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社實習個人工作總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報社實習的個人工作總結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它能夠給人努力工作的動力,快快來寫一份總結吧。總結怎么寫才不會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報社實習的個人工作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報社實習的個人工作總結1
一、概述
經過高三的努力,終于考上了大學,現在回憶一下,仍感到幸福。選擇中文這個專業,是因為我對寫作的愛好和對文學的愛好。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寶貴的大學生活就要走到盡頭了。因為種.種原因我沒有選擇繼續求學,但這并不代表我的學習之路就走到盡頭了。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嗎,在自己的身邊,總會有一些東西自己從未接觸過,總有一些東西需要自己從頭學起。
像編輯這一職位,對于一個文科出身的學生而言,是很誘人的。編輯的工作也總是透露了那么一絲神秘。既然不再讀書,當然要面臨工作。對工作,處出茅廬的我還真是不知怎樣選擇。只是覺得,自己畢竟是學文的,在自己手中已經掌握了一些文學知識語言知識。所以,將來的工作還是能與自己所學的專業有關,能進一步發展自己對自己所學專業的掌握。所以自然而然,編輯工作就成了我的首選工作。
在徐老師的幫助之下,我順利地進入了《少年發明與創造》雜志社實習。這是一家報道中小學生動手動腦、開發智力,積極開展小發明、小創造、小實驗、小制作活動的刊物。單位很小,但從社長到社員都很友善。能走進這家雜志社實習,能有機會讓我近距離接觸文化傳媒工作,讓我很興奮,也很珍惜。
這次實習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了解一套刊物,從約稿到出版發行的全過程。充分了解雜志社各項工作的操作,學習相應的理論知識,實際操作知識,以期達到或是說基本具有編輯的能力。
二、實習過程
第一次走出校門,來到工作崗位,這對于我來說什么都是全新的,都是讓人興奮的。整個實習過程大體可以分為三個環節:
(一)學習過程
最初的一段時間,我都處于學習階段。這種學習,包括對刊物的了解,對刊物運行的了解,對本雜志社的了解和對編輯的一些基本知識的了解。
我用了三天的時間,閱讀本雜志社的刊物。它包括中學版與小學版。在充分了解雜志的內部結構后,楊社長又為我講解了雜志從約稿到出版發行的所經程序。并為我請來了本雜志社的主編翁永良翁老師,為我講解什么是編輯、什么是編輯應具備的基本能力,編輯的具體工作等問題。
(二)約稿過程
在進行完初步的學習階段后,就要進行實際的操作訓練了。我的主要工作即實習內容便是約稿。
在了解刊物的.主要方向后,根據自己所負責的“中學版·發明展示臺”和“中學版·探索”版塊的特點,進行有選擇的約稿。
(三)編輯階段
在約來一定數量的稿件后,在翁老師的指導與鼓勵下,我開始進入編輯階段。因為約稿得來的稿件,大部分是學生參加科技競賽時的參賽稿件,在內容、長度、趣味性等方面都不太適合直接刊登,都要經過編輯、更改后才可以使用。
在經過幾次嘗試后,我所編輯的幾篇稿件,都順利通過了審核,被刊登了出來。
三、實習內容
雜志的發行,第一步當然是約稿。沒有一定量的供稿,一本雜志是沒辦法發行的,一個雜志社也是辦不起來的。之后才能對約來的稿件進行分類處理,進行編輯。再經過排版、繪圖、彩編等才被最終發行。因此,我的第一項工作,即第一個實習項目便是約稿。
(一)約稿
約稿的工作并不難,或可說很簡單。但在實際操作上卻很繁瑣,需要相當的耐心與細心,具體工作內容如下:
1、在網上查詢全國的各種青少年科技大賽,并將獲獎名單打印下來,以便約稿時使用。因為這本雜志主要是介紹全國青少年的小發明,小創作的,因此,那些在科技大賽中獲了獎的便成為了我們主要的稿件來源。
2、對獲獎名單進行篩選。保留下獲過獎但其發明創造尚未被刊登的。將小學與中學區分開來。我的具體操作是將小學的名單記錄在一個本子上,將高中的名單記錄在一個本子上,以便操作。
3、查詢電話。我的查詢方式很原始,就是撥打全國各地的電話查詢服務臺114,再具體查詢某個地區,某個學校,某個老師的電話,以此來聯系有發明創造的小學生。這一步工作量較大,而且還要做好記錄,哪個打通了,哪個沒打通;哪個有老師電話,哪個留郵箱了,哪個發稿了,都要有詳細的記錄。
4、約稿。在約稿時,要向各地老師詳細介紹雜志社的情況和供稿的酬勞,方式等問題。
5、回訪。即在收到稿件后對供稿者的回復;在稿件被錄用后對供稿者的通知,寄稿費等工作。
約稿的工作順利完成后,我便進入了下一個實習項目,即編輯。
(二)編輯
