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公交我的城征文
注意!“我的公交我的城”征文即將結束,你投稿了嗎?下面是CN人才網給大家帶來的我的公交我的城征文,歡迎閱讀。
我的公交我的城征文
3小時50分鐘,從北京乘坐高鐵到河南許昌的時間。
6月27日17時44分,由北京開往武漢的G519次列車停靠許昌東站,旅客涌出了出站口。一些旅客乘坐私家車離開,更多的人來到高鐵站外“零距離”換乘中心,一輛輛整潔的公交車正等待著他們。很快,公交車便載滿乘客向目的地駛去。
20分鐘,“零距離”換乘中心到許昌繁華街道的時間。
改革機制體制 激發行業活力
5路公交是許昌城貫穿東西最長的一條公交線路,途經商貿圈、城鄉結合部、學校。“我上初中的時候,公交車又臟又破,你看現在可中!公交站臺也進行了升級改造,下雨天再也不用淋雨。”大學生王湛泫對記者說。
小王眼中的變化,正是近年來許昌公交發展的一個寫照。據介紹,之前許昌公交基本都是由個體車主采用租賃、承包、掛靠等方式經營。運行結果政府不滿意,行業主管部門不滿意,公交經營者不滿意,市民群眾不滿意,公交出行分擔率僅為6.2%。
為提升城市公交服務質量和水平,許昌市委、市政府決定對城市公交進行改革,2012年7月,建立了“政府主導、行業主責、企業主營、社會共建”的經營模式。改革后的公交管理體制高效集約,使政府和市場在城市公共交通發展中的角色定位更為明晰。
去年,許昌公交年客運量達5584.5萬人次。截至今年6月,全市公交車輛數量達1142輛,公交線路總數50條,中心城區公交線路總長272公里,公交機動化出行分擔率達到40.6%。
讓利于民惠萬戶 基礎建設不停步
在烈日下等車,滋味并不好受。6月28日15時,記者在“許昌公交”APP上查詢到,下一趟車將在8分鐘后到達人民路東口站。15時8分,記者準時登上了33路公交車,在車上碰到了經常坐公交車的魏大姐。“方便、舒適,還省錢啊,全程才1塊錢。”魏大姐對記者說。
背街小巷也跑公交車,是許昌公交的惠民亮點之一。小街道、窄路段,原來背街小巷的群眾乘坐公交車需到1公里以外的公交站。為填補空白,許昌市專門訂購了60輛6米長的小型公交車,這種車型簡便輕巧,主要用于背街小巷的線路,為沿線市民帶來了看得見的便捷與實惠。33路就是其中之一。
為老百姓提供便捷、優質的'公交出行服務,是許昌市委、市政府發展“公交優先”的出發點。現如今,許昌不僅做到了“優先”,更是做到了“優秀”。作為“全國交通運輸行業文明示范窗口”,許昌公交不斷夯實發展的基礎。
投資7200萬元、用地面積220畝的永昌公交車停保場正在進行車間維修及充電站、場區硬化施工,預計今年7月完工并投入使用,建成后具有停車、維修保養、車輛安全監測、配餐以及職工休息等綜合服務功能。
推陳出新 精細服務
曾經孤線運營,如今線路四通八達,遍及城市每一個角落;破舊擁擠的車輛,變身為一輛輛舒適豪華的新能源巴士;昔日,市民為等公交車望穿秋水,如今,即便在高峰時段,幾分鐘就有車抵達……記者發現,古都許昌的公共交通變化遠遠不止這些,可謂新意十足。
公共自行車是許昌城市公共交通的一大亮點,因主色調為綠色、操作便捷,被市民親切地稱為“小綠”。“我以前總是開車上下班,直到家門口有了‘小綠’站點。特別是我有時候上夜班,下班時公交車大多停運了,‘小綠’讓我的低碳出行得以實現。”市民王先生說。
截至目前,許昌已經有240個“小綠”站點、5000輛車,自行車專用道61.7公里。買菜、上班、購物、休閑,“小綠”成為了一道道流動的綠色風景線。
許昌市內一條5.3公里的護城河,夏天河內荷花盛開,故許昌又稱“蓮城”。今年3月28日開通的“水上公交”,可謂一舟驚艷古蓮城,滿足了市民群眾出行的多元化需求,并做好了與“陸上公交”、公共自行車的換乘銜接。
根據高峰期通勤、夜間出行、節假日休閑、商務等多樣化公交出行需求,許昌還拓展了微循環公交、夜班公交、旅游公交、學生公交、定制公交、工業區公交等特色公交服務。
公交是一座城市流動的風景線,透過這道風景線,看得到一座城市的發展變遷和精氣神兒。公共交通“行”得方便、“行”得順暢、“行”得安全,實現了許昌市民的幸福公交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