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道德演講稿范文集錦五篇
演講稿的寫法比較靈活,可以根據會議的內容、一件事事后的感想、需要等情況而有所區別。在生活中,演講稿在演講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相信寫演講稿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道德演講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道德演講稿 篇1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教師正是這萬千片葉中的一片。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培養新一代的園丁,是天底下的太陽。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至關重要,愛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用愛心去呵護心靈,用智慧去啟迪懵懂,也因此在我們的花園里每天都有鮮花盛開,姹紫嫣紅,花團錦簇。
醫生的職責就是救死扶傷,公務員的職責就是執政為民,警察的職責就是除暴安良,教師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也許有人說職業不同,身份不同,職業道德的含義也有所分別。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對黨的無限忠誠,對事業的無限熱愛。教師就應該具有銳意進取、率先垂范的優秀品格,具有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和飽滿的工作熱情,我們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教師的職業道德的內涵。
許多有成就的教育家和優秀教師,都非常重視愛的教育。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愛生是教師應具備的美德,也是教師的天職。師愛比淵博的知識更重要。能夠得到教師的關愛,是每個學生最起碼的心理需求,師愛對學生來說是一種鞭策和激勵,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作為一個二十一世紀的教師,我覺得應該具備這樣一些素質。首先我們要有獻身教育、甘為人梯的崇高境界,真正熱愛教育事業,必然以教育為快樂。一個人只要能從自身所從事的事業中感到快樂,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才能更加熱愛自己的工作,產生進步的原動力。教師要想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自我,很快地成長、成熟乃至成名,就得有種。
其次,要有熱愛學生、晦人不倦的崇高思想。如果教師對學生漠不關心,培養出的學生不合格,就是沒有盡到教師的`職責。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教師服務的對象是學生,教師如果不熱愛學生,不管其孜以求的品質。
毋庸置疑,社會上尊師重教的風氣已初步形成,但社會偏見依然存在。部分教師這山望著那山高,工作受到挫折就泄氣松勁,碰到困難就消沉喪氣,這是專業思想不牢固的典型病癥,是教師成長道路上最大的絆腳石。我們必須克服社會、自身的種種干擾,努力尋求科學的途徑與方法,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心理品質素養,學識修養和能力修養促使自己成為現代社會,現代教育所需要的德藝雙馨的教育家式的教師。
我認為首先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用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來指導幫助自己理解師德要求的深刻意義,提高師德修養的自覺性。其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的品德完善不能脫離社會閉門修養,必須向先進模范學習,學他們的事跡,總結提煉他們的優秀品質;向優秀教師學習,學他們教書育人的感人事跡,學習他們先進的教學思想;向學生學習,
總之,教師素質的提高,教師的成長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長期過程,發自教師內心求真、求善、求美的內因才是自我完善的真正動力。只要我們每一個教師有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思想,遵循時代潮流,講究科學方法,以誠摯的熱情去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產生自我完善的目標,達到二十一世紀教師的素質要求,成為名副其實的千帆競發,萬舸爭流。時代呼喚英雄,時代造就楷模。讓我們攜手共進,在平凡的崗位上,抒寫燦爛的人生。
道德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道德是一雙手,推開封鎖在心里的窗;道德是一扇窗,窗外是美好的天空;道德是一片天空,它孕育著無數純潔的心靈。記得意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知識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健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道德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只要我們能夠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就會成為有道德的人。
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是需要毅力的,道德高尚的人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培養出來的,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必須從一件件小事做起。比如說,在家里我們給勞累了一天的爸爸和媽媽端上一杯熱茶;在學校里我們幫助同學解決一道難題;在公交車上我們主動為年邁的老人讓個座;在廣場上我們彎腰撿起一片廢紙屑等等。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從這些小事做起,那么我們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升華一次。道德,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財富。在春天,道德是一片金燦燦的油菜花,閃耀著奪人眼球金光;夏天,道德是遍布荷花的池塘,讓人感到一陣陣的涼爽;秋天,道德是菊花,綻放它美麗的花瓣,讓人盡情的感受那份高尚;冬天,道德是臘梅花,屹立寒風大雪中……道德有時是渺小的,多做一個動作,多說一句
話,你就已經獲得了道德。
親愛的同學們,爸爸媽媽在期待著我們成才,我們要為現代化建設努力學習知識,還要在社會上成為受人尊敬的有道德的人。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培養良好的道德水平,逐漸具備良好的公民道德,長大后成為一個具有道德修養的中國人!
謝謝大家。
道德演講稿 篇3
大家好!我是三(1)班的……今天我們在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遵守道德規范,爭做文明小公民”。
俗話說:“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道德建設的好壞體現著一個國家民族的精神狀態,影響著一個民族事業的興亡盛衰。
社會道德規范存在于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保護環境、愛護公物;遵守交通規則;講文明、懂禮貌等等,然而,在我們身邊總有這樣一些不文雅的現象時常發生:可能有人在逛街時隨口吐痰、隨手扔垃圾,也可能有人在公共場合亂穿馬路、亂停放車輛;或許你在校園內會聽到兩個高談闊論的伙伴如何興高采烈地發出罵人之聲,亦或許你會遇到有人拾到別人的東西偷偷地占為己用,每當看到這一切的時候,你一定會覺得這與我們物質文明的發展是多么不相稱!但是,仍然會有些同學對于這些不符合文明規范的行為不以為恥、不以為怪,并且為之辯護說:“區區小事,何足掛齒?”,難道這真是區區小事嗎?我們要向有這種思想的同學大喝一聲:“你們錯了!”如果任其這樣小毛病發展下去,那么文明何在?禮儀又何在呢?“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我們偉大的祖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于世,我們中華民族向來十分注重禮儀規范。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主要取決于其公民的文明禮儀程度,公民遵守社會公德的意識要比最高的智慧、一切的學識都重要。我們共同生活在社會主義的大家庭中,文明禮貌地處事待人是我們每個青少年兒童成長過程中必修的一課。因此,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我們還一定要養成講文明知禮儀的好習慣,如:在公共汽車上不小心踩了別人的腳請先說聲“對不起”,見到老弱病殘者要主動讓座;別人幫你做了事,要真誠地向別人道一聲“謝謝”;在校內外見到老師要熱情打招呼問好;同學之間互幫互助、友好相處等等。借此機會,我還想宣傳下市交警大隊在今年秋季開學前夕對廣大師生及家長在交通規則上的要求,不管是上學放學還是節假日出行,我們要做文明人、行文明路,不闖紅燈、不亂穿行,嚴格遵守交通規則,
同學們,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請從現在開始,從進入美麗的北三小校園開始,讓我們每一個人管住自己的口,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斗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追逐打鬧、不踐踏草坪。校園是我們溫馨的大家庭,請身在這個大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從點滴做起,拒絕小毛病,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讓文明小公民在社會處處可見!