這項工作,不再像約稿那樣繁瑣,但對專業知識的要求相應高許多。一件稿件在手,先要篩選,看它合不合適運用。如合適才能進行下一步的處理工作。
處理即編輯,它的主要內容是:將篇幅長度編輯成所需的長度;詞語的應用、文章的趣味性等方面也要附和刊物的特色。之后,細細校正文章格式、錯字標點等。如有需要,添加“教師評語”。
這是我在雜志社的最后一項實習內容,也是較難的一項實習內容。這些具體工作說起來容易,可實際操作起來卻不太簡單。在編輯過程中,我也曾出現過一些錯誤,但在翁老師的幫助下,都已一一改正,并順利完成編輯任務,在此過程中也學習許多知識。
四、實習收獲
通過在學校期間的實習,我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實踐能力得到增強,能夠把學到的理論與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在實踐過程中我了解到許多關于約稿,編輯,校對,排版,彩編等方面的知識,逐漸熟悉了文化傳媒方面的一些知識,并進一步知曉青少年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想法。我學會了怎樣同單位的其他同事建立融洽的合作關系,在和諧的氛圍中共同完成規定的工作任務,收到良好的經濟效果。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我也強烈地體會到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編輯必須具備各方面的素質,不僅要有廣博得知識,高超的技能,較強的隨機應變能力,較高的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而且要有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的精神。
這次實習雖不是我的正式工作,但卻為我即將開始的工作生活積累了不少工作經驗。很感激學校為我們安排的實習機會,很感激徐老師對我的幫助,同時,也很感激《少年發明與創造》雜志社對我的培養。在將來的日子里,我一定會更加努力,不辜負學校,老師,雜志社對我的培養。
報社實習的個人工作總結2
3月23日,我來到特區報業大廈的35層,前來《深圳特區報》商貿組報到。
接待我的是一名女記者,名叫潘未末,知性達雅,渾身散發著一種特有的活力氣質。她告訴我,她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來深圳特區報已經有好幾年了,從在老報社上班到在新的特區報業大廈上班,一路走過來的。
看起來她是個能干精練的女記者,而且經驗十足,做事很干脆,我知道,未來的兩個月我將從她那里學到許多東西。第一天,3月24日,這是正式實習的第一天,我和誰都不認識,只認識潘未末記者。
我以為她馬上就能給我什么采訪任務和寫稿任務,所以我就坐在商貿組的大沙發上等,結果她也沒有怎么理我,只隨便交代了我幾句,就讓我認真看《深圳特區報》,因為她看起來也是很忙的樣子,一會兒打電話,一會兒匆忙寫稿……我再也坐不下去了,就直接上前,“潘姐,我今天該去采訪什么?”
她抬眼看看我,沒有多說什么,就拿起手頭的初稿,讓我把它整理成一篇800字的消息。我欣然受命,施展自己在學校期間學習的書本知識,“標題——導語——正文——結尾”“倒金字塔”我在心里對自己囑咐道,不到一會兒,我就把那800字的消息完成了。“這么快”潘記者很詫異地說。我很自豪的對她說,“這種小稿件寫的太多了,所以很快”,很自鳴得意的樣子~
幾分鐘以后,我才意識到我的輕狂和錯誤。我的稿件被“槍斃”了,因為風格問題,也因為脈絡問題,這個時候我才了解到潘記者讓我認真閱讀特區報的用心了。隨后,潘記者把她在特區報發表的稿件集冊拿給我看,讓我認真體會一下,還特別叮嚀說,一定要仔細地看,能隨時做個筆記。
我沒有說什么話,從那以后我不再以為坐著看報紙是一件無聊的事情,也認識到了一個淺顯的道理:凡事還是從小事做起啊。
幾天以后,我終于適應了特區報的'風格并能正式開始展開工作了,潘記者也沒有對我客氣,一件件的采訪任務和寫作任務就交到我手里。雖然在此過程中我不斷地犯了錯誤,但同時也不斷地在學習,在改進;商貿組的其他記者也漸漸地混得熟了,也開始和他們后面跑跑展會、公司、酒店和政府機關等,有時候他們不方便去的時候,他們就讓我獨身前去。
感覺在深圳,記者還是比較吃得開的,比較受人尊重,比較受人看重,到哪里去采訪都能贏得不少方便。不過,深圳終究是個商業化比較濃厚的城市,為什么呢~我記得有幾次應邀去采訪,采訪完了以后他們居然掏出好幾百塊錢,說是讓我坐車回報社。鬼才相信他們呢,深圳的公交車費、打的費用雖然比全國其他地方高,可也不至于要那么多錢吧!我死活不要,他們也死活不放過我,沒有辦法,最后我只拿了100塊錢,打的回報社去了。
每個做記者的人在自己的采訪經歷中都能遇到最最激動人心的事情,我最有印象的是采訪深圳的臨時人員安置地黃木崗又一村,那是中國的臨時人員安置地,大約2、3個平方公里的地方卻住進了十萬人之多,他們都是全國各地來深圳混生活的外地打工者,里面魚龍混雜,什么人都有,不過總算秩序井然。黃木崗我去了兩次。
