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A版四年級《麥子黃了》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字,會寫6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身喜歡的自然段。
3.學習課文內容,感受自然美和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體會豐收的喜悅,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操。
4.搜集查找有關麥子的資料。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身喜歡的自然段。
2.感受大自然的美,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幾處句子的意思。
教學準備
課件、小黑板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認識小麥,導入課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平時吃的面包、餅干等食品是用什么做成的嗎?(了解麥子的用途)
2.出示課件,認識麥子的外形特征和組成局部以和小麥的播種和收獲季節。
3.以麥浪為背景出示片段,學生自由朗讀。
在平原的深處行走,你看到最多的莊稼肯定是麥子,它從中國的北方大地漫向南方,從黃土地步入黑土地,從廣袤的平原邁入曲折的丘陵,凡是有土地的地方,有人煙的地方,總能見到麥子在風中搖曳的身影,沒有嬌妍,不露媚俗,那是農民的杰作。所以,很多時候我把麥子當成了農民,他們樸素地融為了一體。麥子的辭典里只有兩個字“幼稚”,它最懂得農民的目光。為了許諾這兩個字,麥子目睹過落葉,經歷過飛雪,沐浴過春雨,傾聽過夏日滾過的第一聲雷,獨自穿越了春夏秋冬,走過了一條冰與火的歷程。在這漫長的歷程中,它在天地間不疾不徐地前行,不曲不折地生長,麥子的靜謐與悠然,是積蓄,是醞釀。太陽越來越毒,火辣辣地擁抱著大地。接著,東南風從遠方吹來,輕輕地撫摸著每一株麥子,每一寸土地。日益變黃的麥穗在麥莖上翻飛。我看見我家、鄰居家以和整個村莊都在這金色的光芒中哆嗦,打開的窗戶飄進濃濃的麥香。年少的我這時總喜歡站在窗前屏住氣息,猛吸一口空氣,那幼稚的.收獲的喜悅飄然而至。
——江南《幼稚的麥子》
4.談閱讀感受,導入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
(1)讀通讀順,自身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2)畫記生字、新詞,在不懂的詞語旁畫一個小問號。
(3)讀了課文,你想到了什么?
2.學生獨立自學。
3.小組內交流。
(1)互相抽查生字、新詞的讀音。
(2)分自然段檢查課文的朗讀。
(3)交流自身的想法。
4.全班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學生評價。(重點是字音準確,課文朗讀正確流利)
(2)小黑板出示詞語,指名認讀。
洋溢田埂鐮刀挎著赤腳腳趾咧開嘴巴乏
(3)寫字指導:“翼”字是上中下結構,注意要寫得緊湊,上下不要出格;“禁”是上下結構,上面寫緊湊,下面的“示”字要寫寬;“鍋”字里面的“人”字不要寫到“口”字里面了。
(4)說說自身讀課文的感受。(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人物的天真快樂、麥子豐收帶來的喜悅、文章語言美等。)
三、再讀課文,引導質疑。
1.通過剛才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2.學生自由說,討論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不懂的問題。老師在小黑板上板書不懂的詞語和句子以和不能解決的問題,以備下節課繼續討論。
例如詞語:嫻靜誘惑冷不丁蹣跚
句子:(1)五月的風暖暖的,赤腳走在軟綿綿、油光光的泥土上,冷不丁會有泥土從腳趾縫兒里冒出來,真舒服。(2)吃飽了,我們也乏了,隨意往地上一躺,閉上眼睛,伸開四肢,讓五月的陽光在我們圓滾滾的肚子上畫出漂亮的圖案。
問題:……
3.反復讀一讀這些詞語和句子。
四、細讀課文,嘗試解決。
帶著以上問題細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聯系上下文、小組互議、尋求協助,嘗試解決問題。
五、作業。
1.朗讀自學自身喜歡的段落。
2.繼續考慮研討小黑板上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導入。
空曠的田野、暖暖的和風、黃黃的麥子、青青的豆莢、一群活潑可愛的小伙伴,這是一幅多么美麗溫馨的田野風光畫啊!同學們,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跟著這群快樂的農家少年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感受麥子黃了帶來的豐收喜悅。
二、品讀課文,體會自然美與語言美。
本課時采用隨機學段,即學生選擇自身喜歡的段落進行自學匯報,同時出示上節課未解決的問題隨機解決。
R> (一)以第一段為例。(假定學生匯報的是第一段)
1.學生匯報:讀一讀自身喜歡的自然段,并說說為什么喜歡?
2.學生評價。(在評價中指導朗讀)
引導:你認為他讀得好嗎?好在哪兒?你能像他一樣讀嗎?你覺得他有什么地方讀得不夠好?你覺得應該怎樣讀?為什么?請你試一試。(讀出自然的美、語言的美,讀出自身的感受。)
3.老師引導,其他學生補充(解決小黑板上的問題)。
和風:和煦的風,和暖的風。
空曠:四周寬闊敞亮,沒有遮攔物。
嫻靜:文靜、穩重。這里指誰文靜穩重?是什么寫法?為什么這樣寫?(運用擬人手法,寫出了麥子和豆莢在五月的和風中快樂生長,也代表豐收的喜悅,實際是人們心情愉快。)
4.出示課件,感受田野風光的美。在這樣的環境中,你的心情怎樣?帶著愉快的心情美美地讀第一段。
(二)總結學習方法。
1.學生匯報;
2.其他學生評價,再讀;
3.老師引導,學生補充,一起解決問題;
4.有感情地讀這一段。
(三)用同樣的方法學習其他自然段。
其他各段引導的重點
1.第二段。
田埂:田間的小路。(為什么是濕濕的、長長的?)
誘惑:吸引的意思。麥子和豆莢為什么吸引著我們?吸引我們干什么?(割麥子、拾麥子)從本段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握、挎)
(還可能是吸引我們去玩、去扯草、去放羊等,讓學生自由想象。)
出示:那些細細的、小小的身影像一只只青蚱蜢,不停地蹦著跳著……
省略號省略了什么?(唱著、笑著、玩著、鬧著等)為什么說我們像青蚱蜢?(頑皮可愛、蹦蹦跳跳的樣子,寫出了豐收的喜悅、高興的心情。)
想象那群活潑可愛的小朋友蹦蹦跳跳走在田埂上的情景,再讀體會。
2.第三段。
(1)出示填空:
五月的風(),赤腳走在()、()的泥土上,()會有泥土從腳趾縫兒里(),()。
先讀括號里的詞語,再連起來讀,說說自身的體會。
【小學語文A版四年級《麥子黃了》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設計04-14
小學語文 《坐井觀天》教學設計03-29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02-28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5篇04-05
語文《莫高窟》教學設計10-09
語文《荷花》教學設計08-06
語文《長城》教學設計04-20
小學語文《肥皂泡》的教學設計范文05-28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04-26
四年級語文下冊:《麥哨》教學設計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