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聽錄音,在老師的指導下讀準“早、奶、蛋、面、包、先”6個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能聽錄音或老師的范讀,字字過目地跟讀課文;在跟讀的基礎上能獨立或半獨立地朗讀課文,根據人物的不同讀出相應的語氣。認識筆畫“橫折”,知道并會一筆正確書寫“橫折”,在田字格中正確描摹“早、面”。
2.通過學習課文和交流,感受父母的辛勞和父母與孩子間的親情。
3.在識字活動中,認一認爸爸媽媽的名字。
重點和難點:
1.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早、奶、蛋、面、包、先”6個字。
2.在跟讀的基礎上能獨立或半獨立地朗讀課文,根據不同人物讀出相應語氣。
教學準備:
1.教師:錄音機、課文錄音磁帶、生字卡片、詞語卡片
2.學生:請父母將他們的名字寫在孩子課本相應位置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每天早上,爸爸、媽媽都會為小朋友準備營養豐富、美味可口的早餐。老師想知道,你們今天早餐吃了些什么?(學生交流)
2.揭示課題。
(1)看老師板書課題。
(2)學習生字:早注意平舌音。
學習并書空筆畫“橫折”。
(3)指名讀、齊讀課題。
說明:
說說自己的事情,讓大家了解自己,是每個人都樂于做的。讓學生在課堂上交流自己早餐吃了什么,不僅是引出課題的方法,也是加強師生溝通,縮短相互間心理距離的良策。當然,教師在關注學生說的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說完整句。因為人們在生活中的口語交際經常使用簡單句,甚至是獨詞句,這對學生書面語言的發展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尤其是一年級學生,他們正處在適應小學學習生活的過渡階段。因此,課堂回答的表述以及日常交流中,讓學生說完整句值得每一位教師的重視。
在學習生字“早”時,教師可以在指名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開火車大面積讀。這是一個平舌音的字,教師要注意聽學生的發音,及時正音。
二、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一聽課文錄音。
(1)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思考:“我”早餐吃了什么?
(2)學生反饋交流聽到的內容:牛奶 雞蛋 面包。
2.二聽課文錄音,學生看書輕聲跟讀。
3.學生輕聲讀課文,圈出生字。
4.學習生字。
(1)小組合作學習:奶、蛋、面、包、先。
(2)交流反饋。
5.鞏固識字。
(1)一字開花:給“包”找朋友。
(2)讀詞比賽:
A.早上雞蛋面包牛奶 B.早餐面條奶奶書包
C.先生面條早餐牛奶 D.蛋殼先生書包奶牛
說明:
本環節從兩方面入手,第一方面是感知課文。一聽課文錄音,整體感知;二聽課文錄音,輕聲跟讀,接觸生字;三讀課文,獨立認識生字。這樣的三個過程,是讓學生從整體入手,然后經過自己的努力,逐步進入局部的認字識字。
第二方面是識字教學。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生字,既發揮了學生識字的主動性,也可以加強學生間的交流。用開放的學習方式,自由的學習空間,為學生創設識字的樂園。當然,教師也應有相應的教學側重。比如,給“包”一字開花,通過組詞加強生字的復現率;在學習生字“面”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找一找筆畫“橫折”,鞏固本課新授內容。
在鞏固識字環節中,我設計了讀詞比賽,目的在于讓學生有選擇地讀,根據自己的識字水平讀,創設分層教學的平臺。其中有本課的新詞語,有本課新字與前面已學字的組合,也有一兩個課本外的詞語,這樣的設計可以讓班級中不同識字水平的學生各取所需,各得所愿。
三、朗讀課文,感受內容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再聽課文錄音,聽清人物說話的語氣:選句子模仿讀。
3.小組交流讀課文:分角色模仿讀。
4.師生合作,有感情朗讀全文。
說明:
該環節主要是落實“能獨立或半獨立地朗讀課文”的教學目標。教師先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讀課文,然后聽課文錄音,再度正音,同時對學有余力的同學布置聽清人物說話語氣的要求。這樣,朗讀要求的針對性較強,有效性也必然增強。在小組合作讀課文時,學生也可以根據實際選擇恰當的人物和內容來分配角色朗讀。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朗讀的形式要多樣,朗讀的要求要應變。
四、復習鞏固
1.小火車:認讀生字。
2.雙軌火車:同桌合作,讀字組詞。
3.做動作找詞語:今天早餐吃了啥?