第一次是查抄“黑”網吧,所謂“黑”就是因為它沒有執照和經營許可證,那次是接到行政執法局的要求我作為實習記者身份去的,一家名叫“云天”的網吧,72臺電腦主機和相關配件,6個網吧工作人員。據XX部門的同志說,這家網吧的老板慘了,二三十萬的投資全投水缸里去了。我采訪那網吧老板的時候,他對偶簡直就是聲淚泣下,看得出了,都是新機器啊,就這樣被全部沒收了。
我知道,現在全國上下都在整治網吧,它只不過諸多被取締的千萬網吧之一而已,但從現場觀看的諸多臨時住居人員的同情和憤怒的目光中,我看得出來,他們很不高興,諾大的黃木崗,能夠上網的地方不多,而這家“云天”網吧收費低廉設施齊全,正好滿足了他們的生活要求……那次采訪雖然很成功,但總也感覺不痛快。
實習的日子是很痛苦的:每天6、7點就要去擠公交車,有時候人太多,竟然連公交車的門都擠不進,時常還要被別人看白眼;加班是平常事情,有時候晚上8點鐘還有采訪任務;實習的日子同樣也是快樂的:讓我見識了不少的東西,讓我第一次去五賓館里吃了一頓,讓我學習了不少事情,讓我體味了不少感情,讓我結識了一些朋友……
報社實習的個人工作總結3
通過在晨報兩個月的實習工作,對報社這一傳統媒體有了個人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通過理性思考,初步形成了對傳統媒體經營,采編,發行等幾方面的認識。
在個人的認識基礎上,又產生了對傳統媒體的經營管理的一些想法。具體如下:
一、發行。
報紙的發行,特別是一份市場化經營的報紙,要面對競爭,他的發行渠道,發行數量,就要到市場接受飽和度。這個度不是量的無限擴大,不是范圍的無限延伸。而是發行效率的有效性和客戶的接受程度的合理結合。在具體發行工作上,要以行業合作為主要方向,在行業中選擇適合報社自身的進行深度合作。
二、行政體系。
現有的行政管理框架:采編、發行、廣告、印刷、行政管理人員等幾個方面。這些環節當中直接與廣大讀者和客戶直接見面的是哪一環節呢,是發行。發行出去的是我們的產品,最終產品。反饋回的是第一手的消息。因此,我們的采編人員的工作方向,印刷的質量,廣告的重點,應該在發行的基礎上進行策劃分析。因此發行工作是一個基礎性的工作。因此,建議成立發行工作管理委員會。該機構負責協調發行與其他機構的協調,信息交換工作。另外,經營采編人員的分離原則的貫徹執行。在當前的大環境下,必須分離。抑或可以走編采人員承辦的方式,進行經營。
三、廣告問題。
廣告問題,關系到報社的榮辱興衰,必須在體制內外進行創新。同時借鑒其他媒體的優秀的廣告模式。在人員控制上,在績效的管理上必須走精益生產的道路。
四、采編問題。
對內容的新鮮性,對報道的深度的把握。對新聞熱點的反映的靈活性。對待百姓的親切性。對待版面設計的`風格性均要由采編人員完成。因此問題是如何形成報紙的風格。
五、戰略規劃。
在中國入世、奧運等題材下,充分說明了國際性的特點,如何適應或者說引導國際化背景下的北京讀者,客戶。這成為了今后報社發展規劃的應有方向。
發行工作中零售與征訂的選擇
發行工作是報紙社會影響力的關鍵制約因素。同時,報紙的發行工作也制約到報社的其他環節的工作總結。在報紙的發行模式中,零售與征訂是兩種最為基本的模式。如何進行選擇。
一、依據報紙的類別進行劃分。首先根據報紙有其自身的屬性劃分:黨報,機關報,都市報,財經報等等。其次根據報紙的讀者群落劃分,如精英讀者,大眾讀者等。最后根據現有的發行渠道覆蓋的范圍,發行隊伍的素質進行選擇。
二、依據報紙自身的生命周期階段進行選擇。報紙這一特殊的文化產品同其他工業產品一樣,也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如導入期,發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在各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報紙應該采取不同的發行策略。總之,報紙要結合報社,讀者,發行隊伍三方面的關系,進行有效的發行。大道報紙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的最大化,最優化。
三、發行渠道的建設問題。發行渠道:自有發行渠道,委托發行公司發行,同時采取以上兩種模式。根據報社的需要進行判斷如何選擇。
【報社實習的個人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報社實習個人工作總結11-08
報社的實習個人總結01-06
報社實習工作總結05-14
報社實習工作總結01-01
報社實習個人工作鑒定07-24
報社個人工作總結04-29
報社實習工作總結范例07-26
報社實習工作的個人總結報告07-24
報社實習工作總結10篇04-27
報社實習工作總結小集錦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