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小故事精華【15篇】
智慧的小故事1
每天睡覺之前,我都習慣看些教育故事小智慧,細細品味成功教師、家長的先進教育方法。每閱讀一則故事,都令我感觸頗深。
記得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讓懲罰變的美麗》,講述了班中的“皮大王”小宇在數學課上看《龍珠全集》,下課后他拿著書到班主任那兒,承認錯誤。原本他做好了挨訓的準備,可他萬萬沒有想到,班主任沒有責罵他,請讓他講書上的內容給老師聽,然后老師語重心長地告訴他:“看書有看書的時間,學習有學習的時間,我們應該在不同的時間里做好應該做的事情,比如,數學課上,應該做的是什么?”“不用急著回答我,老師曾經說過有嘉必賞,有錯必罰。你既然來認錯,那就懲罰你一下,罰你寫一篇讀后感。”學生第二天一大早就把讀后感交了上來,在文章的最后寫了一句:老師,謝謝您的教誨。
是啊,教育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懲罰,我們為什么不能讓懲罰變得美麗,讓教育也變得美麗起來呢?
我沒有想過班里的孩子能成就多少科學家,但我想,今天的孩子就如春天里需要滋養的禾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涓涓春雨,要比電閃雷鳴傾盆暴雨更能滲入土壤。懲罰需要藝術和心靈的溝通。
我覺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一些小事的處理,目的就是想縮短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所以我們都應該對學生多一些微笑,多一些民主,用心去了解他們,欣賞他們;多一些寬容,多一些尊重,用愛去鼓勵他們,包容他們。
智慧的小故事2
故事的主人公是家喻戶曉的《西游記》中的孫悟空。那時候,他只是一只猴子,跋山涉水來到了方寸山,拜師學藝。在他看遍了方寸山的寺廟僧舍、聽膩了誦經念佛聲之后,菩提祖師召見了他,問他想學什么,孫悟空說師傅教什么,弟子就學什么。
于是,菩提祖師就對他說,道字門中有三百六十旁門,旁門都能夠修成正果,教你術字門中之道如何?孫悟空問道,術字門中之道能不能長久,菩提祖師說不能,孫悟空便不學。菩提祖師再問孫悟空學不學流字門中之道,孫悟空再問能不能長久,菩提祖師說不能,孫悟空仍然不學。
菩提祖師又問孫悟空學不學靜字門中之道,孫悟空問能不能長久,菩提祖師說不能,孫悟空再搖搖頭,還是不學。
菩提祖師又問孫悟空學不學動字門中之道,孫悟空還是問能不能長久,菩提再答不能,孫悟空說那也不學。
菩提祖師震怒,跳下高臺說,你這猢猻,這也不學那也不學,難道你還想翻天覆地嗎?拿起戒尺,對著孫悟空打過去,然后拂袖離去,孫悟空忍痛不出聲。
后來,孫悟空告訴菩提祖師,他在花果山上的時候,猴子們總是爭先恐后的搶桃子吃,不管桃子是青是紅、是生是熟,總是要把得到的'桃子吃下肚去。而那些見桃子就吃的猴子幾乎從來沒有吃到過最好的桃子。而他總是等到桃子最熟最紅的時候才吃,這樣,他就能夠吃到最好的桃子。他不學那些不長久的本事也是為了學到最好的本事。
菩提祖師聽到這些話,便點頭說猢猻可教也。于是,就傳授給了孫悟空七十二變和筋斗云。
人人都以為先下手為強,所以往往爭先恐后,惟恐落在人后,其實,面對誘惑時,懂得等待和放棄才是最大的智慧。因為放棄暫時的欲望,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還要具有長遠的眼光。
智慧的小故事3
年輕的沙利王登基了,為了治理好自己的國家,這位雄心勃勃的國王決定學習天下所有的智慧。他征召國內的.智者們,讓他們把所有的智慧書籍都找來,供他學習。10年很快就過去了,每位智者都背著滿滿一箱書回來了,看樣子約有5000本。國王一看頭就大了:“天哪,這么多,我整天這么忙,哪有時間看哪!”便命令智者們去精簡一下。
又是10年過去了,智者們這次帶回來約500本書。可是國王仍嫌太多,要他們繼續精簡。
再過10年,50本智慧巨著擺在了國王的面前。可是由于國內問題重重,已經不再年輕的國王早已心煩氣躁,懶得天天翻書了,所以智者們不得不再次精簡。
又過了快10年,當一本天下無雙的智慧經典呈給國王時,四面強敵早已經不斷入侵,國勢衰微,國王哪還有精力去讀書呢?正在一籌莫展之際,風華正茂的太子求見,用太子貢獻的妙計,這位國王很快打敗了各方強敵,重振了國威。
當問起太子何以如此聰明時,太子說了這么一句話:我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讀國庫中的智慧寶典了,到現在為止已經讀完了5000本。據說,這些書還是我父王當年讓人找來的呢。
