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學習的心得體會(精選9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武術學習的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武術學習的心得體會 篇1
通過在大學這一個學期的武術課學習,我對武術有了初步的了解,感受到了武術的巨大魅力,對武術興趣有了進一步的加強。一開始學習的興趣不大,總以為是項枯燥無味的項目,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逐漸改變了對它的看法。
武術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博大精深,奧妙無窮。學習武術不僅可以強身健體,而且可以修身養性。武術的套路動作千姿百態,剛柔相濟,虛實相間,我們所領略的只是那博大精深的武術文化里的'冰山一角。學習武術,鍛煉了我們的意志,培養了我們的品德,豐富了我們的生活,讓我們充滿自信,面對一切困難和挫折都從容自若。還提高防身自衛能力和培養民族文化情操。武術在長期的延傳中,注重禮儀和講道理,“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
在上第一節課的時候老師就給我們講了這些道理,雖然當時不能理解其中的奧妙,但是我依然喜歡上了武術。從最基礎踢腿到套路、器件,慢慢的我領悟了其中的一些道理。最基本的握拳敬禮,讓我學到了,對別人的尊敬。敬禮的基本規則包含有對別人的,尊敬,平等,謙讓。練武者需要一顆平靜的心態,要有廣闊的胸襟,這是對武者最基本的要求。
形神拳是由五種步型:弓步、馬步、虛步、歇補、仆步;三種手型:拳、掌、鉤;兩種腿法:彈腿、蹬腿組成。套路動作不大,動作流暢,即體現了長拳的風格,又體現了武術動作的真諦。做動作時要求神意領會,內外相合,形神兼備,手眼相隨,勁力順達。這也許就是武術的魅力所在。
武術作為體育項目,其技術方面仍不失于攻防技術的特性。而它將攻防技擊寓于套路運動和搏斗運動中。武術的內容豐富,其運動和練習的方式也十分多樣,有競技對抗的散手、推手、短兵等;有適應演練的給種拳術、器械和對練;還有與其相配的功法內容等。不同的拳術和器械有不同有的動作結構、技術要求、運動風格和運動強度等等。它符合不同年齡、性別、體質的需要,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和興趣愛好盡心選擇練習。
中國武術的民族特色要求動作的形體規范和精神傳意的內外合一的整體觀。所謂的內,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動和氣息的活動;所謂的外,指手、眼、身、步等的形體活動。武術“內外合一,形神兼備”的特點主要通過功法和技法來體現。“外練精氣神,內練筋骨皮”,是各家各派練功的準則。
學習武術,其實我認為最主要的就是禮儀、道德。武術的技能并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習武一定要修武德,一個沒有武德的人習武,早晚是會被人唾棄的,反而他學的越好越對社會有害。武術可以讓我們學習到尊敬他人、自律、不怕挑戰、自信與保持身體健康。但千萬不要在現實生活中常常用武力來解決問題,武德很重要!
武術學習的心得體會 篇2
從小就對武術充滿了好奇感,也喜歡看功夫片,一直希望自己能夠學到一些功夫。當然,我也知道學習武術的辛苦,只是自己沒有親身經歷過。另一方面,由于條件不足,也就沒有學武術。進入大學后,第一次接觸武術是在大一的第二個學期,學的是太極拳,感覺很好。這個學期的體育課是選修課,所以我就選修了武術。
還記得第一節課體育課,老師讓我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我就選了武術。一開始,我還被那個老師拉去學籃球了,他說我學籃球比較合適,但是我對籃球是真的沒興趣,所以第二節課我就和叫我們籃球的老師說我想學的是武術,對籃球沒興趣,那老師也同意了。當然,最重要的是現在教我們武術的老師同意我到這個班來學習武術,不然我也沒有這個機會在這里寫這些東西了。在這里,我要謝謝老師給了我這個機會。
