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認識公頃》的教學設計
《認識公頃》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蘇教版數學第九冊第81-82頁例1、試一試、練一練,練習十四第1-4題,《認識公頃》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常見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教學的,這部分內容的編排意圖是要讓學生體會到公頃是較大的土地面積單位,并初步建立1公頃的空間觀念,聯系實際感知1公頃的實際大小,并能進行平方米與公頃之間的單位換算,應用面積知識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組織新的認知結構,在日常生活中合理應用面積單位。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通過實際觀察和推算,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學生能應用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和有關面積單位換算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認識1公頃,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教學難點]
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課前沿100米跑道走一走,體會100米的實際長度。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到報告廳上課,大家肯定感覺報告廳比我們的教室寬敞多了,當然原因很簡單,主要是報告廳的占地面積要比我們教室的.面積大(板書:面積)
請看老師計算好的數據(課件演示),學生齊讀。
出示:我們教室的占地面積大約是40,而報告廳的占地面積大約有180。
師:你發現這句話的數字后面少了什么?
學生補一補(面積單位:平方米)。
復習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并板書。
學生回憶,并且舉例說明。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處的教室作為導入的切入口,讓學生自然而然的對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明確感受到能夠學以致用.并以教室和報告廳為例,簡單的復習一下以前學過的面積單位,回憶每個面積單位的實際大小,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新課學習
1、課件出示練習:填上合適的面積單位
我們學習用的課桌的面的面積大約是24。
爸爸的手機屏幕的面的大小約為20。
我們廟港實驗小學的占地面積大約是4。
師指明:第三題你覺得用什么面積單位填寫比較合適呢?
(設計意圖:以學生身邊的事物著手,讓學生通過填寫面積單位,從中產生認知沖突,喚起內心的需要,繼而對學習新的面積單位公頃產生更大的興趣)
師:第一次用到公頃做面積單位,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學生談談對公頃這個面積單位的初步認識。
【關于《認識公頃》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倍的認識》教學設計03-30
倍的認識教學設計02-23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04-07
《8的認識》教學設計03-03
認識自己教學設計12-01
認識鐘表教學設計09-06
《認識時間》教學設計07-27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03-04
認識時間教學設計04-09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