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車使用管理制度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2016公車改革方案
國家發改委已啟動中央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調研工作,廳局級及以下官員專車或全部取消,只有公務用車。
2014年7月16日,《關于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下發。按照新方案,中國取消一般公務用車,普通公務出行社會化,適度發放公務交通補貼。
2015年1月,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透露,中央層面取消的3184輛公務用車已全部封存停駛,2015年春節前將正式啟動第一批約300輛的拍賣,同時公布了9個車輛處置的鑒定評估、拍賣和解體機構。
2015年1月25日,中央和國家機關本級取消的106輛公務用車將舉行首場不帶牌照的“裸拍”。經過競價,106輛車全部成交,拍賣金額總計660.9萬元。
2015年9月,中國至少有16個省份已經成立了省級公車改革領導小組,并設置辦公室。小組組長一般由省長或副省長擔綱,辦公室領導成員一般包括省級發改委、機關事務管理局、財政廳、審計廳等部門負責人。
2015年9月16日,央國家機關車改已全面完成,共封存車輛3868輛,并向社會公開拍賣,2000多名司勤人員得到妥善安置;各省區市已基本完成車改總體方案制定。
公車改革方案:
公車改革的實質,是要取消官員職務消費中的“公車特權”,這種特權的載體是公車,如果取消了作為特權載體的公車,也就取消了特權本身。所以公車改革的`關鍵,就是要大幅度削減公車數量,確保絕大多數官員和普通公務人員無公車可坐,無“公車特權”可享。而大幅削減公車數量的關鍵,就在于嚴格執行取消一般公務用車的規定,把以往用于控制公車消費和懲治公車腐敗的人力物力,轉而用于嚴格控制公車數量,嚴懲違規購置公車和官員向其他單位“借車”的行為。只有公車數量大幅度削減下來,監管公車和懲治公車腐敗的成本和難度才能越來越小,公車改革才能真正獲得成功。
公車改革接下來最關鍵、最困難的工作,就是要按規定取消一般公務用車(執法執勤用車除外),最大限度減少公車數量。這項工作分為兩個層面,一是通過強化預算管理和監督,從嚴格執行預算的角度卡住公務用車支出的“咽喉”,嚴防公權機關和所有財政撥款單位違規購置、使用公車;二是國有企業、公有事業單位和基層單位也要大力推行車改,大幅度減少公車數量,對官員向公有企事業單位和私營企業“借車”須嚴肅查處,情節嚴重的當按索賄、受賄追究刑責。[8]
總量配備:廳局級以下官員全部取消專車,只有公務用車。保留公務用車的數量,按照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常住人口核定,由人大批準控制。
社會化:由政府向租車公司公開招標或租用,對駕駛員的安排可參照國有企業人員分流辦法進行。公務車的保養也向社會公開招標,結算由財務和維修點進行,司機個人不介入。
改革公務交通保障方式
合理確定公務交通補貼標準
妥善安置司勤人員
規范處置公務用車
【公車改革方案】相關文章:
山東公車改革方案01-19
關于山東公車改革方案01-19
2016江蘇公車改革方案02-07
廣東公車改革方案司機安置02-01
中國公車改革方案最新動態:明確適度發放公務交通補貼08-04
2015公車改革13省公車補貼標準01-31
獲雋公車成語解釋12-26
山東 公車改革01-19
山東公車改革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