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琪的禮物-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麥琪的禮物》,是歐·亨利的短篇代表作,小說的主要內容是德拉和杰姆這對小夫妻在圣誕節前想互贈禮物,結果卻陰錯陽差,兩人珍貴的禮物卻變成了無用之物。小說主題為揭示人性的光明面,歌頌了純潔的愛情,寫得生動感人。這篇小說,作者巧妙地運用懸念和巧合,使情節波瀾起伏,引人入勝。
[學生分析]
這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小說,有著極濃的興趣。所以備課時將重點放在對情節的研究上和體會主人公純潔善良、關愛他人的情感上。
[教學目的]
1、學習利用感受、分析、對比、推論等手段去鑒賞小說,培養學生想象和再創造能力。
2、學習主人公純潔善良、關愛他人的優良品德。
3、領會小說構思之巧妙。
[教學重難點]
1、小說精巧的結構,出乎意料的結局。
2、理解作者對小人物身上人性美的歌頌。
3、如何利用感受、分析、對比、推論等手段去鑒賞小說,培養學生想象和再創造能力。
[教學設想]
總體構想
摒棄按照小說情節“開端、發展……結局”而教的公式,采取“總體一局部一總體”的方法:先通覽全篇,了解概貌(包括內容與形式),理清思路,再深入局部(細部),仔細揣摩。最后又回到全文,綜合理解與消化篇中精華。
這是一篇篇幅較長的小說,要求學生應充分預習課文,除了常規做到的借助工具書解決生難字詞外,須準備用四五百字復述全文大意,注意交代清楚時、地、人、事、事件的因果。
教學方法
1、復述法。
2、討論法。
3、創作法。
課前準備:小說片段《啞夫妻》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節日的到來,你想向整日整年不停奔波勞累的父親、母親表達你最真誠的“愛”,你想用什么方式呢?
(學生回答)
剛才我們說的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今天我們來學一篇美國短篇小說家歐·亨利的小說,講述主人公德拉、杰姆在圣誕節互贈禮物的故事,表達他們之間最真摯純潔的愛情。這就是《麥琪的禮物》。
二、粗讀小說,整體感知。
1、讀完《麥琪的禮物》,你有何感受?用一兩個詞語來表達。
(學生交流:或幸福、或辛酸……)
教師與同學交流:我讀了這篇小說,既為這對夫妻間的感情感到幸福、快樂,又為他們寒酸的生活感到辛酸。而歐·亨利的作品大多能使讀者有這樣的感受,有人將此種風格歸納為“含笑的淚”。
2、A.指定一學生口述小說大意
B.要求全班仔細聽,將其講的較粗、錯誤的地方指出,準備補充修正。
C.教師板書故事情節(一半),學生補充。(見板書)
D.請學生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大意。(50字左右)
E.這樣一個故事,為了表現主人公之間的什么?(板書“愛”)
三、教授課文,研習要素。
1、就這樣一個簡簡單單的故事,歐·亨利將它講得是引人入勝,靠什么呢?——靠構思的巧妙。
本文的巧妙的構思表現在哪?
(小組討論,交流;教師總結:懸念的運用、結局的出人意料。)
首先,懸念叢生。
德拉一定得給杰姆買圣誕禮物,否則她過不了這個節。可是,貧窮的她怎樣才能弄到錢?(懸念初起)后來德拉賣掉了夫妻倆引以自豪的兩樣東西中的'一樣——頭發,用賣發得來的錢,為杰姆買了一條表鏈,并在家中期待著杰姆的到來。讀到這里,我們一定會以為杰姆回家后看到表鏈該有多高興了。可是杰姆一進門就盯著德拉,露出一種“摸不透的表情”,這是為什么?(懸念再生)當杰姆聽到德拉說是剪了發而買了一件“美麗的禮物”后,杰姆恍如夢中,多次向妻子發問:“你把頭發剪掉了?”“你說你的頭發沒有了?”讀到這里,讀者心中疑惑:德拉的容貌改變了,難道杰姆就不愛她了嗎?(懸念接踵而來)繼續讀下去才知道,原來是杰姆給德拉買了用來裝飾那一頭長發的成套發梳,可如今,德拉的長發卻沒有了,難怪他追問不休。杰姆哪里來的錢呢?(懸念又起)直到最后,讀者方才明白:原來杰姆是賣了另一件引以自豪的東西——心愛的懷表,才給妻子買回了成套的發梳。
其次,結局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
2、懸念突起,結局出人意料,這體現在很多作家的作品中。下面我請我們同學也來當作家,為一篇小小說增加結尾。
【麥琪的禮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麥琪的禮物》教學設計范文04-07
《麥琪的禮物》教學設計2篇03-04
《麥琪的禮物》教學設計4篇03-03
《麥哨》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04-19
四年級語文下冊:《麥哨》教學設計04-05
設計師傳記《亞歷山大·麥昆》01-07
小鳥的教學設計04-09
《蠶絲》的教學設計04-03
《燈光》的教學設計06-12
趙州橋的教學設計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