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
初中數學教學是一個復雜的動態系統,如何使系統中的各個組成要素(如教師、學生、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教學內容等)組成最佳結構序列,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提高教學效能,是研究教學設計的主要任務。
教學設計作為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工作之一,對教學工作起著先導作用,它往往決定著教學工作的方向;同時,教學設計的技能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已成為教師從師任教必備的基本功。
關于教師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教師的教學能力包括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教學反思能力三個方面。
教學設計能力是指教師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和技能,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針對學生的實際,設計體現一定理念的教學的能力,包括掌握和運用課程標準的能力,理解和選擇設計理念的能力,分析和調整教材的能力,了解學生的能力,制定教學計劃的能力,編寫教案的能力等等。
教學實施能力是指教師在一定的教學時空,積極有效地實施所設計的教學計劃,并能根據具體情況控制教學情境生成教學活動的能力,包括把握教學目標,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組織課堂教學,創設教學情境,教學機智等等。
教學反思能力是指教師運用一定的教學理念,對自己的教學實施進行分析評價,發現問題,查找原因,進行反饋矯正的能力,包括把握學生的課堂表現,收集教學實施的有關資料,分析整理相關資料,運用分析結果反饋矯正等等。其中,教學設計能力和教學實施能力是教師的基本能力,是教師教學能力的基礎,而教學反思能力則是教師教學能力的核心和進一步發展的關鍵。
一、教學設計的內涵及其基本特征
關于教學設計的定義,國內外學者分別有不同的闡述,比較典型的觀點為:
教學設計是指運用系統方法,將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的原理轉換成對教學資料和教學活動的具體計劃的系統化過程。(史密斯,雷根,1993)
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烏美娜,1994)
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將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的原理轉換成對教學目標(或教學目的)、教學條件、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教學環節進行具體計劃的系統化過程。(何克抗,2001)
綜觀這些定義,它們有一個共同點:
教學設計是以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為基礎,運用系統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學需求,設計解決教學問題的方法和步驟,形成教學方案,并對方案實施后的教學效果作出價值判斷的規劃過程和操作程序。其目的是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
從上述定義中不難發現,教學設計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是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其中,教學理論是教學設計的“內核”,系統理論和傳播理論構成教學設計的“形式”。①
(2)教學設計是解決教學問題的科學方法。
(3)教學設計是操作和規劃教學活動的程序和過程。
(4)教學設計是以反饋評價對教學效果進行價值判斷。
(5)教學設計是一門理論和實踐兼備的應用性學科。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作為以初中數學教學為主要內容的一種特殊的教學設計活動,具備教學設計的一般特征,同時具有數學教學的學科特征,以及初中教育的獨特規律。把握初中數學教學的特殊規律,遵循教學設計的一般規律,進行初中數學教學設計,是初中數學教學工作者的一項基本功。
二、初中數學教學設計的基本內容和設計過程
根據初中數學教學設計的`概念可知,初中數學教學設計的基本內容包括:
(1)分析教學需求,確定教學目標(教什么),亦即教學目標設計。這是教學設計的關鍵所在,通常須要分析和設計學習背景、學習需求、學習任務。
(2)設計教學策略(如何教),亦即教學策略設計。在設計時,從整體把握教學策略,融會貫通地理解和運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態,創造性地組織教學,設計出具有特色,符合教師自身特征及實際教學背景的教學策略。
(3)進行教學評價(教得如何),亦即教學評價設計,主要有四種比較典型的教學評價模式:決策性的評價模式,研究型的評價模式,價值性的評價模式,系統性的評價模式。
對以上內容的研究是初中數學教學設計的基本任務,如何運用這些內容和方法來解決教學問題就是初中數學教學設計的實施過程。
一般地,進行初中數學教學設計首先要對學習需要、學習內容、學習者、學習目標等幾個要素進行分析。這里著重介紹學情要素分析。
1. 學習需要分析
學習需要是指初中生目前的狀況與期望達到的狀況之間的差距。分析學習需要的主要目的在于:
① 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② 分析問題產生的因素,以確定初中數學教學設計能否解決。
③ 分析現有資源及約束條件,以論證解決問題的可行性。
④ 分析問題的重要性,確定優先解決的問題。
通常情況下,分析學習需要的方法有內部參照分析法和外部參照分析法。
內部參照分析法是以學習者所在的組織機構內部已經確立的教學目標為參照標準,來考查學習者與之的差距,從而確定學習需要的一種分析方法。采用內部分析法確定學習需要一般有以下幾種渠道:
① 設計測試題、問卷等讓學生回答,通過對其結果的統計、分析來獲取期望的信息。
② 查閱學生近期的學業成績和表現記錄材料。
③ 對與學生有密切關系的人員進行訪問和座談。
外部參照分析法是指根據社會需求為參照標準,考查學習者與之的差距,從而確定學習需要的一種分析方法。這種方法在初中數學教學設計中偶有使用。
2. 初中生特征分析
初中生作為教學過程的主體,需要通過積極主動的學習,獲取豐富的知識、技能和行為經驗,完成學習過程。初中數學教學設計是針對教學中的問題而設計,但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因此,分析初中生特征就變成初中數學教學設計工作中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環節。對初中生的分析包括一般特征分析、學習風格分析和初始能力分析。
初中生的一般特征是指初中生的先天因素與環境、教育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對學生產生影響的生理、心理以及社會等方面的特點。它涉及初中生的年齡、性別、心理發展水平、學習動機、人格因素、生活經驗以及社會背景等諸多方面,了解這些內容對初中數學教學設計很有幫助。對學生一般特征的分析方法主要是觀察法、調查法、查閱文獻法等。學習風格分析、初始能力分析一般側重于對學生個性化學習情況進行分析。
總之,現代意義下的教學設計更多地強調圍繞學生的“學”而設計,通過創設恰當的情境,讓學生實現有意義的建構,讓學生進行再創造。從而,教學不再被看作純客觀知識的傳遞過程,也不再是一種完全按照事先確定的步驟進行的固定程序,而主要是學習者的再創造過程。教師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錯誤采取較為容忍的態度,并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消除錯誤,獲得理解性的掌握和全面的發展。
【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創新教學設計10-23
關于創意的國慶廣告語設計原則和理念09-29
教學創新之我見論文01-18
《荷花》的教學設計03-03
小鳥的教學設計04-09
《蠶絲》的教學設計04-03
《燈光》的教學設計06-12
趙州橋的教學設計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