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支付新規問答解讀
央行近日印發《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于實施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工作要求:支付機構應將部分客戶備付金交存至指定機構專用存款賬戶,首次交存的平均比例為20%左右,最終將實現全部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以下是CN人才網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央行支付新規問答解讀,快來看看吧。
一、什么是客戶備付金,目前人民銀行是如何監管的?
答:客戶備付金是支付機構預收其客戶的待付貨幣資金,不屬于支付機構的自有財產?蛻魝涓督鸬乃袡鄬儆谥Ц稒C構客戶,但不同于客戶本人的銀行存款,不受《存款保險條例》保護,也不以客戶本人名義存放在銀行,而是以支付機構名義存放在銀行,并且由支付機構向銀行發起資金調撥指令。
保障客戶備付金安全一直是中國人民銀行對支付機構監管的重中之重。2013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明確和細化人民銀行關于客戶備付金的監管要求,對客戶備付金存放、歸集、使用、劃轉等存管活動作了嚴格規定,強化支付機構的資金安全保護意識和責任,以及備付金銀行的監督責任。隨著人民銀行監管工作的推進,逐步構建了人民銀行政府監管、行業組織自律管理、商業銀行外部監督、支付機構自我管理的多方位客戶備付金監管體系。
二、為什么要將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
答:目前,支付機構將客戶備付金以自身名義在多家銀行開立賬戶分散存放,平均每家支付機構開立客戶備付金賬戶13個,最多的開立客戶備付金賬戶達70個。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267家支付機構吸收客戶備付金合計超過4600億元。
客戶備付金的規模巨大、存放分散,存在一系列風險隱患。一是客戶備付金存在被支付機構挪用的風險。如2014年8月,浙江易士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發生挪用客戶備付金事件,涉及資金5420.38萬元;2014年9月,廣東益民旅游休閑服務有限公司“加油金”業務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造成資金風險敞口達6億元;2014年12月,上海暢購企業服務有限公司發生挪用客戶備付金事件,造成資金風險敞口達7.8億元,涉及持卡人5.14萬人。二是一些支付機構違規占用客戶備付金用于購買理財產品或其他高風險投資。三是支付機構通過在各商業銀行開立的備付金賬戶辦理跨行資金清算,超范圍經營,變相行使央行或清算組織的跨行清算職能。甚至有支付機構借此便利為洗錢等犯罪活動提供通道,也增加了金融風險跨系統傳導的隱患。四是客戶備付金的分散存放,不利于支付機構統籌資金管理,存在流動性風險。
同時,許多支付機構通過擴大客戶備付金規模賺取利息收入,偏離了提供支付服務的主業,一定程度上造成支付服務市場的無序和混亂,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也違背了人民銀行許可其開展業務的初衷。
針對上述問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6〕21號)提出了“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挪用、占用客戶備付金,客戶備付金賬戶應開立在人民銀行或符合要求的商業銀行。人民銀行或商業銀行不向非銀行支付機構備付金賬戶計付利息,防止支付機構以‘吃利差’為主要盈利模式,理順支付機構業務發展激勵機制,引導非銀行支付機構回歸提供小額、快捷、便民小微支付服務的宗旨”的工作要求,人民銀行經過深入研究并廣泛征求各方意見,最終確定了將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的方案。該方案也獲得了支付機構和其他市場參與者的普遍認可與支持。
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是人民銀行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相關工作部署的重要舉措,將進一步強化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管理,降低備付金風險,糾正和防止支付機構挪用、占用客戶備付金,還原支付機構的業務本源,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金融穩定和市場秩序,更好地促進支付服務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三、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后是否會影響支付機構的日常經營?
