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職業規劃與設計
摘要: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學生就業問題日趨嚴峻,為了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需要對大學生的職業進行規劃和設計。本文通過調查大學生職業規劃與設計的現狀,同時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原因進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進而為大學生職業規劃與設計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職業生涯 競爭力 職業規劃
知識經濟的不斷發展,從根本上推動了我國教育體制改革,以及大學生分配體制變革,并推動了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漸轉化為大眾教育,并且隨著知識、產品的更新速度不斷加快,職業的流動性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這時需要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同時進行準確的定位,進一步建立全新的就業觀,不斷滿足崗位需要。在職業意識、競爭意識等方面,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大部分學生相對比較薄弱,在進行擇業時,通常處于一種盲目狀態。為此,高校需要做好大學生職業的規劃與設計,改變學生就業觀相對落后的現狀,進而幫助大學生實現個人目標。
1 大學生職業規劃與設計的現狀
為了深入研究分析大學生職業規劃與設計,通常情況下,需要全面系統地了解大學生的職業規劃與設計的現狀,為本文的深入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2005年9-11月筆者通過隨機無記名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濮陽職業技術學院1000名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大學生進行抽樣調查。
本文在調查問卷中發現,在職業規劃與設計方面,大學生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
①在自我意識方面,雖然大學生已覺醒,但是在自我認識能力方面,總體上來看,大學生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同時需要正確認識自己的性格特征、能力等。
②對于職業定位和職業類型的選擇,大學生通常情況下都持有樂觀的態度,在自我獨立方面,已經具備了理性的判斷能力,但是不能有效的定位職位。
③對自己的未來預期,多數學生還缺乏信心。
④在職業規劃與設計方面,相應的意識半數學生還不具備,同時沒有看清自己的職業目標。⑤能夠找到實現自己職業理想途徑的學生不到35%。
⑥對于今后所從事行業的基本情況,近半數學生沒有主動了解,對于自己的職業規劃,也沒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⑦得到有效就業指導的學生不到25%。
⑧對于自己理想的職業要求與自身條件之間的差距,絕大部分學生都知道。
2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的原因分析
2.1 社會環境的變化影響大學生的時代特征 當前,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的改革開放進入深度發展期,市場經濟蓬勃發展,國際互聯網絡開通,推動了我國社會建設的發展,極大的改善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和規劃的宏觀環境。但是,人們的思想意識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市場經濟、國際互聯網消極方面的影響,同時,互聯網的不良影響進一步沖擊著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主義、崇尚放任自流的思潮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在這種情況下,“泛工利化”的傾向廣泛存在于大學生中,進而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設計和規劃產生嚴重的影響。
2.2 高校就業指導發展失衡,缺乏系統化 對于高校大學生來說,通過就業指導,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獲得就業能力,以及相應的生存能力。在這種情況下,通過組織開展就業指導,一方面為畢業生提供一次性的就業幫助,另一方面幫助大學生獲得持續發展的就業能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的報告中認為“不應該培養青年人和成年人從事某一種特定的、終身不變的職業,而應該培養他們有能力在各種專業中盡可能多的流動并永遠刺激他們有自我學習和培訓自己的欲望”。在教育體制改革的推動下,我國高校開始實施就業指導。但是,這種就業指導在各高校之間發展不平衡,甚至將其理解為“安置學生”、“提供就業信息”等,在這種情況下,導致就業指導失去自身的意義。
2.3 個人主觀意識薄弱,沒有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①對自己缺乏全面的分析,尤其是對自己的優勢分析不到位,同時對自身也缺乏必要的了解,在這種情況下,使得自己的職業規劃失去有力的`支撐;
②在自我認識方面,雖然同學認識較為全面,并且明確職業方向,但是,由于缺乏主觀努力,導致很多好的職業規劃沒有成為現實;
③追求職業缺乏主動性,進一步沖擊了大學生職業規劃和設計的實效性,使得大學生群體追求職業的積極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④學校沒有專門思考職業目標定位的高度、擇業觀念等,與社會的現實人才需求相比,大學生的職業定位高度和擇業觀念存在一定的差距。
2.4 教育體制存在缺陷 對于高校來說,在組織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中,其教育體制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現為:
① 與職業發展相比,學校教育存在脫節現象,同時職業教育缺乏有效性。在美國,到了八年級(高中)的時候,就開始針對職業興趣邀請專家對孩子進行分析,相比之下,我國的做法依然停留在分文科生、理科生的階段,上大學選擇專業時,對于職業興趣和能力傾向等沒有給予充分的考慮,雖然高校成立了相應的就業咨詢指導機構,但是由于缺乏系統的職業教育,在這種情況下,使得學生的職業意識較為單薄,進一步增加了選擇職業的盲目性。
②學生獲取職業信息的渠道不暢通。在職業指導工作方面,學校還沒有完全做到位,在獲取職業信息、形成正確的擇業觀等方面,在為學生提供幫助,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
③專職指導人員比較匱乏,并且職業指導課程缺乏系統性。雖然高校已經組織開展了職業生涯指導工作,并且在獲得社會職業需求信息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在設置機構、配備專職人員等方面依然比較欠缺,并且多數學校還沒開設大學生職業設計和規劃課程,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職業指導工作的效果。
3 構建大學生職業規劃與設計模式
3.3 職業生涯規劃與綜合能力相結合
①了解常識,調整心態。在對職業生涯進行規劃的過程中,需要了解常識,只有具備一定的常識后,在此基礎上,才能對心態做出相應的調整。通過職業規劃課程、心理教育課程等渠道,學生可以進一步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知識和方法,同時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調整心態。
②認識自我,了解社會,合理規劃。對職業生涯進行規劃,需要以自我認識為基礎,通過全面、客觀、深刻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性格氣質等特征,進而在一定程度上為自己正確定位奠定基礎。對個人的身心特點,通過自我測評法、他人評價法等進行自我分析,進一步對自己的能力素質進行合理判斷,進而對職業的適應情況進行判斷。
③結合實際,實施方案。根據制定的職業發展目標,明確自身學習生活的總體目標和階段性目標、步驟、措施與標志,制定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同時對職業的發展方向進行明確,并且制定科學合理的奮斗策略。④根據環境,適時調整。該步驟又稱職業生涯評估,通常情況下,需要根據環境的變化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規劃和設計,進一步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同時遇到困難不可逃避,但是需要對思路進行清醒的分析,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如果無法克服困難,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及時調正方案,避免浪費時間。
【大學生職業規劃與設計】相關文章:
大學生職業規劃設計例文02-27
大學生職業規劃設計模板01-25
關于大學生職業規劃設計06-23
大學生環保專業職業規劃設計07-09
大學生職業規劃設計書例文06-29
關于大學生的職業規劃設計論文06-29
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方案設計06-22
電信專業大學生職業規劃設計書06-23
室內設計大學生職業規劃書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