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松果》教學設計三篇
篇一:采松果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二課《采松果》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感受加減法計算與生活的聯系。初步體會加法的交換律。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經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培養與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握退位)的計算. 體會加法交換律。
教學課型:新授課
教學準備:小棒,計數器,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導課:秋天到了,松鼠媽媽和小松鼠出來玩耍。松鼠媽媽想看看小松鼠“采松果”的本領有沒有進步。于是他提議要和小松鼠進行一場采松果的比賽。經過激烈的比賽,結果出來了。你想去看一看嗎?(課件出示情境圖)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力圖創設一種學生感興趣的具體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體驗數學學習的輕松和愉悅。)
二:組織活動、探究新知。
1. 從屏幕上你能發現哪些數學信息?根據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請同學們先和同桌說一說。
2. 同學們可能提出的問題有這幾個(大屏幕列出,一共有采了幾個松果?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幾個松果?小松鼠和媽媽相差幾個松果?在此說明小松鼠和媽媽相差幾個其實就是求小松鼠比媽媽少幾個)。
同學們我們提出了這么多的問題那你會解答嗎?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問題。(出示:媽媽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個松果?)
3.師:我們要求松鼠媽媽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個松果?必須知道什么條件?怎樣列算式呢?(25+4)為什么要用加法計算呢?(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把兩部分合并起來求一共采幾個松果,要用加法計算)究竟應怎樣解決25+4呢?請同學們用小棒或計數器代替松果擺一擺、撥一撥。
4.組織學生同桌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擺和怎樣撥的,要求:想一想在擺和撥的過程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然后討論計算的方法。
5.指名上臺演示擺和撥的過程,且邊演示邊敘述。(1.先把4根和5根合并在一起,再把2捆和9根合并在一起一共是29根,2.在計數器上先撥上25,在個位上再撥上4,)(設計意圖:學生經歷擺小棒和撥計數器的活動,不僅可以得到結果,還能體會到計算的步驟和方法)
6.揭示算理:通過擺小棒和撥計數器,大家發現了什么計算規律?離開小棒和撥計數器,大家會口算嗎?學生回答,集體評議。(強調個位和個位上的數相加,設計意圖:因為在整個小學階段都應牢記的一點是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減,學生形成了這種認識后,才能在筆算學習中不出現大的偏差。體會到口算和筆算本質上的一致性,有利于滲透相同數位相加減的思想,便于進位和退位加減法的筆算教學。) 7.課堂小結:一邊演示擺小棒和撥計數器的過程、算法一邊說出相應的算式及結果。同學們25+4= 29(個)你會算了,那么 4+25=你知道等于多少嗎?(為什么25+4= 29(個) 4+25=29(個)也等于29呢?(在此進一步滲透加法交換律:因為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要求一共采了多少個松子要把“松鼠媽媽采來的25個”和“小松鼠采的4個”合起來,在擺小棒、撥計數器和口算的過程中,都要注意看清每一位上的數字,不要弄錯位置,要個位加個位,其實就是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
8.講解完成后出示第二個問題:下面我們來解決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究竟應怎樣解決呢?請各學習小組用小棒和計數器代替松果擺一擺、撥一撥。學生在前面加法的基礎上,自主探究25-4的算法。
9.組織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擺和怎樣撥的,想一想在擺和撥的過程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然后討論計算的方法。
10.小組推薦兩名組員上臺演示擺和撥的過程,且邊演示邊敘述出相應的算式及結果。
11.揭示算理:通過擺小棒和撥計數器,大家發現了什么計算規律?離開小棒和撥計數器,大家會口算嗎?學生回答,集體評議。
12.課堂小結:一邊演示擺小棒和撥計數器的過程、算式一邊說出相應的算式及結果25-4=21(個),要求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要從“松鼠媽媽采來的25個”中拿掉“小松鼠采的4個”,剩下的就是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個數,在擺小棒、撥計數器和口算的過程中,都要注意看清每一位上的數字,不要弄錯位置,要個位減個位,不要減到十位上。
( “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和諧平等的交流氣氛,打開了學生的思路,使每個孩子得以暢所欲言。并且學生發現的問題由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要與學生共同思考、共同探究、共同感悟、共同進步。因此,在課上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研究,體驗知識形成與獲得的過程。收獲的多少可能不同,卻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通過讓學生自主擺一擺、撥一撥等操作性活動,組織小組活動,展示和分享學生的學習成果,使學生在經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探究興趣,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探究意識。體現“告訴我,我會忘記;做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與,我會理解”的教學理念。教師的課堂小結有助于完善學生發現的`數學知識,起到歸納總結以及“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實踐應用,體驗樂趣
1、課本第23頁第1和4題,試著用完整的語言跟同桌說一說。并把算式填在課本上,然后集體定正。(大屏幕展示)
2、 游戲:看誰算得快。
師:同學生喜歡做游戲嗎?誰想和老師一塊做游戲?
老師和學生做游戲。
老師舉卡片,學生搶答得數。
3、猜一猜。(課本第23頁第2題)
(1)請同學們想一想、猜一猜、填一填。
(2)學生填好后,集體定正,然后讓學生仔細觀察,找一找這些算式之間有什么聯系?又發現了什么?
