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綜合實踐節約用水教學心得論文
摘要:數學與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息息相關, 近來更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和社會生產的各個方面。所以, 小學數學必須是學生感興趣的, 并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生活中蘊涵的數學知識, 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中的現象, 用數學的思維分析這種現象, 用數學的語言領悟其中的道理, 從而感受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促進數學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主動探究; 積累經驗; 領悟真諦; 促進發展;
《數學課程標準 (2011年版) 》指出:“綜合與實踐”是一類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自主參與為主的學習活動。它有別于學習具體知識的探索活動, 更有別于課堂上的直接講授。它是教師通過問題引領、學生全程參與、實踐過程相對完整, 注重數學與生活實際、數學與其他學科、數學內部知識的聯系和綜合應用的學習活動。[1]可見, “綜合與實踐”注重的是參與、實踐和感悟, 是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和培養應用意識很好的載體。為此, 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 結合“數學綜合實踐”課的特點, 精心設計, 創設情景, 讓學生在充分的實踐活動中收集相關的數學知識, “尋找”生活中的數學, 探究生活中的數學, “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感悟數學知識蘊涵的道理。下面結合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綜合實踐“節約用水”教學為例, 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于生活中“尋”數學, 領悟數學價值
《數學課程標準 (2011年版) 》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 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教學時, 教師先要加強研讀教材, 從學生最熟悉的生活情景為切入口, 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 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源自生活的教學題材, 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喜歡數學的思想感情, 提高課堂教學吸引力。
【教學片斷1】
課件出示
請看以下一組圖片, 你有什么想法?
師:通過收集與水有關的生活與環境資料, 你們有什么想法?以上圖片的環境與水的什么有關?
學生思考后匯報交流
生1:我發現水資源豐富的地方樹木生長茂盛, 郁郁蔥蔥, 好涼爽的, 空氣清新, 風景非常優美。
生2:我發現樹木多的地方水多又清澈, 同樣, 水多的地方花草樹木也長得非常好。所以, 水和綠化是息息相關的。
生3:我們這里生態好, 相對不缺水, 相比圖3, 幸福多了。
師:圖2是我們國家級的流溪河森林公園。你們知道流溪河水庫的蓄水量是多少嗎?它的庫容是3億立方米。
……
由于我們這里水資源比較豐富, 生態比較好, 學生容易感受到山青水秀的美好生活環境, 但對于缺水特別是如圖3、4的畫面, 是基本沒有感受到的, 更加體會不到缺水的痛苦和目前水的匱乏已經到了什么程度, 因而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社會問題。所以在“節約用水”新課前, 首先鼓勵每一個學生走進生活, 用自己獨特的方式, 通過拍照、繪畫、錄像、訪談、書刊或網絡等形式尋找身邊的山水美景和因水資源缺乏而造成的`不良環境。學生從已有的數學經驗和生活經歷出發, 通過電視、網絡或親身去了解和觀看廣州市美麗鄉村---蓮麻村、溫泉小鎮、流溪河森林公園等, 知道水潤萬物, 有足夠的水資源才能有優美的環境, 才能有持續的發展。然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調查, 了解國內外水資源的有關數據, 初步從這些數據中了解到水資源的缺乏及帶來的危害, 收集節約用水與環境建設的關系的資料。這樣, 學生在新課的開始就經歷了親身感受、收集有用數據, 體會用數據說話的重要性, 知道生活中有數學, 數學用于生活, 發現數學的魅力。
二、于探究中“做”數學, 領悟數學真諦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是數學學科內的綜合實踐活動, 其活動過程就是“做”數學的過程, 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探究、互動、思考、實踐, 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積累真實的活動經驗、領悟奇妙的數學真諦。所以, 教師在設計教學時, 要把探究的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 把這個過程設計成有目的、有設計、有步驟、有合作的實踐探究活動, 讓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 從而進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識和方法, 了解所學知識之間的聯系, 獲得數學活動經驗。[1]