【小故事大道理】
一味選擇等待,事情將越積越多,最終連一件事都做不來;下定決心,堅持去做,事情便會慢慢變少,而且總會有所收獲。
智慧的小故事4
從教多年,我摸索出一點教育激勵學生的“小技巧”,自覺有一定效果,現在把它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巧用激將法
此法主要適用于那些聰明但學習不夠勤奮比較任性的學生。今年我剛接了新一年,班里有一名學生—姜碩,從我接班起就了解到他比較任性,行為習慣養成情況不太好,屬于聰明但學習不夠勤奮的那種。在課堂上,他總是注意力不極中,不是擺弄這個,就是擺弄那個,一開始寫作業,他就削鉛筆,磨磨蹭蹭的,班里最后寫完作業的幾個人中準有他。對此,我沒少批評他,但效果不佳,很是讓我頭疼。
在我準備12月初學校組織的經典誦讀活動時,當我在班級里宣布要為我準備的兩個節目挑選演員時,姜碩表現得特別積極,看著他著急的表情,我隨口說道:“姜碩你這節課要是認真聽講,表現好的話,我就讓你演課本劇中農夫一角。”我的話音剛落,只見姜碩坐得筆直,小手也背到的身后。看來他中了我的計謀,其實我心中早就覺得他是農夫的不二人選,由他演出一定能取得比較搞笑的效果。但我不能直接把角色給他,一定要釣一釣他的胃口。接下來的語文課上,他表現得特別好。在練習的過程中,他一度總是記不住臺詞。我就說:“你看這么簡單的幾句臺詞,別的同學都背下來了,你這么聰明怎么總是背不下呢?”結果在下一次的彩排時,他果然背了下來,看來他是下功夫了。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利用他對演課本劇的認真態度,沒少糾正他的不良習慣,都起到了不錯了效果。可喜的是姜碩的課本劇表演也得到了校領導和各位老師的好評。
當然激將法也不可亂用,一定要摸清學生學習基礎、能力、性格。并且在激將時不要傷學生自尊。
適當的物質刺激
我們班有40個孩子,上小學一個多星期了,正式鈴都響過了,他們還安靜不下來,總得我說上二三遍上課了,他們才能坐好。但還有個別學生的注意力不在課堂上。這天,我不想再不停地強調了,便把準備好的很多“小獎章”拿出來,進入班級后,我先耐心地等了一會了,發現有幾個孩子自學坐好后,我馬上走過去在他的頭上貼上一個小獎章,然后說:“這幾個同學今天表現得很好,她們都知道現在已經是上課的時間了,應該坐好等待老師上課了。”其他孩子們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這里,不用我再強調什么,他們都坐得端端正正了。我問大家:“想要嗎?那就要專心聽講,表現好的孩子才能得到獎勵。”他們一個個都躍躍欲試,都想爭取得到獎品。這堂課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回答問題主動、大膽,聽講很專心。我在獎勵的同時還告訴他們:“如果你得到獎品后表現不好,獎品就要收回來,獎給其他的同學。”一般得到獎品的學生把獎品小心地放在桌子上或夾在書里后,表現得更好了。對于沒有得到獎品的同學,我一直在鼓勵他們:“只要你表現的好,比你以前有進步,老師就獎勵你。”孩子們一直有得獎品的'期待,一節課都在努力。因為我準備得很多,而且獎勵面也很廣。后半節課,當紀律不太好組織的時候,我又把“小獎章”獎勵給一個坐的端正,聽講認真的孩子,其他同學馬上就有精神了。這個時候我就想偷笑,這些孩子都挺好強的。下課時,我還告訴他們:“如果你這節課沒有得,下節還有機會。”這樣一節課上下來不會很費勁,而且學生的良好聽講習慣也養成了。
對于剛入學不久的一年級孩子說,課堂鼓勵可以適當地用物質刺激。但在使用物質獎勵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下的問題:
1.物質獎勵的次數不能太多,物及必反。剛開學時,我用物質獎勵他們,現在更多的是語言獎勵和行為獎勵。
2.物質獎勵多準備點獎品,讓孩子們感覺到只要他們努力了,進步了,就能得到獎勵,這是對他們的肯定。
3.物質獎勵也要變花樣。今天獎蘋果,后天就可以獎寶葫蘆,這樣他們的積極性會更高。
這就是我的一點“小技巧”,在使用這些“小技巧”時要注意:
一、量人而用。
一定要根據學生實際,充分了解學生。
二、設計合理保密。
對學生的要求不能過高,并且注意連續性,又不能讓學生本人知道你的用心。
智慧的小故事5
戒狂矜之言
趙國有一個方士好講大話,他自稱見過伏羲、女媧、神農、蚩尤、蒼頡、堯、舜、禹、湯、穆天子、瑤池圣母等等,已經活了幾千年了。有一天,趙王從馬上摔下來,傷的不輕,醫生說,需要千年以上的血才能治愈,于是趙王就命令把方士殺了取血。嚇得方士趕緊澄清自己是吹牛,但是趙王不信他,認為他是為了保命而撒謊,還是把他殺了。
