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第七單元藝術家的故事五百年來一大千》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學生有興趣地了解張大千作品的特點、寫生手法和構圖特點。
2 學生喜歡嘗試對繪畫工具的創新,了解潑彩繪畫的表現方法。
3 學會對同色類、對比色的運用。逐漸培養發現美、捕捉美、表現美的能力。
4 通過故事學習張大千先生的創新意識和勇于探索、敢于教案頻道 /堅持真理、尊重事實的精神品質。
[教學準備]
1張大千的美術作品(圖片或VCD光盤)。
2 紙、板刷、毛筆、顏料及自制美術工具等。
[課時] 1課時
[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一:
張大千是中國近現代畫壇上最為杰出的優秀畫家之一。在他的傳世作品中,人物、山水、花鳥無所不能,又無所不精,是現今最受海內外收藏家青睞的中國畫壇巨匠。師生共同搜集張大千先生寫生和創作過程中發生的故事,并欣賞他的作品,體會他對祖國山河的情感并描述作品的風格和特點
老師首先向學生提問:美來自哪里?又應該如何表現?美反映了什么?請學生回答問題,然后帶著問題一起聆聽下面的.故事。
欣賞作品并提問,請同學們討論發言;作品中表現了哪些內容?對形象處理的特點?色彩的特點如何?構圖的特點(幾何形的平面分割和迅速占領畫面)如何?
活動二:
啟發學生根據自己生活中周圍的景物、事物,來分析它們的特點,選擇自己認為適中的方法來表現。
通過討論張大千先生對表現工具的選擇,讓學生開動腦筋,自己選擇材料,自制繪畫工具,進行表現。
主要是潑彩的工具材料,復習和鞏固第六冊《藝術家的故事》中對水墨畫的初步嘗試,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興趣。
潑彩繪畫,要注意顏色冷暖的協調,一味的暖色,會使畫面變得浮躁;一味的淺色,會讓人感覺輕浮。因此,墨色和深沉的冷色,對教案頻道 /畫面的協調起著重要的作用。潑彩后的作品,在半干或干后,還可以用毛筆蘸墨色在局部進行適當的勾畫。
札記:
首先要讓學生理解“潑墨”并不是單單往畫面上“潑”,其實大筆揮毫也是“潑”,理解了這一點才會畫好。
【六年級《第七單元藝術家的故事五百年來一大千》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天鵝的故事》教學設計09-24
我的父親張大千01-23
五年來我跟淘寶網的一些創業故事05-02
語文園地一教學設計09-09
難忘的一天教學設計03-10
五百以內的創業項目07-24
《看一看一》教學設計03-02
《一封奇怪的信》教學設計08-05
《一片完整的葉》教學設計04-27
《一個蘋果》教學設計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