如在“節約用水”這一節的教學中, 通過精心設計, 創設情景, 與學生一起制訂課程計劃, 先讓學生于日常生活中收集水與生活環境的關系后, 繼續觀察就在自己身邊的水龍頭, 特別是公共場合的水龍頭的漏水情況, 收集漏水數據, 然后小組合作用收集的數據計算一個水龍頭一天、一個月和一年浪費水的數量, 由一個水龍頭浪費的水量去推算全校所有水龍頭浪費水的數據, 進而用這個數據計算全國30萬所學校、一個家庭、一個單位全年大約要浪費多少噸水, 再根據這些數據談談自己的看法, 進一步感知漏一滴水在平時來看是微不足道的, 但通過運用數學的方法進行計算, 發現漏水量很大, 數字真的很驚人, 明白原來水龍頭每漏一滴水后果是非常嚴重的, 甚至會影響我們的生存環境。實踐出真知, 數學也藏著大學問, 節約每一滴水和我們息息相關。
蒙臺梭利曾說:“我聽過了, 我就忘了;我看見了, 我就記得了;我做過了, 我就理解了。”所以, 教師要讓學生從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活現象出發, 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和實踐數學, 讓學生經歷探究、合作、交流、綜合運用、分析數據等學習活動, 對“節約用水”認識深化, 不只是停留在“浪費水就是浪費錢”、“我個人浪費一滴水是微不足道的”這些認識上, 而是應該從這些數據中結合所學的知識全面思考, 挖掘里面蘊涵的更多的數學知識及生活知識, 并溝通這些知識間的聯系, 從而理解浪費一滴水是多么的可怕, “節約用水”應該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這樣“做”數學, 學生不但收獲了知識、方法和經驗, 還體驗了合作學習的樂趣, 是一次愉快的、主動的、“活生生”的深刻的學習之旅。[2]
三、于應用中“悟”數學, 培養數學意識
“數學源于現實, 扎根于現實, 應用于現實”, 是荷蘭數學家、教育家氟賴登塔爾提出的“數學現實”原則。所以,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教學更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把數學教學與現實社會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使生活問題數學化, 數學問題生活化, 從而了解數學價值, 培養數學創新意識和應用意識, 進一步認識現實社會, 并用所學數學知識服務社會, 解決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體驗數學的價值。[3]
綜合實踐活動是培養應用意識很好的載體。在“節約用水”的教學中, 學生通過計算一個水龍頭浪費水的數量, 和一群人浪費水的驚人數據來理解浪費一滴水的危害。這個危害如何減少或避免呢?如何應用這些數據建設節約型社會呢?這個問題一拋出, 在學生中激起千層浪, 小組內熱烈地討論與交流, 暢所欲言, 最后紛紛從節水措施、階梯收費、儀器改造、環境建設、加強管理與宣傳等方面進行分析、反思、分享、改進、歸納、整理, 共同去尋求解決用水、節水中出現的問題。這個環節的教學既體現小主人翁團結合作、勇于擔當的精神, 落實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 又培養了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有利于培養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的人才。
是的, 綜合與實踐是一類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自主參與的學習活動, 承擔著培養“全人”的重要性。所以, 作為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 不局限于教材所呈現的內容, 要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 深入社會, 放眼世界, 讓學生帶著問題, 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 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積累學習經驗, 獲取數學內外的知識, 發展數學素養, 促進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1.
[2]王超。深度實踐:學生數學學習的智慧起點[J].小學數學教育, 2017 (7)
[3] 楊彥東。淺談如何有效開展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西峽教研網, 2017 (11)
[4] 圖1至圖4均來自于網絡。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綜合實踐節約用水教學心得論文】相關文章: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12-30
初中數學教學心得05-13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05-04
數學教學論文的格式09-21
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心得體會05-12
數學老師教學心得05-02
小學綜合實踐課《制作年歷》教學設計范文04-20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心得05-14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05-11
綜合實習心得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