飾扮演一種公共設施,以第一人稱來說說)
(2)××的自白。(仿照上面“電話亭的哭訴“的形式,學生在前面交流調查結果的基礎上,通過“××的自白”介紹公共設施被損壞的情況及其危害性。)
小結:傷害了這些生活中無聲的好朋友,最終受傷害的其實是我們健康方便的生活,甚至是我們自己!
【設計意圖:“體驗式學習”即使學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通過角色的體驗,賦予公共設施人性化,使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引導他們去感受、去考察、去經歷,最終達到一種自我感悟、自我認識、自我升華的內化效果。】
活動四談話悟理,精心呵護“朋友”的情誼
1.“朋友”我們不能沒有你
(1)根據你的了解,公共設施被破壞以后,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危害?
(小組內先互相交流調查的資料,然后全班進行交流。如路邊休息椅被損壞,人們走累后無處歇息;路燈被損壞,天黑容易摔倒等)
(2)一個“窨井蓋”引發的血案
讓我們再聽一組令人觸目驚心的數據!(師補充課外資料)
①2008年,某市共受理道路窨井蓋丟失報告2492起,處置無蓋窨井2427個,平均每天有7個窨井蓋丟失,最多一天丟失窨井蓋21個,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23萬余元。
②某工地內的一個“開口”窨井吞噬4歲男孩周強的生命。
某飯店附近的一窨井蓋丟失,年近七旬的王師傅騎著電動車從此經過,不慎一頭栽下。到下午2點先后有三人掉入窨井。
(3)一個小小的窨井蓋的缺失,卻造成這么多人間慘劇,聽到這些,你有什么感想 ?
(公共設施雖看似毫不起眼,卻與我們密不可分,我們的生活少不了它;對破壞公共設施的人強烈譴責,自己絕不效仿。)
小結:公共設施的損壞,不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不便,還讓國家財產遭到破壞,甚至危及人民生命安全,破壞公共設施,不僅是不文明的行為,嚴重甚至是違法行為,需受到法律的制裁。
2.“朋友”讓我們來幫幫你
(1)公共設施破壞后,給人們造成的危害是難以估量,請看他們是怎樣做的!
(課件出示:小朋友A正在給臟兮兮的公共設施“洗澡”;小朋友B正在勸阻一位老奶奶將被子晾曬在運動器械上;小朋友C發現破壞、偷盜窨井蓋事件,及時向市政管理部門舉報;小朋友D正在寫倡議書呼吁所有人都自覺愛護公共設施;
動畫中的公共設施又重新露出了開心的笑臉。)
(2)師現場采訪:小朋友們如此熱情地幫助我們的“朋友”,真值得我們學習!如果你看到下列的情況,會怎么做呢?
(課件依次出示:電線桿上的廣告;用腳踢廢物箱;馬路邊的消防栓在流水等)
(幫助清理;進行勸阻;電話舉報;設計宣傳畫,標語等)
師小結:同學們,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珍愛這些不說話的“朋友”!
師總結:社區的公用設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便利,是我們的朋友,愛護
設施、建設美麗的社區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希望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開展一次幫助“朋友”的活動,可以為“好朋友洗洗澡”,也可以組織督導小分隊,開展假日活動,比如雙休日上街做宣傳,檢查公用設施的情況,發現問題可以向街道辦事處或派出所反映。將言語落實到行動中去!
(樂聲起,師生、生生手拉手和著音樂唱: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我們大家手拉手。你來幫助我,我來關心你,我們大家是朋友!)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的數據使學生感受到破壞公共設施后造成的危害,從心底深處產生愛護公共設施的欲望,而所有的教學活動,還是以回歸生活為最終目的,學生的品德素質只有在現實的生活實踐中才能表現出來,才能真正體現教學的效果。因此,在本節課的結束,設計了讓學生制定愛護公共設施的計劃,并付諸于行動,這樣就使本堂課成為學生愛護公共設施的開始,而不是保護公共設施的結束。】
板書設計
2.身邊的“朋友”
公用電話的訴說
(被人竊取、隨意破壞、占用……)
學會使用、加強宣傳保護,做文明居民
【品德與社會《身邊的朋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人類的朋友教學設計09-11
分類與整理教學設計04-08
《燃燒與滅火》教學設計03-04
質數與合數教學設計03-02
《我與地壇 》教學設計03-31
《紙船與風箏》教學設計03-28
《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10-31
《位置與方向》教學設計09-22
《數字與編碼》教學設計07-12
排列與組合教學設計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