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草案二次審議稿)解讀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草案二次審議稿)》進行了審議。
此次審議大家最在意的就是“證”的問題,那么中醫醫師資格證真的不用考了嗎?民間中醫又如何轉正呢?
《中醫藥法》二次審議,中醫真的不用考醫師資格證了?
首先國家大力發展中醫,但一定有自己的“底線”的,否則中醫醫療必將“魚目混珠”,所以國家規定從事中醫醫療活動的人員必須取得中醫醫師資格。關于這點我們看下央視新聞和中醫藥法草案的修改匯總怎么說:
第一,央視新聞報道,只有師承方式學習中醫者才有機會通過審核直接獲取醫師資格
央視新聞原文:由于中藥具有獨特的理論和技術方法,為了體現中醫藥特點,此次修改的《中醫藥法(草案)》對醫師資格進行規定,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或者經過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經省級中醫藥主管部門,組織審核后,即可取得醫師資格。
第二,中醫藥法(草案)修改匯報,從事中醫醫療活動的人員必須考取醫師資格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律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草案)》修改情況的匯報:草案第八條第一款規定,從事中醫醫療活動的人員應當依照執業醫師法的規定取得中醫醫師資格并進行執業注冊。但是,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或者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經省級中醫藥主管部門組織考核合格后即可取得中醫醫師資格。
法律委員會經研究,建議作以下修改:一是增加規定:“中醫醫師資格考試的內容應當體現中醫藥特點。”二是明確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或者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參加省級中醫藥主管部門組織的考核,應當“由至少兩名中醫醫師推薦”。(草案二次審議稿第十五條第一款、第二款)
那么無證中醫如何“轉正”?
從國家對中醫藥的政策發展看,國內對于中醫藥的發展扶持與準入條件會不斷放寬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中醫人應該抓好機會,從無證到有證發展。
其實,中醫人都明白,藥食同源,治養同道。現實管理中,治病與保健養生最大的界限實際上是用什么方面的區別。開展針灸、中藥治病就是醫療;開展艾灸、拔罐、推拿按摩、刮痧、食療、藥足浴就是保健養生。實際站在中醫的理論范疇,這是一回事。
那么,現在只要做好取證、注冊,正規經營就可以了。
1、取得國內中醫行醫資格,珍惜師承和卻有專長的優勢
醫學院校畢業的、有一定學歷的中醫醫學生可以參加國家每年統一的中醫執業醫師考試取得醫師資格,這里不再贅述。
在這里需要強調,師承和確有專長是在《執業醫師法》的圍墻中給中醫人開了一扇窗戶,并且,這扇窗戶正在越開越大,中醫人應該珍惜。
目前,無論是以中國中醫科學院為首的官方中醫機構,還是非官方醫學機構,都很重視中醫師承工作。在國醫名師醫技傳承、師承、見習、考證等工作上大力推動發展。廣泛地、毫無保留地將中醫精粹傳承下去已成為國醫名師專家們的共鳴,積極拜師學醫也成為廣大中醫人發展的必由之路。
同時很多省份如河北、云南等也準許有一技之長的鄉村醫生開辦中醫診所(只開展符合條件的中醫診療服務),可見“卻有專長”的優勢,也鼓勵大家積極參加傳統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試,為以后開展中醫服務做鋪墊。
2、取得國外中醫行醫資格
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為中醫人開啟了另一扇窗戶,中醫人走出去的夢想已經成為現實。
無論你是短期交流,還是想長期出國開展中醫工作。首先,要考取國際中醫師資格水平證書,成為國際醫師人才。國際中醫證書包括:國醫中醫師,國際針灸醫師,國際骨傷醫師,國際中醫美容師,國際推拿師。
是享有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影響力、代表著中醫藥國際標準的證書,影響力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組織。
持有國際醫師證書則具有國際醫師水平的權威認證,在中醫藥未立法的國家和地區享有醫師資格與行醫的權利,在中醫藥立法的國家和地區也享有職業從業資格及提升職稱等。是中醫人躋身于國際醫師之列的最佳選擇。國際醫師證書對于中醫技術對外交流、出國從業、證明中醫師國際身份地位等是不可或缺的。
對于中國人來說,考取這樣的證書并不難,因為國內是漢語考試。取得國際醫師水平資格比考取國內執業醫師資格證要容易一些,因為報考條件相對執業醫師報考條件要寬松些。放長眼光,未雨綢繆,先讓自己成為國際中醫人才是一個智慧的選擇。有了國際證書,跟著國際中醫藥學術會議走一走,就走出去發展了。
3、取得國內養生保健經營資格
全世界老齡化突出、亞健康嚴重、脊柱疾病普遍、眼病近視眼爆發等,使得中醫養生保健已經成為所有人的必須,國家大力發展中醫養生保健已成為國策。
但是,千萬不要認為國家大力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就是隨便開放,也不要認為國家在分批次取消一些職業資格證就意外著可以無證經營。 養生保健服務工作是關系到全民健康的大事業,養生保健職業技能規范在不斷加強是必然。所以,基本的職業技能水平與證書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暫時還沒有取得行醫資格,那就得先考取養生保健類的職業水平資格證書,如中醫特色調理師、中醫針灸師、康復理療師等。取得專業的職業技能證書和注冊合法的養生保健服務場所,做到職業身份合法與經營場所合法,是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事業的保障。
4、職業技能“轉正”
中醫要健康發展,中醫人要正規行醫,中醫人的職業技能必須要規范化。
很多中醫人已被利益包裹,在中醫的微信朋友圈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是具有“簽約包治”的各類廣告,其浮躁可見一斑。要知道,輕率的夸大和承諾是最無醫德的表現,會毀了中醫的社會信譽。作為中醫人要謙虛一點、嚴謹一點,千萬不要把中醫的慧命斷送在自己的手里!
有些民間中醫向來以“實戰派”自夸,以示對“學研派”的區分與不屑。實際這顯示了一些民間中醫的自卑心里,分出了個江湖郎中與非江湖郎中。
這種派系觀念對中醫的發展沒有一點好處,失去了中醫的陰陽和諧之道,談何發展中醫?相反,中醫要從診斷到治療系統規范的發展才行。而“學研派”的中醫人只所以能更能成為國醫名師,是因為他們做了一輩子臨床,搞了一輩子科研,取得了理論與實踐的成果。并不是只搞理論不治病,每天在掛滿號的門診上,實際比所謂的“實戰派”治的病例更多,并且,言語謙謹,醫技更規范。
總之,是金子總會發光,醫德,或從醫術,或從言語。嚴謹規范的從醫,并抓住機會,才能使中醫健康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草案二次審議稿解讀】相關文章:
中醫藥法草案解讀07-29
中國通過中醫藥法草案消息解讀09-17
中國首部慈善法草案審議最新動態07-27
代表委員解讀慈善法草案201507-27
2015慈善法草案最新解讀08-07
專家解讀2016年慈善法草案最新亮點08-07
2016專家解讀中醫藥法(草案)07-30
2015慈善法草案六大焦點解讀「精華版」11-08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