很多人沒事兒就喜歡吹牛,好像不說大話顯不出自己的'本事。但是一旦別人信以為真,那可就要付出代價了。所以,千萬不要不知輕重,胡亂吹牛。
戒直言
《戰國策》里有一個《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說的是趙太后剛剛執政,秦國就急攻趙國,危急關頭,趙國不得不求救于齊,而齊國卻提出救援條件,是讓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
溺愛孩子、缺乏政治遠見的趙太后不肯答應這個條件,于是大臣竭力勸阻,惹的太后暴怒,“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面對此情此景,深諳說話藝術的左師觸龍并沒有像別的朝臣那樣一味地犯顏直諫,而是察言觀色,相機行事。
他知道,趙太后剛剛執政,缺乏政治經驗,目光短淺,加之女性特有的溺愛孩子的心理,盛怒之下,任何談及人質的問題都會讓太后難以接受,使得結果適得其反。
所以觸龍避其鋒芒,對讓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的事只字不提,而是轉移話題。先問太后飲食住行,繼之論及疼愛子女的`事情,最后大談王位繼承問題,讓太后明白,如果太子不經受磨煉,將來繼位的時候會面臨更糟糕的局面。不知不覺之中,太后怒氣全消,幡然悔悟,明白了怎樣才是疼愛孩子的道理,高興地安排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喜歡快人快語。但是有時候直言不諱往往不能取得應有的效果,這個時候需要一些說話的技巧。
戒譏評之言
《資治通鑒》記載了一個故事:一次會餐,寇準的胡子不小心沾了湯汁,丁謂站起來慢慢替他擦干凈。寇準諷刺說,你身為國家大臣,就是替領導擦胡須的嗎?
丁謂自此記恨寇準。寇準的話看上去是玩笑,但實際上卻是一種過于直爽的諷刺挖苦。自此,丁謂全力詆毀寇準,并且和王欽若、曹利用等同樣受過寇準謾罵、諷刺、挖苦的大官結成同盟,共同對付他,經常在皇帝面前說寇準的.壞話。最后連皇帝也覺得寇準不會講話了,寇準政治生命也隨之結束,一而再,再而三被流放,直至客死雷州。寇準的悲劇,根源就是沒有管好自己的口,丁謂的人品是有問題,但是當面諷刺別人,只會招來記恨和抱負。
不要輕易的譏諷別人,每個都有自尊心,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今天傷害了別人,明天就有可能引來報復。
戒揭人短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少年時當過放牛郎,交了一些窮朋友。稱帝后,有兩個從前的窮朋友來見他。因兩人的話說得不一樣,兩人的命運也各不一樣。第一個人被引進宮內,他一坐下便指手劃腳地說:“我主萬歲!皇上還記得嗎?從前你和我都替財主放牛。有一天我在蘆花蕩里,把偷來的青豆放在瓦罐里煮。沒等煮熟,大家都搶著吃。你把罐子都打爛了,撒了滿地的青豆,湯都潑在地上了。你只顧從地上抓豆吃,不小心把草葉送進嘴里,卡住了喉嚨。還是我的主意,叫你把青菜葉吞下,才把卡在喉頭的草葉咽進肚里去。”朱元璋聽了他的述說,在百官面前哭笑不得,為了保住體面,他把臉一沉厲聲喝道:“哪來的瘋子,替我亂棍打出去!”
這個抱頭竄出的倒霉蛋,去給朱元璋的'另一位舊友——昔日的同路放牛娃說了這件事。那個放牛娃泯嘴一笑,說:“你看我去,保得富貴。”于是他大搖大擺走進宮來,一見朱元璋,納頭便拜,然后敘起舊來:“皇上還記得嗎?當年微臣隨著你大駕都騎著青牛去掃蕩蘆州府,打破了罐州城,湯元帥在逃,你卻捉住了豆將軍,紅孩兒擋在了咽喉之地,多虧菜將軍擊退了他。那次戰斗我們大獲全勝。”朱元璋對舊友吹噓的那場戰爭心知肚明,但他卻把丑事說得含蓄動聽,面上有光。又想起當年大家饑寒交迫有難同當時的情景,心情激動,立即封這位舊友為御林軍總管。
不要攻人短處,揭人瘡疤。揭人瘡疤的人,招人痛恨,害人害己。“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每一個人都有尊嚴,所以在生活中,不要揭人短處、言人隱私。
戒輕諾之言
春秋時期周莊王九年,齊國聯合宋、魯、陳、蔡四個諸侯國攻打衛國,衛國被攻陷后,齊國諸侯齊襄公擔心周王會派兵來討伐,就派大夫連稱為將軍、管至父為副將,統領兵馬在葵邱那個偏遠的地方戍守。二位將軍臨行前請示齊襄公道:“戍守邊疆雖然勞苦,但是作為你的臣子不敢推辭,只是我們去駐守得有個期限,主公以什么為期限呢?”
