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建筑實習日記模板合集8篇
時間過得真快,一天又將結束了,我們對人和事情也有了新的看法,是時候寫好總結,寫好日記了。日記寫什么內容才新穎、豐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建筑實習日記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建筑實習日記 篇1
今天繼續練習CAD,畫的是一份打印了的圖紙。開始的時候看著有點無從下手的感覺,看著那標注的尺寸都是以兩墻中線標注的,我畫圖還有個不好的習慣,喜歡一條線分成好幾段來畫,這樣速度又慢,又不好修改。結果弄來弄去,頭都暈了,還畫不出個什么。徐工交我,像這種就先把標注畫出來,在延長標注線,用 ML命令一下就把墻體框架畫出來了,按這個方法果然很快就畫出來了。在用CAD拉伸時也遇到了問題,弄清楚了拉伸在框選和全選的情況下是有區別的。快月底了,今天來談單的客戶較多,設計師給客戶講解設計方案,介紹材料和討論定做家具的情況,看來談一筆單子簡單。
總結:明白畫圖紙的方法,拉伸鍵的使用,見識了與客戶談單的過程。
建筑實習日記 篇2
建筑實習日記(一)
今天第一天來工地,工地上的師傅給我們大體的講解了一下,我們明白這個工程是個由6棟小高層組成的住宅小區工程,是典型的框架剪力墻結構的工程,用的模板基本上都是竹膠模板,減力墻200厚,砌塊墻有100厚和200厚兩種。此時還有一部分工人正在綁扎鋼筋.墻體的混凝土已經澆注完成,還用“SBS”改性防水卷材覆蓋著地下室的外墻鋪設一層防水卷材,工地上的工人忙的熱火朝天,因為晚上就要開始澆筑屋面混凝土。
建筑實習日記(二)
第二天來到工地,沒急著上現場,而是在辦公室看圖紙,那的一個師傅看我再看圖紙就問我你會看圖紙嗎?知道怎么看,再看的過程當中應注意哪些問題么?我一是語塞了,師傅笑了笑就跟我講了應該怎么看圖。師傅說“看圖你要了解結構的柱距、柱網尺寸;柱和梁的斷面、高度和跨度;圍護墻體和柱軸線之間的尺寸關系;板的厚度和結構標高等。明確柱子縱向鋼筋的強度等級、規格、數量以及搭接要求;箍筋的規格、間距、和強度等級;每層柱及柱的配筋量的變化;梁的配筋要求及每層梁及梁的配筋量的變化;板的配筋要求等;了解各層所用的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以及其他特殊要求如抗滲、抗蝕、防腐等。圖紙的審核主要是為防止一些圖紙的矛盾對施工的影響,如建筑標高與結構之間是否矛盾,管線的安裝對結構是否有影響,圖紙的設計是否能夠實現等。”
建筑實習日記(三)
今天來到工地,現場在打混凝土,師傅給我們講解了很多關于混凝土澆注的知識,下午我辦公室也查閱了一些書籍,結合在學校課本上學習的知識,讓我懂得了使用插入式振搗器必須掌握的基本要求:移動間距不大于振搗棒作用半徑的1.5倍(一般為30~40cm)。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層5cm,以消除兩層間的接縫。平板振動器的移動間距,應能保證振動器的平板覆蓋已振實部分邊緣。
澆筑混凝土一般還必須連續進行。如必須間歇,其間歇時間應盡量縮短,并應在前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筑完畢。間歇的最長時間應按所用水泥品種及混凝土凝結條件確定,一般超過2h時,應按施工縫處理。
建筑實習日記(四)
今天要繼續澆筑混凝土所以監理要檢查隱蔽工程的驗收,于是我跟著監理來檢驗鋼筋的綁扎和型號以及箍筋的個數是否正確。通過他們的檢驗最主要的問題是支鋼筋的馬凳少了,底層鋼筋的墊塊少,這樣的話要是澆鑄了混凝土了就不能保證混凝土的最小保護層的厚度。有的鋼筋的間距不滿足圖紙設計要求,下午經過項目部安排工人對以上問題進行了修正工作。
建筑實習日記(五)
今天看甲方檢驗鋼筋,發現了不少問題,有的鋼筋并不在放線的范圍里面,于是工人們就強行把鋼筋扭曲放在線的里面,這樣就造成了鋼筋的一次疲勞所以應該截斷重新打孔焊接,有的預留電箱孔洞的四周沒有加附加筋,還有些窗臺梁的兩邊不一般高,超出了允許的誤差范圍,這是由于工人沒有按標準標高施工的原因,經過甲方監督修改,所有的都檢驗合格了才進行下一道工序。
建筑實習日記(六)
今天來到現場沒什么事,自己到工地上轉悠,看見有在那放線的,就湊上去看了看,也學到了不少東西。放線是在澆筑的混凝土面上定出柱子和墻的位置,因為墻是豎直澆筑的所以他們既根據在一層墻上的標記在地面上定好經緯儀然后瞄準拿一點直接向上打上一層的軸線。這些都定好后就在屋面上定墻、邊柱、和梁的位置,而且在樓梯和電梯口的邊緣都定二道線,最外邊的一條是控制線是防止裝上模板后把梁的邊線擋住。
建筑實習日記(七)
一到辦公司看見有一臺水準儀,我一看就說我學過會這個,問他們干什么用,什么時候用,他們說是為了地面找平用的,在柱子四周量出一個統一高度的點,就找到地面的統一高度了,我想那不是很簡單啊,就要求試試,然后那的一個師傅就帶我到這小區的另一個樓上開始用水準儀測量了,試了好幾次不知道為什么柱子的四個邊測的高度都不一樣,所以一點用也沒有,看來還是水平問題,在學校也學了啊,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啊,師傅說還是練得少了,還有就是上學的時候學的不扎實,只學了點皮毛,很郁悶,丟臉了,同時自己也反思了一下,以后不管學什么一定都要好好學,不能太浮躁!
