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兩首的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如夢令》
《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這首小令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蕩舟,沉醉不歸。用詞簡練,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設計理念:1.詞中有畫的想像必須充分依托文本,在咬文嚼字中想像詞境。2.繪出文字的畫面--傾聽文字的聲音--品嘗文字的味道--提升文字的內涵。
教學目標:1. 通過朗誦,以“沉醉”為切入點,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2. 有感情地吟誦詞。
教學重點及難點:1.以“沉醉”為切入點,想像詞境,并能用語言描繪出來。 2.有感情地吟誦詞,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覺。
一. 話題引入,初讀全詞
1.導入揭題。
2. 初讀,要求:讀準字音,讀準節奏。
3.指讀,指導讀詞要求
4.同學們,請你根據詞語解釋,先想一想這首詞的`大概意思,然后再自己說一說。
5.輕讀,體會一下詞中傳遞出詞人和朋友們怎樣的心情?
6.你是從詞中哪些詞語感受到的?
二.美讀全詞,想象畫面
1.反復讀幾遍詞,圈圈劃劃,想想詞人和朋友們因何而“沉醉”?
2.交流,感悟“沉醉”(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調整)
(1)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不知歸路——為什么會“不知歸路”?只有她一個人喝醉嗎?真的是快樂的酒醉啊,讀—
溪亭日暮——詞人和朋友們看到了怎樣落日的美景,會說些什么?美美地醉一回!讀—
(2)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興盡晚回舟——什么“游興”滿足了?怎么讀?
誤入藕花深處——為什么會“誤”?到了荷塘深處,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讀—
(3)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爭渡,爭渡,—為什么要爭?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讀
驚起一灘鷗鷺—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還聽到了什么聲音?和詞人快樂地爭渡,讀
(4)再讀,感悟詞人不僅“沉醉”于酒,“沉醉”于“景”,還“沉醉”于“情”。
三、對比讀,延伸課外。對照比讀《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感悟富有情趣的生活場景。
四、布置作業,閱讀拓展
1.練筆:嘗試著將這首詞改寫成一篇生動有趣的故事,突出“沉醉”。
2.推薦上網瀏覽有關李清照的詩詞,閱讀詞人的其他作品。
如夢令
酒
沉醉 景 快樂
情
第二課時(漁歌子)
教學目標:
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3、想象“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句話的畫面,并描述出來。
教學重點: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結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時間:一課時
課前準備:背誦課文查閱資料了解有關詞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欣賞唐宋名家名詞。
二、自讀《漁歌子》
1、 自讀全詞,整體感知。
2、 讀《漁歌子》有什么感覺?這首詞寫了哪些景物?
3、 自讀詞,提出疑問。
三、細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1、《漁歌子》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人?
2、自學、對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詞的意思。 斜風:微風 歸: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詞的意思。
在美麗的西塞山前,幾只白鷺飛上天空。河邊粉紅色的桃花正在盛開,清澈見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鱖魚在游動。在風景如畫的河邊,詩人頭戴青箬笠;身穿綠蓑衣,沐浴著斜風細雨,久久不愿離去。
四、總結升華
1、請同學們自愿理解詞意。
2、全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大自然)
3、有感情地朗讀《詞兩首》。
板書設計:
白鷺飛 斜風細雨
9、漁歌子 桃花流水 熱愛大自然
鱖魚肥 不須歸
【詞兩首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蘇軾詞兩首》教學設計03-25
郭沫若詩兩首教學設計03-02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精選15篇09-14
三年級語文下冊古詩兩首教學設計04-02
《廣告詞的賞析與寫作》教學設計參考05-24
《識字學詞學句》教學設計6篇03-04
《荷花》的教學設計03-03
小鳥的教學設計04-09
《蠶絲》的教學設計04-03
《燈光》的教學設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