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組織委派我到白廟鄉九重村擔任第一書記,轉瞬間三個多月時間已過去了,回顧三個多月工作,有收獲,有喜悅,也有茫然。作為一名第一書記,在農村的短短三個月中,我與九重村的父老鄉親從不熟悉到熟悉,按照區委“當好八大員,做好九件事”的嚴格求,認真履行第一書記的職能職責。現將三個多月來的工作向各位領導、與會同志作一簡要匯報,不妥不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轉變角色,沉下身心到村工作。
到村擔任第一書記,對我來說是新媳婦上轎---頭一回。從機關走入偏遠的北部山區農村,與老百姓打交道,心里特別矛盾,甚至認為是領導整自己冤枉。慢慢意識到擔任第一書記是錘煉自己的絕好機會,是領導對自己的關心,是帶領群眾脫貧奔康的神圣使命和光榮職責。于是自己靜下心來,沉下身去研究村里的工作,特別是扶貧工作。
二、虛心學習,增加自身農村工作經驗。
自己雖然在農村工作了11年,但到村任職還是頭一遭,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我感覺在農村工作,即使你學歷再高,書本知識再多,也要加強學習,特別向群眾學習。入鄉隨俗,懂人情世故,才能贏得群眾的尊重和支持。所以,到村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虛心學習和求教。一是學習精準扶貧的相關政策,學習涉及農村使用的政策和法律,讓自己首先要懂政策、懂法規,才能踩準新常態的節拍,使自己跟得上時代的步伐。二是虛心向有多年村工作的唐書記、羅主任和一些老干部、老黨員、有威望的群眾學習請教,學習他們的基層工作經驗,處事哲學,增加了自身的農村工作經驗。三是虛心向其他第一書記請教,學習和借鑒他們好的經驗和做法。
三、進村入戶,了解村情民意。
進駐九重村以來,在村“兩委”的大力支持下,克服各種困難,認真細致地進社入戶開展調查研究。根據工作需要,與村兩委干部開座談會,組織村兩委成員每月召開一次工作會議,研究精準扶貧、產業發展、交通建設、人畜飲水等工作。深入貧困戶家中、田間地頭與群眾傾心交談,與村社干部、村民拉家長、謀發展。走訪所在村老干部、老黨員、致富能人等,掌握了九重村的自然地理狀況、社會經濟狀況,對貧困群眾的疾苦,老百姓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一一記在心頭,從中了解分析貧困戶致貧原因,做到邊調查研究,邊宣傳精準扶貧政策和其他一些農惠政策,邊思考幫扶措施,產業發展。
四、按照要求,不厭其煩開展精準識別“回頭看”。
精準識別工作搞得扎實與否,關系到九重村的穩定大局,關系到九重村未來的發展,關系到下一步扶貧工作開展。精準識別“回頭看”已召開過數次會議,非貧困戶怨聲載道,但為了落實12月7日市政府召開的視頻會議精神,按照區委政府、鄉黨委政府的具體要求,再次對貧困對象再識別。一是召開村兩委會,明確操作方法和步驟;二是入社召開群眾會,讓群眾按貧困戶的識標準進行集體評定,并對貧困戶確認簽字;三是召開村民大會,通過票決的方式,再次進行確認;四是召開村兩委專題會議,對群眾評議的結果進行審核確認,并上報。通過上述程序,九重村有4戶退出貧困戶,有5戶新評為貧困戶,貧困人口較原來減少5人。群眾對識別結果都知曉、都服氣、都認帳。
五、自我定位,切實履職盡責
第一書記,是特別職位,如果自己不把握好,工作就難以開展,難有成效。因此,我自我定位為:到位不越位,出思路,出點子,對黨務村務決不大包大攬;抓協調,抓溝通,對熱點難點問題不回避不拖延。凡是村里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都采取“一事一議”制度進行集體討論決定。針對我村地理位置偏遠、群眾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外出務工人口較多,群眾等靠要思想嚴重等現實情況,做到班子內部精誠團結,大小事務交心通氣、民主決策搭成共識、齊心合力共謀發展。一是配合完成了村務公開欄建設,把村里社上大小事情一律張榜公布。將村社干部置于群眾的監督之中,打消群眾的疑慮;二是制作聯系卡,公開自己的聯系方式,工作職責,方便群眾第一時間找到自己;三是嚴格要求自己,不接受老百姓的饋贈,潔身自好;四是爭取退耕還林項目497畝,森林撫育500畝,道路硬化700米;五是引導群眾加入透明農業合作社,發展種養殖業,實現了農民增收;六是化解矛盾,實現零信訪。按照“小事社解決,大事村解決”的要求,多次解決鄰里之間的糾紛,維護村內的和諧穩定。
六、存在不足和下一步打算
回顧近三個多月的工作,雖然取得一定成績,但離群眾的要求還有一定距離,離領導的期望還有差距。自身還存在諸多問題,一是學習不夠,理論知識有待加強;二是基層經驗不足,在工作中有待積累和提高;三是工作方法不夠靈活,不能多角度去看待問題;四是工作缺乏耐心。下一步,主要抓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進一步加強學習,加強政策宣傳;二是加強村級班子建設;三是抓精準扶貧工作,幫助貧困群眾脫貧奔康;四是規劃好產業發展,引導更多的群眾加入透明農業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