當時,齊襄公正在吃瓜,就順口應付說:“現在正是瓜熟時節,等到明年瓜再成熟的`時候,朕會派遣別人替代你們的。”
二位將軍于是帶兵前往葵邱駐扎。不知不覺間一年光景過去了。但是齊襄公卻把這事兒給忘了,因此招致兩位將軍的不滿。
他們給齊襄公獻上剛成熟的瓜,暗示齊王能履行諾言,誰料齊王根本就沒招回他們的打算。兩人氣得牙癢癢,暗地聯合公孫無知,起兵造反,推舉了新的國君。
所謂“輕諾必寡信”,一個人要做出承諾,一定要慎重,如果不能履行,千萬不要輕易向人許愿,不然就會招致禍患。
戒多言
曹操害怕有人暗自謀害自己,常吩咐侍衛們說:“我夢中好殺人,凡是我睡著的時候,你們切勿靠近我!”有一個晚上曹操在帳中睡覺,被子落到了地上,近侍慌忙取被為他覆蓋。曹操立即跳起來拔劍把他殺了,然后繼續上床睡覺。
半夜起來的時候,假裝吃驚的問:“是誰殺了我的侍衛?”大家都以實相告。曹操痛哭,命人厚葬近侍。人們都以為曹操果真是在夢中殺人,惟有楊修知道了他的'意圖,下葬時嘆惜的說:“不是丞相在夢中,是你在夢中呀!”曹操聽到后十分厭惡楊修。終于在“雞肋事件”中以擾亂軍心為由,殺了楊修。
《周易》里講“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有吉德之人,自知為善不足,非不得已不講話;急躁之人,急于自售,所以話說得多。禍從口出,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能說,否則禍患就會降臨。
智慧的小故事6
偶然看了一本書,就是《小故事大智慧全集》。我覺得這本書很好看。像這本書,里面有很多小故事,但每個故事都包含著一個大道理。
人生有起有落,不可能一帆風順。我們應該認真對待生活。逆境中,要認真面對生活,嘲笑生活;順境,感謝生活,感謝生活。遺憾的是,很多人忙忙碌碌,漫無目的.,老了就后悔,于是開始深深自責,然后后悔在自責中結束了一生。
古人云:“不積步,不萬里;不積小流,成不了河。”世界上的大事是由小事組成的,沒有小事就沒有大事。所以,要實現一個偉大的事業,首先要從小事做起。把每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好并不容易,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才非凡。
其實智者不僅善于用雙眼觀察世界,用雙耳傾聽世界,而且善于用理性的頭腦分析世界。因此,如果我們用心去觀察和理解生活,我們就會有更多的智慧。
智慧的小故事7
一、滿而不覆
孔子到廟堂參觀,看到一種傾斜易覆的器皿,守廟的人說是宥坐之器。
孔子說:“我聽說宥坐之器,虛則欹(傾斜),中則正,滿則覆。明君常將它放在自己的座右。”
孔子讓弟子注水,果然如此。
孔子嘆道:一切事物哪有滿而不覆的道理呢?”
弟子問:“敢問有保持滿而不覆的辦法嗎?”
子曰:“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損之又損之道也。”
二、善與人交
晏嬰是與孔子同時代的政治家,為孔子所敬重。
一天,晏嬰的車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離婚,車夫不解。
其妻說,“我今天在門縫中看到你駕車經過門口,晏嬰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諸侯,還是那么樸實無華、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卻意氣揚揚、傲氣沖天,你這樣沒有出息,所以我要離婚。”
車夫聽了這番話,就謙虛謹慎、發奮圖強。
晏嬰知道后,也努力培養他,后來車夫官拜大夫。
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禮,別人也越尊重他,從而能做到全始全終,所以孔子由衷地說:“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三、君子之態
孔子弟子公孫赤出使齊國,冉求替他的母親,向孔子請求補助一些谷米。
孔子說:“給她六斗四升。”
冉求請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說:“再給她二斗四升。”
冉求認為太少,給了公孫赤母親更多。
孔子說:“公孫赤到齊國去,肥馬輕裘,威風凜凜。我聽說過,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
幫助他人周急不濟富,對年輕人救急不救窮,這是君子的態度。
四、失人失言
孔子說,可以和他人說的事但不說,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說的事,卻和他說了,這是失言。
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在鄉里間,貌溫恭謙,表現得像個不善言辭的人;
當他在祭祀宗廟和議論朝政時很善于明辨,對答如流;
與上大夫談話時,中正而有諍辯,敢于說實話;
與下大夫交談時,侃侃而談,和氣而又歡樂;
君視朝時,恭恭敬敬,但又威儀中適,不張不弛。
根據人的性格特征和場合說話,這需要仁德、智慧和勇氣。
五、自強不息
孔子離開曹國到宋國后,就和弟子們在大樹下練習禮儀。
宋國的司馬桓魋想要殺掉孔子,就把大樹給砍了。
有位弟子催促孔子說:“咱們快點走吧。”
孔子說:“上天既然使我具備圣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樣呢?”
