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理論征文
一、實施“互聯網+制造業”行動計劃,大力發展“泉州制造2025”的意義
《中國制造2025》規劃明確將“優先推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擺在制造業轉型提質“八大行動”之首,以適應全球產業變革。這從國家層面明確了未來10年中國制造業的重要發展方向,“互聯網+”是未來中國經濟的新動力。基于此,大力發展泉州“互聯網+制造業”經濟,這為我市在新常態下邁向先進制造業大市,推進我市制造業轉型升級,提升泉州制造業的能級,抓住“一帶一路”戰略機遇期,大力推進“互聯網+制造業”行動計劃,打造我市“網上絲綢之路” 提供了新的動力,無疑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二、創新驅動,泉州“互聯網+制造業”行動計劃,大力發展我市“泉州制造2025”的建議
(一)打造泉州“互聯網+”行動計劃的產業集群,推進“泉州制造2025”創新引擎
一是圍繞福建實現“萬億產值、千億集群、百億企業”目標和構建現代新型互聯網信息產業體系的要求,大力推進泉州三網融合和物聯網發展;發展基于互聯網的電子商務、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社區網絡、網絡視頻、數據庫服務、數字出版等新興內容產業和通信增值服務業,培育我市內容供應商,促進三網融合在文化教育、社會服務、生產制造等領域的廣泛應用。
二是大力發展泉州物聯網億元產業集群。重點開展物聯網芯片技術、RFID技術、光纖傳感技術、各種傳感器融合技術、嵌入式智能裝備技術、物聯網IP組網技術、通用中間件平臺等關鍵技術攻關,推動物聯網標準、交換接口、公共數據服務技術、云計算協同等共性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積極開展物聯網底層智能終端研發,強化傳感器件、關鍵設備制造、核心芯片、平臺軟件、系統集成與服務等技術創新和信息運營服務的模式創新。
三是做大做強我市的信息產品制造業。(1)抓住國家實施三網融合,新一代網絡、北斗導航衛星應用等重大工程建設的機遇,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強化集成創新,促進電子信息產品制造由外延型向內涵型、由加工組裝為主向集研發、生產、服務、應用一體化轉化。(2)以泉州鯉城、豐澤高新技術產業為重點,打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新一代寬帶的.移動通信產業集群,創建泉州數字對講機國家級工業產業化示范基地。
四是大力發展軟件及信息技術服務產業。重點發展具有行業特色的工業軟件研發。繼續完善泉州軟件園,新一代移動通信業務運營和網絡應用支撐系統、新一代網絡技術研發平臺、電氣制造產業鏈業務協同服務平臺等的建設和應用。
(二)實施泉州“互聯網+制造業”經濟創新驅動戰略
一是推動泉州企業由產品代工向品牌塑造躍升,促進我市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
二是打造智能發展新優勢,抓住互聯網跨界融合機遇,促進我市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和3D打印技術、個性化定制等在制造業全產業鏈集成運用,推動制造模式變革。
三是打造行業企業制造業質量成本優勢,增強工業基礎能力,攻克阻礙我市產業制造業發展瓶頸的一批先進基礎工藝,提高核心基礎零部件的質量性能和關鍵基礎材料的制備水平,提升產業配套能力和勞動生產率。
四是實施制造業創新驅動,必須創新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為新技術、新產業和新商業模式加快成長打開更大空間。
(三)構建適合泉州“互聯網+制造業”與“政、產、學、研、金”相結合的協同創新機制
一是加強泉州制造業“政產學研金”的有機結合,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協同創新機制。建議我市設立“協同創新專項資金”,圍繞“互聯網+制造業”管理激勵企業研發,推動科技創新。
二是鼓勵我市高校設立“互聯網+制造業”的“泉州制造2025”分院、科教園、研究院等研發機構。行業企業與高校、研究院所合作,推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新技術孵化和產業化基地、研究實驗基地與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平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先進制造業公共創新平臺建設;推動企業、大學、研究機構建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產業聯盟和標準聯盟,建立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互聯網創新經濟協作機制和新型合作組織。
三是加強泉州國際科技合作,加強與“互聯網+制造業”發達國家的技術和人員交流。加強與臺灣地區的合作,支持我市臺商投資區開展對臺科技經貿文化交流;推動泉州生產力促進中心與臺灣科研機構聯合構建兩岸研發技術創新中心;
四是抓住福建每年6月舉辦的重要"6o18"平臺實施“互聯網+”的產業對接,轉化我市成熟、先進、實用的新興高科技成果;
(四)大力推行福建“互聯網+制造業”創新驅動的綠色制造,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一要打造綠色制造新優勢,推動我市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提升工業效能和清潔生產水平。主動對接“海絲”沿線國家產業需求,通過對外工程承包和投資等,帶動泉州裝備協作配套“走出去”,在國際市場競爭中促進泉州互聯網經濟創新驅動的制造升級。
二要以智能制造、提升質量與品牌、服務型制造為主攻方向,大力發展智能制造行動,建設數字化、智能化柔性制造工廠,實施制造裝備的智能化升級,促進制造過程自動化、智能化,研發數字化綠色化智能產品,提升產品創意與創新設計和制造信息化管理能力。
三要打造研發數字化、綠色化智能產品,提升產品創意與創新設計能力,建設數字化智能化柔性制造工廠。泉州應實施服務型制造行動,推進定制化生產模式,加快商業模式轉型,加快發展制造業電子商務,發展現代物流服務,提升工業制造設計水平。
四是發展流程型制造業清潔生產,做到節能治污并舉和資源回收利用,推進離散型制造業綠色制造,推廣綠色工藝、研發綠色產品、發展循環經濟;建立環境監管和服務體系,建立健全綠色制造標準和規范,構建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責任主體、社會監督協調的監督管理體系,全面推行泉州綠色制造走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建設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理論征文】相關文章:
河南力推自創區建設09-12
建設美好家鄉的征文11-25
建設美麗家鄉征文(通用60篇)04-19
《絲綢之路》教學設計11-02
絲綢之路旅游游記攻略04-10
《絲綢之路》教學設計15篇12-23
泉州建設五個示范區掀起創新創業高潮09-11
油氣田地面建設工程管理論文04-19
工傷保險先行支付制度探究論文03-29
通過海上奇遇測試性格缺陷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