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優秀征文
愛國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歷史的車輪轉動千年,愛國也便沉淀為一種文化。愛國文化的醇香越來越濃,我不禁陶醉其中。如下是中國人才網給大家整理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優秀征文,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優秀征文篇【一】
漸漸地,它爬上枝頭,映入窗欞邊,一時興起,便獨上軒榭臺, 享受著這靜謐的夜色。月光之下,是廣裹的土地,經過夜色的洗禮,它顯得無比晶瑩。微風襲來,夾帶著淡淡泥土味,似有似無,沁人心脾。此刻,我思緒萬千,想著我們憩息的國土,浸潤了我們先輩的心血與汗水,想著那濃濃的愛國情感和那守家為國的一個個視死如歸的民族之魂。
愛國就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歷朝歷代,許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強烈的憂國憂民思想,以國事為己任,前仆后繼,臨難不屈,保衛祖國,關懷民生,這種可貴的精神,使中華民族歷經劫難而不衰。愛國的內容十分廣泛,熱愛祖國的山河,熱愛民族的歷史,關心祖國的命運,在危難之時英勇戰斗,為祖國捐軀,都是愛國主義的表現。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的民族精神。
我們的腦海里無時無刻浮現無數個中國共產黨員在中華生死關頭挺身而出,高舉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與兇殘的.敵人進行殊死搏斗,用鮮血筑起了我們新的長城,保衛祖國,保衛家鄉。他們為挽救民族危亡,英勇抗敵,甚至流盡了最后一滴鮮血。他們不愧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一樁樁史事,一次次心動。我們又有誰能不為他們的壯舉感到自豪呢?我們又有誰能不為他們的情操而流淚呢?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正是由于對祖國的深切熱愛,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共同開拓了遼闊的疆域,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我們,要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積極維護祖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祖國的領土寸土不能丟,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為創造更加輝煌的民族文化而盡心盡力。
每天,我們面對著那冉冉升起的紅旗,看著那五個耀眼的星星,仿佛它在自豪的說:中國站起來了,我們會用時間證明一切,用偉績去說話,用高科技去展現,什么叫做強盛。今天,我國已步入新的歷史時期,加入世貿組織使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系更加密切,機遇與挑戰并存,我們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新情況、新問題。推進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更需要我們不斷弘揚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重振雄風,為人類文明與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實,增強愛國的情感和振興祖國的責任感,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愛國主義旗幟,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為創造祖國輝煌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優秀征文篇【二】
“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是我國高等教育必須解決好的重大戰略問題。胡錦濤發表的關于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講話,提出了“八榮八恥”的明確要求,第一條就是“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這是一個帶有根本性的問題,具有很強的民族性、時代性、針對性和實踐性。特別是對當代大學生牢固樹立愛國主義思想,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特殊指導意義。
愛國主義,集中表現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為國家獨立富強而英勇獻身的奮斗精神。高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主課堂、主渠道,必須把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學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實行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方針,按照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增強時效性的要求,以創新的思維,積極探索愛國主義教育的新內容、新途徑、新方法、新機制,以開拓高校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
一、愛國主義教育要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知之深,才能愛之切。對偉大祖國無比熱愛的深厚感情,首選于對祖國歷史、民族文化、國家發展的`深刻了解。大學生雖然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愛國主義知識,但按成才的要求還很不夠。所以,在大學階段,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培養大學生愛國情懷,是教育教學過程的重要內容和要求。高校要制定愛國主義教育總體規劃,以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系統性和計劃性,并針對各學科特點和教材內容,明確愛國主義教育教學的重點,全面滲透愛國主義思想。特別是有關近現代史教育、國情教育、民族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形勢政策教育內容的教學課程和專題講座,更要發揮各自的愛國主義教育優勢。通過對國情、歷史的全面深入了解,認識中華民族的偉大和民族精神的崇高,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歷史比較、發展比較和中西比較中,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的必然選擇,樹立和堅定建設現代化強國、實現民族振興的理想信念。
二、愛國主義教育要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
與中學生相比,大學生是趨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群體。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僅靠單一的課堂教育不易充分調動其積極性,還應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對于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培養品格,增強愛國情感和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應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保障機制,把社會實踐納入學校教育教學整體規劃和教學大綱,規定學時和學分,提供必要經費。使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進一步明確“為誰學習,為誰工作”和“做什么人,怎樣做人”的問題,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感和社會責任感。
三、愛國主義教育要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
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的高品位校園文化,不僅是學校自身發展和社會健康發展的需要,更是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需要。校園文化的人文環境建設,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為主旋律,以學生的內在成長和養成為目標,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共青團組織及學生班級、社團組織的作用,以英模報告、專題講座、文藝表演、圖書閱覽、校史展覽、研討會、攝影展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及校訓、校歌、校報、校刊、櫥窗、廣播等喜聞樂見的形式為依托,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愛國主義教育大格局,抵制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蝕與影響,激發大學生勤奮學習、遵紀守法、熱愛生活、富于創造的愛國熱情。
四、愛國主義教育要與國內外重大事件相結合
新世紀面臨著新機遇和新挑戰,國際國內形勢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在諸多因素、諸多矛盾交織發展的情況下,對人們產生較大沖擊影響的國內或國際性、地區性的事件會不斷發生。這些可預見或難以預見的重大事件,無一不牽涉著那些民族與國家的利益,大多包含著愛國主義教育、國際主義教育素材。大學生是不斷成長的一代知識新人,對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一般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和關注度。這種必要的不可避免的關注,是大學生有覺悟的表現。同時,如何適時正確地加以引導,抓住契機進行現實的愛國主義教育,是高校不可回避而又必須做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五、愛國主義教育要與推進改革開放相結合
我國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國家要富強,民族要振興,必須實行改革開放。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改革開放與愛國主義是貫通和統一的,改革開放是國家民族前途的命脈所系,是愛國主義實踐的重要內容。因此,開展新時期的愛國主義教育,就要緊密結合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來進行,以愛國主義教育推動改革開放,以改革開放促進愛國主義教育。
六、愛國主義教育要與師德建設相結合
高校教師不僅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弘揚者、傳播者和推動者,而且是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面對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新形勢,應重點從四個方面加強師德建設:一是要有愛國敬業之德。二是要有為人師表之行。三是要有與時俱進之品。四是有要尊愛學生之情。
【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優秀征文】相關文章:
愛國主義教育征文01-21
有關愛國主義的征文1000字08-09
愛國主義教育征文(精選28篇)09-20
消防的優秀征文02-06
文明征文優秀02-23
讀書征文優秀08-09
優秀初中征文10-23
消防征文優秀03-10
消防主題的優秀征文11-03
關于消防優秀征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