(3)生:我發現相同的兩組加數,雖然交換了位置,可是它們相加后所得到的得數卻相同。
(4)鼓勵同學們仿照發現的規律自己再想出一組這樣的算式。
(設計意圖:練習中設計取材于課本,用說一說、想一想、猜一猜、填一填、找一找的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鞏固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加強加減法之間的聯系,初步體驗加法交換律的規律,巧妙利用教材現有的習題,用活教材,進行行之有效的訓練,同時起到應用新知,鞏固深化所學知識的
篇二:采松果教學設計
一年級數學第五單元《采松果》教學設計(第1課時)
一年級數學第五單元《采松果》訓練案(第1課時)
主備人:孫玉波學校:唐付小學
一、口算
21+5= 34+4= 44+4= 43+5=23+5=
33+6= 42+5= 25+3= 22+3=34+5=
37+2= 55+4= 62+4= 24+4=32+3=
25+4=64+2= 27+2= 54+4= 53+3=
二、我會在○里填上“>”“<”或“=”。
79-9○80 88-8○7040+9○3938-8○40
36-6○41 27-7○7099○99-791+8○99
三、填上合適的數
56=50+( )65=60+( )49=40+( ) 47-7=( ) 86-5=( )
四、同學們在撿果子,小軍撿了3個,小明撿了25個。
(1) 他們一共撿了到少果子?
(2) 小明比小軍多撿了多少個果子?
一年級數學第五單元《練習一》訓練案
主備人:孫玉波 學校:唐付小學
一、口算
3+64=() 76+20=() 30+59=() 6+33=()
64—3=() 76—20=() 59—30=() 48—6=()
10+78=() 4+34=() 55—12=() 69—50=()
二、完成下列豎式
6 7 9 9 4 15 0
—2 6—7 2—4 8 —1 9
8 62 2 5 5 6
—4 —3 3—3 2—6 2
三、估一估,連一連
45+20 三十多 72—30
3+35 四十多 67—3
30+16 五十多 83—50
22+30 六十多 59—6
篇三:《采松果》教學設計
《采松果》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51-52頁“采松果”。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
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理解求原來有多少的思考過程及列式計算的方法。
難點:初步理解用加減法計算的算理。
課型:新授課(計算教學)
課時:1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投影、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
師:同學們,今年松果大豐收啦!松鼠媽媽和小松鼠一起去采松果,過了一會兒,松鼠媽媽說:“我已經采了25個松果了。”小松鼠數了數,低著頭說:“我只采了4個松果。”
學生觀察主題圖。看到這幅圖,你想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呢?
學生提問。
2、師:老師和你們想的一樣,“一共采了多少個松子?”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呢?
先在小組說一說。
問:怎么列算式?你是怎樣計算的?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25+4=29(個)
預設:“一共、;是求總數,是媽媽和小松鼠合起來的總數,可以用加法計算,列式為25+4=29。
(1)25+4等于幾。在25后面接著數4個數,26、27、28、29,25+4=29。
(2)左邊擺25根小棒,右邊擺4根小棒,把這部分合起來是29根。
(3) 25+4=29
||
20 5
把25分成20和5,個位上5加4得9,9加20得29。
3、師: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
小松鼠比松鼠媽媽少采了多少個?
怎么列式計算?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25-4=21(個)
問:你是怎樣計算出得數的?再和你的同組小伙伴說一說。
學生討論后匯報。
預設:(1)先拿出25根,減去4根,從單根的小棒里去掉4根,整捆的小棒不變,結果是21。
(2)25-4=21
| |
20 5
把25分成20和5,5減去4得1,20加1得21。
(3)25減去4,回數4個數,24、23、22、21,得數是21。
(4)25由2個十和5個一組成,5個一減去4個一的1個一,20加1得21。
4、在計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時,怎樣計算較快?
先引導學生總結計算方法,教師再小結。
二、動手操作,建立表象
師:現在我們用小棒代替松果,擺一擺,25加4等于多少,并和你的同桌說一說你是怎么擺的。 學生邊擺邊說。
師:25減4得多少?怎么擺呢?自己擺一擺,并和同桌說一說你的方法。
學生匯報。左邊擺25根小棒,右邊擺4根小棒,把這兩部分合起來是29根。
三、鞏固練習,掌握方法
1、“練一練”第1題。
根據圖意提出問題,并解答。
如:(1)總共有多少人?列式為34+3=37(人)
(2)學生比老師的多多少人?列式為34-3=31(人)
2、“練一練”第3題的第(2)題。
師:圖中已告訴了我們什么?知道了大恐龍和小恐龍的身長,就可以解決什么問題?
求“大恐龍比小恐龍長多少米”或“小恐龍比大恐龍短多少米”用什么方法?為什么? 學生做完后和同桌互相說一說。
3、“練一練”第4題。
同桌的兩人進行比賽,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及時糾錯。
四、發現規律,提高速度
填一填,看你能發現什么。(出示“練一練”第5題。)
讓學生一組一組完成,再觀察,或者先觀察再計算,說一說發現了什么,怎樣能很快地填出得數。
試著給同桌出一組這樣的算式。
五、全課總結,完善新知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板書設計: 采松果
一共有多少個松果?
25+4=29(個)
(個)
布置作業:
完成《同步伴讀》P44、45.
教學反思:
【《采松果》教學設計三篇】相關文章:
《數松果》教學設計08-30
拼音教學設計04-05
《早》教學設計04-04
氓教學設計04-04
牧童教學設計04-02
《乘法》教學設計04-01
必備教學設計02-25
小班教學設計02-22
夏教學設計01-01
數學教學設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