建筑實習日記 篇3
實習內容:大師作品模型
實習時間:20xx年12月21日
實習地點:寢室
實習日志及體會:
前一天,學習委員就通知今天不用到模型室做模型,只要在寢室查所需的資料,做好準備工作。上網下載了資料,也從老師那兒了解了一下,可以說是基本了解了我們所做的大師作品——山語間。對我們怎樣入手也作了基本構思,從框架到內部再到外觀,一一設想。 上網找資料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大師對建筑的思考,對建筑細部的處理,對建筑理念的執著,深受觸動。
建筑實習日記 篇4
實習內容:體塊模型制作
實習時間:20xx年12月14日
實習地點:建工樓520,校園
實習日志及體會:
早上8點,我們建筑學兩個班一起在建工樓520聽模型制作的理論課。由陳鏡丞老師主講,段然老師補充說明。主要講了模型的主要類型、功用以及簡略說明了之后兩周的安排。
下午,分配好小組之后,就在學校測量6座建筑的數據(用來制作模型)。但天公不做美,下起了雨,給我們的測量帶來了麻煩。但這也是個不錯的經驗,值得深刻記憶。
晚上,我們拿著cad去打印圖紙,不過要第二天才能拿到。
建筑實習日記 篇5
上午我們參觀了漢江新城和天河望江郡,主要是住宅樓。我們先后參觀了住宅樓的基礎、墻體、柱子、樓板層、樓梯、屋頂以及門窗等部分,也重新鞏固了一下它們的作用。當然,陽臺、供水供電設備以及各種預留縫,還有抗震墻等我們都做了詳細的了解。
以前總是對建筑工地的塔吊充滿許多疑問,特別是塔吊是如何升降的等問題。塔吊是工地上一種常用的起重設備,主要用的是杠桿原理。通過老師的講解和查資料,我對塔吊的升降原理有了充分的了解:塔吊塔身是模塊化設計,由多個長方形塔身鋼架連接而成,在塔柱里面裝有一個油壓千斤頂,想要升高塔身就用千斤頂,然后升高,將塔柱伸長,再用自身的吊臂吊起一段柱身放進去,再縮起千斤頂,就這樣往塔身下放一個模塊。塔吊的橫桿也就是起重臂是固定在有轉盤的大套筒中,而塔吊的基座相當于一個小套筒,大套筒在小套筒中的滑升,隨著施工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小套筒的連接件,隨之將大套筒滑升至施工高度。降落過程也類同于此,大套筒向下滑落一節,小套筒就拆除一節,并用大套筒的起重臂將其降落。
通過老師的講解和相關資料,對混凝土的養護也有了更多的了解.混凝土養護:為了保證已澆筑好的混凝土在規定的齡期內達到設計要求的強度,并防止產生收縮裂縫,必須認真做好養護工作。針對本工程的特點,對不同的部位選用如下的養護方法:
首先,對于梁板等水平構件采用覆蓋澆水養護。在平均氣溫高于+5℃的自然條件下,用覆蓋材料對混凝土表面加以在覆蓋并澆水養護,使混凝土在一定時間內保持水化作用所需要的適當溫度和濕度條件。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覆蓋澆水養護在混凝土澆筑完畢后的12h以內進行。
②澆水養護時間內,對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等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
③澆水次數根據能夠保持混凝土處于濕潤的狀態來決定。
④混凝土的養護用水與拌制水相同。
⑤當日平均氣溫低于5℃時,不得澆水。
其次,對于混凝土柱采用薄膜布養護。采用不透水、氣的薄膜布養護,用薄膜布把柱表面敞露的部分全部嚴密的覆蓋起來,保證混凝土在不失水的情況下得到充足的養護。其優點是不必澆水,操作方便,能重復使用,能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強度,加速模具的周轉。養護時必須保持薄膜布內有凝結水。
再次,對于墻體混凝土要采用薄膜養生液養護。薄膜養生液養護是將可成膜的溶液噴灑在混凝土表面上,溶液揮發后在混凝土表面結成一層薄膜,使混凝土表面與空氣隔絕,封閉混凝土中的水份不再被蒸發,而完成水化作用。
