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關一毛不拔的歇后語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歇后語吧,歇后語是漢語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群眾在生活實踐中所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歇后語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關一毛不拔的歇后語,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鐵公雞身上拔毛——莫想
2、燒的紙多,惹的鬼多。給鬼燒化的紙錢多,招來討要紙錢的野鬼就多。比喻人做事無原則,遷就照顧的面越寬,招惹來的麻煩事就越多。
3、菜沒鹽無味,話沒理無力。做菜要是不放鹽,這菜吃起來就沒味道;說話要是不占理,就沒有說服力。指說話要人信服,必須有理有據。
4、馬奶奶見了馮奶奶差兩點。馬字比馮字少兩點。點:本指漢字的筆畫點,轉為量詞,表示少量。指還有一些差距。
5、歇后語:“鐵公雞-----一毛不拔”。是句家喻戶曉的歇后語,是極端吝嗇的代名詞。“鐵公雞”出處難以考證,但清代袁枚《子不語》卷22的《鐵公雞》卻讓人過目難忘。濟南一富翁“性慳吝,綽號‘鐵公雞’,言一毛不拔也”。他要納一妾,條件是“價欲至廉,貌欲至美”。未幾,媒人帶來一女,“不索價,但取衣食充足而已”。未料半年以后,富翁“啟其所藏,已空矣”。原來女子是他家一舊房客,該富翁嫌他們“多費”而將之趕走,后來她特來報復,偷光了他的錢財,拔光了他所有的羽毛。
6、形容生活中小氣,吝嗇,一毛不拔的人。
7、天高皇帝遠見山高皇帝遠。
8、可若從“一毛不拔”的出處來說,此話本是一句褒語。據《燕丹子》載:燕太子丹被秦王扣為人質,一心想報仇雪恨。燕國俠士田光給丹出主意說:我認識一個叫荊軻的,“為人博聞強記,體烈骨壯,不拘小節,欲立大功”,“太子欲圖事,非此人莫可”。在太子丹拜托下,田光找到荊軻,把太子丹的復仇愿望和盤托出:“燕太子,真天下之士也,傾心于足下,愿足下勿疑焉。”荊軻回答說:“有鄙志,常謂‘心向意,投身不顧;情有異,一毛不拔’。今先生令交于太子,敬諾不違。”荊軻與田光一樣,言必信,行必果,他將匕首藏于圖中,在“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悲壯氣氛中,實踐了自己的諾言,成為千古一俠,流芳至今。
9、荊軻的“鄙志”包括兩層,一是對自己認定的目標和理想,他全身心的投入,“情為恩使,命緣義輕”,真可謂舍生取義,殺身以成仁。二是對道不同.志各異的人,他絲毫不肯為之出力,哪怕纖微如“一毛”也不肯拔下相饋。
10、珠穆朗瑪峰獨高天下
11、駝子摔跤,兩頭不著地。駝子不能平躺在地上。借指沒著落,或兩頭落空。香港唐人《金陵春夢》:如果還有其他糾葛,那我就不準備殺死他,以免討好了這一面,得罪了那一方;駝子跌筋斗,兩頭不著實。
12、嘴上沒毛,辦事不牢。謂年輕人沒有經驗,辦事不可靠。清代《官場現形記》:你們幾位都是上了歲數的人,俗語說道: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像你們諸位一定是靠得住,不會冤枉人的了?
13、鐵公雞——一毛不拔
14、鐵公雞請客——一毛不拔
15、覆水不可收。潑出去的水是沒法再收回的。比喻事情一成定局,就無法再行改變;或錯誤一經鑄就,便后悔也來不及了。也作覆水定難收。
16、鐵公雞下蛋——沒指望;不可能的事;沒有的事
17、叫鐵公雞下蛋——異想天開
18、鐵公雞一詞來自歇后語“鐵公雞——一毛不拔”。通常形容極度吝嗇的人。問:“世間何物最堅挺。”子曰:“鐵公雞.銅仙鶴.玻璃耗子.琉璃貓。此四寶,當屬毛不拔之物。”另
19、只要種子落地,到頭會有收成。指只要把種子播在土地上,遲早會有收獲的。
【一毛不拔的歇后語】相關文章:
民俗歇后語民俗經典歇后語04-01
艱難歇后語07-24
學習的歇后語07-25
經典的笑話歇后語10-24
箭在弦上歇后語09-10
客家歇后語12-30
竹子的歇后語10-23
書的歇后語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