4.選字填空。
蛋 包 面
(1)今天早上,我吃了一碗( )條。
(2)每天,我自己整理書( )。
(3)小鳥出世前,住在( )殼里。
說明:
復習鞏固階段,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生動活潑的游戲。
開火車朗讀,目的在于大面積抽查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
雙軌火車,是讓同桌合作,一個讀字,一個組詞,加強生字的復現率。
做動作找詞語,教師出示一些食物的名稱,如雞蛋、牛奶、面包等,然后教師或請學生做一個吃某種食物的特定動作,其他的學生猜出是什么食物后,找到相應的詞語卡片,帶領大家齊讀詞語。這個游戲在很多情況下都可以使用,如反義詞,動名詞搭配等。
選字填空的設計,主要是想將生字放到相應的語言環境中,讓學生進入一個閱讀的環境。這部分的句子,要貼近課文,貼近生活。
五、寫字指導
1.寫字準備:手指操、寫字歌。
2.教師范寫,注意筆順和關鍵筆畫。
3.學生描寫,教師巡視。
說明:
對一年級剛開始寫字的學生來說,重要的不是通過寫字來識字,而是學會正確的書寫方法,養成正確書寫的習慣。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寫字之前,要反復操練,首先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握筆和坐姿。其次,教師在示范書寫時,要著重關鍵筆畫和筆順規則,帶領學生書空筆畫,滲透寫字要領。
六、拓展與延伸
1.識字活動:說一說爸爸媽媽的名字,讀一讀你認識的字。
2.課后搜集食品包裝,拓展認字。
說明:
課前,請爸爸媽媽把他們的名字寫在孩子的語文書上,在拓展的識字活動中,孩子們就可以直接交流識字了。另外,讓孩子在課后搜集一些食品包裝袋,將上面的字剪下來,通過請教家長和老師以及同學之間的交流來認識更多的字,也是將生活識字落實到了具體而可行的操作上。
[階段性教學反思]
朗讀,還是“念經”?
現實困惑:“聽錄音讀課文識字”單元以學生身邊最熟悉的環境,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很適合剛入校的學生。但是,開學沒幾天,我就一連接到了好幾位家長的電話,他們反映孩子在讀課文時,并沒有習慣看著書讀,而是像小和尚念經那樣有口無心;也有家長反映說,他們將課文中的生字單獨抽出來,孩子根本就不會讀,哪怕是課文要求掌握的幾個生字,也不能完全正確地認讀。這確實是一個問題。
接到家長反映后,我在課堂上也開始關注起來。確實,因為課文內容貼近學生實際生活,而且文字簡單,篇幅短小,通常情況下,學生聽過幾遍以后,就基本能夠背誦。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少掌握了一定識字量的學生就開始不以為然,慢慢也就忽視了教師教授生字的過程,甚至是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也有部分學生缺乏學前教育,因此在課堂上,面對每天一篇課文的進度與識字量感到有困難,只能借助錄音和自己的猜想來“讀”課文。
在這些不良學習習慣的影響下,學生讀課文就進入了一個誤區。而家長對二期課改下新教材的識字教學要求的認識也存在一個誤區,認為凡是課文中的字都要會讀。在雙重誤區的影響下,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興趣必然也受到沖擊。
對策和思考: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教師。
首先,教師要深入學習和研究教材的編寫意圖,領會教材的精神,教師對大量識字、識寫分流的認識一定要到位。這是在理論上和思想上使教師達標。
其次,教師在操作過程中要緊密聯系學生實情,了解學生學情,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要堅決貫徹三點:
一是借助錄音幫助學生把自己熟悉的事物與文字一一對應,建立意義上的聯系;
二是將生字的學習放置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識字方法固然重要,但課文所創設的語言環境是關鍵。不論是單獨識字,還是組詞復現,或者是《早餐》中設計的選字填空練習,都必須使生字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出現。這才是聯系生活的開放識字。
三是教師要切實落實“字字過目讀課文”的要求,在起始階段,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指讀來達到字字過目,使學生養成讀課文的習慣,逐步放手,達到不指讀,字字過目。
【《早餐》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老王》優秀教學設計12-25
《挑山工》優秀教學設計07-01
《荷花》優秀教學設計04-14
白鵝優秀教學設計04-04
《松鼠》優秀教學設計04-03
小學音樂優秀教學設計03-07
《咬文嚼字》優秀教學設計范文07-02
初中數學優秀教學設計04-21
《荷花》優秀的教學設計范文07-22
《猴王出世》優秀的教學設計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