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教育征文1000字
愛國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隨著轉動了千年的歷史車輪,便沉淀出了愛國文化。如下是中國人才網給大家整理的關于愛國主義教育征文10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愛國主義教育征文篇【一】
昨天在家看了一部歷史題材的影片《東京審判》。我們不禁想問,一部電影是否拷問了某些國人的良知?同時也喚醒了多數人的愛國主義情懷!
我想呼吁所有人將一切的語言、情緒轉化成行動,來支持我們偉大的祖國,來宏揚一下我們愛國主義教育的精神。愛國主義已經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了,也是密不可分的。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要貫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整個過程。我們的祖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偉大國家。五千多年來,中華民族在這塊土地上勞動和生活,各族人民相互團結,相互學習,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共同開發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涌現出許多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文藝家和藝術家。中華文明不僅對東方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為整個人類文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國人民從來不在侵略者面前低頭,有著酷愛自由、追求進步、維護民族尊嚴和國家主權的光榮傳統。對外來侵略者無比痛恨,對賣國求榮的民族敗類無比鄙視,對愛國志士無比崇敬,這已經成為我們寶貴的民族性格。
我們的祖國在近代曾經長期遭受外國列強的侵略和欺凌。許多愛國志士和全國各族人民為了救亡圖存,進行了艱難的探索和前仆后繼、不屈不撓的斗爭。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成為這種斗爭從失敗轉向勝利的歷史性標志。我們黨運用馬克思主義觀察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指出了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正確方向和道路,團結、吸引一切愛國者共同奮斗。我們黨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在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中,付出了最大的犧牲,作出了最大的貢獻,贏得了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愛戴和擁護。中國共產黨人,是最堅定、最徹底的愛國者。中國共產黨的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中國人民愛國主義的最高風范。
社會主義榮辱觀“八榮八恥”,沒有社會主義榮辱觀就不會有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與決心!我們堅持的愛國主義同狹隘的民族主義是有本質區別的。要使我們的`人民懂得,堅持對外開放,認真學習世界各民族的長處,積極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經驗,增強我們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祖國的發展,這本身就是愛國主義的重要內容。
我覺得自己是愛國的,但還不夠愛國,我也相信,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的民族,團結的民族!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一文中提到“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一部電影從一定程度上喚醒了一個中國少年的愛國之心。一部電影將展翻云覆手之勢,今日中國之少年將為民族、為國家、為世界的和平而奮斗!
愛國主義教育征文篇【二】
“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是我國高等教育必須解決好的重大戰略問題。胡錦濤同志發表的關于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講話,提出了“八榮八恥”的明確要求,第一條就是“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這是一個帶有根本性的問題,具有很強的民族性、時代性、針對性和實踐性。特別是對當代大學生牢固樹立愛國主義思想,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特殊指導意義。
愛國主義,集中表現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為國家獨立富強而英勇獻身的奮斗精神。高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主課堂、主渠道,必須把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學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實行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方針,按照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增強時效性的要求,以創新的思維,積極探索愛國主義教育的新內容、新途徑、新方法、新機制,以開拓高校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
一、愛國主義教育要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知之深,才能愛之切。對偉大祖國無比熱愛的深厚感情,首選于對祖國歷史、民族文化、國家發展的深刻了解。大學生雖然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愛國主義知識,但按成才的要求還很不夠。所以,在大學階段,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培養大學生愛國情懷,是教育教學過程的重要內容和要求。高校要制定愛國主義教育總體規劃,以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系統性和計劃性,并針對各學科特點和教材內容,明確愛國主義教育教學的重點,全面滲透愛國主義思想。特別是有關近現代史教育、國情教育、民族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形勢政策教育內容的教學課程和專題講座,更要發揮各自的愛國主義教育優勢。通過對國情、歷史的全面深入了解,認識中華民族的偉大和民族精神的崇高,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歷史比較、發展比較和中西比較中,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的必然選擇,樹立和堅定建設現代化強國、實現民族振興的理想信念。
二、愛國主義教育要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
與中學生相比,大學生是趨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群體。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僅靠單一的課堂教育不易充分調動其積極性,還應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對于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培養品格,增強愛國情感和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應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保障機制,把社會實踐納入學校教育教學整體規劃和教學大綱,規定學時和學分,提供必要經費。使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進一步明確“為誰學習,為誰工作”和“做什么人,怎樣做人”的問題,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感和社會責任感。