順境不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練自己的機會,心存正義、自強不息,感恩桓魋,感恩對手。
六、處世圓明
孔子問禮老子。
辭行時,老子對他說:“富貴之人送人以財,仁義之人送人以言,我不富貴,就竊用仁人的名義送你一句話吧:頭腦聰慧、洞察一切反而瀕臨絕境,是因為喜好議論他人的緣故;博洽善辯、寬廣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為揭發別人丑惡的緣故。做人子女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也不要有自己。”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寬則得眾,苛則失人。
胸無渣滓自會處世圓明,眼無成見才會學富五車。
六藝國學院地處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學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鄉---山東曲阜,位于4A級景區孔子六藝城內。占地10萬平方米,目前有100多名優秀國學講師及教授團隊,有30名資深國學高級顧問,有一流的教學管理人才,是中國孔子基金會傳統文化教育培訓總部、中國孔子基金會國學課程攝制基地、中國孔子基金會傳統文化數字藝術中心、中國青少年傳統文化研究院培訓基地、全球中華文化經典讀寫大會組委會總部。
六藝國學院旨在弘揚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文明,貫徹中央精神,參與文化建設,傳播傳統文化,提升民族素養,培育國學人才,助推文化復興,努力建造中國人的精神家園。
智慧的小故事8
少年孫堅智退盜賊
東漢末年,朝廷腐敗,天下大亂。亂世中,江南出了一位名叫孫堅的英雄。
孫堅從小機智勇敢。他十七歲那年,有一次跟父親乘坐一條客船前往錢塘。不料,船到錢塘江口,忽然遇上了一伙海盜。他們氣勢洶洶地跳上客船,不由分說,就搶開了乘客的財物。洗劫一空后,又在岸邊吵吵嚷嚷地分贓。
船上的'乘客大都是商人,一個個嚇得戰戰兢兢,躲在艙里不敢露面。
這時,孫堅忍不住了,他怒火滿腔地對父親說:“這伙海盜太可惡了。
不過,他們沒有什么了不起的,讓我去收拾他們。”父親一聽,連連搖頭:“你一個小孩子家,哪是他們的對手?”孫堅胸有成竹地回答:“放心吧,我自有妙計。”說著,就提起一把錚亮的大刀上了岸。他站在一座高高的礁石上,揚起手臂,指東劃西,做出一副指揮人馬、部署兵力的樣子。海盜們遠遠望見他神氣活現的身影,以為是官兵大隊人馬來追捕了,慌忙丟下財物,四散逃命。孫堅乘機追趕,揮刀砍死一個海盜,帶著人頭回到船上。
父親看到兒子這樣勇敢,又驚又喜。從此,少年孫堅的事跡就傳揚開了。
智慧的小故事9
美國紐約有一家著名的植物園,每天吸引大批游客去參觀游覽。面對植物園里多姿多彩和形狀奇特的盆景,有些游客不禁有了想把這些盆景據為己有的想法,因此一段時間里常常有一些便于攜帶的微小盆景不翼而飛,本來植物園里的人手就緊缺,要植物園里的幾個管理人員看管這么多的盆景談何容易!
這天,植物園園門上方新掛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這樣一行字:“檢舉偷盜花木者,賞金200美元。”一名好奇的游客問植物園管理人員:“為什么不按通常的習慣寫成‘凡偷盜花木者,罰款200美元’?”管理人員不假思索地回答說:“要是按常規那樣寫成‘凡偷盜花木者,罰款200美元’,就只能靠我的.兩只眼睛來管理這么大的植物園,根本看管不過來;現在,寫成‘檢舉偷盜花木者,賞金200美元’,就發動了來植物園游覽的游客的力量,借助他們的力量,我們就等于有了幾百雙警惕的眼睛在幫我們看管這些盆景啊!”
