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銘記歷史圓夢中華征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銘記歷史圓夢中華征文2300字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內容是銘記歷史圓夢中華征文: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歡迎大家學習參考。
一位滿臉褶皺的中國男子在街頭停了下來,向一名美軍士兵借火,于是兩人煙頭相對,點燃了這名男子嘴里叼的香煙。這一幕發生在71年前的云南騰沖,當時美軍正協助中國遠征軍將日本侵略者驅趕出這座古城。如今,它成為14日在美國夏威夷珍珠港太平洋航空博物館正式開幕的“國家記憶:美中二戰中的合作”圖片展上最顯眼的一張,并連同展出的其余100多組照片,成為中美兩國軍民在二戰期間的友好合作和珍貴友誼的有力見證。
當天傍晚5時許,位于珍珠港福特島軍事基地內的太平洋航空博物館其中一個偌大展廳內響起了美妙的中國音樂,臺上一群頭戴花環、身著紅裙的當地少女翩翩起舞,本次圖片展由此正式拉開帷幕。來自中美兩國政府官員、退役軍人、智庫學者、友好人士及夏威夷當地華僑華人代表等近百人出席了開幕儀式。
今年恰逢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當年,中美肩負著共同的使命,兩國軍民跨越大洋,攜手并肩在中緬印戰場上浴血奮戰。彼時的犧牲與奉獻雖早已往事隨風,但兩國軍民在戰爭時期締結的友誼不應當也決不能被忘卻。因而,此次由中國海外交流協會主辦,珍珠港太平洋航空博物館、格律文化傳媒集團和夏威夷中華總商會協辦的圖片展就旨在獻禮中美兩國軍民之間那一段傳奇友誼。
步入展廳,眼前一幅從屋頂懸垂而下的碩大的中緬印戰區地圖很快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地圖上赫然印著“國家記憶”中英文字樣,以及當年著名的美國援華志愿空軍大隊俗稱“飛虎隊”的駝峰航線圖。巧的是,地圖下方正是博物館珍藏的一架“飛虎隊”P-40型戰斗機,其特色的鯊魚嘴造型尤為搶眼。博物館館長德霍夫告訴記者,館里一共展有三架“飛虎隊”飛機,它們無聲地向人們展示當年中美兩國在面對共同的敵人時曾經并肩作戰的偉大歷史。他說,這是博物館建成以來第一次承辦如此大規模的展覽,而且還是反映中美軍民友誼的展覽,非常難得!“我們希望讓更多人通過這一張張生動的影像畫面去緬懷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更重要的是,絕不能重復錯誤的歷史!”
據了解,圖片展上展出的珍貴歷史圖片選自美國國家檔案館和中國檔案機構,它們大多是由美國通信兵團第164照相連的攝影師在戰時所拍攝,共計約有23000張。為讓人們更好地了解歷史,主辦方特地選取了最具代表性的百余張圖片,將其放大,并加以中英文圖片說明展出。其中最大的尺寸為高12.2米、寬2.6米,這12張巨無霸整齊地懸掛在展廳的一側。
仔細觀看,不難發現攝影師不僅僅只將鏡頭對準了諸如史迪威將軍、陳納德將軍和中國高層指揮官等著名歷史人物,而更多地將中美兩國那些曾為和平而戰的無名英雄們一一呈現。他們當中有普通的士兵、醫生和平民老百姓,有的照片上是一名美軍士兵在緬甸北部胡康河谷的一處野外營地彎腰為一名中國傷員點煙,有的是美國觀察團成員在延安受到熱烈歡迎,還有的是一名在美國新英格蘭地區接受飛行訓練的中國年輕士兵正在給遠在國內的女友寫信,等等。正如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副會長白莉娟告訴記者的那樣,“一張張照片就好似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在告訴我們,當年中美攜手捍衛世界和平,曾留下了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如今,中美作為兩個世界大國,沒有理由不合作!”
指著一張印著“飛虎隊”戰機的照片,曾擔任八年上海美國商會總裁的布倫達·福斯特女士對記者說,“在中國的時候,經常聽人們提起對‘飛虎隊’隊員的崇敬與喜愛,而今天看到這些照片我才發現,原來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歷史記憶不單單有‘飛虎隊’,還有美式足球、飛行培訓、史迪威公路等等。”她還說,記住歷史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前行,同許多人一樣,她愿意為中美友好交往貢獻自己的力量!
自2011年首次展出以來,“國家記憶:美中二戰中的合作”圖片展已在中國多個城市巡展,吸引了大量觀眾。去年10月,該展覽首次來到美國,在首都華盛頓著名的里根大廈舉辦。如今,展覽轉戰到了夏威夷,其意義更是非同一般。
眾所周知,大約74年前日本法西斯突襲珍珠港,揭開了太平洋戰爭序幕,是二戰從歐洲范圍沖突轉變為全球性沖突的重要標志,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最終取得勝利的關鍵節點。中國海外交流協會副會長何亞非表示,“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上百幅珍貴圖片,真實再現了中美盟軍在中緬印戰場并肩作戰的影像細節。這正是當年遠隔萬里的中美兩國同仇敵愾、締結情誼,共同書寫英雄史詩的縮影。”
何亞非說,如今,有一些國家總想遮掩歷史、歪曲歷史,企圖顛覆由無數先烈拋頭顱、灑鮮血換來的、戰后國際社會確立的國際體系和制度。“這是對人類和平事業和國際體系的嚴重挑戰和重大威脅。不尊重歷史,注定要重犯歷史錯誤。國際社會,包括中美兩國在內,決不能無動于衷,袖手旁觀。希望我們的展覽能給這些人以警示、以警醒!”
當天活動中有不少來自美國軍方的退役人士,對他們而言,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仍歷歷在目。來自本地的退役美國海軍上將羅納德·海伊斯表示同意不能歪曲歷史,稱盡管眼下美日是同盟,但這不代表日本就能夠不顧歷史,甚至試圖妄自更改國民對歷史的記憶。現年95歲高齡的華裔劉寶檀當年曾服役于美國空軍,盡管珍珠港事件發生時他在歐洲,但生長于此的他對那段歷史感到憤慨。他告訴記者,一個不懂得自省的國家,何以為世界所尊重。
美國耶魯大學學者布魯斯·阿克爾曼和日本神奈川大學學者松平德仁日前曾在《外交政策》雜志上發文指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試圖通過修改憲法解釋解禁集體自衛權,實際上是一種“憲法政變”的行為,反映出他的“不誠信”。有消息稱,安倍晉三計劃于今年4月訪美,屆時甚至可能到訪珍珠港,哀悼在珍珠港事件中戰死的美國軍人,以彰顯戰后70周年的日美和解,與兩國軍事同盟強有力的合作體制。但對此專家們認為,在處理亞洲地區事務上尋求日本的幫助,不應該是奧巴馬政府重點考慮的問題。眼下,美國并未過多注意安倍晉三的行動,但事實上,忽視這種行為的嚴重性是十分危險的。
【銘記歷史圓夢中華征文】相關文章:
中華魂圓夢中國征文09-25
勿忘國恥圓夢中華征文1000字08-18
銘記歷史圓夢中華演講稿范文08-16
抗戰征文:銘記歷史勿忘國恥(通用20篇)07-07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征文500字(通用9篇)04-16
銘記歷史的廣播稿11-07
中華魂中華好家風征文11-20
中華好家風征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