三、愛國主義教育要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
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的高品位校園文化,不僅是學校自身發展和社會健康發展的.需要,更是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需要。校園文化的人文環境建設,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為主旋律,以學生的內在成長和養成為目標,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共青團組織及學生班級、社團組織的作用,以英模報告、專題講座、文藝表演、圖書閱覽、校史展覽、研討會、攝影展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及校訓、校歌、校報、校刊、櫥窗、廣播等喜聞樂見的形式為依托,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愛國主義教育大格局,抵制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蝕與影響,激發大學生勤奮學習、遵紀守法、熱愛生活、富于創造的愛國熱情。
四、愛國主義教育要與國內外重大事件相結合
新世紀面臨著新機遇和新挑戰,國際國內形勢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在諸多因素、諸多矛盾交織發展的情況下,對人們產生較大沖擊影響的國內或國際性、地區性的事件會不斷發生。這些可預見或難以預見的重大事件,無一不牽涉著那些民族與國家的利益,大多包含著愛國主義教育、國際主義教育素材。大學生是不斷成長的一代知識新人,對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一般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和關注度。這種必要的不可避免的關注,是大學生有覺悟的表現。同時,如何適時正確地加以引導,抓住契機進行現實的愛國主義教育,是高校不可回避而又必須做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五、愛國主義教育要與推進改革開放相結合
我國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國家要富強,民族要振興,必須實行改革開放。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改革開放與愛國主義是貫通和統一的,改革開放是國家民族前途的命脈所系,是愛國主義實踐的重要內容。因此,開展新時期的愛國主義教育,就要緊密結合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來進行,以愛國主義教育推動改革開放,以改革開放促進愛國主義教育。
六、愛國主義教育要與師德建設相結合
高校教師不僅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弘揚者、傳播者和推動者,而且是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面對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新形勢,應重點從四個方面加強師德建設:一是要有愛國敬業之德。二是要有為人師表之行。三是要有與時俱進之品。四是有要尊愛學生之情。
愛國主義教育征文篇【三】
愛國就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歷朝歷代,許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強烈的憂國憂民思想,以國事為己任,前仆后繼,臨難不屈,保衛祖國,關懷民生,這種可貴的精神,使中華民族歷經劫難而不衰。愛國的內容十分廣泛,熱愛祖國的山河,熱愛民族的歷史,關心祖國的命運,在危難之時英勇戰斗,為祖國捐軀,都是愛國主義的表現。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的民族精神。
古代,岳飛他幼年喪父,由母親養育成人。傳說其母通過在他的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個字,讓他銘記國仇家恨。曾經拜周侗為師學習武藝。21歲從軍為宗澤部下,屢建戰功,嘗以八百岳家軍大破萬五金兵,聲名大噪。歷官御前忠武統軍、鄂州駐答諸軍都統制使、河陽等三鎮節度使。在靖康之變時,金兵攻破開封,北宋覆亡時,岳飛首次伐金,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為以后的戰爭奠定了基礎。
愛國將領張自忠青年時代投筆從戎。他常對部下說:“只有以必死的決心去戰勝敵人,才對得起國家和自己的良心。”在擔任第三十三集團軍司令、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司令時,受命在湖北襄樊與日寇作戰。他手諭告誡部下:“為國民族死之決心,海枯石爛,絕不半點改變。”在戰斗中,敵眾我寡,形勢異常嚴峻,張自忠立即又下了一道緊急命令:“現在正是軍人殺敵報國的時候,子彈打完了,要用刺刀殺;刺刀斷了,要用拳頭打,用牙齒咬!”當得知已被日軍包圍時,他本可以突圍,但他對部下說:“我接到的命令是截擊敵人,豈有自行退卻的道理。”在危險時刻,張自忠沒有在身邊警衛的掩護下撤退,而是躍身而起,率眾向日軍沖擊。當他被敵人的機槍擊中腰部時,躺在地上,仍同戰士們一起與敵拼搏近兩個小時,身中六彈。臨終時,張自忠說:“我對得起國家,對得起民族,良心都平安!”正是有了張自忠這種愛國人士,才萌發了更多的`愛國英雄。
即使直到今天,我國已步入新的歷史時期,加入世貿組織使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系更加密切,機遇與挑戰并存,我們任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新情況、新問題。為推進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任然需要我們不斷弘揚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
例如,09年北京奧運會的主辦者張藝謀,平任自己高超的藝術水平和不懈的努力,將愛國主義精神表現的淋漓盡致,在奧運會上他向世人展示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為中國贏得了掌聲和驕傲,也為世界帶來了繁榮,將世界推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作為新時代的我們不僅應當記住這位名族英雄,更應當不斷發揚這種不畏艱辛,不斷創新的民族精神。
中外歷史證明:一個有愛國主義的民族,就是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一個有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民族。因為擁有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就擁有了發展的動力,擁有了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就必然會促進民族的興旺。熱愛祖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每個公民的神圣義務。我國是一個領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有著燦爛文化和優良傳統的文明古國。所以,我們必須要發揚愛國主義傳統,樹立堅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愛國主義教育征文】相關文章:
愛國主義教育征文01-21
愛國主義教育征文(精選28篇)09-20
愛國主義教育心得06-20
愛國主義教育口號(精選220句)06-30
資助征文09-25
感恩征文08-09
母親的征文10-08
文明的征文01-18
航天的征文12-22
航空的征文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