說到學習武術的體會,前面說到的辛苦二字是少不了的,這可能也是每一位學習武術的人的感受吧!雖然說學習武術很累,但這是我自己的選擇,我沒有后悔。有時候上完課,感覺一點勁都沒有,什么都不想做,唯一的感覺就是今天除了體育就沒有其他的課了,可以好好休息一下。還記得有幾次上完課就覺得身上有點酸痛,等到第二天起來,酸痛感更厲害,但是一兩天就好了,也沒什么。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既然如此,這小小的疼痛又算得了什么呢?再說了,這能夠讓我的`身體變得更加強壯,有益而無害,何樂而不為。
要說學習武術的心得,我也說不了多少。我認為學習武術首先要有興趣,沒興趣的話,什么都做不好。其次,要有耐心,有毅力,要持之以恒。不然,一點點的疼痛就會讓你卻步不前。再次,要勤奮。若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之前學到的就會全忘了。最后,要有學習武術的條件。這里所說的條件主要指身體上的條件,如身體的靈活性、靈敏度等。當然,天分和悟性也是不可少的。然而,并不是每個人都天賦異稟,都擁有極高的悟性。古人云:“勤能補拙”。所以,這就要求我們要勤奮。只有勤加練習,才能夠熟練的運用每一招,從而克敵制勝。
上面所說的只是我自己的一些感受和看法,也許有些看起來像是在發牢騷、在抱怨,其實并非如此,所有的一切都是我這個學期學習武術的真實感受。我想其他人也有和我一樣的感受吧。
武術學習的心得體會 篇3
本學期武術課上主要學習了太極拳,在學習的過程,漸漸對它產生了興趣,關注之后發現太極是一門學問,它要求人們客觀、辯證、一分為二地對待事物、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它是以萬事、萬物的本身皆有既互相對立又互相統一的哲理為基礎的一種思想認識。
我們把這種對待事物的思想認識稱為太極思想。武式太極拳是太極思想與人體運動相結合的具體表現。它是一個科學的人體辯證運動過程,在這個運動過程中勢勢處處、時時刻刻都包涵、體現著人體內的陰陽變換、虛實相間和剛柔相濟。武式太極拳的訓練注重整體身法和氣勢,要求舉手投足立身中正、松靜自然、虛實清楚、上下貫穿、八面支撐。它對身法的要求極嚴、極細、極微、極妙,無一不符合人體的科學要求和規范,正如名家喬松茂先生所言“它科學地集拳術、力學、導引、傳統哲學為一體”。凡學者只有嚴守身法——立身中正,充分努力地體現出這一風格和特點來,由學架子到改架子;由改架子到走順架子;由走順架子到技擊的運用;由技擊的運用到無畏無敵的精神境界。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節節升高、逐步完成和長功的過程,它須在老師的正確的言傳身教下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步步提高。它不僅僅是身體的簡單運動,更重要的'是內在的精神冶煉、身心合一。它的外形功架勢勢符合力學的科學原理,它的內涵機理處處滲透著人體機能的運動規律,它勢勢均與拳理接骨斗榫、毫厘不差。練功走架的感覺如咖啡提神又如美酒陶醉,只要堅持按要求鍛煉就可形成太極身法,必能達到固本培元、增強體質、防身御敵、技藝超群和祛病延年之功效。
談及學習心得,我個人認為首先,要注意放松。特別是精神上要輕松。將學習生活中的各種順心不順心的事情,都痛痛快快的丟開,要告訴自己我現在練拳了,這是享受,不要讓什么打攪了我的愉快享受。其次,要注意表情,要面帶微笑,這樣就很愉快了。可以形神皆備。第三,開始打拳。要慢,要象天上的白云那樣的悠然。第四,要自然,不要緊張。身體盡量要正,就是中正安舒了。第五,不要胡思亂想,走了神,那樣就會打忘記的,突然就不知道打到那一式了。這樣就不能“形神兼備”了,是錯誤的練法,要注意。第六,打完了要記得收式。不要想收就收,那就不嚴肅了。沒有好的練拳態度,太極拳是練不好的。第七,打完了后要慢步一會,不要立即就急行或立即坐下來。
武術學習的心得體會 篇4
