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管理辦法2016解讀
由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發布《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于9月1日起實施。該《辦法》是對2009年版《辦法》的修訂,在評選數額、獎項設置、評選周期等方面均有較大變化。
據介紹,2006年,質檢總局和標準委聯合設立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至今已開展7屆評選,共有602個項目獲獎,包括57個一等獎、167個二等獎、378個三等獎,其中我國主導制定的國際標準35項,國家標準365項,國家軍用標準6項,行業標準75項,地方標準30項,企業標準91項。累計已有1627個單位和3553名個人獲獎。多年的評選實踐表明,2009年版的《辦法》已經不能滿足評選工作的需要,主要表現在,標準創新貢獻獎獎項的設置比較單一,僅有標準項目獎,且3年評比一次的周期太長。2012年,國務院同意增設組織獎和個人獎,調整評比周期。為落實標準化改革要求,滿足創新貢獻獎調整變化的需要,國家標準委組織對《辦法》進行了修改。
修訂后的《辦法》共9章59條,按照全國評比達標表彰工作協調小組的批復,標準項目獎不超過60個,其中一、二、三等獎數量不超過10個、20個和30個,組織獎5個,個人獎8個。各獎項評選主要面向基層,標準項目獎評選范圍是發布實施;兩年以上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和由我國主導起草的國際標準;組織獎評選范圍是我國境內依法設立的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組織機構;個人獎評選范圍是長期從事標準化工作并為我國標準化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公民。評選的組織機構包括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監督委員會、評審委員會、專業評審組、評審委員會辦公室等。評選程序包括申報推薦、評審論證、批準表彰3個階段,具體分為部署、申請、推薦、形式審查、受理公示及異議處理、材料評審、現場評審、委員會評審、評審結果公示及異議處理、審核批準和表彰授獎等11個環節。初評由各領域標準化專家承擔,之后提交中國標準化專家委員會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評審。
據了解,《辦法》的修訂開始于2012年,2015年形成征求意見稿并向各部委、行業協會(聯合會)、地方標準化主管部門和直屬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征求意見!掇k法》增加了組織獎和個人獎,增加了評選組織機構方面的規定,參評范圍增加了軍隊和國家軍用標準,評審程序增加了受理情況公示和異議處理規定!掇k法》還對評選環節名稱和內容進行了調整,增加了對評審專家名單進行公示的規定,調整了標準項目獎授獎限額,按照企業標準管理改革的要求對參評企業標準的要求進行了相應調整。
《辦法》規定的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標準項目獎的獎勵范圍:
(一)實施2年以上(含2年,下同)的國家標準(含系列標準,下同);
(二)實施2年以上的國家軍用標準;
(三)在國家標準委完成備案且實施2年以上的行業標準;
(四)在國家標準委和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完成備案且實施2年以上的地方標準;
(五)實施2年以上的團體標準;
(六)按規定進行自我聲明公開并實施2年以上的企業標準;
(七)由我國主導起草,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電信聯盟(ITU)或其它公認的國際組織發布2年以上的國際標準。
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調動全國標準化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獎勵標準項目實施后對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促進標準化事業健康發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共同設立。
第三條 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的申報、推薦、評審、授獎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在獎勵活動中不收取任何費用。
第二章 組織機構
第四條 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負責組織實施。
第五條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聘請國內標準化等領域科學家、專家組成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評審委員會,依照本辦法的規定,負責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的技術評審工作。
第六條 評審委員會下設若干專業評審組,由相關領域的標準化專家組成,負責相關領域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備選項目的專業評審工作。
第七條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設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獎勵辦公室,承擔申報材料接收、申報項目形式審查、異議處理、申報系統維護等日常工作。獎勵辦公室設在中國標準化研究院。
第三章 獎勵范圍和評審標準
第八條 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的獎勵范圍包括:
(一)實施2年以上(含2年)的國家標準項目;
(二)實施2年以上(含2年)且已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備案的行業標準項目;
(三)實施2年以上(含2年)且已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的地方標準項目;
(四)實施2年以上(含2年)并按有關規定備案的企業標準項目;
(五)由我國主導起草,國際標準組織(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電信聯盟/ITU或由ISO確認并公布的其他國際組織)發布2年以上(含2年)的國際標準項目。
具有重大創新性或經濟社會效益顯著,且實施1年以上(含1年)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以及由我國主導起草、國際標準組織發布1年以上(含1年)的國際標準項目,也可以納入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的獎勵范圍。
第九條 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設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3個等級,每年獲一等獎的項目原則上不超過10個,二等獎不超過25個,三等獎不超過50個。各等級獎項具體評審標準如下:
