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廣東省再婚家庭二孩政策規定解讀
8月2日,廣東省衛生計生委有關負責人做客廣東“民生熱線”時,就近期部分媒體和社會公眾關注的再婚家庭再生育政策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大半年了,不少孕婦逐漸逼近預產期,其中有一部分是來自再婚家庭。由于廣東省再婚家庭二孩政策細則未出臺,因此,不少參照外省標準可以生育“二孩”的再婚夫妻,卻可能被視為“超生”。
2日,廣東省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做客廣東“民聲熱線”,針對近期備受社會關注的再婚家庭再生育政策問題,該負責人回應稱,已懷孕的再婚夫妻將暫時不予處理。
細化規定從今年1月1日起執行
來自廣東梅州的鐘女士已懷孕8個多月,這是她與現任丈夫的第一個孩子。她與現任丈夫都是再婚,雙方此前各生育過一個孩子,目前丈夫的孩子隨他們一起生活。鐘女士表示,全面二孩政策出臺前,她與丈夫從未想過擁有一個共同的孩子,但政策放開后,她認為像她這樣的婚姻情況,會被允許生育“二孩”。但懷孕6個月時,工作單位領導告訴她,腹中這個胎兒屬“超生”。如今,鐘女士在孩子和工作之間面臨著艱難的選擇。
昨天的民聲熱線上,有人提出了再婚家庭已懷孕該怎么辦的問題,對此,省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新修訂的《廣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第十九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夫妻雙方共同提出申請,經鄉鎮、街道衛生和計劃生育工作機構或者縣級以上直屬農林場審批,可再生育。其中第三項規定:其他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再生育條件的情形。我們理解,這條規定實際上已為再婚、病殘兒家庭再生育,預留了細化的空間。即,對相關的再生育條件做出細化的規定,都將從今年1月1日起執行。
待人大修訂條例后按政策處理
那么,有的用人單位動員已懷孕的再婚家庭采取補救措施,否則就要解除勞動合同,該怎么辦?
對此,省衛生計生委負責人表示:“上面已經講到,我們認為細化后的再婚家庭再生育規定,將從2016年1月1日起實施,但由于目前省條例修訂工作正在依照程序推進中,具體哪些情形能夠再生育還得等省條例作出具體規定。對于目前已懷孕的,我們建議用人單位暫不處理。省人大常委會修訂省條例后,我們衛生計生行政管理部門將嚴格依法行政,對符合新條例規定再生育的,及時補辦審批手續,按政策內生育對待;不符合規定再生育的,根據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依法予以處理。”
綜合醫改將抓輸液濫用等問題
日前,多地發文叫停門診輸液、控制使用抗生素的消息也引發公眾關注,那么廣東的情況如何?對此,省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廣東將于今年12月啟動綜合醫改,其中一個方面就是要解決抗生素濫用和輸液濫用的問題。相關負責人表示,關于抗生素使用和輸液,目前確實存在一些問題,省衛計委也一直在加強這方面的監管,“如果輸液多的原因是按項目付費的問題,通過醫改、總量控制以及按人付費會起到一定的效果。抗菌素有使用原則,可以口服就口服,肌注就肌注,能夠輸液之后轉為口服盡量轉為口服,這是抗菌素的使用原則,而且國家把這個一直作為整治的重點,我們也在重點抓這個事情”。
廣東省規定
1、生育醫療費。
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內,因為妊娠、生育或者終止妊娠發生的符合規定的醫療費用。
2、生育津貼。
女職工產假期間享受生育津貼。生育津貼以所屬統籌地區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按規定的'產假期計發。生育津貼低于本人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
生育津貼=當月本單位人平繳費工資÷30(天)×假期天數
產假計算:
基本產假98天,其中產前可以休假15天;
生育時遇有難產的(如剖腹產、Ⅲ度會陰破裂者),可增加產假30天;
懷孕不滿四個月流產的,根據醫務部門的意見,給予15天至30天的產假;
懷孕四個月以上(含四個月)流產的,給予42天產假;
自愿生育獨生子女的,增加35天;
晚育的,增加15天;
3、一次性分娩營養補助費。
按所屬統籌地區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一定比例計發。具體比例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確定。
4、計劃生育手術費用。
包括職工因為計劃生育實施放置或者取出宮內節育器、流產術、引產術、絕育及復通手術所發生的醫療費用。
5、男職工假期津貼。
已參保的男職工按規定享受的看護假假期津貼,以所屬統籌地區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按規定的假期時間計發。
看護假津貼=當月本單位人平繳費工資÷30(天)×假期天數
生育保險基金不予支付下列費用:
1、不符合國家和省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的藥品目錄、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項目及相關就醫管理規定的費用;
2、因為醫療事故發生的費用;
3、分娩期外治療生育并發癥的費用。
【廣東省再婚家庭二孩政策規定解讀】相關文章:
2016廣東再婚夫妻二孩細則解讀08-13
再婚單獨二胎生育政策規定02-08
最新再婚二胎生育政策規定07-27
福州單獨“二孩”政策解讀08-01
2016北京全面二孩政策解讀02-05
2016年福建省全面二孩政策規定02-04
最新2016北京全面二孩政策解讀02-05
解讀2015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原因01-20