答:目前實施的交存比例對支付機構的日常經營影響不大,也不會影響支付市場平穩發展。
一是根據客戶備付金管理要求,支付機構應將客戶備付金的50%以上集中存放在備付金存管銀行;另據統計,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有較大部分(2016年第三季度為42%)以非活期存款形式存放。因此,目前實施的交存比例(最低12%、最高24%)不會影響支付機構的流動性安排。
二是對于交存至專用存款賬戶的客戶備付金,支付機構在日間可以使用,通過委托備付金交存銀行辦理支取,但須在當日營業終了前將支取部分補齊。
三是人民銀行正在指導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組織建設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平臺,通過該清算平臺的支撐,未來支付機構只需開立一個銀行賬戶即可辦理客戶備付金的所有收付業務。
四、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的交存比例是如何確定的?
答:目前支付機構開展的支付業務類型共分三種,即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網絡支付、銀行卡收單,這三類業務的交易特點不同,導致其對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的沉淀效應有較大差別,從預付卡、網絡支付、銀行卡收單依次降低,在實際經營中支付機構對備付金利息收入的依賴程度也各不相同。
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的交存比例根據支付機構的業務類型和分類評級結果綜合確定。一方面,根據支付機構開展的業務類型,對客戶備付金利息收入的依賴程度越高,交存比例越高,以抑制支付機構擴張客戶備付金規模的沖動;另一方面,人民銀行每年對支付機構開展分類評級工作,綜合反映支付機構的合規經營和風險控制等情況,支付機構的合規和風控能力及管理能力越差,評級結果越低,適用的交存比例越高。
五、實施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對備付金存管銀行有什么影響?
答:實施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只是將支付機構存放在備付金存管銀行中的部分資金交存到指定機構專用存款賬戶,其他流程沒有變化,不改變原有備付金銀行與支付機構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備付金存管銀行除配合完成備付金交存專用存款賬戶相關工作外,須繼續履行對支付機構存放在所有備付金銀行的客戶備付金信息的歸集、核對與監督工作職責;備付金合作銀行應繼續做好對支付機構存放在本銀行客戶備付金的監督。
另外,客戶備付金作為商業銀行存款的一部分,統一納入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交存基數,對于交存至專用存款賬戶的客戶備付金,將從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交存基數中扣除。
相關閱讀:
目前支付機構備付金利息收入在總收入中的占比為9.52%,其中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機構這一占比最高為22.24%,網絡支付機構為11.26%。
1月13日,央行發布《關于實施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稱,自4月17日起,支付機構應將客戶備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機構專用存款賬戶。
據了解,首次交存的平均比例為20%左右,央行目標為最終實現全部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
“原來支付機構利用技術手段可以將備付金取出來,存在挪用、占用風險,以后支付機構無法提取出來,可以降低風險,確?蛻魝涓督鸢踩。”上海一家支付機構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此外通知稱,指定機構專用存款賬戶資金暫不計付利息,這一點引發市場普遍關注。一家華東地區支付機構人士稱,現在利息(至少活期存款利息)歸我們,以后利息沒了,當然有影響。
“現在支付機構的業務遠遠超出了支付范疇。”中國政法大學互聯網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長李愛君稱。
復合增長率超50%
客戶備付金是非銀行支付機構(以下簡稱支付機構)預收其客戶的待付貨幣資金,不屬于支付機構的自有財產。