(一)一等獎:標準項目所包含主要內容的技術水平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創新性突出,標準實施后取得重大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對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重大作用,企業標準項目應當具有一定數量的發明專利;
(二)二等獎:標準項目所包含主要內容的技術水平達到國際水平,創新性明顯,標準實施后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對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很大作用,企業標準項目應當具有發明專利;
(三)三等獎:標準項目所包含主要內容的技術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創新性比較明顯,標準實施后取得較大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對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較大作用。
第四章 申報和推薦
第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并承擔標準主要起草工作的法人及其他社會組織可以申報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
第十一條 申報單位應當確保提供的申報材料真實、可靠。多個單位共同完成的標準項目,由第一起草單位負責組織申報。
申報材料中標準的主要起草單位和起草人應當與標準文本中一致,并按實際貢獻大小排序。
第十二條 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實行限額推薦。推薦單位包括:
(一)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行業協會、集團公司;
(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
(三)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直接管理的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第十三條 推薦單位應當對申報項目材料進行審查,并對擬推薦的標準項目提出具體推薦意見和授獎等級建議。
同一申報項目不得通過2個或2個以上單位推薦,同一標準項目已獲得其他獎勵的,不得申報本獎項。
第五章 評 審
第十四條 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原則上每年評審一次。
第十五條 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評審程序包括:
(一)形式審查:獎勵辦公室負責對推薦項目的申報書及相關材料進行形式審查;
(二)專業評審:專業評審組對通過形式審查的項目進行專業評審,并向評審委員會推薦獲獎項目及獎勵等級。獲得專業評審組推薦的項目須有三分之二以上到會專業評審組專家的同意;
(三)最終評審:評審委員會對專業評審組通過的項目進行最終評審,并向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推薦擬獲獎項目及等級。獲得評審委員會推薦的擬獲獎項目須有三分之二以上到會評審委員會委員的同意;
(四)公示: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評審工作及評審結果接受社會的監督,擬獲獎項目在網上公開征求社會意見,征求意見時間為30天。
第十六條 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評審工作實行以下回避制度:
(一)凡通過形式審查的標準項目的起草人,不得參加該項目的評審工作;
(二)與標準項目的起草單位屬于同一法人單位的評審專家,不得參加該項目的評審工作;
(三)存在其他可能影響評審工作公正性的有關評審專家,不得參加相關項目的評審工作。
第六章 異議處理
第十七條 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評審結果自公示之日起30天為異議期。在異議期內,任何單位和個人對擬獎勵項目持有異議的,可以在異議期內向獎勵辦公室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第十八條 提出異議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提供書面異議材料,并提供必要的證明文件。
提出異議的單位、個人應當表明真實身份。個人提出異議的,應當在書面異議材料上簽署真實姓名;以單位名義提出異議的,應當加蓋本單位公章。
第十九條 異議由獎勵辦公室負責聯系處理,項目推薦單位應當予以協助。
第二十條 推薦單位應當在規定的時間內核實異議材料,并將核實的情況和處理意見報送獎勵辦公室審核。對重大問題,獎勵辦公室可以組織相關專家進行研究,并將研究結果提交評審委員會,由評審委員會提出處理意見。 第二十一條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根據評審委員會或推薦單位提出的處理意見對異議作出決定。
第二十二條 推薦單位在規定的時間內未對異議項目提出調查、核實報告或協調處理意見的,取消該項目的本年度獲獎資格。
第二十三條 異議應當于公示期截止之日起30天內處理完畢。
第七章 授 獎
第二十四條 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獲獎項目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公布,并給予一定的獎勵。
第二十五條 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單項授獎人數和授獎單位實行限額。一等獎單項授獎人數不超過10人,單位不超過7個;二等獎單項授獎人數不超過8人,單位不超過5個;三等獎單項授獎人數不超過6人,單位不超過3個。
第八章 工作紀律
第二十六條 申報單位提供虛假數據、材料的,取消其本年度和下一年度參評資格。
申報單位以不正當手段獲得授獎的,撤銷其獎勵,同時取消其3年的參評資格。
第二十七條 推薦單位提供虛假數據、材料的,視其嚴重程度,暫;蛉∠渫扑]資格。
第二十八條 參與評審活動的有關人員在評審過程中弄虛作假、徇私舞弊的,及時終止其參與評審活動。
第九章 附 則
第二十九條 本辦法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三十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管理辦法解讀】相關文章:
中國軟件名城創建管理辦法解讀08-10
醫療質量管理辦法解讀08-04
2016年中國首個童裝國家標準解讀09-25
“中國制造2025規劃”解讀08-07
中國質量獎管理辦法08-04
《藝術品經營管理辦法》權威解讀08-09
深度解讀《藝術品經營管理辦法》08-09
解讀《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管理辦法》09-25
2017年國家創新創業政策解讀09-25
北京創業創新優惠政策解讀2017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