未上武術課前,我對武術的認知完全來自于電視劇和各類武俠小說。那種飛檐走壁,瀟灑肆意,仗劍江湖,天地任我行的暢快淋漓著實令我心生向往。《神雕俠侶》幾乎就是我對古代武俠的認知。而對近代武術的認識,則主要來自于成龍、甄子丹等武打明星及其所參演的電影,比較熟悉的是詠春拳、佛山無影腳等。對武術的認識可以說是非常膚淺及流于表面的。正因為對武術認識不深,那層朦朧的面紗讓我覺得武術甚為神秘,讓我心生敬畏。所以,大一因為害怕學不好武術這門高深學科的我,還是禁不住內心的召喚而在大二選擇了這門體育課。結果,雖然發現我的拳法劍術還不是很到位,但我對武術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首先,現代的`武術偏向于強身健體而非奪人性命。有些人認為武術是一種屠戮的技能,劍走偏逢,刺人手腕,拳打中線,一招收命。事實上,這種對武術的認識有失偏頗。我認為現代武術的首要目的應該是強健體魄,磨練意志,在于防身,自助及助人,而非用于打架及欺凌弱小。
其次,習武先習德。武德訓中有曰:“遵武德者,武之宗也。未曾學藝也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缺德者不可予之學;喪禮者不可教之武。習者應不謀利而秉大義,不畏強而舍已身。當守千甚,行須善始終。平常本虛懷若谷,心意以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屬高尚之武德。以武強身,以德養性。”也就是說,學武不應爭強好勝,而要胸襟廣闊,虛懷若谷,做到進退有度,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該出手時就不動手,要用高尚的武德氣度讓別人自慚形愧。總之,武術精神很重要。
然后,武術被分為傳統武術和競技武術,競技武術是由傳統武術演化而來的體育運動。武術不單純是一種技能,更是一個復雜的、不斷融合發展的有機體。在本學期我不僅五步拳和初級劍,還鍛煉了體質,了解了馬步,虛步等動作的基本要領。我知道蹲馬步是雙腳開大,達到自己兩腳間的距離為三腳半寬,腳要內扣。做虛步時要將重心放在后腳上等等。剛開始看到老師在前面進行動作演示,非常羨慕老師的動作,覺得非常的帥氣,動作很有力度,并且非常連貫流暢。如今我們自己也學習的那些動作,發現那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練出來的本領,盡管我有很努力的學習,但是還是沒有老師做得那么好看和標準到位。
最后,我覺得老師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行云流水的動作和幽默的授課語言極大地激發了我對武術的興趣。武術的教學不僅僅是動作和套路的簡單傳授,更是知識的講解和思想的交流。老師在教學中強調武術講究收放結合、厚積薄發,這對我們做人做事同樣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我會在課余時間繼續學習武術這門課程,用心體會武術的意義,領略武術的精神。
武術學習的心得體會 篇5
我是一個從未學過武術的人,對武術的了解也就僅僅局限在影視作品之中。下面我就說說自己學練武術的一些體會:
開始也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來學習武術的,但是我想既然學習了就要認真去學、去練。我的學習比較忙,所以每天下課回家腰酸背疼,頸椎痛的直不起頭,坐下后站不起來。可在練習武術一段時間后,明顯感覺好多了。說實話這時我還有些懷疑這是否和練武術有關,還在想著會不會是心理作用呢?但后來一些功效的顯現讓我徹底相信了它的真實性,這的確是武術的功效。
原來早晨起床時總感覺沒睡醒,困的難受,而練習一段時間,早晨一醒來就會感覺頭腦很清醒,渾身很輕松,毫無睡意;再后來還有許多的功效顯現,我就不再多說了……總之,現在整個人的精神狀態有了很大的改變,這是我周圍人都看到的效果,身體好了,心情也好了,這是我真實體驗到的。
我感覺老師的教法和拳友們長時間的不斷交流特別好,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能使我這個對武術一無所知的'人能在這么短的時間,有這么好的效果。很感謝我入門的老師提供這樣鍛煉身體的機會,也很感謝老師能傳授這么好的功法給我,讓我受益無窮。今天的功效是我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我覺得我很幸運,所以我會珍惜武術所結的緣分,堅持不懈的學練下去。
以德養拳,以拳輔德。學拳還要強大德理論作鋪墊,奧義就是中庸之道。順其自然,找到那個度。
在此我想真誠地說一聲:謝謝老師。
武術學習的心得體會 篇6
武術,由于傳統觀念的認識不足,很多人一提起武術就會問,你能打幾個人呢?