荀子說:“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我們每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在事業上干出一番成就,就應該學會向他人借力,借助他人的力量,變“一雙眼睛”為“幾百雙眼睛”,“借”出一片新天地。
智慧的小故事10
風徐徐地吹著,鳥啾啾地叫著,又是一個快樂的早晨。書房里,我靜靜翻開智慧的寶典——《小故事,大智慧》,領略寶典中的精彩。這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由雅琴編著,光聽這包含著智慧的書名,就足夠讓人去有了讀書的欲望了。捧起厚厚的書,我翻到四十二頁繼續往下讀。
《松鼠的快樂》講述這樣一篇故事:春天到了,一只松鼠一不小心從樹上掉了下來,正好掉在了從樹下經過的狼身上。氣急敗壞的狼要吃掉松鼠,松鼠哀求狼不要吃他。狼答應了,但他說:“放你可以,但你必須告訴我,為什么你們松鼠總是那么開心,天天在樹上蹦來跳去地吱吱叫。”松鼠很聰明,他怕狼會反悔,就讓狼放他回到樹上才告訴他。松鼠回到松樹上,如同一位哲學家,說道:“你覺得不快樂,是由于你秉性兇惡,兇惡折磨你的心,我們快樂是因為我們善良,我們從來不對任何人做什么壞事。”
當時看到這兒,我也在想了。是啊!善良的人從來不會有太多的煩惱,善良的人給人的印象是活潑、樂觀,還感染周圍的人。記得有一次,爸爸帶我參加了一個幫助孤寡老人的社工活動。活動中,我認識了組織策劃這次活動的社工趙姑娘,她年紀約有40來歲左右,從來見到她都是笑呵呵的樣子,充滿活力和友善。我看到她扶著雙腳不靈便的王奶奶坐下,就輕聲細語和老人地噓寒問暖,有時還見她伸手給老人家按摩雙腳,老人的笑聲、她的笑聲就在屋子里回蕩,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她倆是一對母女呢。后來,我和趙姑娘有一個簡單的交流,她說:“老人家很可憐,她是白發人送黑發人。我們社工會更關注這樣一個群體,多關心他們,讓他們快樂度過晚年的生活。幫助他人的同時,也時在幫助自己,快樂了他人,也快樂了自己。”非常樸實的話語!我認識很多這樣的社工,他們都是那么的善良,時常抽空幫助有需要的人,他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快樂的笑容,我也在參與活動中收獲到了快樂。
當我讀完整篇故事,我掩卷沉思,明白了一個道理:善良的`人之所以生活得更簡單,更輕松,更快樂,因為善良的人從來不會背負著任何私心與貪念的包袱。不知道狼聽了松鼠的話后,他是否也明白了這個道理呢?我也真心希望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善良的,所有的人都是快樂的。
默默翻著書,聞著這幽幽的書香,記憶里,滿滿的快樂。
智慧的小故事11
一個農場主養了很多羊,多少是他卻很煩惱。因為他的鄰居是個獵戶,院子里養了很多迅猛的獵狗。這些獵狗經常跳過柵欄,去襲擊農場里的小羊羔。
農場主想不到更好的辦法,忍無可忍找到鎮上的`法官評理。聽完農場主的申訴以后,明理的法官說“我可以處罰那個獵戶,也可以發布法令讓他把他的獵狗都鎖起來,這樣你就失去了一個朋友,多了一個做敵人的鄰居?你是愿意和朋友做鄰居呢還是愿意和敵人做鄰居呢?”
農場主毫不猶豫底說:“當然愿意和朋友做鄰居的了。”
“那好,我給你出個主意,按我說的去做,不但可以保證你的羊群不會再受到傷害,還會為你贏得一個友好的鄰居。”法官如此這般這般地說了一番。農場主連連稱是。
一回到家里,農場主就按法官說的挑選了三只最可愛的小羊羔,送給了獵戶的三個小兒子。看到了潔白溫順的小羊羔,孩子們如獲至寶,每天放學都要去院子里和小羊羔玩耍嬉戲。因為怕獵狗傷到他們的小羊羔,獵戶做了一個大鐵籠子,把獵狗結結實實地鎖了起來。
從此,農場主再也沒有受到獵戶獵狗的騷擾。
為了答謝農場主的好意,獵戶開始送各種野味給他,農場主也不時用羊肉和奶酪回贈獵戶。漸漸地兩人成了好朋友。
智慧的小故事12
勵志小故事一
有一位表演大師上場前,他的弟子告訴他鞋帶松了。大師點頭致謝,蹲下來仔細系好。等到弟子轉身后,又蹲下來將鞋帶解松。
有個旁觀者看到了這一切,不解地問:“大師,您為什么又要將鞋帶解松呢?”大師回答道:“因為我飾演的是一位勞累的旅者,長途跋涉讓他的鞋事松開,可以通過這個細節表現他的勞累憔悴.”
“那你為什么不直接告訴你的弟子呢?”
“他能細心地發現我的鞋帶松了,并且熱心地告訴我,我一定要保護他這種熱情的積極性,及時地給他鼓勵,至于為什么要將鞋帶解開,將來會有更多的機會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說啊。”
人一個時間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點,才是真正的人才。
勵志小故事二
陳阿土是臺灣的農民,從來沒有出過遠門。攢了半輩子的錢,終于參加一個旅游團出了國。
國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鮮的,關鍵是,陳阿土參加的是豪華團,一個人住一個標準間。這讓他新奇不已。
早晨,服務生來敲門送早餐時大聲說道:“goodmorning sir!”
陳阿土愣住了。這是什么意思呢?在自己的家鄉,一般陌生的人見面都會問:“您貴姓?”
于是陳阿土大聲叫道:“我叫陳阿土!”
如是這般,連著三天,都是那個服務生來敲門,每天都大聲說:“goodmorning sir!”而陳阿土亦大聲回道:“我叫陳阿土!”