謝謝大家!
道德演講稿 篇4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劉備曾經說過: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當你在公交車上,看到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拿著大包小包的東西站著,你忍心不讓座嗎?當你看到小角落的自行車倒了,你忍心不去把他扶起來嗎?當你看見綠油油的草地,你忍心去踐踏嗎?當同學摔倒了,你忍心不去幫助他嗎?當下雨天,你有兩把雨傘時你忍心讓自己的同學變成“落湯雞”嗎?
當你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時,你有沒有想過這樣會影響到別人;當你在路邊折斷樹木時,你有沒有想過小樹有生命,他也會疼;當你吃完的零食袋,隨手一扔,在你眼里可能覺得這是一件小事,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往馬路上扔一團廢紙,馬路會變成什么樣子。那時候,我們可能都會生活在垃圾堆里。我們現在開始就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小事做起:保護學校的一草一木,愛護自己的課桌,尊敬老師,不跟同學打鬧……
道德是社會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個行為規范,想讓別人信任你,就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有些人以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很難,其實只要你去做了,就會發現其實也很簡單,道德就是誠實守信用,不貪圖不屬于自己的東西;道德就是在別人遇到困難時,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幫助他渡過難關。道德其實離我們很近很近,近得觸手可得。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演講稿 篇5
科學家不僅僅是科學工作者,也是實實在在的社會成員。因此,他們中間經常有人也表現出貪婪的欲望,和對權力極端的追求。科學不等于圣潔。科學家不等于道德高尚。這樣的教訓古今都有。我們今天經常看到當代西方科學家為企業做的廣告,結果卻常常讓我們失望。在公元前500年,古希臘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學派的弟子(Hippasus)發現無理數,卻被老師處死。
歷史的教訓在于給人類以教益。科學完全走出政治強權的陰影,完全走出李森科之流的陰影,這在今天仍然是人類的一項艱巨的任務。控制論的創立者諾伯特·維納的話提供了這一事件的反思:“科學是一種生活方式,它只在人們具有信仰自由的時候才能繁榮起來。基于外界的命令而被迫去遵從的信仰并不是什么信仰,基于這種假信仰而建立起來的社會必然會由于癱瘓而導致滅亡,因為在這樣的社會里,科學沒有健康生長的基礎。”
事實上,科學的存在和發展中一個永恒的問題是標準與創新的矛盾。一方面,科學知識的出現必然形成相關的評判正誤的標準,另一方面,科學知識出現的過程就是對原有標準突破的過程,因此也必然受到原有標準的限制或壓制。這就需要我們更深刻地反思兩種科學的悲劇:一種是推行錯誤的標準所導致的后果;另一種是肆意創新所帶來的人道主義災難。聶文濤面向基層醫院適宜技術培訓講演中說:人類推行糖尿病“限制碳水化合物”飲食標準(John rollo標準),到重新執行“高碳水化合物”標準(如北京協和醫院標準),這期間無數患者因為錯誤的糖尿病飲食治療進一步喪失了健康。醫學界要如何面對這樣的情況?該講演引發的強烈震動,正在于他提出了一個深刻的科學倫理問題。
斯蒂芬·茨威格在《異端的權利》原文中的兩段話:“(卡斯特里奧與加爾文)在這場戰爭中,存在著一個范圍大得多并且是永恒的生死攸關的問題。”“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時代,每一個有思想的人,都不得不多次確定自由和權力間的界標。因為,如果缺乏權力,自由就會退化為放縱,混亂隨之發生;另一方面,除非濟以自由,權力就會成為暴政。”這兩段話隱藏著這樣的意思:(1)應該給所有持異端見解的人證明自己的權利,或者說一切反對異端見解的人必須提供證據;(2)所有持異端見解的人都需要證明自己的正確,而無需在此之前抱怨社會的不理解。(3)所謂科學發展的意義,正在于改變人類原有的認識。因此,選擇錯誤是一種權利,否則就沒有科學探索的合理性。
【【實用】道德演講稿范文集錦五篇】相關文章:
【實用】道德演講稿范文匯編7篇03-19
【推薦】道德演講稿范文集錦6篇03-29
關于道德演講稿范文集錦7篇03-21
【精華】道德演講稿范文集錦5篇03-20
有關道德演講稿范文集錦八篇03-20
【精選】道德演講稿范文集錦5篇03-13
【精品】道德演講稿范文集錦5篇03-12
精選道德演講稿范文集合10篇03-31
關于道德演講稿范文匯編九篇03-30
精選道德演講稿范文錦集9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