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月食》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4個。
2、聯系前后文理解比喻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了解月食的成因,知道要用科學的眼光看待自然現象。
教學重點、難點:
1、繼續學習默讀課文。
2、了解月食的現象和成因。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示題,讀題。
2、說說你對“月食”有哪些了解,或你想了解些什么?
3、小結板書:月食是怎樣的?
為什么會有月食?
二、學習課文。
1、默讀課文,發生月食時會有怎樣的現象?用“——”劃出。
為什么會發生月食?用“~~~”劃出。
2、交流。
?月食現象。
。1)指名說,評議。
(2)出示:
只見月亮已經不是滾圓的了,好像被什么咬去了一小塊似的。
慢慢的,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著像鐮刀,像眉毛,像彎彎的
細鉤,天色越來越暗。最后,細鉤也不見了,整個月亮被黑影
吞沒了,只留下個紅銅色的圓影子,像一面鑼。
過了一會兒,月亮果然又露出彎彎的細鉤,接著像眉毛,
像鐮刀,像小船,天色也越來越亮。最后,月亮整個兒從黑
影里出來了,仍舊是圓圓的,像大玉盤似的掛在天空中,銀
光落在河面上閃閃發亮。
a.默讀,結合圖片,你發現了什么?
b.小結:比喻句用的'十分恰當,是按月食的經過寫的,句子和句子之間不能調換順序。
c.指導朗讀——男女生讀——看圖片引背
d.學習生字:鐮、鉤、銅(用形聲字記憶)
?月食成因。
(1)指名交流(當月亮……又會亮起來的)
。2)自讀課文,看圖片,想想月食是怎么回事?
。3)請同學上臺看圖片介紹。
。4)指導朗讀。
3、讀了課文,你還知道了什么?(天狗吃月亮是不科學的)
分角色朗讀1、6節。
4、有人說吃了魚子會笨,打噴嚏是有人想你……
你有什么想法?同桌交流。
四、復習拓展。
1、復習字詞。
2、讀課外書,用科學方法介紹某一種自然現象,
如:打雷、下魚、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