但他非常的生氣。這個服務生也太笨了,天天問自己叫什么,告訴他又記不住,很煩的。終于他忍不住去問導游,“goodmorning sir!”是什么意思,導游告訴了他,天啊!!真是丟臉死了。
陳阿土反復練習“goodmorning sir!”這個詞,以便能體面地應對服務生。
又一天的早晨,服務生照常來敲門,門一開陳阿土就大聲叫道:“goodmorning sir!”
與此同時,服務生叫的是:“我是陳阿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與人交往,常常是意志力與意志力的較量。不是你影響他,就是他影響你,而我們要想成功,一定要培養自己的'影響力,只有影響力大的人才可以成為最強者。
勵志小故事三
有個富家子弟特別愛吃餃子,每天都要吃。但他又特別刁,只吃餡,兩頭的皮尖尖就丟到后面的小河里去。
好景不長,在他十六歲那年,一把大火燒了他的全家,父母急怒中相繼病逝。這下他身無分文,又不好意思要飯。鄰居家大嫂非常好,每餐給他吃一碗面糊糊。他則發奮讀書,三年后考取官位回來,一定要感謝鄰居大嫂。
大嫂對他講:不要感謝我。我沒有給你什么,都是我收集的當年你丟的餃子皮尖,曬干后裝了好幾麻袋,本來是想備不時之需的。正好你有需要,就又還給你了。
大官思考良久,良久......
有一個有名的三八理論:八小時睡覺,八小時工作,這個人人一樣。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是在于業余時間怎么渡過。時間是最有情,也最無情的東西,每人擁有的都一樣,非常公平。但擁有資源的人不一定成功,善用資源的人才會成功。白天圖生存,晚上求發展,這是二十一世紀對人才的要求。
勵志小故事四
曾經有個小國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把皇帝高興壞了。可是這小國不厚道,同時出一道題目: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
皇帝想了許多的辦法,請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怎么辦?使者還等著回去匯報呢。泱泱大國,不會連這個小事都不懂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說他有辦法。
皇帝將使者請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著三根稻草,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里,這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里直接掉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后掉進了肚子,什么響動也沒有。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使者默默無語,答案正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的人。老天給我們兩只耳朵一個嘴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的。善于傾聽,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質。
勵志小故事五
一只小鳥正在飛往南方過冬的途中。天氣太冷了,小鳥凍僵了,從天上掉下來,跌在一大片農田里。它躺在田里的時候,一只母牛走了過來,而且拉了一泡屎在它身上。凍僵的小鳥躺在牛屎堆里,發掘牛糞真是太溫暖了。牛糞讓它慢慢緩過勁兒來了!它躺在那兒,又暖和又開心,不久就開始高興地唱起歌來了。 一只路過的貓聽到了小鳥的歌聲,走過來查個究竟。順著聲音,貓發現了躲在牛糞中的小鳥,非常敏捷地將它刨了出來,并將它給吃了!
這個故事的寓意是……
1)不是每個在你身上拉屎的都是你的敵人。
2)不是每個把你從屎堆中拉出來的都是你的朋友。
3)而且,當你陷入深深的屎堆當中(身陷困境)的時候,閉上你的鳥嘴!
智慧的小故事13
狐貍經常偷襲火雞,這令火雞們膽戰心驚,為了對狐貍的進攻進行有效地抵御,火雞把自己棲息的樹當成了一座城堡。這陰險的狐貍已經繞樹轉了好幾圈,瞧見每只火雞都在放哨警戒,不敢懈怠。
狐貍看到這種情況,氣急敗壞地喊著:“怎么啦,你們這些躲在樹上的家伙居然敢跟我作對,你們以為這樣就能免于一死!不,決不!我對天發誓,我決不會輕饒你們的!”狐貍還真兌現了自己的諾言。
這天晚上月色皎潔,好像專門與狐貍作對,這對火雞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了,它們可以對樹下的狐貍看得一清二楚。當然狐貍在圍城進攻敵手方面也毫不含糊,它詭計多端,一肚子壞水,忽而裝作佯攻向上爬,忽而又踮起身子向上移,接著裝死躺下,一會兒又爬起來,就是意大利喜劇大師也不可能扮出這么多的不同角色。狐貍豎起了肥大的尾巴,使它油亮閃爍,還耍了各種各樣騙人的把戲。
在這段時間里,沒有一只火雞敢放松警惕打一個盹,敵情使它們兩眼圓睜,緊張地注視著前方的風吹草動。時間一長,這些可憐的火雞都頭暈目眩,不斷地從樹上栽下來,幾乎有一半的火雞掉了下來。狐貍把掉下來的`火雞逮住,全都拴在了一起,并把它們全宰掉放進了自己的食品櫥。要知道,越是到了危急關頭,神經越是不能太緊張,否則,亂了自己的方寸,就會像火雞一樣,來個倒栽蔥。
感悟
面對危險,要冷靜對待,不要把自己弄得緊張兮兮,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把事情弄得更糟。
智慧的小故事14
騸驢臉
阿凡提牽著一頭毛驢,路過一村莊。一個村夫見阿凡提說:“尊貴的'客人,在這里歇歇腳吃點飯再走吧?”
