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用的記者實習日記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記者實習日記3篇
即將要到一天的結尾了,一定有不少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日記了。日記怎么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記者實習日記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記者實習日記 篇1
也許今天是實習三天以來感觸最深的一天了吧。
下午,對于我們實習生來說,是遭遇了巨大的變故了。我被李主任從原來的劉老師派往到另外一個彭老師那里實習。這樣,我與已經熟絡起來的搭檔分開了。
其實,我想說,這并沒有什么,你把我派給哪個老師我都沒有什么意見,你讓我做什么事我都不會說不,只是,你能不能不要這么兇?小女生本來就是初出世道,什么都不懂,是需要前輩們指導和教誨的,我們難免會做錯事。可是,您就不能將脾氣收一收,好好地跟我們說嗎?如果那樣,我就什么想法都不會有的。
然后,李主任將我們十個實習生召集起來開會。因為有了剛剛在辦公室的一幕,大家連個氣都不敢出,生怕主任再大發威力將我們“暴揍”一頓。主任說:“我要強調的只有三點,第一,你們要注意安全;第二,你們要努力學習;第三,你們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其實,主任講得很有道理。有一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李主任說:“勤勞的記者是最好的記者,大家在辦公室里是有目共睹的。”是啊,不管怎么樣,既然來到了報社,既然下定決心了去實習,就要拿出最好的狀態,充分利用這個來之不易的實習機會,在一個月內有所長進。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和李主任講的是同一個道理。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去做,勤奮地去學習,我們都會成為一個好的記者,起碼會成為一個有進步的實習生。
后來,彭老師又和我講了很多。如果親切一點的話,彭老師是我的'學長。他和我講如何去做新聞,如何去找題材,如何鍛煉基本功。這兩天也跑了一兩條新聞了,但是要么是時效性不夠,要么是角度不對,我和我的搭檔做了很多的無用功。有時候想想會有點小氣餒,但是劉老師說,其實我們滿好的,剛開始而已,慢慢來,不著急。是啊,誰的成功不是由一個個無用功堆積起來的呢?無用功做多了,有用功也就自然而然出現了。所以,不要氣餒,不要害怕,不要沒有自信,要用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狀態來面對接下來的實習。就像當初實習了一個半月才在網站轉正一樣,這里更加需要這樣的精神和毅力。
我希望在一個月后我能對比今天,發現自己有不小的進步,然后信心十足地結束我的實習。加油!
記者實習日記 篇2
報社記者是傳統媒體中的常見工作崗位,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報社記者實習日記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伙伴哦!
報社記者實習日記一
這個星期印象最深的就是和向芳一起的采訪,事情是200多個民工去討住處27人被打傷住進醫院。當時我們就去了現場和醫院,但是回來后發現事情的起因與四個方面都有關,可是我們僅僅采訪到了兩方。當時是晚上十點,我給其中的一方就是韓國公司的律師打電話,他讓我們馬上去他的律師事務所他給我們提供全部的資料。可是等我們去了以后,他們一直給我們談到了十二點,此時已經過了截稿時間,這樣第二天我們的稿子就沒能發出來。第二天,我們又采訪了第四方就是中建四局后才寫稿報道。這樣我們的報道就比《新京報》和《信報》晚了一天。可是,根據后來這四方的反映,他們都覺得我們的報道是所有的`報道中最客觀,是最接近事實的,有兩方的人給我打電話的時候都說,他們認為《新京報》的報道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這樣我就有了疑問,在實效和客觀實在不能同時保證的時候,我們應該舍誰取誰?在這個事件中,第一天我們的確沒有時間采訪完成,也沒有辦法聯系到中建四局的人,所以我們放棄了實效,保證了客觀。但影響力在第二天卻被大大弱化了。那么,這種情況下,我們到底怎么辦?
