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基礎教學設計
《信息技術基礎》教學設計
[相關背景]
信息技術課怎么上?怎么上效果更好?始終是一線教師孜孜探求的一個課題,也是對教師個人能力的極大挑戰。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告訴我們,教師應該努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主動學習,自主構建知識體系。
為此,我圍繞高一《信息技術基礎》(必修)的知識體系,設計了"信息技術知識競賽'的復習課,使學生對《信息技術基礎》這門課有個較為全面的認識和理解,并試圖通過小組知識競賽的方式,促進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互幫互促,在回答具體問題的過程中鞏固知識點,不斷完善認知結構。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和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其信息素養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合作、競爭、游戲的氛圍中體驗學習信息技術的樂趣,并為每一位學生創造一個展示個人風采的平臺,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
[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一節復習課,通過知識競賽這種形式將本教材內容進行簡單回顧,讓學生通過練習對所學知識點加以鞏固,并能綜合運用信息技術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從而對教材有一個全面而深刻的認識,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教學目標的統一。
[對象分析]
經過一個學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對《信息技術基礎》這門課程也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但對于一些具體的知識點學生還存在差異,因此,本課程設計要求學生從一個全面宏觀的角度把握教材內容,特別是與自己學習生活緊密相聯的知識點更要重點把握,學會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小組間的知識競賽活動,進一步鞏固學習成果,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通過幾個操作題目的'訓練,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促進創造性思維,提高其綜合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能利用信息技術交流思想,自主探究,協作學習,解決日常生活、學習中的實際問題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與合作。互幫互助,在競爭與協作中學會與人相處。提高團隊協作精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信息技術蘊含的文化內涵,形成和保持對信息技術的求知欲,養成積極主動地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參與信息活動的態度,培養有序競爭的能力與團隊協作精神,增強集體主義觀念。進一步激發學習信息技術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通過競賽活動激發學生主動完善認知結構,發現知識漏洞,及時進行必要的整改。
2.教學難點
課堂上競賽活動的有效調控。
[教學的策略]
通過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借鑒知識競賽的形式,組織3輪競賽活動,第1輪為"實力對決",主要是選擇性題目,各小組通過抽簽決定本組專題,然后各組輪番回答;第2輪為"爭分奪秒",主要是填空或問答的題目,越早給出答案者得分越多;第3輪為"團結協作",主要是實踐操作題目,小組合作,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題目的數量和質量越好,得分越多。最后師生統計積分,給予表彰獎勵。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寓教于樂。在競爭和游戲中不斷完善認知結構,提高信息素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基本過程]
1.教學流程
《信息技術基礎》教學設計
注:因流程圖無法直接插入,故將WORD截圖整體插入。
2.教學過程
教 學
環 節
教 師 活 動
學生活動
設 計 意 圖
課 題
引 入
今天,我們借鑒電視節目中的知識競賽形式對《信息技術基礎》這門課進行簡單的復習。
做好參與競賽的心理準備
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調動學習積極性。
競
賽
活
動
實力對決
宣布競賽規則:①各小組代表抽簽,決定本小組的必答題目;②每小題10分,答對得分,答錯不得分,也不扣分;③本小組成員每人限答一題,輪流上陣;④如果其他組成員能及時發現他人錯誤并給出合理解釋可獲得該題得分。
小組代表抽簽,確定本組題目,各組成員輪流上陣,回答問題。
本輪競賽內容都是選擇性題目,相對比較簡單;采用輪流回答的方式盡可能實現學生全員參與;通過發現他們錯誤可行分的方式,促進所有學生集中注意力關注所有問題。
爭分奪秒
宣布競賽規則:①本輪是搶答環節,6個小題,每小題30分,答對得分,答錯扣10分;②各小組成員在主持人宣布開始后方可舉手作答,否則算違規,扣10分;③每小組規定一人舉手,但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組內其他成員可適當補充;④如果其他組成員能最先發現他人錯誤并給出合理解釋可獲得該題得分。
各小組在規定時間內,緊張有序地完成第二輪競賽。
本輪競賽內容為填空或簡答題目,比上一輪相對難些;采用輪流回答的方式盡可能實現學生全員參與;通過發現他人錯誤可得分的方式,促進所有學生集中注意力關注所有問題。
【信息技術基礎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設計05-09
關于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設計的范文05-09
計算機網絡基礎在教學實例設計及其應用05-04
計算機基礎教學建議05-08
拼音教學設計04-05
《早》教學設計04-04
氓教學設計04-04
牧童教學設計04-02
《乘法》教學設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