阿凡提前后看了看,就自己一人,便回答說:“謝謝,不用了。”
村夫惡作劇地說:“你以為我會讓你吃飯,我讓得是你的驢。”
阿凡提很生氣,轉過臉給毛驢一巴掌,說:“來村口,我就問你,這莊上有沒有親戚?你說沒有親戚,沒有親戚咋會有人讓你吃飯?接著又是幾耳光,說:看你畜生以后還敢不敢糊弄人。”
智慧的小故事15
19世紀美國著名的作家馬克·吐溫寫了很多文章。看到自己的作品出版后被讀者搶購一空,他萌生了發財的念頭。心想與其讓這些出版商、書販子賺錢不如自己寫書、自己出版、自己賣書。于是他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兩年內變成百萬富翁。這個念頭一出現馬上就付諸行動。這位大作家搖身一變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的大書商。然而,還不到兩年,由于自己不具備經商的技能和素質便債臺高筑,難以維持下去。不僅書商沒有做好,就連自己的“主業”寫作也被荒廢了。眼看著放在不同籃子里的雞蛋一個一個被打碎了,馬克·吐溫果斷放棄了書商的生意,回頭專心致志地搞起了他的文學創作,一番努力終于取得了成功。
馬克·吐溫在回顧他走過的路時說:“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句名言在告誡人們要分散風險、實施多元化策略時有一定的道理。因為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如果這個籃子被打翻了,你就可能一無所獲了,這對于某些人或事來說是對的。但對于我來說還是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然而認真地看好這個籃子是再合適不過的。”
啟示:每個人的智力、愛好、興趣、水平各不相同。有的適合經商,有的適合于文學的創作,有的適合于從政,有的適合于科研,有的'適合于做工等等。別人在這個方面可能有特長,你可能在另個方面有一定的天賦。只有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優勢才能取得成功。不管是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還是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里,怎樣做最好,關鍵是要看是否適合自己,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人生哲理智慧小故事李靖是唐初著名的軍事家,在與突厥征戰中屢獲奇勝,為唐王朝的建立和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也因此遭到了小人的陷害。
在他擔任岐州刺史期間,有人給唐高祖李淵遞交了一份狀紙,告發李靖想謀反,并列舉了大量罪證。唐高祖李淵看到后信以為真,立即命令御史劉成前往岐州緝拿李靖歸案。
御史劉成非常了解李靖,知道他是個忠貞不二的人,決不會有叛逆之心,但是,在那個年代,要想證明一個人冤枉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皇帝李淵已經做出有罪推論的情況下。明知是誣告,但卻一時想不出為李靖辯白的辦法,劉成心里非常著急。
情急之下,劉成只好請求與原告同行,想看看這位誣告之人一路上會不會露出什么破綻,順便可以隨時掌握情況。
一路上,這位誣告者行事十分小心,想要找出破綻十分困難。于是,劉成一到歇腳的時候就翻開這封誣告者編造出來的狀紙,想從中找出蛛絲馬跡。一天,他再次打開狀紙研究狀紙上列舉李靖謀反的每一條“罪證”。看著看著,劉成忽然心中一亮,既然是誣告者自己編造出來的,如果再復述一遍就有可能出現前后不合的地方。何不利用這一點抓住誣告者的把柄呢?
于是,劉成命人馬立即上路,半天也沒歇腳,正當所有人都累得滿頭大汗時,劉成忽然驚慌失措地對告狀人說:“不好了,不好了,你寫的那份狀紙由于助手玩忽職守丟掉了。”然后立即拿起鞭子抽打主管行李的人。
丟了狀紙咋辦?尋找狀紙已是不可能,于是御史親自找到告狀之人道歉,并請告狀者再寫一份。無奈之下,告狀者只好照辦。
告狀之人寫好后立即交到劉成手里。拿到新的狀紙,劉成立即拿出那份所謂已經丟掉的原狀進行對比,果然不出所料,兩份狀紙錯漏百出,出入很大。于是,劉成馬上調頭回京將此事上奏李淵。李淵知情后大怒,立即召誣告者問罪。就這樣,一場誣告陰謀敗露,李靖將軍有驚無險。
以謊識謊,看似荒誕,卻不失為一種良策。生活中,面對一些看似無法解開的難題,我們不妨打破原有思維,從側面入手,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智慧的小故事】相關文章:
智慧小故事11-17
智慧的小故事06-08
古代智慧小故事12-08
教育智慧小故事07-24
蘊含智慧的小故事11-11
充滿智慧的小故事02-25
關于智慧的小故事02-10
智慧小故事(精選23篇)07-18
經典小故事大智慧06-17
智慧小故事(精選20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