最后,還要考慮冬期混凝土的養護
豎向結構混凝土采用綜合蓄熱方法養護。對于水平結構,采用上鋪塑料布加保溫被的方法進行保溫養護,保溫被覆蓋要嚴實,防止混凝土裸露,確保混凝土不受凍。
建筑實習日記 篇6
實習內容:大師作品模型
實習時間:20xx年12月24日
實習地點:建工樓5樓模型室
實習日志及體會:
把拿回來的材料又老樣子拿回去,太懶了。
由組員做地形,我做建筑。用4塊不同高度的泡沫板做出了它的坡度高差,再用黑色卡紙在外面貼了一層,使得美觀。做好地形后,就可以比較容易地做第二個坡度和第三個坡度的建筑。也許是熟能生巧,總覺得第三個坡度做得比第一個精致。
這一天是比較有成就感的,把三個坡度的建筑的主要構成都做好了,還剩下立面和屋頂。但只剩明天一天了,還是有點趕的。所以我們約定好明天早上7點繼續。
建筑實習日記 篇7
上午到工地之后,來到辦公室找不到“同事”了,大家都去現場圍觀澆筑混凝土,帶好安全帽后我也加入的參觀之中,與旁邊人聊天得知,澆筑工作從凌晨4點就開始了,我到時澆筑工作才進行了不到四分之一,我找到負責簽收混凝土的技術員,看了看工程料清單,在字里行間的數據中查找著自己知道的或不知道的信息,看著這十幾張單子,我漸漸明白一些:外墻,剪力墻和樓板用的混凝土不都是一樣的,剪力墻大多是C30的,但是我發現外墻所用的混凝土為C40P6,這個P6代表什么呢?
印象中施工課和混凝土課中都沒有提到類似的字母含義,在詢問師傅得知P是抗滲的意思,后邊的數字是抗滲等級。我想書上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要學好土木工程這門學科,成為合格的土木人我們要學的不僅是課本上的東西,實踐方面要學的東西更多,更應該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理解每項分部工程的工序與各工種的施工工藝。
澆筑工作一直持續到下午,期間我與施工員一同制作了兩組混凝土試塊,在材料課上曾做過類似的實驗,所以做起來還算是得心應手,第二天的實習很快就結束了,今天過得比較充實,讓我感到工地上到處都是細節到處都是知識,這就需要我認真觀察學習。
建筑實習日記 篇8
上午去三號樓現場巡視,鋼筋綁扎工作進度還算正常,但走到昨天新澆筑的樓梯時我發現在休息平臺上出現了幾條細小的裂紋,這一定是昨天澆筑完后沒有及時澆水,混凝土干燥收縮造成的,雖然混凝土課上老師強調過,混凝土結構都是帶裂縫工作的,而且裂縫只要在規范要求之內,就可以正常使用,對正常承載力的影響不大,但看著這些細微的裂縫在我腦中總是浮現出裂縫逐漸變寬變長的場景.
轉了一圈我感覺這是比較嚴重的情況,就回辦公室將情況通告了師傅,師傅隨后帶我去現場看了看,并找來代班的班主,要求他盡快安排人做澆水處理,看得出班主覺得我們有些大驚小怪,推脫說水管還沒有接上來,沒水可以用來養護樓梯,師傅也很著急,要求他們就是用桶提也要把水從下邊提到現場。這樣做雖然不是很人道,但從施工工藝,結構安全上考慮這確實也是沒辦法的辦法了。不一會兒,工人師傅提著水桶從施工樓梯上來,澆在澆筑好的樓梯上,雖然于心不忍,但我還是叮囑工人師傅在中午下班之前再上來澆一次,中午太熱,水分蒸發快,對混凝土強度的提升有不好的作用。
【精選建筑實習日記模板合集8篇】相關文章:
精選建筑實習日記合集九篇05-18
關于建筑實習日記模板合集10篇03-17
建筑施工實習日記模板合集9篇03-17
關于建筑實習日記模板合集7篇05-02
有關建筑實習日記模板合集五篇04-20
建筑施工實習日記模板合集7篇04-16
建筑施工實習日記模板合集九篇04-12
建筑裝飾實習日記模板合集九篇04-06
建筑施工實習日記模板合集五篇03-30
關于建筑實習日記模板合集6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