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與生活征文1000字
大約10年前,當網絡支付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時候,網上購物成為時尚,互聯網在成為電商平臺的同時,也逐漸成為一種生活平臺,這時候的支付已經開始從服務生活向改變生活過渡,但我們還不能肯定這種過渡意味著什么。下面是CN人才網給大家帶來的支付與生活征文10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支付與生活征文1000字1】
一、網絡支付市場發展的基本格局、基本態勢
(一)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1月15日發布的《第3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5.64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2.1%;使用網上支付的用戶規模是2.21億,使用率是39.1%,和上一年相比用戶增加5389萬,增長率達到32.3%,這是在整體宏觀經濟回落背景下實現的快速增長。
(二)網絡支付服務機構不斷壯大。2013年2月28日,人民銀行發放了第七批非金融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28張,累計已發放250余張支付業務許可證。其中,從事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的非金融支付機構已超過80家。非金融支付機構獲得支付業務許可證是政府監管部門主動適應市場需求進行引導、規范、推動的結果。
(三)在供求因素之外,業務應用領域不斷拓展。網絡支付業務的應用領域除了零售、團購等網上購物領域外,保險、基金、非稅、高校、跨境支付、交通(鐵路、公路等)等新興的細分市場不斷拓展。此外,對于傳統零售業和制造業需求的不斷挖掘,也為第三方支付市場提供了業務強勁增長的基礎和發展空間。
(四)網絡支付市場未來發展的空間巨大、前景廣闊。艾瑞咨詢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互聯網支付市場交易規模約為3.82萬億元,按年增長70%左右。該交易規模約占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8.54%。從調研情況看,市場普遍的觀點是網上支付整體占比逐年增加,在不遠的將來有望超過線下支付。中國銀聯統計的數據顯示,2012年銀行卡跨行交易總額是21.8萬億元,按照這個目標保守估計,3-5年內網絡交易支付規模至少還有6倍左右的增幅。
同時,以互聯網支付和移動支付為主體的網絡支付市場中,發展熱點正在悄然變化,未來增長可期。手機支付和手機金融成為新的增長點,隨著移動支付技術標準的確立,支付企業在手機支付領域的布局和發力,帶動了手機網上支付業務的快速增長。2012年,手機網上支付用戶達到5531萬,用戶的年增長是80.9%,使用率是13.2%,各銀行年報中披露的手機銀行簽約的客戶數量已經達到1.2億,增長迅速。
二、推動網絡支付發展的主要因素、動力
首先,電子商務超預期增長,成為網絡支付市場發展的基礎。工信部2012年一季度發布的《電子商務“十二五”發展規劃》預計,十二五期間,電子商務的交易額會翻兩番,突破18萬億元。其中,企業間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將超過15萬億元。網絡零售交易總額將突破3萬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將超過9%。各方數據顯示,2012年網絡支付規模已經超越了電子商務“十二五”發展規劃的預測,電子商務超預期的快速增長,預示著網上支付行業發展的空間在不斷打開。
其次,人民銀行及時的監管對行業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人民銀行發布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明確了非金融支付行業的地位及業務屬性,設立了行業的準入門坎,從備付金安全、實名制規范、反洗錢與反恐怖融資、支付風險管理、客戶權益保護等方面提出了監管要求。二號令出臺以后整個行業得到了制度紅利,200多家機構拿到牌照,找到更多傳統行業的合作伙伴,提升了行業的聲譽,消費者能夠更放心地使用電子支付服務,行業主體在市場前景的感召下也加大了投入,所以市場主體開始向行業的縱深拓展,創新服務模式,開拓以傳統行業B2B的電子商務解決方案為代表的全新的業務體系。
三、網絡支付的發展情況及安全現狀
網絡支付在提高支付效率的同時,安全性始終是各參與方密切關注的一個方面。歐央行在其《互聯網支付安全建議》中強調,當前監管者、立法者、支付服務提供者以及社會公眾的感覺是,通過互聯網進行支付,遭受欺詐的概率要高于傳統支付方式,實際上國內社會公眾也普遍存在著網絡支付受欺詐概率比較高的觀點。但是從我們調查的實際數據來看,消費者的主觀感受與實際情況有著明顯的差異。從實際情況來看,中國網絡支付仍處于培育發展階段,安全風險可控,總體運行平穩,但需進一步規范,潛在風險須重視。