其實,現在的武術我們應該重新來認識自從有了武術課之后,我從中學到了很多武術最初的形成目的確實是保家護院、戰場廝殺,但是隨著現在的經濟水平的發展,人文素質的逐漸提高,這方面的含義也就隨之而淡化下來了,反而,武術開始慢慢向健身藝術競技方面發展,當然并沒有淡化防身自衛的技術。
我學習了武術之后,有以下的感受:
武術是全方位的全身心的運動,它不緊鍛煉我們的體育技能,更能磨練我們的意志,所謂一日不練十年功,學習武術就要下定決心,每天堅持鍛煉,雖然有時候會覺得枯燥乏味,但是中間一旦間斷練習,功力就會大退。
武術也是一門積極性很強的運動,它從精氣神到手眼身法步,無一不要求規格的規范完整,更要在規格如此高之下體現武術的藝術美,動是圓定是方,這樣還是不夠,還要加上動作的完整性、節奏性。它從開始到結束都要求我們要有一個良好的氣質面貌。
練武是很累的,是要吃的下苦的。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學習武術,其實我認為最主要的`也是這一點,武術的技能并不是主要的,主要的乃是習武一定要修武德,一個沒有武德的人早晚是會被人唾棄的,反而他學的越好越與社會有害,武德不僅僅是武德,更是教會我們怎么去做人,古語有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許有些不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但是修身是第一位的,我們做人的事理其實要用心體會,很多都能在習武之中領悟的到,這個學問太大了,用盡畢生也未必能參悟的透,所以從武術衍生出來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學問太大。
武術學習的心得體會 篇7
我來這大學快滿三年了,當初還以為大學的體育課會是一個班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和自由活動兩部分組成的。可是,想象終歸想象。就在這種想象跟現實差距甚遠的情況下,我學了快兩年半的武術課程。
“武術”流傳至今已有幾千年文化歷史。武術是中華之國粹,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這就是我選擇武術的主要原因,很簡單的原因。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一種英雄主義的感覺在作祟。在看了《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以及一些愛國為題材的影片之后,總幻想自己能強壯結實,為國出點力。所以當初見到體育選修課有武術這一選擇時,我順利成章的就成了武術班的一個學生,一晃就兩年半了。現在雖然沒什么建樹,但身體還是比以前好了。到了大三,散打防身對我來說還是終身受用的。
我喜歡武術,是因為它能帶給我美好的感受。我記得以前很多人對我說過,現在學武只不過是一些花拳銹腿而已。可是我覺得它不只外觀美,而且能夠強化體能。是一種全身的鍛煉,于是每周花上一段時間去鍛煉也成了我必做的一件事。不知不覺已經成了習慣,我喜歡那鍛煉過后的全身酸痛的感覺。
現在來說一下通過學習,我有什么體會吧。它使我的身體增強了體能,從而達到了鍛煉的目的。在學習過程中,不但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增強自身的自衛能力;學習武術也不單單只學習它的攻擊性,也不單純只是一種體育的鍛煉,還能學習到中國武術中的其他方面和知識。中國武術講究的是“天人合一”,講究自然之道,它其中飽含著豐富的哲學道理。讓我更體會到武術中包含的精髓,更深刻地領會到中國傳統思想的知識。
“武術”講究的是一種武德,不欺負弱小,在有了自衛能力的同時,也要學會伸張正義。它也能改變一個人急燥的性格,在一招一式中學會磨練自已。并能鍛煉人的意志,學習武術本身很辛苦,要有持之以恒的信念,是日積月累的過程,不怕苦、不怕累。通過鍛煉,使我在生活、學習中有這樣一種韌勁,碰到困難不退縮,直到克服。
武術課讓我認識許多優秀的人,激勵我在生活各方面更加努力。當我發現自己注意力無法集中時,我會聯想到武術的種種原則,指導我走想正確的方向。在武術課上,剛開始接觸武術時我心里只有一個想法:太苦了!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覺得其實那也是一種享受,其實武術練的就是自己的毅力。到了大三這年學的是散打,那感覺更好了。
大三這一年,散打班上的一些同學都學過武術方面的一些東西了,他們的運動精神、柔潤度與優雅。時時鼓勵著我,這些態度與本事,是我渴望達成的目標。
想學好武術,是很困難的,特別是剛開始的時候。我學著如何去轉動自己的身體,很多運用什么的方式是我從未嘗試過的`。課堂上我通常都是比較起勁的,在其他課程上還沒用這么勤快呢。一開始,我對武術、散打的想法和感受是:我們學的只是一種技巧。但細想起來,其實也是無可奈何,在不多的課堂時間里,學的就只能是技巧;至于體能等等,那只能在靠課后練習。后來,我對武術產生了不同的體會,武術訓練其實是一種自律心理挑戰,學習到其背后的深厚含義后,可以借由過程來了解自己。武術在很多方面可運用到日常生活,它是超越體能的,這些是我現在體會較多的。
我希望大學里應該開設武術的基礎課程,讓所有的同學都學學。因為武術可以讓我們學習到尊敬他人、自律、不怕挑戰、自信與保持身體健康。但千萬不要在現實生活中常常用武力來解決問題,武德很重要!
武術學習的心得體會 篇8
選擇武術作為體育課項目,希望通過學習強身健體,身體素質得到提高。在遇到緊急情況時可以用來防衛。經過一學年對武術的學習,體質有所改善,并且深刻的體會到了中國功夫的博大精深,并非花拳繡腿般的做秀而是具有實際效力的搏擊運動!