記者實習日記 篇3
我在南方日報東莞站實習了45天。我的專業是小學英語教育,但來到報社實習做文字記者,我并不覺得矛盾,反而發現兩者有許多共性。比如,教育是一種傳播,新聞也是一種傳播。搞教育要因材施教,考慮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特點;做新聞也要“因材施教”,搞黨報的時刻記著自己在對黨和領導說話,辦都市報的總想著老百姓關注什么。
45天,洗去了我的書生意氣。新聞對我而言已不再是純粹的文字功夫,而是對社會現實的記錄和反映。新聞有地域之分;新聞人有國界之分;新聞機構不可能不考慮公共利益、民族利益和社會影響。從新聞線索的獲取,到根據報紙的定位和風格判斷新聞價值,再到采寫編評,每個環節都要考慮周全。但是,作為一名實習記者,我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寫好新聞。令我感受更深的是,如果沒有博爾特般的行動速度,就趕不上日報的出版進度;如果新聞敏感性不強,就會因錯失新聞而捶胸頓足;如果沒有駕輕就熟的采訪技巧,就算找到了知情人,也可能無功而返;如果社會經驗和閱讀經驗不足,就會影響記者的創造力。
我發表了28篇文章,近4萬字,涉獵了許多題材,如現象、會議、報料等。會議現場我跑了許多次,如東莞擬增加出租車聽證會、特約研究員會議等,慢慢跳出了對會議的膚淺認識,即某某單位召集某某人在某某地就某某事開某某會,然后打個腹稿,在會議消息主體部分寫上某某領導說,或某某與會人說。
工作后跟會,我會先把工具箱備好——若干支不同顏色的筆、筆記本、錄音筆、名片、筆記本電腦等——然后思考為什么突然召開這次會議,發生什么事情了,會議中有哪些新聞,新聞背后有沒有新聞。一方面,我會盡量搜集全面的'新聞材料,另一方面,寫作時根據事實本身,采用最優處理方法。這種工作模式或許有些理想化和完美主義,但是記者的大腦每天都在激蕩,不就是為了做好新聞嗎?
除了會議新聞,這些日子還接觸了現象報道,如《公路綠化樹過高竟引來車禍?》、《買本雜志真的好難》、《暑期學生打工頻遇陷阱》等。現象報道曾一度令我倍感頭疼,因為我不單無法像報道會議一樣輕易獲知何時何地何人做了何事,還時常懷疑它的真實性。如在采寫《酒店影樓不搶“七夕”蛋糕》一文時,我撥打了幾個酒店和影樓的電話了解“七夕”和“九九”婚宴和婚紗攝影預訂的情況。最后發現,這些酒店影樓并不重視這兩個傳統節日。當段老師打上“酒店影樓不搶‘七夕’蛋糕”的標題時,我立馬困惑了。因為我覺得它的真實性是模糊而不嚴謹的。東莞可能有上百家酒店影樓,而我只采訪了不到十家,這可能只是局部事實,而非整體事實。沒有任何一個權威的調查告訴我,酒店影樓真不搶。隨后,在與段老師的交談中,我第一次認識了微觀真實和宏觀真實,也更堅信新聞真實性是做一切新聞的出發點。
當然,在實習中,我發現自己讀的書太少了,社會經驗太淺了,采寫編過程留下了一些遺憾。比如,跑報料新聞時,一次遇到珠寶店盜竊事件,我像一艘航行的船迷失在茫茫的霧海中,四周圍找知情人,最后得到的是殘缺的事實。
這次實習讓我增長了業務知識,體會到了新聞采編的艱辛,自己的新聞敏感性和社會責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真心的感謝報社的每一位前輩,尤其是帶我的郭老師,曾指導和幫助過我的馬老師、譚老師、歐老師、段老師、劉老師等。這段難得的經歷,讓我看到了今后的奮斗目標,必將充實我今后的人生。
【記者實習日記】相關文章:
實用的記者實習日記三篇10-28
記者實習心得04-10
記者實習總結05-29
記者的實習總結01-09
記者的實習報告模板08-16
記者實習總結范文06-27
記者實習自我鑒定06-10
電視臺記者實習報告05-17
記者實習心得體會02-15
記者實習心得_實習心得體會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