首先,整個網絡支付行業在短短的14年間從零增長到萬億級規模,如果沒有一定的風險控制能力,沒有強大的數據管理能力,要達到這樣的市場規模是很難想象的。市場主體的風險可控,再加上政府監管,行業的整體風險是可控的。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國內互聯網支付企業在安全方面的投入規模非常大,網上支付的安全技術不斷完善,包括Usbkey、動態口令、證書、釣魚網站的實時攔截等等,已經廣泛應用。從調研的一些主流支付機構的情況看,總體的風險管理能力是可接受的,國內網絡支付平均盜卡的欺詐水平在0.01%,主流的支付機構風險水平更低。
國際網絡欺詐盜卡率大概在1-2%,甚至有的更高。國際領先的支付企業Paypal的網上支付商戶拒付比例為0.27%,包括極少數沒有到貨的情況。Paypal有龐大的風控團隊,有著多年發展的風險控制系統和經驗,一萬多人里面有一半是做風險管理的,所以它的風險水平是有代表性的。
其次,在風險防控方面,國內和國外的差距一方面是業務模式和風險控制手段不一樣,還有就是在理念上,國外并不是一味的壓低風險,而是達到收入和成本之間的平衡。對銀行來說,零不良率不一定是最好的。金融機構本身就是通過承擔風險獲得收益,這是它存在的理由,所以如果不良率保持在1-2%,但是能覆蓋成本,獲得正收益,這就是風險收益平衡的概念,所以設定一定比例下的風險容忍度,有助于鼓勵支付機構在支付業務中更加注重誠信的作用。
第三,整體產業鏈上的安全防范水平參差不齊,從銀行端到第三方支付到商戶,內部的風險管理、安全防范水平呈現出一個逐漸降低的趨勢,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掙扎在生存邊緣,安全投入有待提高;行業的安全聯防協作程度有待提高,高風險的客戶、商戶、IP地址等黑名單共享方面有待加強。
第四,網絡環境也存在著一些潛在的風險,據統計看,植入后門網站激增70%。2012年10月份,中國境內數據統計,中國被植入后門的網站有7366個,比9月份4334個增長了70%,在主要的節假日期間,監測發現平均每一秒攔截157次購物釣魚網站的仿冒頁面。據監測,2010年中國大陸近3.5萬個網站被篡改,數量比2009年下降21.5%,但其中被篡改的政府網站高達4635個,比2009年上升了67.6%,2010年被篡改的政府網站的數量占境內被篡改網站數量13.3%。
四、網絡支付安全的關注點和趨勢
2013年荷蘭的海牙將成立歐洲網絡犯罪執法部門,這既是歐洲網絡支付安全管理的最新動向,也是全球范圍內共同關注的一個領域。
要從前瞻性的角度,關注網絡支付安全對網絡支付行業國際競爭力的影響。網絡跨境支付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游戲規則及安全要求發生了變化。大家非常關注的華為、中興這些中國的IT企業被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認定為可能會威脅美國國家通訊安全。網絡支付是否會遇到及如何避免這些問題,也關乎到中國的互聯網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網絡支付安全和效率的關系是網絡支付發展中的關鍵問題。網絡支付業務具有互聯網和金融的雙重特征。金融特征就是指這些公司有自己的虛擬賬戶,可以沉淀和流轉資金,管理要求很高,容錯率很低,100%風險備付,沒有杠桿;互聯網特征指所處的產業以及提供的服務都是在互聯網上進行的,必須符合互聯網的產業特點、規模要求、分工協同要求以及市場效應要求等等。這種雙重特征使網絡支付面臨著安全與效率目標的雙重追求。
從未來支付安全的技術趨勢來看,第一是智能的實時防控系統,由機器完成的通過相應規則對交易進行實時篩查的監控系統,通過數據分析、挖掘等等建立一整套規則體系,來捕捉異常的或者有風險的操作賬戶,系統初步篩查,配合人工核查,最終鎖定風險交易,控制風險賬戶,從事后響應轉為事中響應,從而提高風險防控效率。第二是大數據在安全方面的'應用,體現了信息間的協同,互聯網技術提供了這個可能性,通過手機、電話等大量的行為狀態記錄,存儲到云端服務器,將來可以通過對人的行為的連續性進行綜合分析,而不僅僅是通過密碼和密鑰來分析。
【支付與生活征文1000字2】
支付寶錢包、微信支付方式等電子支付方式已經悄然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打車、超市、網上購物、微商、朋友間轉賬、哪怕蛋糕店、咖啡店、小食肆都可以實現電子支付。
電子支付方式之所以快速被大眾接受,不僅僅是因為電子產品的日益普通化,更因為這些第三方電子支付平臺,很好的連接了用戶和商戶,做出折扣活動,讓用戶和商戶雙贏,并且此類支付方式方便、快捷。
現在大多數70后、80后都有電子支付意識,從網上購物的支付方式轉型為實際生活中的電子支付方式,大家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就比如說生活繳費:水、電、煤,以前都需要抽出時間去營業廳排隊,有時候好不容易休息日去交費,還得等上半天。要是工作忙沒有時間去交費,可能還會產生滯納金。
現在就不一樣了,水費、電費、煤氣費都可以直接在支付寶上交費,并且都是實時到賬,也可以查到消費明細。到期還會自動提醒你需要交費了。省去了跑營業廳的時間,并且對自己的交費情況更加直觀、清晰的了解。
就拿“武漢”來說,支付寶手機錢包或者網頁版現在甚至還可以交武漢有線電視費和武漢廣電寬帶費用。只需要您的IC智能卡號或者武漢廣電寬帶賬號就可以直接交費。如果家里老人或者親戚臨時需要幫忙交費,那么這種支付方式簡單易行,實施到賬,也不會影戲收視和網絡使用。很大程度的方便了用戶。節省了時間也節省了金錢。相信不久的將來,生活繳費,您想到的沒想到的類型,都可以實現線上電子支付了。
還有第三方支付平臺實時推出的一些優惠活動,比方說特定時間搭車免費、特定時間超市購物八折。特定時間餐飲半價等等。那么。作為消費者,何樂而不為呢?