央行支付結算司相關負責人稱,此前備付金存在兩大特點:一是非常分散,平均每家支付機構開立客戶備付金賬戶13個,最多的開立客戶備付金賬戶達70個;二是規模增長很快,2013年到2016年復合增長率50%以上,截至2016年三季度,合計超過4600億元。
“多個賬戶形成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三方支付機構為了滿足合作機構間的資金存款要求,多頭開戶;另外一方面第三方支付機構也和一些中小商業銀行有一些資金往來的協議性安排。”一家北京支付機構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也是業務不合規的`溫床。”
數據顯示,至2016年底受到各種處罰的支付機構多達30多家。如2014年12月,上海暢購企業服務有限公司發生挪用客戶備付金事件,造成資金風險敞口達7.8億元,涉及持卡人5.14萬人。
其實備付金風險隱患表現在多方面。一是挪用風險;二是違規占用;三是支付機構辦理跨行資金清算,超范圍經營,變相行使央行或清算組織的跨行清算職能;四是分散存放,不利于支付機構統籌資金管理,存在流動性風險。
平均交存比例20%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客戶備付金首次交存的平均比例為20%左右,最終目標是實現全部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不過目前還需要一些基礎設施上的準備,可能需要支付協會搭建網聯平臺,央行相關負責人稱,該平臺盡量在今年3月份上線。
“目前一步到位可能比較困難,逐步到位,先按照綜合20%的比例。機構交存比例有高有低,看從事什么業務,如果更容易吸收資金,比例就高;另外根據去年實施評級,評級高比例低。”前述相關負責人稱。
具體而言,網絡支付業務:12%(A類)、14%(B類)、16%(C類)、 18% (D類)、20%(E類);銀行卡收單業務:10%(A類)、12%(B類)、14%(C類)、 16% (D類)、18%(E類);預付卡發行與受理:16%(A類)、18%(B類)、20%(C類)、 22% (D類)、24%(E類)。
支付機構應交存客戶備付金的金額根據上季度客戶備付金日均余額與支付機構適用的交存比例計算得出,每季度調整一次,每季度首月16日完成資金劃轉(遇節假日順延)。
拉卡拉支付集團高級副總裁唐凌稱,實行差異化管理,體現了央行鼓勵和扶持規范經營機構做大做強,對風險較高的機構實行嚴管的差異化監管原則。
“從交存綜合比例20%來講,對支付機構業務幾乎沒有影響,因為存管銀行基本上已經掌握50%左右的資金,且存款賬戶的客戶備付金,支付機構在日間可以使用,通過委托備付金交存銀行辦理支取。”央行相關人士稱。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原先第三方機構都要在銀行開戶,包括主銀行和合作銀行,其備付金總額的50%要存在主銀行,新規實施后,意味著支付機構要向央行的指定機構繳納總額的20%左右。
“目前的賬戶還不行,還要指定機構開一個專用存款賬戶。”央行相關負責人稱。
不計付利息之爭
需要說明的是,繳納至專用賬戶的20%資金暫不計付利息,這一點也引發市場普遍關注。
“現在是付息的,以后不付息,主要是不想讓支付機構往存款機構發展,專注發展支付。”央行支付結算司相關負責人稱。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現在支付行業中,交易端收入和資金延伸出的利息收入是兩個很重要營收來源。前述北京地區支付機構人士稱,“現在交易端的交易手續費,經過調整以后空間已經不是很大了,如果20%集中托管無利息,對第三方機構的收入影響還是比較大。”
“以后利息沒了,當然有影響。不過,對備付金體量大的支付機構影響更大,比如支付寶、財付通等。”上海一家支付機構負責人稱。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央行處獲悉,目前支付機構備付金利息收入在總收入中的占比為9.52%,其中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機構這一占比最高為22.24%,網絡支付機構為11.26%,銀行卡收單機構為1.81%。
前述北京地區支付機構負責人稱,新政對預付卡企業和互聯網支付企業也會有較大影響,因為它的資金一方面是由于各類賬戶開立形成的賬戶資金,另外就是通過支付結算,形成的清算資金沉淀,這兩塊未來都會受到影響,而收單機構受到的影響小些,因為收單機構不參與資金清算。
【央行支付新規問答解讀】相關文章:
2017證監會減持新規「權威解讀」06-07
2017證監會減持新規逐一解讀06-07
上海公積金貸款新規03-17
2017健康扶貧新政新規07-13
C1駕照新規02-28
考駕照科二新規03-30
2017南京積分落戶新政新規07-07
2017西安買房落戶新政新規07-05
2017機動車牌新規政策06-10
2017婚姻法補充新規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