發展到今天,武林的基本定義可概括為:武術是以技擊為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捕斗的運動形式注重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
從這一定義出發來認識武術。首先,武術屬于中國傳統的技擊術。它是以踢、打、摔、拿。擊、刺等技擊動作為主要內容,通過徒手或借助于器械的身體運動表現攻防格斗的能力。在運動形式上,既有套路的,也有散手的,既是結合的,又是分離的,這種發展模式,也迥然有別于世界上其他技擊術。在演練方法上注重內外兼修,演練風格上要求神形兼備,這些正反映了中國傳統的技擊術的運動特點。
學習武術之前就知道學習武術很辛苦,但是進行了系統的武術學習以后發現武術比想象中的更辛苦。從每次課要練習的基本功到每個新的武術動作。對于我們這些非專業的女同學來說學習起來困難很大。很多動作總是不好意思做,認為自己做的丑,別人都在看我,武術老師一直勸我們要敢于去做、去嘗試,正是因為從小就覺得自己比男孩子弱,根深蒂固的認為我不行才有了“講柔弱進行到底”的.結果。要認為自己行,給予自己肯定!
道理很容易理解,但是接受起來還有困難!經過一次次的決心,一次次的嘗試,潛移默化間在一年的學習武術過程中收獲了很多自信,面對新事物也學會了勇敢的嘗試。學習武術的心得更多的是讓我們相信自己,肯定自己!
武術學習的心得體會 篇9
養生的形式各種各樣,不僅有中醫養生,還有美食養生,現在又開始流行武術養生。武術是一門絕學,也是我國從古自今都在傳承的技藝。像太極、武當、少林寺這些武術圣地所發展起來的武術絕學在當代就被用來強身健體,保健養生了。當今社會,武術這門技藝欣欣向榮,習武者成為晨練的主體,各種武術書籍、光碟均應運而生。就太極拳這個門類來講,有各大門派的傳統套路、國家體委有關部門組織專家集體創編的各種競賽套路,還有很多新編的太極拳、太極劍、太極刀、太極扇等等,在傳承過程中又各有演變,如有的太極劍,同稱是一個師傅親傳,但又有差異。真是百花爭艷,絢麗紛呈,大有“亂花漸欲迷人眼”之勢。
對一個習武者個人來說,就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和愛好,有所選擇,不能見好愛好“迷了眼”。有的晨練者認為武術套路學得越多,本領就越好,在人前就可夸耀自己懂得多少套路,表示本領高強。歷史上和當今的許多武術名家,都是專攻本門派的技藝,狠下功夫,精益求精,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形意拳大師郭云深在未成名前趕毛驢為人馱貨,跟在毛驢后面打崩拳。有人笑他打了三年驢屁股。后坐了牢,在牢中因帶有腳鐐,行走不便,就打“半步崩拳”。出獄后,功夫爐火純青,與人此武,出手便贏,武林中人都夸他“半步崩拳打天下”。楊澄甫大師當年功夫已十分了得,有位名家想和他交流另一拳種,互相學習。楊澄甫大師說:“我覺得把我自己的拳練好就行了。”晨練內容到底少到什么程度,又精到什么程度才好?這要根據各人的具體情況而定。比如年齡、體質、是否訓練有素、能有多少時間投入晨練、記憶力摹妨能力如何?毅力與天賦又如何?不能一概而論。拿太極這個系列來說,就有陳、楊、吳、孫、武各家,而且還有一些支派和神仙祖師爺們親傳的套路,說都是傳統的和現編的拳、劍、刀、桿、扇等套路。在原有套路上再加幾個動作或減幾個動作,又是幾個套路。各個派又有分支、分支了又再分支。對一般晨練者來說,能學三四套拳,兩三套器械就很不錯了。在學會了或比較熟練了的基礎上,如果有興趣再學一兩套也未嘗不可,但要選擇風格比較接近的,如風格特點與原來所學大有不同就要慎重,避免影響原來所學的。
也許有人會說,我不想參賽,也不相想成名,反正我是鍛煉身體,多學幾套,多活動一些,對身體總有點好處。這話聽起來也有點道理。但要知道,練好一兩套拳,全神貫注,勤學苦練,并持之以恒,它的健身作用比漫不經心,都不到位地打幾套拳的.作用要強得多。關于武術養生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有的人可能天天都在練武術養生,但是對于武術養生的意義,和注意事項這些都不是很清楚,這樣就容易使人走進養生誤區,所以上面介紹的一些內容對武術愛好者來說可是比較重要的哦,多了解一些也是有利的。
【武術學習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學習武術的心得體會03-11
學習武術心得體會05-04
武術體育課學習心得體會04-21
武術體育課學習心得體會6篇05-24
大學武術心得體會01-25
武術課心得體會04-04
武術開題報告11-30
武術霸氣句子02-27
武術宣傳口號02-06
武術教學設計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