此外,我認為移動支付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是顛覆性的!
首先:移動支付的發展趨勢不可逆轉,手機技術、互聯網技術,安全技術,以及伴隨新生代的成長的支付寶、微信的日益成熟,讓移動支付的普及水到渠成(新一代人對移動支付不陌生,接受力度強)。
第二:移動支付技術的多樣性也為移動支付深入生活各個領域提供了選擇。二維碼掃碼支付、apply pay 支付、電子現金NFC近場支付,在線聯機支付等等,各個不同的技術階段也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不間斷的移動支付可操作性。
第三:以上的條件奠定了移動支付在人類的生活方方面面都會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ü 吃:過去人們餐館吃飯,要付現金或信用卡,現在先用手機在團購APP里購買代金券或直接先付款(想換地方吃,立即可以退掉),然后帶著一串號碼直接去吃就行了;
ü 穿:這個不用說了,現在誰買衣服還去商店呀,淘寶、唯品會、魅力惠神馬的就都搞定了;
ü 用:現在家里缺什么,除了網上買以外,去超市,菜場和商店購物,都不帶錢包了,付款時余額寶搞定;
ü 行:過去為了火車票要半夜去火車站排隊,現在都是用搶票軟件直接移動支付買好了;旅游和出差也一樣,身上從來不帶多于500元的現金,外地住店、消費、買票都是移動支付搞定。特別是關乎民生的軌道交通,未來就是一個手機走天下,到哪個城市無論地鐵、公交和高鐵都是手機支付完成的,方便、易于攜帶,還能隨時充值。以后再也看不到北京火車站出來,一堆人圍著地鐵自助購票機排大隊購票的場景了;
ü 理財:以前去銀行辦理金融,現在手機里就可以進行各種投融資,簡潔方便;
ü 看病:移動醫療現在如火如荼,未來移動端掛號,預約,抓藥,咨詢無所不能了;
ü 教育:教育的普及未來會多樣化,不是非得坐在課堂上才是接受教育。教育也可以碎片化,手機端就是最好的實現方式,人們在路途中,在排隊時,在臨睡前等等碎片時間都可以接受教育,而傳導這種教育最好的載體就是手機,人們隨時下單自己喜愛的課程,然后按等級進階,提高。
ü 養老:中國已經進入了社會老齡化,未來老人必須靠自己來養老了(年輕人靠不住),老人會從手機端獲取養生資料,老年朋友圈的網絡社交,相互轉讓自己的二手貨等等;
ü 服務:未來的服務會越來越利用手機端的在線服務,電話服務會越來越少;
ü 精神文化生活:未來的書都會變成電子書,紙質書會越來越少,一個人可以帶著一個圖書館走天下,只要他想買進的圖書,隨時可以移動支付買好,放到手機端,想讀就讀,不會再有大量紙質書堆滿屋里一面墻的尷尬局面了。未來的電視作用也會越來越弱,因為手機視頻內容豐富,隨時隨地想看就看,只要移動支付一點點錢,就不再有廣告的打擾,而且想怎么看就怎么看,想看幾遍就看幾遍,沒有電視的局限性了。
ü 未來的競爭會讓領域細分:移動支付深入生活的各個領域也是競爭的結果,每個進入移動支付的企業都會將這個新生事物想方設法地應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這種深入是一種以創新的面貌出現的好事,把從前的繁瑣、麻煩變得快捷、便利。例如:過去海外旅游購物退稅都是在機場排大隊的,現在可以通過支付寶直接退到錢包里。把過去的壟斷、官僚變得更親民、普惠于民。例如:第三方支付,P2P等打破了銀行的壟斷局面。
【支付與生活征文】相關文章:
2016支付與生活征文「優秀篇」07-19
支付與生活征文精選07-10
支付與生活征文07-19
征文:支付與生活07-19
支付與生活征文「銀行征文」07-10
支付與生活征文范文07-10
支付與生活主題征文07-24
支付與生活有獎征文07-19
支付與生活征文優秀范文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